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白狼王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白狼語
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國
年代後漢前後
語系
語言代碼
ISO 639-3无(mis
语言学家列表qjl
Glottologpail1244

《白狼王歌》,又称《白狼歌》,是东汉时的一首白狼羌人用白狼語写作的诗歌。原文见于《后汉书·南蠻西南夷列傳·莋都夷》。

内容

[编辑]

汉语歌辞共44句,每句4个字,共176个字。用汉字记音的“白狼语”也是44句,每句4个字,共176个字。例如第一、二句的汉文是“大汉是治,与天意合”,“白狼语”的汉字标音是“提官隗构,魏冒踰糟”。

据《后汉书》记载,《白狼王歌》成于汉明帝(58–75);白狼人分布在现今茂县南部岷山山中的汶山。[1]李贤(651–684)所作的最早的《后汉书》注提到,《白狼王歌》的汉语翻译来自蔡邕《東觀漢記》。现存《東觀漢記》只有少量残卷,李贤在注释中收录了其中的转写,南宋《通志》收录另一版。[2]

文本反映了古代中原的世界观,除了明显的借词,还有很多汉语词汇,且一般都遵循汉语语序。此外,汉语版本押韵,白狼语版本反而不押韵。大多数现代学者认为,歌词是尽可能翻译为了直接对应的短语短句,基本保留了汉语原文的韵律结构;[3]白桂思则对此提出质疑,认为白狼语版本中的字若用古蜀语阅读,会显现类韵的模式。[4]

研究

[编辑]

中外学者通过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探讨白狼语的归属。《白狼王歌》可以提取出134个词汇,包括21个汉语借词;剩下有约80个词与可能的藏缅语同源词进行了比较,可信度各不相同[5]。一般认为白狼语属藏缅语族[6],但究竟同哪种语言最近,说法不一,有緬甸語普米语嘉戎语彝语纳西语西夏语等说法。Coblin认为,一些白狼语词汇似乎比构拟的原始缅彝语更保守,可能是缅彝语支的近亲。《白狼王歌》是最早用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对译的一首较长的古歌,是现存反映藏缅语族语言特点的最早的历史文献,是研究藏缅语族语言和汉语古音的珍贵资料。

詞彙

[编辑]

白桂思(2008:106-107)列出了白狼王歌中的以下詞語,其中包括明顯的藏緬語詞源。

  • bi, bei:v.給予
  • bjar:v.飛
  • ča:n.太陽
  • či, čei:pron.哪個、什麼
  • gjoʔ (gjok):v.彎曲
  • jẽw (jim):n.家、家庭
  • kun:相同、一起
  • liŋŋa:n.地方、方向
  • lo:「Lo」,部落名
  • loʔ (lok):v.回來、返回
  • maʔ (mak):n.兒子、孫子
  • maʔ (mak):n.母親
  • maʔ (mak):a.負的、否定的
  • mew:n.天堂
  • ni, nei:n.居住
  • njiɴ:n.心靈、心志
  • pa:n.布
  • raɴ:a.高的
  • roʔ (rawk):n.石頭
  • riɴ:a.長的
  • rja:n.百
  • rwiɴ:n.山
  • sa:a.新鮮的
  • siʔ (sik):n.樹木、木頭
  • tʰwi:a.甜的
  • ti, tei:a.大的
  • war:n.食物

参考文献

[编辑]
  • 郑张尚芳. 上古缅歌──《白狼歌》的全文解读. 民族语文. 1993, (1): 10–21. 
  • 郑张尚芳. 上古缅歌──《白狼歌》的全文解读(续). 民族语文. 1993, (2): 64–70. 
  • 吴安其. 《白狼歌》解读. 民族语文. 2007, (6): 12–22. 
  • 马学良,戴庆厦. 《白狼歌》研究. 民族语文. 1982, (5): 16–26. 

外部連結

[编辑]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白狼王歌
汉藏语系
汉语
官话
晋语
粤语
客家话
湘語
贛語
吴语
闽语
徽语
平话和土话
混合语
古汉语
參見
白語支
藏缅语族
藏-喜语群
藏语支
白马语支
  • 白马语
    • 平武白马语
    • 文县白马语
    • 九寨沟白马语
    • 松潘白马语
    • 书面白马语
东部藏语群
仓洛语支
达芒语支
西喜马拉雅语支
基兰特语支
羌语群
嘉绒语支
羌语支
羌语组
贵琼语组
尔苏语支
纳语支
昌都语群
緬彝語群
彝語支
彝语北部方言
彝语东部方言
彝语南部方言
彝语东南部方言
普佤语群
普拉语群
东南部方言未分类
卡卓语组
拉邬语组
拉祜语组
努苏语组
傈僳语组
彝语中部方言
彝语西部方言
他鲁语群
哈尼语支
其他彝语支
曼子语支
緬語支
其他语群
萨尔语群
侬语支
达尼语支
鲁苏语支
义都—达让语支
桑朗语支
舍朱奔语支
格曼语支
未归类
壯侗語系
黎语支
仡央语群
拉珈语支
侗水语支
臨高語
壯傣語支
壮语
傣语
古越语
混合语
苗瑶语系
苗语族
巴哼语支
东部语支
畲语支
中部语支
西部语支
瑶语族
混合語
南亚语系
佤德昂语支
克木语支
莽语支
越語支
南島語系
台灣南島語言
马来-波利
尼西亚语族
巴丹語群
亞齊-占語群
混合語
突厥语系
西伯利亞語支
萨彦語支
葛逻禄语支
钦察语支
烏古斯語支
烏古爾語族
古突厥语
蒙古语系
通用蒙古语语支
西喇古儿语支
达斡尔语支
古蒙古语
旁蒙古语族
混合语
满-通古斯语系
北通古斯语群
南通古斯语群
西南通古斯语群
古通古斯语
扶余語系
日琉语系
朝鲜语系
亚非语系
印欧语系
印度-伊朗语族
斯拉夫语族
吐火罗语族
日耳曼語族
拉丁語族
混合语
語系不明
辅助语言
手語
手語
手语字母
外語教學
註:絕跡語言中国境内绝迹语言) ·极危语言中国境内极危语言) ·可能存在于中国境内的语言
參見:中國境內的民族和族群一覽(按語言系屬分類) ·中國漢語方言保護
关于港澳地区的语言,参见:香港語文澳门语言
关于台澎金马的语言,参见:台湾语言
  1. ^Coblin (1979),第181, 206頁. sfnp模板錯誤: 無指向目標: CITEREFCoblin1979 (幫助)
  2. ^Coblin (1979),第179, 184頁. sfnp模板錯誤: 無指向目標: CITEREFCoblin1979 (幫助)
  3. ^Coblin 1979,第195–197頁. sfn模板錯誤: 無指向目標: CITEREFCoblin1979 (幫助)
  4. ^Beckwith (2008),第90, 92頁. sfnp模板錯誤: 無指向目標: CITEREFBeckwith2008 (幫助)
  5. ^Coblin (1979),第198–203, 212–213頁. sfnp模板錯誤: 無指向目標: CITEREFCoblin1979 (幫助)
  6. ^Coblin (1979),第197頁. sfnp模板錯誤: 無指向目標: CITEREFCoblin1979 (幫助)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白狼王歌&oldid=84373063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