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王永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于与「王永泉」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請見「王永泉 (演员)」。
王永泉

王永泉(1880年—1942年)[1],字伯川,亦百川直隶省天津府天津县人,祖籍江苏省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生平

[编辑]

1902年(光緒28年),王永泉赴日本留学,先后入成城学校陸軍士官学校第4期工兵科。[2]毕业归国後,任陸軍第八鎮工兵营管带。中華民国成立後,历任北洋政府陸軍部工兵技正、湖南都督署参謀長。1917年(民国6年),任奉天陸軍司令部副官長兼補充旅旅長。1918年(民国7年)10月,因李厚基在福建兵敗,奉天混成旅在段祺瑞命令下自洛陽率領南調福建省增援,為王永泉入閩之原因。

民國八年(1919)1月,補充旅改名為中央陸軍第24混成旅,王永泉續任旅長,該旅駐紮福建省[3][4]

在直皖戰爭後,因皖系落敗,皖系的主要人物徐樹錚自北京脫逃,輾轉抵達福州,由徐樹錚牽線與王永泉、汀漳鎮守使臧致平、廣州軍政府將領許崇智等私下協議推翻李厚基在福建省的統治。1922年(民国11年)10月,王永泉同皖系徐樹錚在福建成立建国軍政制置府,王永泉自称福建总撫兼省長。11月,制置府废止,此后王永泉单独统治福建省。

由於皖系在福建省的的大動作驚動北京,直系吳佩孚下令孫傳芳率領的陸軍第2師周蔭人率領的陸軍第12師在民國11年冬季南下福建增援,這支部隊很快擊敗了原先盤據福建的王永泉部隊。在直系主力軍入閩後,原先王、徐自封的頭銜就無法確保。在民國十二年(1923)3月,福建督理一職由孫傳芳接任,王永泉改任福建軍務帮办。1923年4月,兼任建安護軍使。5月,建安護軍使被撤销,改任興泉護軍使。1923年被北京政府授予溥威将军称号。

民國十三年(1924)3月的同安戰鬥,王永泉與其盟友臧致平的部隊遭到孫傳芳徹底擊潰。殘軍由臧致平、楊化昭帶領下投奔江蘇督軍盧永祥。逃跑下野後的王永泉入住上海法國租界善钟路87号。[3][4]

1937年(民国26年)12月,中華民国臨時政府成立,王永泉参加,任治安部次長,辅佐部長齐燮元[4]1940年(民国29年)3月,臨時政府同汪精卫政权合流后,王永泉从政界、军界退出。[5]1942年(民国31年),王永泉在北京特別市病逝。享年63岁。[3]

注释

[编辑]
  1. ^徐主編(2007)、85頁作生于1880年。東亜問題調査会編(1941)、10頁作「1876年生」。
  2. ^東亜問題調査会編(1941)、10頁作此。徐主編(2007)、85頁作「第3期工兵科」。
  3. ^3.03.13.2徐主編(2007)、85頁。
  4. ^4.04.14.2東亜問題調査会編(1941)、10頁。
  5. ^東亜問題調査会編(1941)、10頁作王永泉任華北政務委員会治安总署署長。但是,劉主編(1995)、1056頁作汪精卫政权成立时的治安总署署長为杜锡钧。本条目依照後者之说。

参考文献

[编辑]
福建行政长官(1912年至今)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北京政府 軍政
福建都督府都督
孫道仁刘冠雄(兼领)
福建省护军使
福建将军福建督军
兼办福建军务
福建总抚 → 福建省总司令
督理福建军务
督办福建军务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北京政府 民政
福建行政公署民政长
张元奇江畬经(暂护) →刘次源(暂护) →汪声玲许世英
福建巡按使公署巡按使
许世英李厚基(兼署)
福建省长公署省长
福建省省长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政府
福建省政务委员会主任
戴任张贞(代)
福建临时政治会议主任
蒋中正何应钦(代) →方聲濤(代)
福建省政府主席[注 1]
楊樹莊陈乃元(代) →方聲濤(代) →蒋光鼐陳儀劉建緒李良荣朱紹良方治(代) →黃金濤(代) →胡璉戴仲玉吴金赞颜忠诚杨诚玺(代) →陳景峻薛香川薛承泰陈士魁罗莹雪薛琦邓振中杜紫军林祖嘉張景森 → (空缺期)
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華人民共和國
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
福建省人民委员会省长
福建省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福建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
福建巡抚 ·福建行政长官列表
各省行政长官索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港 ·澳 ·
  1. ^注1:1949年至1996年之間在臺灣省臺北縣新店鎮(今新北市新店區)辦公,1996年至2018年間於金門縣辦公,2019年起不再任命。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王永泉&oldid=87050650
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