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爾蘇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爾蘇語
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國
母语使用人数
2萬
語系
文字爾蘇沙巴文
語言代碼
ISO 639-3ers
Glottologersu1242[1]
ELPErsu

爾蘇語使用於四川西部的涼山彞族自治州的甘洛、越西、冕寧,木里、雅安區域的石棉、漢源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龍等縣的爾蘇人。是羌語中的一支,使用人口約兩萬人。宗教祭司沙巴使用一種圖畫文字爾蘇沙巴文

地理分布上可分為三種方言,位於東部的爾蘇話、中部的多續話、西部的栗蘇話

方言

[编辑]

Yu (2012)列出尔苏语3种方言,都分布在四川南部。

  • 则拉话:孙宏开(1982, 1991)[2]:241–264[3]记录了四川甘洛县玉田区则拉乡的尔苏语(Sun 1991:231)。
  • 清水话:由刘辉强 (1983)[4]记录,分布在四川甘洛县廖坪乡清水村
  • 汉源话(已灭绝):四川汉源县的尔苏语方言,目前已灭绝,由Baber (1882)记录。[5]

分类

[编辑]

尔苏语目前被划入汉藏语系南羌语支,但因为语言史材料的稀缺,具体的分类仍有争议。

历史

[编辑]

关于尔苏人的历史记录非常少。有理论认为尔苏人从西藏迁来,或是彝族等周边民族的后代。但有证据表明尔苏人甚至在彝族定居之前就已经生活在这里:唐朝时迁来的彝族称尔苏人为“土著”。因此,尔苏人的定居应当早于唐朝。

正字法

[编辑]

大多数早期尔苏人不会读写,因为没有专门书写尔苏语的文字。唯一会读写的宗教从事者被称为“沙巴”。

尔苏人相信沙巴“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有能招雨、诅咒敌人的魔力。他们在现代尔苏人社区中仍很活跃。他们常常出席节日和婚葬等重大活动。

他们还能读写尔苏历史上仅有的文字,这可能也是他们受人尊敬的原因之一。它被称为沙巴象形文字。记录与研究很少,在沙巴家族中只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目前,能读懂这些文字的人少于10人,能明白它们在宗教中的含义的更少。

共有约200个独立的沙巴文字,不与尔苏人的日常用语直接对应,一个字可能对应多个音节。解释一个字往往要很大的篇幅。每个解读文字的角度都能自圆其说。不同的动物一般用于表示不同的月份和日期。颜色也有意义,对应五行:黑对应金,绿对应木,暗灰对应水,红对应火,黄对应土。

音系

[编辑]

辅音

[编辑]

尔苏语有37个单辅音声母和22个复辅音声母。除官话借词外没有韵尾。

下表展示50岁及以下使用者的辅音音系。

尔苏语声母

有22个复辅音声母,其中18个有两个辅音,4个有3个辅音:

尔苏语复辅音声母

复辅音声母能接什么元音存在限制,比单辅音声母的限制多。

尔苏语复辅音声母和元音配合表

关于同位异音详见Zhang, S. (2013)。

元音

[编辑]

尔苏语有7个基础元音、3个R化元音、6个双元音和1个三元音,官话借词以外没有鼻化元音,没有长元音。

基础元音:/i/、/y/、/u/、/ɛ/、/ə/、/ɑ/和/o/。R化元音:/ɑɹ/、/əɹ/和/oɹ/。

6个双元音分3升3降:/iɛ/、/iɑ/、/uɑ/;升双元音均为前响:/ui/、/ɛi/和/ɑi/。/uɑ/以外的双元音都罕见。/uɑ/在许多词中都出现。

/uɑo/是唯一的三元音,仅出现在[zuɑo]“碗”一个词中。

音节结构与类型

[编辑]

基础音节结构是CV。可以只有V或C,/ɑ/、/ɑɹ/和/əɹ/ 可自成音节,鼻音/m/、/n/和/ŋ/可自成音节,较罕见。

存在NCV的音节结构。

声调

[编辑]

声调落在音节上,每个音节必须有声调。构成最小对立的有两个声调:高平调和中平调。特定语素内声调的分配不可预测,根据统计,高平调比中平调出现得多。尔苏语声调的调型和官话相比也更不稳定,常常有语境变体。

