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特别行政区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特别行政区,簡稱特区,是指一個國家為了特定目的而設立、享有高度自治權行政區域。其在承認中央政府主權以及國家憲法的框架下,擁有與國內其他地區有所不同的行政法律財政獨立關稅政治制度,並能在一定程度上獨立行使政治權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编辑]

省级特别行政区

[编辑]
更多信息:一国两制香港澳門
特别行政区
分類省级行政区
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
創建法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创建时间1997年
數量2个[1](1999)
下級(香港)、堂区(澳門)(非政权性区域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区划类型

民政部登记行政区划层级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属于一级行政区划)

社区居民委员会
(属城市居民自治组织


行政村村民委员会
嘎查:牧民委员会(内蒙古)
(属村民自治组织

行政级别与其他术语
党政机关级别特殊的行政区
副省级市
直辖市、副省级市的市辖区
直辖市、副省级市、“直筒子市”的
街道办事处
直辖市的
历史:清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治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高度自治
(保障少数民族参政权利,具经济、教科文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具立法权)
(由村民、居民自行选举产生,非行政区)

中華人民共和國設有兩個相當於省級一級行政區的特別行政區,即香港澳門,均位於廣東珠江口。兩地亦合稱為「港澳」或「港澳地區」

澳門原為中國明朝領土,後被葡萄牙所佔領;香港則原為中國清朝領土,后被英国先后割让香港岛九龙半岛)及辟为租界新界)。兩地與中國本土分治的政治格局維持至20世紀後期。

由於香港新界地區的租期至1997年屆滿,衍生了香港前途問題。此时英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故藉兩者之間開展了香港前途問題的談判。根據1984年簽訂的《中英聯合聲明》,香港主權由英國交还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政府在1997年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後,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及高度自治[2];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根據1987年簽訂的《中葡聯合聲明》在1999年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後,亦使用與香港同樣的模式成立「澳門特别行政區」,實行澳人治澳及高度自治。

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在「一国两制」原则下,於大多數政務实行高度的自我管治国防外交國家層級政務除外),實施有別於中國內地政治體制,性質類似於其他國家的屬地。其國內法律基礎是香港澳門基本法,國際法律基礎則分別為《中英聯合聲明》及《中葡聯合聲明》。

高度自治

[编辑]

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应因台湾问题,提出统一台湾后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构想。1982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该条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宪法中保持不变,是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法源

根據香港及澳門的基本法第十二條,特別行政區是在必要時得設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屬於省級行政區。中國的省級行政區為第一級地方行政區域,由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直接管轄,除了特別行政區之外,還包括直轄市自治區[3][4][5][6]。特別行政區的最高首長稱作為行政長官(俗稱“特別行政區首長”,簡稱「特首」)。港澳特區的官員必须分别由港澳出身的人士擔任。

國籍

[编辑]

根據香港法例澳門法例香港人澳門人不一定是中國籍,而可以是英國籍、葡萄牙籍或其他國籍。任何国籍人士只需要持有效旅行證件進入香港或澳門、通常居於當地連續七年或以上,並以香港或澳門為永久居住地,即可以成為香港或澳門永久性居民[7]

中國內地與香港、澳門的比較

[编辑]
內容 中国内地 香港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
國旗和區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


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

國徽和區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


澳門特別行政區區徽

宪法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国方面對聯合聲明時而認為無效力,時而又認為有效力[8][9][10]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法律框架基於社会主义法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基於英美法系香港法律基於大陸法系澳门法律
行政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政府首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最高立法機關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
终审裁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香港特别行政区終審法院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
司法首腦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部長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院長
最高檢察機關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澳門特别行政区檢察院
最高监察機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廉政公署廉政公署
公安机关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香港警務處警察總局
治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香港警察澳门警察
軍事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
貨幣管理機構中國人民銀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澳門金融管理局
法定貨幣人民幣港元澳門幣
官方语言普通話粵語英語普通話粵語葡萄牙語普通話
官方文字簡體中文繁體中文英文簡體中文繁體中文葡萄牙文簡體中文
道路通行方向右行左舵左行右舵
對外事務全權有限(對外交、防務等國家行為無權行使且無司法管轄權
駐外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中國内地海外
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臺灣
澳門特別行政區駐北京辦事處(中國內地)
澳門經濟貿易辦事處(葡萄牙歐盟世界貿易組織
澳門經濟文化辦事處臺灣
外交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
護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澳門特別行政區護照
護照簽發機構国家移民管理局入境事務處身份證明局
奧運會代表團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代表團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香港代表團不設
亚运会另设亞洲運動會中國澳門代表團
國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含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国籍法在香港澳门实施的特別解释)
居留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香港居留權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澳門居留權
实际管轄範圍
中國大陸海南島南海諸島

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

澳門半島氹仔路環路氹城澳門大學新校區

县级特別行政區

[编辑]
主条目:特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行政区)
特别行政区
分類林业行政管理机构
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
創建法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创建时间1968年
數量1个(2015)
應用範圍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本级政府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下級臥龍鎮耿達鄉

