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田纪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田纪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排名第一)
任期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任期
1993年3月15日—2003年3月15日
委员长乔石李鹏
前任习仲勋
继任王兆国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
任期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
任期
1985年9月24日—2002年11月15日
总书记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
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
任期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
任期
1985年9月24日—1987年8月31日
万里习仲勋等11人同时在任
总书记胡耀邦赵紫阳(代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任期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任期
1983年6月—1993年3月
总理赵紫阳李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秘书长
任期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任期
1983年6月20日—1985年11月22日
总理赵紫阳
前任杜星垣
继任陈俊生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929-06-04)1929年6月4日96歲)
 中華民國山東省泰安县西南乡田家东史村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配偶李英華
儿女田承刚(儿子)
网站田纪云简历
经历

田纪云(1929年6月4日—),山东肥城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原副国级领导人。中学文化。194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十二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后连任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秘书长,第八、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生平

[编辑]

成长环境

[编辑]

1929年,田纪云出生在山东省泰安县西南乡田家东史村(今属肥城市汶阳镇),是当地的一个大家族,人多地少,生活并不富裕。他的祖父是一位地方知名人士,曾当过“乡里正”(相当于乡长),是个识书达理,思想比较进步的人。因此,也非常重视对子孙们的教育。田纪云的父亲田景韩,是家中长子;曾在济南读书,以后回到泰安教书。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不久,田景韩和自己的弟弟就在家乡建立了一支抗日游击队;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政治经历

[编辑]

十六岁入党

[编辑]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父辈们的熏陶,1941年秋天,年仅12岁的田纪云加入八路军,被安排到鲁西抗属工厂当童工;1943年6月,被保送到抗属学校学习;1945年3月,进入“冀鲁豫第三抗日中学”学习;同年5月,未满16岁的田纪云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就在学校从事战勤工作;次年,不到18岁的田纪云又担任了朝城县一区土改工作组组长、兼区长。

由于在土改工作中的突出表现,为了使他得到进一步深造;1947年初,田纪云被送到商业会计学校学习。当年年底,他就被分配到了冀鲁豫战勤总指挥部,任总会计。此时,田纪云已经是一个营长级的干部了。1948年,田纪云随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并担任第二野战军担架营营长。

后来,田纪云曾经这样概括自己的成长经历:“……出身寒门、既无大学文凭又无政治背景,只是由一个‘土八路’成长起来的干部……”[1]

西南历练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田纪云被派往贵州,担任贵阳市军管会财政接管部机要秘书。此后,他曾先后在“贵阳人民革命大学”、“贵州省财政干部训练班”担任班主任工作。1953年,调贵州省财政厅工作,历任秘书科副科长、科长,办公室副主任、主任,计划科科长、预算处处长,财政厅副厅长,中共中央西南局财办财金处副处长等职。1969年,转调四川,出任四川省革委会财贸经营管理组副组长;后历任四川省财政局副局长、局长,四川省财政厅厅长等职。

破格提拔

[编辑]

在四川工作期间,田纪云受到时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赵紫阳的赏识,认为他是个理财能手。1980年,在赵紫阳准备接替华国锋出任国务院总理时,力荐田纪云到中央工作。当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委托四川省委组织部,通知田纪云到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时间为一年。同时在学习班学习的,还有后来担任中纪委书记尉健行以及中共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谭绍文等人。学习班还没有结束,田纪云就获通知,即将出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來源請求]

平步青云

[编辑]
1985年6月17日,田纪云(右一)和吴学谦(左一)陪同国务院总理赵紫阳访问荷兰,与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合影。

在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仅两年后,田纪云就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秘书长。在1985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五中全会上,他又被增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此后,田纪云连任两届副总理,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央高层任职长达十八年;还曾兼任全国绿化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主任、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等职。[2]

1989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因“六四天安门事件”而被迫倒台及軟禁;被他一手提拔的田纪云,尽管表面上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但是,在担任了十年的副总理之后,并没有能够再获得重用。两届政府任期届满后,转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留任中央政治局委员。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他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3][4][5][6]。2002年11月15日,73岁的田纪云在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后卸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于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卸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一职退休。

