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王竹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于名为王竹溪的其他人物,請見「王⿰土𭻾」。
王竹溪
性别
出生王治淇
1911年6月7日
湖北公安縣
逝世1983年1月30日(1983-01-30)(71歲)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程度剑桥大学博士
政党197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配偶徐福玉
经历

王竹溪(1911年6月7日—1983年1月30日),名治淇,号竹溪,男,湖北公安人,中国物理学家、教育家文字学家

生平

[编辑]

王竹溪1911年6月7日生於湖北省公安縣,1933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同年入该校研究院。1935年公费留英,1938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随即回国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先后任教于国立西南联大、清华大学。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等职。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帽子,下放到江西鄱阳湖鲤鱼洲北大五七干校牧牛,感染血吸虫病

1983年1月30日,因急性肝坏死,在北京友谊医院病逝。

学术贡献

[编辑]

王竹溪著《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导论》等教科书。他还曾任中国物理学会名词委员会主任,创造了一批物理学新名词的汉译称呼。在研究物理学的同时,他还潜心研究文字学,著有二百五十万字《新部首大字典》,该词典将《康熙字典》中的214个部首简化为 56个,并且将五万余个汉字按笔划上下左右次序编排,检索方便,收字齐全。

纪念

[编辑]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等都是王竹溪的学生,杨振宁说:“我对统计物理的兴趣即是受了竹溪师的影响。”

2003年王竹溪铜像在北京大学校园落成。

著作

[编辑]

《热力学》

[编辑]

上世纪40年代王竹溪教授在西南联大讲授热力学,讲稿最初用英文写出,经过十多年的修改,在1955年首次以中文出版[1],在北京大学物理系用作大三的热力学课程教材,由王竹溪讲授亲自讲授,为期一学期。此后多次重印,在1987年出第二版,获得全国高等院校教材特等奖。200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简体字版[2]。王竹溪教授的热力学一书系统严密,内容丰富,使此书能屹立至今,超过半个世纪。

其他著作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热力学》,王竹溪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5
  2. ^《热力学》,王竹溪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ISBN 7-301-08493-1

外部链接

[编辑]
政党职务
前任:
严济慈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0年2月-1983年1月
繼任:
陈明绍
中国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物理学数学化学部
1955年
数学物理学化学部
1957年
数学物理学部
1980年
1991年
1993年
1995年
1997年
1999年
2001年
2003年
2005年
2007年
2009年
2011年
2013年
2015年
2017年
2019年
2021年
2023年
† 逝世
王竹溪在中国物理学会的职务
中国物理学会第二届理事会
1963年8月-1966年
名誉理事
理事长
副理事长
中国物理学会第三届理事会
1982年12月-1987年2月
名誉理事长
名誉理事
理事长
副理事长
秘书长
副秘书长
常务理事
理事
王竹溪在九三学社的职务
九三学社第六届中央委员会
1958年12月-1979年10月
主席
副主席
常务委员
委员
候补委员
秘书长
副秘书长
国际
各地
学术
人物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王竹溪&oldid=87293614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