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神舟二十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20火箭点火瞬间 | |
| 任务类型 | 天宫空间站载人任务 |
|---|---|
| 运营方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
| 国际卫星标识符 | 2025-082A |
| 衛星目錄序號 | 63632 |
| 任務時長 | 203天23小时22分 |
| 航天器属性 | |
| 航天器 | 发射:神舟二十号 返回:神舟二十一号 |
| 航天器类型 | 神舟载人飞船(第三批量产型) |
| 制造方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
| 入駐點 | |
| 空间站 | 天宫空间站 |
| 开始时间 | 2025年4月25日1时17分 |
| 结束时间 | 2025年11月14日上午 |
| 抵達載具 | 神舟二十号 |
| 離行載具 | 神舟二十一号 |
| 人員 | |
| 人數 | 3 |
| 乘組成員 | 陈冬、陈中瑞、王杰 |
| 舱外活动 | 4 |
| 活動時間 | 27小時01分鐘 |
| 任務開始 | |
| 發射日期 | 2025年4月24日 17時17分31.441秒 |
| 运载火箭 |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遥二十) |
| 發射場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921工位 |
| 任务结束 | |
| 著陸日期 | 2025年11月14日 16時40分 |
| 著陸地點 | 东风着陆场 41°40′06″N100°02′58″E / 41.66833°N 100.04944°E /41.66833; 100.04944 |
| 軌道參數 | |
| 軌域 | 低地球轨道 |
| 与天宫空间站对接 | |
| 对接 | 天和核心舱 径向 |
| 对接时间 | 2025年4月24日23时49分 |
| 分离时间 | 2025年11月14日11時14分 |
| 对接时长 | 203天17小时又57分 |
量产型神舟飞船示意图 | |
| 任务类型 | 天宫空间站载人任务 |
|---|---|
| 运营方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
| 国际卫星标识符 | 2025-082A |
| 衛星目錄序號 | 63632 |
| 任務時長 | 计划:6个月 已进行:217天4小时又8分 |
| 航天器属性 | |
| 航天器 | 神舟二十号 |
| 航天器类型 | 神舟载人飞船(第三批量产型) |
| 制造方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
| 人員 | |
| 人數 | 发射:3 返回:0 |
| 發射 | 陈冬、陈中瑞、王杰 |
| 登陸 | 无 |
| 任務開始 | |
| 發射日期 | 2025年4月24日 17時17分31.441秒 |
| 运载火箭 |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遥二十) |
| 發射場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921工位 |
| 任务结束 | |
| 著陸日期 | 待定 |
| 著陸地點 | 待定 |
| 軌道參數 | |
| 軌域 | 低地球轨道 |
| 与天宫空间站对接 | |
| 对接 | 天和核心舱 径向 |
| 对接时间 | 2025年4月24日23时49分 |
神舟二十号(简称神二十)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二十次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十五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由陈冬、陈中瑞和王杰组成。神舟二十号于2025年4月24日发射[1],任务持续约6个月,期间由于神舟二十号飞船受空间碎片影响,乘组在延迟10日后最终改为乘坐神舟二十一号飞船于2025年11月14日返回地球。
4月24日恰逢第十個「中國航天日」,神舟二十号的發射除了公共航天教育之外,還標誌中國載人航天進入多個雙位數二字頭的階段,截至目前為止,在進行中實驗正式突破兩百項,攜帶了許多生物實驗材料,總重達2噸,包括血管化腦器官晶片培養、高溫超導材料研究等59項太空科學與技術試驗,也有山东理工大学主导的首次涡虫实验等,未来或推动“科研机构+企业”的联合模式成熟,將會定期發布研究平台的成果分享[2][3]。
发射神舟二十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遥二十)进行了一些改进,包括火箭伺服机构可靠性进一步提升,数据传输带宽由2兆比特/秒提升至5兆比特/秒,并且首次搭载全国产化高清摄像头,图像覆盖范围从3个关键区域扩展至8个,包括箭体外表面、二级发动机尾舱和神舟飞船等部位,首次实现箭体图像高清传输。[4]
神舟二十号飞船优化了轨道舱布局,在神舟十九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20%的货物上行空间,能更好地服务于高时效性物资运输。[5]