截止2025年10月,田纪云是仅剩的两位在世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之一(另一位为胡启立),也是第六届国务院的五位副总理中唯一一位在世的。

1992中央党校讲话

[编辑]

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过后,对改革开放国策的质疑之声,一浪高过一浪。其后,苏联的解体、东欧国家的剧变。那时候可以说在外忧内患的情形下,从上到下,形成了一股否定改革开放的力量。这股力量的特征有两个:一是,借“农村社会主义教育”的名义,否定农村改革的伟大成果;一是,以“反和平演变”的名义,全面否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开放路线。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为改革再次拨正航向,明确表示谁不坚持改革开放谁就下台。邓在南方的谈话得到田纪云等人的积极响应。1992年4月25日,田纪云在中央党校发表讲话,力挺改革开放国策。部分讲话内容如下:

如果我们不清理一下“左”的东西,不把小平同志关于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个问题稍加具体化,光空喊加快改革步伐,实质上是加不快的。“左”的积习根深蒂固,改革开放的阻力主要就是来自这种“左”的积习。“左”的东西的表现很多:你要多宣传一点改革开放,他就会说,这会破坏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丧失治理整顿的成果,他就没有想一想大好形势是怎么来的,大好形势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你说要多利用点外资,他就会说,多一个外资企业,就多一分资本主义,就会威胁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你要划出一块地方给外商承包开发,他就会说,这是出卖国家主权,丧权辱国;你要多发展一些乡镇企业,他就说,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的风源,会腐蚀我们的干部,把乡镇企业视为对社会主义的威胁;你要多发展一些私营企业、个体户,他就会说,这会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你讲要搞厂长负责制,他就说,这是削弱党的领导;你讲家庭联产承包制不能动摇,他就说,这是走单干的道路,不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共同富裕。如此等等。
邓小平同志谈话,光跟在那里重复,说上千遍万遍,没有用,重在落实和执行。特别要警惕那些风派人物,这种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一有机会就跳出来反对改革开放。这些人一旦掌握了国家大权,对国家,对人民都将是一种灾难。

邓小平对讲话的评价:没有问题。

万里对讲话的评价:你在党校讲话讲得好,抓住了要害,有骨气![7]

与赵紫阳的关系

[编辑]

田纪云曾是赵紫阳一手提拔起来的。当年,从四川省财政厅厅长到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田纪云仅用了两年时间。

2004年12月19日,在得知赵紫阳因肺炎发烧住进了医院,田纪云马上给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拟就了一封信,请求去医院探望。赵紫阳在获知消息后,托人阻止了田纪云,怕给自己的老部下招惹麻烦。此事就拖到了2005年1月4日,当田纪云通过消息得知老领导的病情已不容乐观;于是,立刻将早先准备好的信呈交给胡锦涛。第二天中午,中共中央办公厅回复,同意了他的请求。[8] 当晚八时,田纪云终于在医院见到了“相别”十五年的老领导。会谈在进行了15分钟后被打断;两位老人握手告辞。这一次,也是田纪云跟赵紫阳的最后一次握手。

2015年1月15日,在趙紫陽去世10週年之際,田纪云前往赵家拜祭趙紫陽。[9]

田纪云曾提及:“昨日我与邓小平家子女玩球。我说,‘六四’必须平反。”对方说,“是的”。[10]

个人生活

[编辑]

田纪云爱好打网球。曾获“丽珠得乐杯”网球邀请赛冠军、首届“保险杯”网球赛亚军、首届“天龙”杯网球联谊赛第三名、1992年“沙田杯赛”冠军等。此外,田纪云还曾当选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名誉会长。 

田纪云还喜欢收藏书画作品,比如舒同在1982年给他写的字,黄胄在1984年给他画的画。有“共和国红色掌櫃”之称的中共元老陈云也曾给田纪云写过字,一幅是鲁迅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另一幅是“雏凤清于老凤声”[11]

著作

[编辑]
  •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2009年,新华出版社
    • 一、解放思想勇于实践,二、农业、农村的改革与发展,三、城市经济改革,四、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建设,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六、改革开放的倡导者、决策者
  • 《田纪云文集》 2016年11月,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卷》1979年至2010年期间关于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文章、讲话,以及为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所写的回忆改革开放历程的文章共46篇。
    • 《农业卷》1982年至2004年期间关于农业问题所作的报告、讲话、文章等共33篇。
    • 《民主法制卷》1993年至2004年期间关于全国人大工作、人大制度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的文章、讲话、谈话共44篇。

