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神舟五号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若非特別註明,本條目所有時間皆為東八區標準時間(UTC+8)。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长征二号F遥五火箭点火起飞
长征二号F遥五火箭点火起飞
神舟飞船早期设计示意图
任务类型载人航天飞行
运营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国际卫星标识符2003-045A
衛星目錄序號28043在维基数据编辑
任務時長21小时22分钟45秒
圈數14圈[1]
航天器属性
航天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航天器类型载人飞船
人員
人數1
乘組成員中华人民共和国杨利伟
任務開始
發射日期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時00分03秒[1]
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發射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921发射工位
任务结束
著陸日期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2分48秒[1]
著陸地點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牧场
42°14′35.95″N111°29′36.02″E / 42.2433194°N 111.4933389°E /42.2433194; 111.4933389
軌道參數
参照系地心
軌域低地球轨道

神舟五号(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系列飞船的第五次任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太空飞行约21小时后,于10月16日6时23分降落在四子王旗着陆场,任务取得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而且與東方紅一號刷新首颗卫星纪录类似,中國的首次载人飛行的过程也是最完整的(蘇聯飞船返回時宇航员跳傘着陆、美國飞船發射高度沒到达環繞地球軌道)。神舟五号任务目前也是人类最后一次单人执行的轨道级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任务规划

[编辑]

神舟飞船具备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即实施“两位航天员、飞行七天”(「二人七天」)的技术条件,最初航天员训练中,也按照两人一组分组训练[2]。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專門召開會議,同意在2003年實施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目標是「一名航天員,飛行一天」,具体方案是「白天發射,白天回收」。其后時任總裝備部部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的李繼耐上將宣佈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实施时间定在2003年10月。[3]

任务经过

[编辑]

发射

[编辑]
神舟五号点火瞬间

神舟五号于北京时间(UTC +8)2003年10月15日9时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酒泉航天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9时10分进入离地面343千米的预定轨道。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现场观看了飞船的发射。神舟五号的发射过程的保密性介于美国与前苏联之间。中国并没有像美国首次发射时那样开放民众到现场观看,也没有现场直播,但也要比前苏联更开放,在发射前几天公共媒体就开始进行报导,并在发射成功后几分钟就插播新闻公布具體情況。

杨利伟在2010年出版的自传《天地九重》中回忆,神舟五号的发射并非完美,发生了一些险情。书中披露,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后,地面指挥中心的技术人员发现监控画面中的杨利伟没有动静,好像是失去了知觉,因而推测杨利伟可能出现了意外,生死未卜。杨利伟在2016年10月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采访时再次证实这一点[4],他表示当火箭发射到约30-40公里高度时,火箭和飞船突然出现了10赫兹以下的低频共振,并且叠加了6G的过载,超过正常理论值[3]。震动剧烈,人体难以忍受。此情况在地面训练时从未遇到,而当时杨利伟也以为自己将要牺牲。整个过程持续了26秒,但最后有惊无险。后来判断是长征2号F火箭的燃料与飞船振动频率一致产生了共振,并改进了火箭的燃料箱结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在轨飞行

[编辑]
杨利伟在返回舱内展示中国国旗联合国旗帜

9时34分杨利伟向地面表示“感觉良好”。17时32分,飞船在进行第六圈飞行时,杨利伟与国防部长曹刚川进行第一次“天地对话”。18时40分,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展示中国国旗联合国旗,并向地球发出问候。19时59分,杨利伟与家人通话。

返回

[编辑]

神舟五号在完成了14圈绕地球的飞行后,返回舱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离预定着陆地中心点仅差4.8公里,返回舱落地时呈倾倒姿态,楊除了接觸頭盔造成嘴角輕微擦傷之外身體無恙。

2005年10月16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记者招待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谢名苞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周晓飞介绍了神舟五号航天飞行的有关情况。[5]

轨道舱

[编辑]

在与返回舱和推进舱分离后,轨道舱继续绕地球运行半年左右[6]。2004年1月24日,北京指挥控制中心宣布神舟五号的轨道舱正常在轨运行100天,环绕地球飞行将近1600圈[7]

时间线

[编辑]
神舟五号上携带的太空食品

本段时间均以东八区(UTC+8)为准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主要时间表如下[1]