任务在轨期间,乘组共进行了4次出舱活动和7次载荷进出舱任务,完成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辅助装置安装、舱外设施设备巡检等任务。其中,在舱外平台安装的脚限适配器和接口转接件有效提高了航天员舱外作业效率,问天实验舱此前规划的空间碎片防护装置也已全部完成安装。在空间科学与应用方面,多个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陈冬也成为首个在轨累计驻留时间超过400天的中国航天员。[6]
任务原定结束时间为10月下旬,不过实际推迟至了11月上旬。[7]11月4日宣布任務完成並移交空間站。[8]
11月5日,原定返回当日,航天员在返回之前对神舟二十号飞船的专项检查中发现玻璃舷窗存在细微裂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随即公告稱,因為發現太空垃圾影響,需要全面排查系統安全,返回時間表再訂,據了解,極端情況下也可隨時發射備用應急航天器營救航天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專家、《航空知識》主編王亞男認為,初步判斷此次撞擊影響不大,但載人飛船必須堅持萬無一失的安全標準。[9][10]
由航天员和空间站机械臂从内外两侧使用相机和显微镜从多角度拍摄后,经综合评估,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舷窗玻璃出现细微裂纹,最大可能是受空间碎片外部冲击导致,飞船不满足载人安全返回的放行条件[11][12]。另一方面,神舟二十二号飞船是新一批飞船,仪表与神舟二十号乘组熟悉的神舟二十号和二十一号的有所不同。综上决定神舟二十号乘组改为乘坐神舟二十一号飞船于11月14日返回地面,[13][14][15]这也是中国航天员首次使用不同的飞船往、返太空。因更换飞船,航天员需要将返回舱座椅上各自量身定做的赋形减震坐垫从神舟二十号拆下,安装至神舟二十一号,以确保乘坐新飞船着陆时座椅仍然能贴合各自体型。[16]得益于神舟二十一号飞船的升级,神舟二十号乘组撤离空间站后仅需飞行3.5圈(约5个小时)即可返回地球,较以往减少了2圈(3个小时)。神二十一帶上太空的四隻實驗老鼠,原定隨神二十飛船返回地球,亦隨著神二十一飛船同行。神二十飛船则繼續留在空间站進行相關試驗。[17]
| 航天任务 | 航天员 | 开始时间 | 结束时间 | 时间长度 | 工作内容 |
|---|---|---|---|---|---|
| 神舟二十号 第1次 | 2025年5月22日 08:50 | 2025年5月22日 16:49 | 7小时59分钟 | 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及处置等任务。[33] | |
| 神舟二十号 第2次 | 2025年6月26日 15:04 | 2025年6月26日 21:29 | 6小时25分钟 | 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及舱外平台脚限适配器和接口转接件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及处置等任务。[34] | |
| 神舟二十号 第3次 | 2025年8月15日 16:00 | 2025年8月15日 22:47 | 6小时47分钟 | 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及舱外辅助设施安装、使用照相机和热成像仪对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35] | |
| 神舟二十号 第4次 | 2025年9月25日 19:45 | 2025年9月26日 01:35 | 5小时50分钟 | 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 |
神舟二十号的乘组人员继承保持“一位第二批航天员+两位第三批航天员”的模式,由第二批航天员陈冬(指令长)和第三批航天员陈中瑞、王杰组成,其中陈冬和陈中瑞是航天驾驶员,王杰是航天飞行工程师。陈冬曾两度飞天,先后执行过神舟十一号和神舟十四号任务,本次任务使他成为首位再度访问天宫空间站的指令长。王杰是首位来自内蒙古的航天员[36]。
由于神舟二十号返回前发现受损,原乘组改乘2025年10月31日发射的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回地球。
| 姓名 | 年龄 | 航天员类型(职责) | 飞行次数 | 飞行时间 | 轨道数 |
|---|---|---|---|---|---|
| 46岁 | 航天驾驶员(指令长) | 2 | 214天15小时又52分 | ||
| 40岁 | 航天驾驶员 | ||||
| 35岁 | 航天飞行工程师 |
神舟二十号任务标识在2024年10月29日至11月30日面向全社会征集[18],12月22日至年12月29日对10个候选方案开展网络投票[37],2025年1月20日选定方案。神舟二十号任务标识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的任务标识之一。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由来自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的马思然设计。该标识融合传统与创新,以稳定三角形为基,象征航天人在经验基础上攀登新高峰。外框红色传承载人飞行使命,内部深蓝寓意浩瀚太空。主体神舟飞船径向对接空间站,太阳翼巧构中文“廿”字(即“二十”)。空间站亮光划破天际,彰显航天人向光前行、勇往直前的精神。标识模拟舷窗视角,层次分明,视觉纵深感十足。简洁平面图案与机能风点阵、线条交织,增添现代气息。此标识不仅彰显中国航天科技驱动力,更寄托了对未来探索的无限憧憬与决心。[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