所获荣誉

[编辑]

1987年7月11日,获朝鲜一级国旗勋章[12]

家庭

[编辑]
  • 妻子:李英华(1929年-2014年5月3日[13]),是在“冀鲁豫第三抗日中学”学习时认识的。李英华与田纪云同年参加抗日工作,并先于田纪云入校学习。在战争年代,抗日根据地有知识的女孩子不多,她显得很出类拔萃。用田纪云自己的话来说,李英华是他“风吹浪打不动摇,天涯海角不分离”的妻子。二人育有二子二女。
    • 儿子:田承刚,曾任深物业集团董事长。恒基地产老板李兆基4,300万顾问费一案,2012年3月15日香港高院裁定田承刚一方败诉。[14][需要較佳来源]
    • 女儿:田湘黔,武警后勤部财务部部长,大校。
      • 女婿:邱国录,武警森林指挥部后勤部少将副主任。
  • 三弟:田纪震(1932年9月6日-),曾担任河南省新乡市市长、市委书记。
    • 侄子:田承忠(1953年7月-),曾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人大副主任。
  • 堂弟:田健(1932年-2000年),曾任山东省省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统战部部长、省政协副主席。

參考文獻

[编辑]
  1. ^江苏国税网田纪云:我是怎样步入中南海的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9-08-28.
  2. ^田纪云简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新华网资料
  3. ^韩泰华主编. 新中国50年 中. 北京:红旗出版社. 1999.11: 897.ISBN 7-5051-0423-3.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4.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一局编.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会议大事记 1998.3-2003.2.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4.01: 405.ISBN 7-80078-793-1.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编辑部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1998 总第18期.中国年鉴社. 1999.01: 41.ISBN 7-80056-903-9.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6. ^龙德,蔡翔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鉴.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0.12: 1832.ISBN 7-205-04473-1.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7. ^炎黄春秋杂志田纪云谈1992年中央党校讲话 2009年第3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欧亚新闻报网田纪云给胡锦涛一封信:深情诀别赵紫阳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7-06-10.
  9. ^赵紫阳逝世十周年田纪云到府拜祭万里家人从未吊唁. [2022-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31). 
  10. ^北春新闻--田纪云告诉邓家六四必平反,最后时刻见紫阳. beijingspring.com. [2023-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9). 
  11. ^烟台日报网原中央政治局委员田纪云:无私者无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 ^金日成主席签署中央人民委员会政令 向中国党政代表团和中国同志授勋. 人民日报. 1987-07-11 [2022-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3). 
  13. ^田纪云:怀念老伴英华. 记者观察. 2014, (12). 
  14. ^田纪云之子索顾问费落败并遭训斥. [2014-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前任:
习仲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
第八届第九届
1993年3月-2003年3月
繼任:
王兆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职务
前任:
杜星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秘书长
1983年6月-1985年11月
繼任:
陈俊生
新頭銜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主任
1989年-1993年
繼任:
罗 干
前任:
万 里
全国绿化委员会主任
1989年-1993年
繼任:
陈俊生
1982年9月13日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1985年9月24日中共十二届五中全会改组,1982年9月至1987年11月任职
5常委会委员
胡耀邦(中央总书记至1987年)[注 1] ·邓小平(中央军委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 ·赵紫阳(国务院总理,1987年代理中央总书记,国家体改委主任至1987年) ·李先念(国家主席) ·陈云(中央纪委第一书记)
20 委员
按姓氏笔划为序:
万里(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 ·习仲勋 ·方毅(国务委员) · 邓小平 ·田纪云(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秘书长至1985年) ·乔石(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1986年兼国务院副总理) ·李鹏(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国家教委主任) · 李先念 ·杨尚昆(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中央军委副主席) ·杨得志(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 ·吴学谦(国务委员、外交部部长) ·余秋里(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 陈云 · 赵紫阳 ·胡乔木 ·胡启立(中央书记处书记) · 胡耀邦 ·姚依林(国务院副总理,1987年兼国家计委主任) ·倪志福(全国总工会主席,天津市委书记至1987年) ·彭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2 候补委员
