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伯恩施坦 [ 1] (德語:Eduard Bernstein ;1850年1月6日—1932年12月18日;又译伯恩斯坦 [ 2] [ 3] ),德國 社會民主主義 理論家、政治人物。1872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后来在外流亡数年,任几份社会主义 杂志的编辑。在英国 伦敦 结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并受到费边社 的影响。1901年回到德国,成为修正主义 的理论家,是修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如放弃资本主义 经济即将崩溃的思想)的第一批社会主义者中的一个。伯恩施坦设想出一种社会民主 的类型,将个人的创新精神与社会的改革结合在一起。他曾担任几届国会 议员(1902年—1906年、1912年—1916年、1920年—1928年),启发德國社會民主黨 的许多改革计划。[ 4]
他的政治思想被称为伯恩施坦主义 。
伯恩施坦的肖像 伯恩施坦于1850年1月6日出生在普鲁士王国 柏林 的一个改革派 犹太人 家庭,家里排行第七,幼时身高矮小体质很弱,因自幼开始晚上借助微弱油灯看书导致近视。[ 5] 父亲起初是白铁匠,后来做了火车司机,父母勤俭持家,重视教育。全家人十分尊敬伯父阿隆·伯恩施坦 ,他是当时著名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 、科普作家,所写的科普作品对儿时的伯恩施坦有很深影响。作为犹太人,伯恩施坦不需要上宗教课,但是他经常前去旁听,对基督教 态度宽容。有时因犹太教教堂离家较远也会前往附近的路德宗 教堂。在家里,伯恩施坦的母亲曾用包括约翰·雅科比 ( 英语 : Johann Jacoby ) 等投身于德意志1848年革命 的民主活动家的肖像装饰墙壁,为他留下深刻印象。[ 5] 由于家境困难,1866年,还未中学毕业的伯恩施坦进入银行做学徒。四年后学徒期满,他进入柏林的一家银行当职员,从1871年直到1878年。[ 6]
他的政治生涯开始于1872年,那年他成为了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的成员。1875年,他在哥達 与奥古斯特·倍倍尔 、威廉·李卜克内西 筹备“统一党代表大会”。
从1878年起,伯恩施坦就作为社会民主机构的私人秘书在苏黎世 工作;1888年,由于来自普魯士 的压力,他被驱逐出瑞士 来到伦敦 ,并且和恩格斯 开始有了密切的联系。
在1880年到1890年之间,伯恩施坦发表了名为“社会民主”的杂志;1891年,他成为了爱尔福特纲领 的作者之一。从1896年到1898年,他发表了一系列标题为“社会主义的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导致了德国社会民主党 中关于修正主义 的争论。伯恩施坦还在1899年写了《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的任务 》一书。该书与奥古斯特·倍倍尔,卡尔·考茨基 及威廉·李卜克内西的观点有强烈的冲突。罗莎·卢森堡 在1900年的论文《社会改良还是社会革命?》也与伯恩施坦有不同的观点。
1901年,随着禁止他回国的禁令的取消,伯恩施坦回到了德国,并且于1902年-1918年期间担任德意志帝国议会 的一员。1913年在一次军备制表的投票中,他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左翼分子投了反对票。1915年7月他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他成为了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 (USPD)的创始人之一。直到1919年他一直都是USPD的成员,然后他重新加入了德国社会民主党 。从1920年到1928年,伯恩施坦再次成为了德国议会的成员。他于1928年退出了政坛。
1932年12月18日,伯恩施坦逝世于柏林。在柏林 舍讷贝格 有一块纪念他的墓碑,他从1918年一直到逝世一直生活在这个地方。
爱德华·伯恩施坦的许多观点与马克思主义 所推断出来的某种必然性完全相反,他认为民主社会主义 掌握了一个与马克思主义完全不同的武器,即民主 。没有民主,劳动者本身既会给别的阶级带来灾难,也会给自己带来新的枷锁。针对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 ,他提出了在资产阶级 宪政民主 的框架内通过议会 斗争实现社会主义的可行性;针对马克思主义的公有制 ,他指出了绝对的公有制將會造成勞工劳动积极性不足,生产过程官僚主义 化,从而产生新的剥削阶级的可能;针对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 ,他表达了这将会成为新的专制统治 的必然规律;针对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 中心论,他明确地告诉大家这有可能会违反人道主义 ,剥夺其他社会阶层的平等权利,通过制造新的不平等进而连工人自己的权利也将得不到保障。而解决这一切马克思主义弊端的途径,除了民主别无它法,民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社会主义如果没有民主,就会产生新的不平等,也会导致剥夺自由的专制统治,而专制统治是对人道主义和人权最大的威胁。
伯恩施坦这一改良主义 的思想,就是通过批判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会给其实践带来那些违反民主 、自由 、平等 和人道主义 的基本元素,来保证社会主义的顺利实现。但是伯恩施坦的观点却并没有及时被整个社会主义运动所接受,他历经排斥和否定,特别是在第二国际 结束,俄国十月革命 后,列宁 和马克思列宁主义 者长期将他称为无产阶级的敌人,称其为“从内部窃改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 修正主义 者”,并冠以“走狗、内奸、叛徒、工贼”之类的头衔。
