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名为王俨的其他人物,請見「
王俨」。

关于名为王若思的其他人物,請見「
王若思」。
| 王儼 |
|---|
| 大明福建右布政使 |
| 籍貫 | 四川嘉定州威遠縣 |
|---|
| 字號 | 字若思 |
|---|
| 出生 | 正月二十日
|
|---|
| 逝世 | 卒年不詳
|
|---|
| 配偶 | 李氏 |
|---|
| 出身 |
|---|
|
王儼(1541年—?年),字若思,號睿斋,四川嘉定州威遠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由縣學生中式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四川鄉試第二十八名舉人,隆慶二年(1568年)戊辰科会试310名,三甲231名進士[1]。次年任直隸金壇縣知縣[2],六年六月擢南京刑部主事。萬曆四年(1576年)丁父憂,歷户部陕西司郎中,十三年升武昌府知府,萬曆十六年(1588年)陞江西副使[3]。萬曆二十年(1592年)陞廣東右參政[4]。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陞廣東按察使[5]。二十六年五月官至福建右布政使[6][7]。
在威遠縣城正街,曾有進士坊。魁星樓前,曾有方伯坊。
曾祖王濬,貢士;祖王孝;父王三成;母溫氏。重慶下,妻李氏,弟脩;伊;倫;偉;俊。
- ^《隆慶二年戊辰科進士登科錄》:軍籍,治《詩經》,年二十八歲中式隆慶二年戊辰科第三甲第二百三十一名進士。正月二十日生,行一,由縣學生中式四川鄉試第二十八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三百十名。
- ^《金壇縣志·卷之五》
-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一》:萬曆十六年七月己巳 升四川副使武尚耕本省右參政,武昌知府王儼江西副使
-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二百四十七》:萬曆二十年四月甲寅 升山西副使馮子履為河南右參政,江西副使王儼為廣東右參政,袁州府知府鄭一麟為福建副使,戶部郎中李洙、敘州府知府唐守欽俱云南副使,兵部郎中吳嶙為福建參議,寶慶府知府李茂德為山東鹽運司運使,高州府知府張邦伊為陝西苑馬寺少卿。
-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七十九》:萬曆二十二年十一月癸未 升廣東參政王儼為本省按察使
-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三百二十二》:萬曆二十六年五月甲午 升河南右布政趙欽湯為浙江左布政;廣東右布政胡心得為湖廣左布政;廣東按察使王儼為福建右布政;河南按察使王泮為湖廣右布政;狹西按察使甯化龍為山西右布政;按察使吳道卿為浙江右布政;貴州僉事沈思充為江西參議;兵部郎中韓光曙為湖廣參議;戶部郎中張存意為山西參議;湖廣僉事熊宇奇、江西僉事史旌賢、戶部郎中黎芳俱為四川參議;貴州僉事梁銓為本省參議。
- ^淸嘉慶《威遠縣志·卷之五》
| 官衔 |
|---|
前任: 劉良弼 | 明朝金壇縣知縣 1569年-1572年 | 繼任: 戴鳳翔 |
前任: 劉易從
| 明朝武昌府知府 萬曆十二年-十六年 | 繼任: 韓濟
|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四川鄉試榜 |
|---|
中式舉人 70名 | |
|---|
|
隆慶二年(1568年)戊辰科殿試金榜 |
|---|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 |
|---|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77名 | |
|---|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323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