秦基伟(北京军区司令员) ·陈慕华(国务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1. ^每人姓名后的职务,是自1985年9月24日中共十二届五中全会闭幕起,至1987年10月25日中共十三大开幕止,此人在担任政治局委员期间所兼任的职务。
« 第十二届(五中全会前)第十二届(五中全会后)第十三届 »
1987年11月2日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1987年11月至1992年10月任职
5-2+3常委会委员
赵紫阳(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国家中央军委副主席至1989年,1989年撤职)[注 1] ·江泽民(1989年增选,中央总书记,上海市委书记至1989年,上海市市长至1988年,1989年兼中共中央军委主席,1990年兼国家中央军委主席) ·李鹏(国务院总理,国家体改委主任至1990年) ·乔石(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1989年兼中央党校校长) ·胡启立(中央书记处书记,1989年免职) ·姚依林(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委主任至1989年) ·宋平(1989年增选,中央组织部部长至1989年) ·李瑞环(1989年增选,中央书记处书记,天津市委书记至1989年,天津市市长至1989年)
17-2 委员
按姓氏笔划为序:
万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田纪云(国务院副总理) · 乔石 · 江泽民 · 李鹏 ·李铁映(国务委员、国家教委主任) · 李瑞环 ·李锡铭(北京市委书记) ·杨汝岱(四川省委书记) ·杨尚昆(国家主席、国家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至1989年→1989年兼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 ·吴学谦(国务院副总理) · 宋平 ·赵紫阳(1989年撤职) ·胡启立(1989年免职) ·胡耀邦(1989年逝世) · 姚依林 ·秦基伟(国务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部长)
1 候补委员
丁关根(1988年兼国务院台办主任至1990年,1989年兼中央书记处书记,1990年兼中央统战部部长)
  1. ^每人姓名后的职务,是自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起,至1992年10月12日中共十四大开幕止,此人在担任政治局委员期间所兼任的职务。
« 第十二届(五中全会后)第十三届第十四届 »
1992年10月19日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1992年10月至1997年9月任职
7常委会委员
江泽民(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注 1] ·李鹏(国务院总理) ·乔石(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李瑞环(全国政协主席) ·朱镕基(国务院副总理,1993年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至1995年) ·刘华清(中央军委副主席) ·胡锦涛(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
20-1+1 委员
按姓氏笔划为序:
丁关根(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 ·田纪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朱镕基 · 乔石 · 刘华清 · 江泽民 · 李鹏 ·李岚清(国务院副总理) ·李铁映(国务委员、国家体改委主任) · 李瑞环 ·杨白冰 ·吴邦国(上海市委书记至1994年,1994年兼中央书记处书记,1995年兼国务院副总理) ·邹家华(国务院副总理) ·陈希同(北京市委书记至1995年,1995年撤职) · 胡锦涛 ·姜春云(山东省委书记至1994年,1994年兼中央书记处书记,1995年兼国务院副总理) ·钱其琛(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部长) ·黄菊(1994年增选,上海市市长至1995年,1994年兼上海市委书记) ·尉健行(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书记,1995年兼北京市委书记至1997年) ·谢非(广东省委书记) ·谭绍文(天津市委书记,1993年逝世)
2 候补委员
温家宝(中央书记处书记) ·王汉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 ^每人姓名后的职务,是自1993年3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起,至1997年9月12日中共十五大开幕止,此人在担任政治局委员期间所兼任的职务。
« 第十三届第十四届第十五届 »
1997年9月19日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1997年9月至2002年11月任职
7常委会委员
江泽民(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注 1] ·李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朱镕基(国务院总理) ·李瑞环(全国政协主席) ·胡锦涛(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1999年兼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家中央军委副主席) ·尉健行(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书记) ·李岚清(国务院副总理)
22-1 委员
按姓氏笔划为序:
