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理性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需要擴充。(2011年6月18日)
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扩充请求中找到。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理性主義理智
关于美國自由主義雜誌,请见「理性 (雜誌)」。

哲學中,理性(英語:Rationality)是指人類能夠運用理智的能力。相對於感性的概念,它通常指人類在審慎思考各項客觀證據後,以推理方式,推導出合理的結論。這種思考方式稱為理性。

感性和理性,都屬於意識的範疇,且為意識的性質。 理性,基於意識,是具有參照性的意識。 參照系,可以是生命,比如本能;也可以是知識,比如坐標;也可以是意識,比如自我。

理性,也代表其思想及行為不會被杏仁核劫持,能夠冷靜分析,控制情緒,是情緒智慧中重要的一部分。[1]

字源

[编辑]

理性(英語:reason)最早源起於希臘语词语“邏各斯”(希臘語λόγος,logos)。在羅馬時代,譯成拉丁語ratio,拉丁语原意是計算金錢,但在等同於邏各斯後,成為哲學上廣泛使用的術語。譯成法语後,成為法語:raison。最後形成了理性(英語:rationality)與理智(英語:reason)的字根。

經濟學的應用

[编辑]

新古典經濟學的模型中,無限理性被作為模型中的作為準則之一,人因為絕對理性而做出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行為。

但是在論理模型外,行為經濟學中,人不是絕對理性的,非理性因素影響著人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的決策。

參考

[编辑]
  1. ^Freedman, Joshua.Hijacking of the Amygdala(PDF). [2010-04-06]. (原始内容(PDF)存档于November 22, 2009). 
规范控制数据库:各地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理性&oldid=88610588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