任务飞行时序
日期时间事件节点
10月14日17时29分首飞航天员梯队与记者见面。
10月15日5时28分航天员出征仪式在航天员公寓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
5时30分在5辆摩托车的护送下,杨利伟乘专车驶向发射塔架
9时00分03秒497毫秒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9时34分航天员杨利伟向北京报告,感觉良好。
9时42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胡锦涛发表讲话
10时31分航天员杨利伟执行地面指令,摘下手套,并解开系在膝盖下方的束缚带
11时08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指挥大厅大屏幕显示,航天员杨利伟开始在太空中进餐。
11时12分至14时15分航天员杨利伟进行太空飞行中的首次休息。
13时02分北京航天指控中心指挥大厅大屏幕显示,神舟五号飞船正在进行第三圈飞行。
13时39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绕地飞行第四圈。北京航天指控中心指挥大厅大屏幕上显示,航天员杨利伟呈仰卧姿态,正在记录飞行日志。
15时28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第五圈飞行。
15时57分航天员杨利伟的报告和地面监测表明,飞船变轨成功。
16时50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第六圈飞行。
17时05分北京航天指控中心指挥大厅的大屏幕上显示出航天员杨利伟从神舟五号飞船舷窗向外拍摄到的地球画面,画面清晰。
17时30分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曹刚川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指挥大厅与正在太空飞行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开始进行实时通话。
18时24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第七圈飞行。
19时57分神舟五号飞船飞行进入第八圈。
20时正在太空飞行的航天员杨利伟与他的父母妻儿进行了“天地对话”。
21时31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第九圈飞行。
23时08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第十圈飞行。
10月16日0时18分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进行第11圈飞行。杨利伟在太空进行睡眠。
1时17分飞船飞行进入第十二圈。测控点向北京航天指控中心报告飞船跟踪正常。
2时52分飞船飞行进入第十三圈。航天员杨利伟向地面指挥人员汇报身体感觉良好。
4时19分飞船飞行进入第十四圈。按照即定计划,飞船在环绕地球运行14圈后,将在预定地区着陆。
4时34分飞船第13次飞越中国上空,飞船飞行情况一切正常,地面指挥中心,各地监控站点工作正常。杨利伟开始进行飞船着陆的准备工作。
5时04分围绕地球运行了14圈的飞船飞越南大西洋海域上空,在这里待命10天的远望三号航天测量船迅速捕获飞船目标,及时准确地向飞船发出了调姿和返回制动的指令。
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成功向正在太空运行的神舟五号飞船发送返回指令。
5时36分神舟五号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返回舱推进舱轨道高度不断降低,向预定落点返回。飞船轨道舱将留轨工作半年,开展相关的科学实验
5时38分神舟五号飞船制动火箭点火,飞船返回舱飞行速度减缓,轨道高度进一步降低。返回舱向预定着陆场降落。
5时58分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组织指挥下,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与推进舱成功分离。飞船返回舱失去动力后,按照升力控制技术向预定着陆场降落,成功进入返回轨道。
6时02分设在新疆和田的活动测量站报告,飞船进入中国国境上空。
6时04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大气层,处于“黑障”阶段。
6时07分搜救直升机收到飞船返回舱落地后发出的无线电信号,机上的搜索人员目视到“神舟”五号返回舱。由5架直升机组成的空中搜救分队和14台专用车辆组成的地面搜救分队立即从不同的方向迅速向落点前进。
6时18分返回舱引导伞已打开,杨利伟报告身体状况良好。
6时23分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牧場的主着陆场安全着陆。
6时28分地面搜索人员距返回舱落点7.5公里。
6时31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杨利伟通话,祝贺他顺利返航。
6时33分搜救直升机发现落在草丛中的飞船返回舱,并迅速着陆开始救援工作。
6时36分地面搜索人员找到了“神舟”五号返回舱。
6时38分搜索人员报告,杨利伟身体状况良好。
6时54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宣布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祝贺载人飞行圆满成功。
7时许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获悉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后,打电话表示祝贺。
7时40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直升机离开着陆场返回北京

主要人员

[编辑]

航天员

[编辑]
执行航天员
姓名年龄职责备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杨利伟38岁指挥长中国首批12名航天员之一,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一名歼击机飞行员,在发射前一天被挑选为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8]
候补航天员
姓名年龄职责梯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翟志刚37岁指挥长第一梯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聂海胜39岁指挥长第二梯队

各分系统负责人

[编辑]

搭载物品

[编辑]

神舟五号搭载的物品有:3面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北京奥运会会徽旗联合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1kg植物种子:其中500g来自中国大陆,500g共36种来自台湾金门马祖澎湖[9][10][11]

纪念

[编辑]

神舟五号返回舱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12]

神舟五号着陆点修建了纪念碑,纪念碑为大理石材质,正面写有“神舟五号返回落点”,背面用汉语传统蒙古文两种文字记载了神舟五号飞行大事记、落点经纬度坐标。[13][14]

图集

[编辑]
  • 神舟五号任务所使用的舱内航天服
  • 神舟五号飞船模型
  •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内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模型与该任务返回舱使用的降落伞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内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模型与该任务返回舱使用的降落伞