丁关根(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至2002年) ·田纪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朱镕基 · 江泽民 · 李鹏 ·李长春(广东省委书记) · 李岚清 ·李铁映(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 · 李瑞环 ·吴邦国(国务院副总理) ·吴官正(山东省委书记) ·迟浩田(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国防部部长) ·张万年(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 ·罗干(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1998年兼中央政法委书记) · 胡锦涛 ·姜春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贾庆林(北京市委书记至2002年,北京市市长至1999年) ·钱其琛(国务院副总理) ·黄菊(上海市委书记至2002年) · 尉健行 ·温家宝(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 ·谢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99年逝世)
2 候补委员
曾庆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至1999年→1999年兼中央组织部部长至2002年) ·吴仪(国务委员)
  1. ^每人姓名后的职务,是自1998年3月19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起,至2002年11月8日中共十六大开幕止,此人在担任政治局委员期间所兼任的职务。
« 第十四届第十五届第十六届 »
第六届
五中全会
1934年1月
  1. 博古(中央总书记至1935年)
  2. 张闻天
  3. 周恩来
  4. 项英
中央政治局会议
1943年3月
  1. 毛泽东(中央书记处主席)
  2. 刘少奇
  3. 任弼时
第七届
一中全会选举
1945年6月
  1. 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中央主席)
  2. 朱德
  3. 刘少奇
  4. 周恩来
  5. 任弼时中央秘书长
  • 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1945年8月增选):陈云
  • 彭真
二中全会调整
1949年3月
  1. 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中央主席)
  2. 刘少奇
  3. 周恩来
  4. 朱德
  5. 任弼时(中央秘书长,1950年逝世)陈云(1950年代理中央书记处书记,1950年递补)
第八届
一中全会选举
1956年9月
  • 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1966年停止工作)
  1. 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小平
  2. 彭真(1966年停职)
  3. 王稼祥
  4. 谭震林
  5. 谭政(1960年遭批判,1962年撤职)
  6. 黄克诚(1959年遭批判,1962年撤职)
  7. 李雪峰
五中全会增选
1958年5月
  1. 中央书记处书记李富春
  2. 李先念
十中全会增选
1962年9月
  1. 中央书记处书记陆定一(1966年停职)
  2. 康生
  3. 罗瑞卿(1965年遭批判,1966年停职)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增选
1966年5月
  • 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陶铸
  1. 中央书记处书记叶剑英
十一中全会补选
1966年8月
1966年12月起中央书记处停止工作
第十一届
五中全会选举
1980年2月
  • 中央书记处总书记胡耀邦(1981年兼中央主席)
  1. 中央书记处书记万里
  2. 王任重
  3. 方毅
  4. 谷牧
  5. 宋任穷
  6. 余秋里
  7. 杨得志
  8. 胡乔木
  9. 胡耀邦
  10. 姚依林
  11. 彭冲
六中全会增选
1981年6月
  • 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1981年参加中央书记处工作)
第十二届
一中全会选举
1982年9月
五中全会改组
1985年9月
第十三届
一中全会通过
1987年11月
  1. 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1989年免职)
  2. 乔石
  3. 芮杏文(1989年免职)
  4. 阎明复(1989年免职)
四中全会改组
1989年6月
  1. 中央书记处书记乔石
  2. 李瑞环
  3. 丁关根
第十四届
一中全会通过
1992年10月
第十五届
一中全会通过
1997年9月
第十六届
一中全会通过
2002年11月
第十七届
一中全会通过
2007年10月
第十八届
一中全会通过
2012年11月
第十九届
一中全会通过
2017年10月
第二十届
一中全会通过
2022年10月
第一届 初13人
-逝世1人
+补选1人
第二届 初16人
-逝世3人
-撤职2人
第三届 初18人
-逝世6人
第四届 初22人
-逝世2人
+补选1人
第五届 初20人
-逝世3人
-辞职6人
+补选10人
  1. 宋庆龄
  2. 聂荣臻(辞职)
  3. 刘伯承(辞职)
  4. 乌兰夫
  5. 吴德(辞职)
  6. 韦国清
  7. 陈云
  8. 郭沫若
  9. 谭震林
  10. 李井泉
  11. 张鼎丞(辞职)
  12. 蔡畅(辞职)
  13. 邓颖超
  14. 赛福鼎·艾则孜
  15. 廖承志
  16. 姬鹏飞(辞职前兼秘书长
  17. 阿沛·阿旺晋美
  18. 周建人(辞职)
  19. 許德珩
  20. 胡厥文
  21. 彭真(补选,兼代秘书长
  22. 肖劲光(补选)
  23. 朱蘊山(补选)
  24. 史良(补选)
  25. 彭冲(补选)
  26. 习仲勋(补选)
  27. 粟裕(补选)
  28. 杨尚昆(补选,兼秘书长
  29.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补选)
  30. 朱學範(补选)
第六届 初20人
-逝世2人
+增选1人
第七届 初19人
-逝世3人
第八届 初19人
-逝世3人
第九届 初19人
-逝世1人
-撤职1人
第十届 初15人
-逝世1人
第十一届 13人
第十二届 13人
第十三届 14人
第十四届 14人
人选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
政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第五届(1978年)
第五届(1980年)
第五届(1982年)
第六届
第七届
第八届
  1. 朱镕基(兼央行行长)
  2. 邹家华
  3. 钱其琛(兼外交部长
  4. 李岚清
  5. 吴邦国(增补)
  6. 姜春云(增补)
第九届
第十届
  1. 黄菊
  2. 吴仪(兼卫生部长)
  3. 曾培炎
  4. 回良玉
第十一届
第十二届
第十三届
第十四届
总理
赵紫阳李 鹏(代理)
副总理
国务委员
秘书长
   