除了一國兩制下的特別行政區,中國内地在地方行政上也具有名為“特别行政区”的單位,但其性質則與前者甚為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还设有县级的韶山特别行政区、庐山特别行政区、雙湖特別行政區。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编辑]
主条目: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83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四川省汶川縣臥龍特別行政區成立,同年7月改名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與保護區管理局合署辦公。臥龍特別行政區是四川省的一個特殊政區,現有人口5343人,由臥龍鎮耿達鎮組成,行政區劃屬汶川縣,由四川省人民政府管辖,但實際管理則是由四川省林業廳負責。臥龍特別行政區的轄區與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全重合。

六枝特區

[编辑]
主条目:六枝特区

1964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西南煤礦建設指揮部,負責六枝、盤縣水城等地的煤炭勘探、礦區建設工作。1965年4月29日,成立六枝礦區,礦區人民委員會駐六枝,歸貴州省管轄。1966年2月22日,經中共中央、國務院中發(1966)第119號文批准,六枝縣普定縣鎮寧縣劃出八個公社設置六枝特區,六枝縣復名郎岱縣。1967年底,西南煤礦建設指揮部從六枝遷到水城,將指揮部改為六盤水地區革命委員會籌備領導小組,六枝特區劃歸六盤水地區領導。

台湾特別行政區

[编辑]
主条目:台湾特别行政区台湾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來,為解決第二次國共內戰的餘緒,从未放弃对中華民國实控地区、即所謂「臺灣地區」的主权主张。该地区以臺灣澎湖群島为主体,並包含金门马祖东沙外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对台湾地区的行政区划细部标识中,大體沿用中華民國現行的行政區劃法理上,台湾、澎湖列岛区域被划为台湾省,其余则依地理位置分属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

1981年9月30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进一步阐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與政策。表示“国家实现统一以后,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建议由两岸执政的两党举行对等谈判。1982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就叶剑英的谈话指出: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国家实现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2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从宪法层面对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予以确认。

1983年6月26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国薛顿贺尔大学教授楊力宇時提出[11]

台灣特別行政區可以擁有自己的獨立性,可以實行同大陸不同的制度。司法獨立,終審權不須到北京。台灣還可以擁有自己的軍隊,只是不能構成對大陸的威脅。大陸不派人駐臺,不僅軍隊不去,行政人員也不去。台灣的黨、政、軍等系統,都由台灣自己來管。中央政府還要給台灣留出名額。

1992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指出:“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即积极促进祖国统一。我们再次重申,中国共产党愿意同中国国民党尽早接触,以便创造条件,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进行谈判。在商谈中,可以吸收两岸其他政党、团体和各界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12]

邓小平對於未來兩岸统一以后的政治構想,是以省級特别行政区的方式管理台灣,但台灣的自治權將會比香港和澳門更高,如獨立的軍隊、外交、司法、政治制度等,被归为鄧小平理論的一部份。確立政府的態度,首先尊重維持現狀,其次統治為基本路線。但这种构想当前则不为台湾民众所广泛接受。在台灣內部,根據2011年國立政治大學和2013年TVBS等机构所做的民意調查,皆显示大部分台湾民众支持“維持現狀”,不願與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13][14]

2017年,根據《自由時報》引述香港傳媒報導,有學者建議在廈門設立「台灣特別行政區籌委會」,來作為試驗「台灣特區護照」,以此開始漸進式的解決台灣問題。[15]

中華民國

[编辑]
主条目:特別行政區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行政區劃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劃沿革

曾設立之特別行政區

[编辑]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曾設置若干種類的特別行政區,通常作為行政區預備改制前的過渡性區劃。大致可歸類為: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大日本帝國在中國扶植的傀儡政權亦有设置特别行政区劃。如河北省设置的真渤特别行政区真定行政区。此类行政区隶属于,下辖。有当代研究者認為,“与相比,军事色彩更浓”[16]:147

特别行政区性质后继建制设置年份所在位置(地圖)
察哈爾特別區建省前行政區劃察哈爾省1914
綏遠特別區綏遠省1914
熱河特別區熱河省1914
川邊特別區西康省1914
海南特別行政區不適用[註 1]1949
威海衛行政區外國歸還領土抗戰勝利後改為威海衛市,為山東省省轄地區1930
東省特別區九一八事变后,中東鐵路沿线地区被日军满洲国占领1924
陝甘寧邊區地方武裝割據區域1947年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國民政府認定為非法叛亂區域1937
西藏地方歷史文化或地理環境特殊不適用[註 2]1928

倡議設置之特別行政區

[编辑]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原依憲法本文規範的行政區劃體系,無法適應中華民國實際主要國土從中國大陸變為臺灣的國情,因此除了中華民國政府透過憲法增修條文小幅度調整行政區劃及地方自治體系之外,各界亦提出諸多有關行政區劃的改革倡議,其中包括在特定區域設置特別行政區。

