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历史系列条目 | |
|---|---|
| 史前时期前200000﹣前2000 | |
| 巴国与蜀国前2100﹣前316 | |
| 秦汉时期前316﹣214 益州 武都郡 汉中郡 蜀郡 巴郡 廣漢郡 犍為郡 越巂郡 •成家25﹣36 | |
| 蜀汉214﹣263 | |
| 两晋南北朝时期 263﹣581 | |
| 隋唐五代时期581 – 965 剑南道 山南西道 | |
| 前后蜀892 – 965 •前蜀892/907 – 925 •后唐925 – 934 •後蜀934 – 965 | |
| 两宋时期965 – 1234 •李蜀994 | |
| 元明时期1206 – 1660 •明夏1363 – 1371 | |
| 大西1643 – 1644 | |
| 清朝时期1646 – 1912 | |
| 民国时期1912 – 1949 四川省 重庆市 •大清 (通志政權)1917 | |
| 共和国时期1949 – 今 四川省 重庆市 | |
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唐蒙通夜郎后分广汉郡南部合夜郎国地置犍為郡,屬益州[1]。《汉书·地理志》所记,戶十萬九千四百一十九,口四十八萬九千四百八十六。縣十二:僰道、江陽、武陽、南安、資中、符、牛鞞、南廣、漢陽、𨚲䣕、朱提、堂琅[2]。后四县,即是以“夜郎”和“夜郎旁小邑”所新设的县。夜郎侯多同的儿子任令[3]:21。
郡治在鄨县(今贵州省遵义市西)。元光五年(前130年)移治南广(今四川省高县、珙县境[3]:21)。始元元年(前86年)移治僰道(今四川省宜宾市西南,隋移今市)。辖境为今四川省简阳、彭山等县以南,云南省东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及贵州省大部。元鼎六年(前111年),平且兰,析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云南省东部部分地区和贵州地区置牂牁郡。
东汉永初元年(107年),又分西南境置犍为属国,并移治武阳县(今四川省彭山县东)。東漢時期與蜀郡、廣漢郡合稱「三蜀」。南朝齐复治僰道。汉至南朝齐属益州。南梁废。
天宝元年,改嘉州为犍为郡。下辖龙游县、玉津县、平羌县、峨眉县、夹江县、犍为县、绥山县、罗目县八县。乾元元年,复为嘉州。
|issn=值 (帮助).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8)(简体中文).
| |||||||||||||||||||||||
| |||||||||||||||||||||||
| |||||||||||||||||||||||
| |||||||||||||||||||||||
| |||||||||||||||||||||||
| |||||||||||||||||||||||
| 行部 | |||||
|---|---|---|---|---|---|
| 司隸校尉部 |
| ||||
| 豫州刺史部 | |||||
| 冀州刺史部 | |||||
| 兗州刺史部 | |||||
| 徐州刺史部 | |||||
| 青州刺史部 | |||||
| 荊州刺史部 | |||||
| 揚州刺史部 | |||||
| 益州刺史部 | |||||
| 涼州刺史部 |
| ||||
| 并州刺史部 | |||||
| 幽州刺史部 | |||||
| 交州刺史部 | |||||
| 雍州刺史部 | 武威郡 | 張掖郡 | 酒泉郡 | 敦煌郡 | 西海郡 | 西平郡 | 西郡 | ||||
| 西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