 1.外交部  部长:吴学谦(兼)
 2.国防部  部长:张爱萍(兼)
 3.国家计划委员会  主任:宋 平(兼)姚依林(兼)
 4.国家经济委员会  主任:张劲夫(兼)吕 东
 5.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主任:赵紫阳(兼)李铁映
 6.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主任:方 毅(兼)宋 健
 7.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主任:陈 彬丁衡高
 8.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任:楊靜仁司马义·艾买提
 9.公安部  部长:刘复之阮崇武王 芳
10.国家安全部  部长:凌 云贾春旺
11.民政部  部长:崔乃夫
12.司法部  部长:邹 瑜
13.财政部  部长:王丙乾(兼)
14.商业部  部长:刘 毅
15.对外经济贸易部  部长:陈慕华(兼)郑拓彬
16.农牧渔业部  部长:何 康
17.林业部  部长:杨 钟高德占
18.水利电力部  部长:钱正英
19.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部长:李锡铭芮杏文叶如棠
20.地质矿产部  部长:孫大光朱 训
21.冶金工业部  部长:李东冶戚元靖
22.机械工业部  部长:周建南
23.核工业部  部长:蒋心雄
24.航空工业部  部长:莫文祥

25.电子工业部  部长:江泽民李铁映
26.兵器工业部  部长:于 一邹家华
27.航天工业部  部长:张 钧李绪鄂
28.煤炭工业部  部长:高扬文于洪恩
29.石油工业部  部长:唐 克王 涛
30.化学工业部  部长:秦仲达
31.纺织工业部  部长:吴文英
32.轻工业部  部长:杨 波曾宪林
33.铁道部  部长:陈璞如丁关根
34.交通部  部长:李 清錢永昌
35.邮电部  部长:文敏生杨泰芳
36.劳动人事部  部长:赵守一赵东宛
37.文化部  部长:朱穆之王 蒙
38.新华通讯社  社长:穆 青
39.广播电视部  部长:吴冷西艾知生
40.教育部  部长:何东昌李 鹏(兼)
41.卫生部  部长:崔月犁陈敏章
42.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  主任:李梦华
43.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任:钱信忠王 伟彭珮云
44.中国人民银行  行长:吕培俭陈慕华(兼)
45.审计署  审计长:于明涛吕培俭
46.中国科学院  院长:卢嘉锡周光召
47.监察部  部长:尉健行

22直属机构
4办事机构
第五届国务院第六届国务院第七届国务院
总理
副总理
姚依林政治局常委) ·田纪云 ·吴学谦 ·邹家华(增补) ·朱镕基(增补)
国务委员
李铁映 ·秦基伟 ·王丙乾 ·宋 健 ·王 芳 ·邹家华(1991年升副总理) ·李贵鲜 ·陈希同 ·陈俊生 ·钱其琛(增补)
秘书长
   