下面是声调的最小对立。[`]标中平调,高平调无标。

尔苏语声调最小对立的比较

借词音系

[编辑]

有强烈证据表面藏语和彝语词汇是直接借入尔苏语中的。部分词汇和藏语、彝语原词发音完全一样。这是否是尔苏人属于藏族的证据存在争议。

借词中西南官话的也占很大比重。据Zhang,官话借词最多出现在现代相关的文本中,如长对话、程序交流和自传叙事。历史文本中,即使是到1980年代,官话借词也相当罕见。

尔苏语有两种处理官话借词的方式:

  1. 直接借。这使得尔苏语中产生了鼻化元音的音位。
  2. 以尔苏语音系拟声。这发生于早期借词,以及70岁以上老人的尔苏口语中。下面是尔苏语借官话词的方式。
尔苏语中的官话借词
  • 官话鼻韵尾借来时丢失。
  • 当尔苏语有借来的官话双元音时,直接借。当借来的双元音尔苏语没有时,两个元音组分只保留一个。一般留后一个,比如官话/uo/对应尔苏语/o/。
  • 官话/ə/和/ɤ/借入尔苏语变成/o/。
  • 所有声调变为尔苏语中平调。
  • 两个例外是官话借词“鸭”和“鹅”。官话中它们都是开音节,但借到尔苏语中却产生了鼻韵尾,在词首出现紧声门塞音。

名词

[编辑]

尔苏语名词有单语素、复合、派生自动词、派生自动词短语几种来源。名词化可通过施事标记su、目的标记li、时间/方位标记ʂə`、工具/地点标记ta几种词缀实现。许多亲属关系词汇和方向指示词有ɑ-前缀。还有格标记,如属格标记yɪ、宾格标记vɑ、伴随格标记phɛ等等。尔苏语中有6个关系名词,在名词后标记其方位或时间属性。

数词系统

[编辑]
尔苏语基数词

1-10分别是十个基础数词,其后的基数词形成复合数词。尔苏语没有0。

10以上的数词是复合数词。

  • 10至19基于tshɛ
  • 20至39基于tshɿ
  • 40至99基于zɿ
尔苏语10-19的复合数词
尔苏语20-39的复合数词
尔苏语中100以上的基数词
  • 大于100的数词一般以3个组分结合,没有比万更大的基数词。
  • 尔苏语创造大而复杂的数的方法

參考文獻

[编辑]
  • 孙宏开 et al. 1991. 《藏缅语音和词汇》.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Yu, Dominic. 2012.Proto-Ersuic. Ph.D. dissertat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1.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爾蘇語.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2. ^孙宏开. 1982b. 《尔苏(多续)话简介》. 《语言研究》 3.
  3. ^孙宏开 et al. 1991. 《藏缅语音和词汇》.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 ^刘辉强. 1983. 《尔苏语概要》. 四川民族研究所编辑:《民族研究论文集》 1.
  5. ^Baber, E. Colborne. 1882.Travels and researches in the interior of China, volume 1, pt. 1 of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London, Supplementary Papers. London: J. Murray.
嘉绒语支
东部语组
西部语组
拉坞戎语(南方言·北方言·東方言)、尔龚语(西方言·北方言·東北方言)·†西夏语
羌语支
尔玛语组
羌语(北方言·南方言)、扎坝语(北方言·南方言)、却域语
普米语组
普米语(北方言·南方言)、土家语(北方言·南方言)、木雅语(东方言·西方言)
纳语支
贵琼语组
尔苏语组
納语组
納西語(西方言·东方言)、史興語納木依語
羌语支藏语支混合语言
十字(†)表示該語言已滅亡
祖語原始漢藏語(假说)
汉语
未分類
東北地区
"那伽语支英语Naga languages"
萨尔语群
西部
大基兰特语支英语Mahakiranti languages
大马嘉尔语支英语Greater Magaric languages
東南部
東北部
其他分支
大桑朗语群
斜體表示單個語言也被視為單分支。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爾蘇語&oldid=69689662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