  • 澎金馬離島特別行政區:2008年總統選舉候选人謝長廷曾提出「六星計畫」的規劃,其認為各縣市國際能見度都很低,依現行各地的行政區編制,地方的人才以及能力也不足,因而主張將臺灣分成六大地區),再加上澎金馬3個離島合併為「離島特別行政區」,中華民國的國際競爭力才能大幅地躍升。另外,前中華民國副總統呂秀蓮提出過「四省兩特雙首都」的規劃,其中也包括澎金馬離島特別行政區。但兩人的倡議最終皆未實現。
  • 山地特別行政區:呂秀蓮提出的「四省兩特雙首都」主張中,將臺灣以河川流域劃分為北、中、南、東四個行省,並另外劃設山地、離島兩個特別行政區。該倡議最終沒有實現。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编辑]
主条目:新義州特別行政區

2001年,荷兰华裔商人杨斌朝鲜政府建议效仿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香港、澳门实施「一国两制」的模式,在鄰接中朝邊界新义州建立特别行政区;朝鲜政府在接受有关建议后设立「新义州特别行政区」,希望效仿「一国两制」模式建立对外联络的窗口。然而,特区改革未能如期完成,受到朝鲜政府任命的特区长官杨斌在上任之前,就因涉嫌逃税等多个经济罪行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逮捕,并被判处18年有期徒刑。此后,朝鲜实质上放弃了该项目。

注釋

[编辑]
  1. ^未依預定計畫建省,1950年海南戰役後,海南特別行政區仍實際控制的南海诸岛轉由高雄市代管,2003年名義上的《組織條例》正式廢止撤銷,海巡署目前接管防務。
  2.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时西藏已经宣告脱离清朝独立,然而始终未获清廷及后续的中华民国政府承认,至1951年中共解放军开入西藏,独立方告结束,虽然中華民國實際上已经无法统治中国大陆,但於法理上仍未變更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的主張,也包括西藏(还包含昌都地区)。

參考文獻

[编辑]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门户网站. [2017-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 中英双方 , 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北京. 1984-12-19 [202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8)(中文).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收回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以下称香港)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行使主权。二、联合王国政府声明: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如下:(一)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并考虑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在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3. ^中國的行政區劃——省級行政單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人民网
  5. ^香港基本法第十二條. [2015-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7). 
  6. ^澳門基本法第十二條. [2015-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6). 
  7. ^入境事務處:居留權. [2015-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5). 
  8. ^白云怡.外交部:《中英联合声明》是历史文件已不具现实意义. 环球网. 2017-06-30 16:34(簡體中文).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9. ^国务院港澳办:强烈谴责英国的毁约行径. 新华网. 2021-01-31 20:35:35(簡體中文).……英方的做法严重违反《中英联合声明》,是一种赤裸裸的毁约行径。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10. ^央视.将经贸问题政治化 新闻联播提醒美副总统补历史课. 手机新浪网. [2025-02-23].……,拿《中英联合声明》这份过时无效文件干涉香港事务与中国内政,…… 
  11. ^鄧小平中國大陸和台灣和平統一設想. 1983-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3). 
  12. ^存档副本. [2019-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8). 
  13. ^「民眾對當前兩岸關係之看法」民意調查(PDF).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13-12-16). 
  14. ^最新民調 71%民眾希望台灣獨立. 蘋果日報.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3)(中文). 
  15. ^北京將發行「台灣特別行政區護照」?陸委會駁謬議. 台北: 自由時報. 2017年7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8月1日)(中文). 
  16. ^傅林祥.《抗战时期日伪河北省政区变迁》. 历史地理(现名:历史地理研究) (上海市: 复旦大学、中国地理学会). 2014, (2014年第1期): 142—153.ISSN 2096-6822(简体中文). 

参见

[编辑]
8一級行政區(6直轄市、2)、16二級行政區(3、13
現行自由地區行政區劃
直轄市
[註 2]
臺灣省
福建省
原公告行政區劃
(2005年)[註 3]
直轄市
華中
華南
華北
塞北
東北
西部
特別行政區
地方
大陸時期行政區劃
1949年
直轄市(院轄市)
特別行政區
地方
1933年
(院轄)市
行政區
地方
1927年
特別區
地方
商埠
1914年
特別區
地方
區域
  1. ^自1949年(民國38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遷台起成為中央政府所在地
  2. ^自1999年起虛級化,不再具有地方自治團體地位
  3. ^「中華民國各省(市)縣(市)行政區域代碼」自2005年起停止適用


23
中国国旗
5自治区
4直辖市
2特别行政区
注1:台湾省絕大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除外),福建省金門馬祖烏坵广东省東沙群島以及海南省太平島中洲礁现由中華民國实际控制。台湾省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双重控制。一國兩制臺灣方案中有台湾特别行政区构想。參阅台海現狀兩岸問題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问题
注2:海南省部分区域现由中華民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实际控制,參阅南海诸岛
注3:西藏自治区部分区域现由印度不丹实际控制,參阅中印边界问题中不边界争议
注4:本模板行政区划参考中国政府网2005年6月15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
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省级以上行政区变动地级以上行政区县级以上行政区列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领导人

区划索引:单位(代码)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特别行政区&oldid=89960542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