 1.外交部  部长:钱其琛
 2.国防部  部长:秦基伟(兼)
 3.国家计划委员会  主任:姚依林邹家华(兼)
 4.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主任:李鹏(兼) →陈锦华
 5.国家教育委员会  主任:李铁映(兼)
 6.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主任:宋健(兼)
 7.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主任:丁衡高
 8.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任:司马义·艾买提(维吾尔族)
 9.公安部  部长:王芳(兼) →陶驷驹
10.国家安全部  部长:贾春旺
11.监察部  部长:尉健行
12.民政部  部长:崔乃夫
13.司法部  部长:蔡诚
14.财政部  部长:王丙乾(兼) →刘仲藜
15.人事部  部长:赵东宛
16.劳动部  部长:罗干阮崇武
17.地质矿产部  部长:朱训
18.建设部  部长:林汉雄侯捷
19.能源部  部长:黄毅诚
20.铁道部  部长:李森茂韩杼滨
21.交通部  部长:錢永昌黄镇东

22.机械电子工业部  部长:邹家华(兼) →何光远
23.航空航天工业部  部长:林宗棠
24.冶金工业部  部长:戚元靖
25.化学工业部  部长:秦仲达顾秀莲(女)
26.轻工业部  部长:曾宪林
27.纺织工业部  部长:吴文英(女)
28.邮电部  部长:杨泰芳
29.水利部  部长:杨振怀
30.农业部  部长:何康刘中一
31.林业部  部长:高德占
32.商业部  部长:胡平
33.对外经济贸易部  部长:郑拓彬李岚清
34.物资部  部长:柳随年
35.文化部  部长:王蒙贺敬之(代) →刘忠德(代)
36.广播电影电视部  部长:艾知生
37.卫生部  部长:陈敏章
38.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  主任:李梦华伍绍祖
39.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任:彭珮云(女)
40.中国人民银行  行长:李贵鲜(兼)
41.审计署  审计长:吕培俭

13直属机构
8办事机构
4事业单位
15国务院部委归口
管理的国家局
副部级
正司级
85议事协调机构
  1. 机构编制
  2. 旅游事业
  3. 无线电管理
  4. 关税税则
  5. 环境保护
  6. 企业管理指导
  7. 物价
  8. 学位
  9. 爱国卫生运动
  10. 安全生产
  11. 矿产储量
  12. 绿化
  13. 农业区划
  14. 地名
  15.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谈判
  16. 三峡工程审查
  17. 空中交通管制
  18. 古籍整理出版规划
  19. 核电核事故应急
  20. 口岸
  21. 煤炭出口
  22. 外国投资
  23. 稀土
  24. 重大技术装备
  25.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26. 宁波经济开发
  27. 贫困地区经济开发
  28. 水资源与水土保持
  29. 退伍军人和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
  30. 引进国外智力
  31. 住房制度改革
  32. 农业综合开发
  33. 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
  34. 机电产品出口
  35. 机电设备进口
  36. 三峡地区经济开发
  37. 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
  38. 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
  39. 以煤代油专用资金
  40.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41. 交通战备
  42. 人民防空
  43. 防汛抗旱
  44. 森林防火
  45. 国民经济核算
  46. 妇女儿童工作协调
  47. 分配制度改革
  48. 国际减灾十年
  49. 专门
  50. 国防动员
  51. 边防
  52. 高技术计划协调
  53. 对南朝鲜经济贸易协调
  54. 干线飞机研制
  55. 全国人口普查
  56. 联合清理拖欠
  57. 清理“三角债”
  58. 黄金
  59.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60. 禁毒
  61. 专项粮食储备
  62. 农业生产资料协调
  63. 治理“三乱”
  64. 质量、品种、效益年
  65. 清产核资
  66. 职称改革
  67. 双拥
  68. 救灾
  69. 企业管理干部培训
  70. 三峡工程移民试点
  7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研究
  72. 机电设备进口协调
  73. 治淮
  74. 太湖治理
  75. 知识产权
  76. 清理整顿书报刊和音像市场
  77. 军品出口
  78. 航天
  79. 投入产出调查
  80. 治沙
  81. 濒危动物保护
  82. 打击走私
  83. 气候
第六届国务院第七届国务院第八届国务院
国际
各地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田纪云&oldid=87193026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