评价

[编辑]
  • 人民网匯編了各國媒體的誇獎中國躍身為「太空强國」的報導,例如国际空间站飞行副指挥维克多·布拉格夫认为「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后的第三个宇航强國」。[15]
  •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题为《历史性的飞天》的社论,称中国成功发射神五为人类宇航史上又一个“辉煌的时刻”。社论说:“如同在六七十年代先后成功研制‘两弹一星’(原子弹弹道导弹卫星)一样,中国人这次成功地把载人飞船送入外太空,也是完全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力量……这就说明了,在航天科技领域,中国和其它两个大国(美俄)的差距已经大大缩小,并且已经正式加入了世界宇航大国的行列。”[16][17]
  •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太空之旅没有国界,‘神舟’五号飞船的升空是全人类迈向太空的一步。”[18]
  • 10月15日, 正在国际空间站执行远征7英语Expedition 7任务的两名宇航员——俄罗斯宇航员尤里·马连琴科与美国华裔宇航员卢杰在空间站上通过视频发表了欢迎辞,其中卢杰用普通话问候杨利伟:“欢迎你到太空来,祝你一路平安,胜利返航”。[19][20]
  •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我们祝贺中国人民首次成功将他们的第一名宇航员送上太空。这是一项历史性的成就。我们对中国成功地成为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表示赞赏。”[21][22]
  • 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23]
  • 俄罗斯真理报》以红标题《中国有了自己的加加林》对中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表示祝贺。并说,中国在航天方面取得的成绩证明了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社会主义好”。[來源請求]
  • 欧洲航天局局长:“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这表明它的空间技术已经非常可靠。中国载人航天取得的成功将开启国际太空合作的新时代。”[24]
  • 中华民国方面,10月15日,行政院发言人林佳龍表示对神舟五号发射“没有意见”,国防部军事发言人表示并没有准备就神舟五号发布新闻稿,陆委会也表示不会对神舟五号的发射发表评论;10月16日,国防部副部长陈肇敏指出,国防部对神舟五号发射过程都有掌握,完全了解状况,并认为神舟五号对两岸关系,尤其是台湾的防卫作战会有很大的影响;[25]10月21日,国防部军事发言人黄穗生表示,神舟五号遗留在太空的轨道舱,主要是用于大气微波遥感等研究,没有军事用途;神舟五号顺利返航后,行政院发言人林佳龙表示,“中国大陆在太空科技领域的发展,如果是用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科学研究发展方面,台湾愿意给予祝福,但是如果是用于军事或非和平用途,台湾就必须关心。”;对于神舟五号搭载的36种来自台湾的种子,农委会表示此举不涉及政府部门参与,“可能只是市面上贩售的商业种子,难有学术价值,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26]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1.01.11.21.3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时间表. 中国载人航天. 2008-09-17 [2021-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2). 
  2. ^王志.杨利伟升空前接受《面对面》采访:5年魔鬼训练. 新浪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10-23). 
  3. ^3.03.1楊利偉.天地九重. 解放軍出版社. [2017-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4). 
  4. ^太空第一人杨利伟:26秒生死时刻,返回时满脸是血!. 
  5.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谢名苞答记者问. 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 [2025-11-21]. 
  6. ^田兆运.“神舟”五号飞船的轨道舱继续留在太空工作半年. 中国新闻网. 2003-10-16 [2021-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4). 
  7. ^孙崇峰; 唐文俊.“神五”轨道舱正常运行百天 科学实验成果丰硕. 中国新闻网. 2004-01-23 [2021-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8). 
  8. ^兰宁远. 中国飞天路.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20-01-01.ISBN 9787571002008. 
  9.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搭载物品亮相. 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 2008-09-17. 
  10. ^搭载神舟五号上天的台湾种子将在十五天内回家. news.sina.com.cn. 2003-10-17 [2023-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5-06). 
  11. ^胡世祥望“神舟”五号搭载的种子在台湾开花结果. 中国新闻网. 2003-10-18 [2023-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5-16). 
  12. ^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今天将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新浪新闻. 2004-09-27 [2018-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13. ^“神舟家园”牧民讲述草原与飞船之间的故事. 新华社. 2012-06-08 [2023-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7). 
  14. ^高清图:梦中的阿木古郎草原 神舟飞船的家. 央视新闻. 2016-11-16. 
  15. ^中国踏入太空脚步震撼世界 各国关注神舟五号.人民网. 2003-10-16 [2021-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通过中国科学院官网. 
  16.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社论:“历史性的飞天”. www.most.gov.cn. [2021-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1). 
  17. ^联合早报盛赞“神舟”五号升空:历史性的飞天. 联合早报 (中新网). 2003-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4). 
  18. ^China hails space hero. BBC News. 2003-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10-16). 
  19. ^华裔航天员卢杰的太空日记. 人民网. [2022-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0. ^Heiney, Anna.Expedition 7 Crew Members Welcome China to Space. NASA. [2022-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英语). 
  21. ^World Leaders Congratulate China's Space Mission Success. China.org.cn (Xinhua News Agency). 2003-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22. ^Daily Press Briefing for October 15, 2003.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03-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23. ^Pomfret, John.China's First Space Traveler Returns a Hero. The Washington Post. 2003-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8). 
  24. ^Tributes for China's first spaceman. BBC News. 2003-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25. ^台湾当局对“神舟”五号“没有意见”. 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 [2025-11-21]. 
  26. ^台国防部指神舟影响台安全. BBC. 2003-10-21. 

外部链接

[编辑]
载人飞船阶段任务
(“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第一步)
无人测试任务
载人飞行任务
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
(“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第二步)
航天员出舱测试任务
对接试验及短期在轨驻留任务
中期在轨驻留任务
空间站阶段任务
(“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第三步)
一期工程
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
空间站建造阶段任务
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任务
飞行任务
(载人飞行*
第一步
(载人飞船阶段)
无人测试
载人飞行
第二步
(空间实验室阶段)
舱外活动技术验证
交会对接技术验证
及短期在轨驻留
中期在轨驻留
及推进剂在轨补加
技术验证
第三步
空间站阶段)
载人发射
无人发射
舱外活动
一期
工程
关键技术
验证阶段
建造阶段
应用

发展阶段
载人月球探测
登月阶段
测试验证
载人登月
规划中(计划2030年前)
测试验证
运载火箭
航天器
运载火箭
载人飞船
货运飞船
空间站工程
航天服
月球车
其他
地面设施
发射场
着陆场
指挥测控通信
航天员训练
人物
总指挥
总设计师
航天员
在轨
神二十
神二十一
714工程
曙光十九人
(1971年)
未飞退役
921工程
第一批十四人
(1996年)
(1998年)
已飞现役
未飞退役
第二批七人
(2010年)
已飞现役
第三批十八人
(2020年)
已飞现役
未飞现役
  • 其他6名入選航天員待公開
第四批十人
(2024年)
未飞现役
  • 10名入選航天員待公開
系统组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系统组成
  •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系统
  •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系统
相关计划
运载火箭
现役
國營
混合
民營
长征二号F与长征五号
研制中
國營
混合
民營
退役
注:本模板不收录首飞前取消研发的发射载具
斜体表示该型火箭已经发射过但还未成功进入轨道
参见:中国运载火箭发射列表YF系列火箭發動機远征系列上面级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模板: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卫星
地球遥感
地球观测
环境监测
气象
军事侦察
通信与广播
跟踪
与数据中继
导航与定位
天文
与空间
科学观测
進行中
未来计划
资助项目
一期
  •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DAMPE)
  • 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
  •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QUESS)
  •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慧眼号,HXMT)
  • 二期
    三期
    斜体字为未发射卫星
    分类分类
    技术研究
    与试验
    空间
    探测器
    月球探测
    行星探测
    火星探测
    小行星探测
    外太阳系探测
    载人
    航天
    载人飞船
    已完成
    进行中
    未来计划
    已取消
    貨運飛船
    已完成
    进行中
    未來计划
    空间站
    已完成
    进行中
    未來计划
    已取消
    航天服
    已退役
    使用中
    研制中
    载人登月
    未來计划
    太空资源
    开发
    全太阳系
    资源开发
    设施
    航天城
    控制中心
    测控通信系统
    发射场系统
    着陆场系统
    机构
    工信部下属
    军队系统
    国资委下属
    航天科技集团
    航天科工集团
    地方投资
    中科院系统
    气象局系统
    航天院校
    民营航天企业
    人物
    科学家
    航天员
    在轨
    神二十
    神二十一
    714工程
    曙光十九人
    (1971年)
    未飞退役
    921工程
    第一批十四人
    (1996年)
    (1998年)
    已飞现役
    未飞退役
    第二批七人
    (2010年)
    已飞现役
    第三批十八人
    (2020年)
    已飞现役
    未飞现役
    • 其他6名入選航天員待公開
    第四批十人
    (2024年)
    未飞现役
    • 10名入選航天員待公開
    纪念活动
    纪念日
    展馆
    展览
    相关作品
    书籍
    • 杨利伟自传《天地九重》
    • 《航天七部曲》
    • 《中国飞天路》
    • 《挺进太空》
    • 《问鼎苍穹:共和国航天纪实》
    纪录片
    • 《东方神舟》
    • 《撼天记》
    • 《太空英雄》
    • 《非凡21小时》
    • 《神六:再上太空》
    • 《神奇的嫦娥五号》
    电视剧
    电影
    音乐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神舟五号&oldid=90146771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