《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 》(1899年)是伯恩施坦最重要的作品,它主要反驳了马克思 对于资本主义 即将灭亡的预测。在其中伯恩施坦指出马克思的预测并没有被论证,他认为尽管资本家产业的集中过程很显著,但它并没有成为普遍现象,并且资本的所有权变得更加分散。他还指出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一些缺陷。
伯恩施坦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一个社会主义 者(尽管是一个非正统的),他同时认为社会主义是可以通过资本主义而实现,而不是通过资本主义的灭亡而实现(工人会逐渐争取到权利,因此他们痛苦的根源就会消失,同样革命的基础也会消失)。马克思认为,自由贸易 既是资本主义最快的成就,也是资本主义的结束,但 [需要解释 ] 伯恩施坦却 [需要解释 ] 把贸易保护主义 看成是一种反对进步的行为,因为它保护的是少数人,却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伯恩施坦认为德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只是为了政治的权益,它将德国与世界隔离(尤其是英国 ),造成了一种让德国与世界产生矛盾的自给自足 的糟糕局面。[ 7]
伯恩施坦还被认为是最早的对同性戀 采取同情态度的社会主义者之一。"[ 8]
卡尔·考茨基认为:伯恩斯坦的观点以很可靠的事实为根据。但这些事实需去英国去找。英国是一个没有军队、没有官僚、没有农民的国家,一种极其微不足道的农业――农业人口只达到总人口的百分之十。英国工人有可能在和平的道路上不经过灾变而逐渐取得权力。马克思在二十多年以前已经说过,英国是这样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里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是可能的。但在全世界的任何其他地方找不到象英国这样的状态。欧洲到处都是军国主义 的最发达的形态,到处都是专制主义 地统治着的官僚。此外欧洲大陆上大地产还起着决定性影响,资产阶级向刺刀的统治低头,它已经不再是一种民主力量。这里只有一种民主力量,这就是无产阶级。英国的道路对其他国家来说是行不通的,民主的胜利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胜利才能取得。但民主和无产阶级将愈来愈被迫处于守势。欧洲到处都在酝酿着大灾变。法国酝酿着资产阶级自由同军国主义和教权主义 之间的一场艰苦搏斗(德雷福斯案件 )。而德国的人们也在谈论政变,谈论取消选举权,谈论监狱。在这种前景之下,伯恩施坦所建议的道路是不能想象的。但“伯恩施坦没有使我们丧失勇气,而只是促使我们深思熟虑,为此我们要感谢他。”[ 9]
Eduard Bernstein, Cromwell and Commun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in the Great English Revolution, International Specialized Book Service Inc, 1963, hardcover,ISBN 978-0-7146-1454-0 ; trade paperback, Spokesman Books, 1980,ISBN 978-0-85124-286-6 ; trade paperback, 287 pages, Coronet Books, 2000,ISBN 978-0-85124-630-7 Eduard Bernstein, Evolutionary Socialism: A Criticism and Affirmation, Random House, 1961, trade paperback,ISBN 978-0-8052-0011-9 ; trade paperback,ISBN 978-1-299-16172-6 Eduard Bernstein.My Years of Exile: Reminiscences of a Socialist hardcover.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1986.ISBN 0-313-25114-2 . Eduard Bernstein.Selected Writings of Eduard Bernstein, 1900-1921 hardcover. Prometheus Books. 1996.ISBN 1-57392-357-5 . Manfred B. Steger.Quest for Evolutionary Socialism: Eduard Bernstein and Social Democracy hardcov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287 pages.ISBN 0-521-58200-8 . Peter Gay.The dilemma of democratic socialism: Eduard Bernstein's challenge to Marx . Octagon Books.ISBN 0-88254-837-9 . James W. Hulse.Revolutionists in London: a study of five unorthodox Socialists . Clarendon Press. 1970.ISBN 0-19-827175-1 . Edited by Henry Tudor and J. M. Tudor.Marxism and Social Democracy: The Revisionist Debate, 1896-1898 hardcov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ISBN 0-521-34049-7 . S. Ramaswamy and Subrata Mukherjee.Eduard Bernstein - His Thoughts and Works: His Life and Works hardcover. Deep & Deep Publications. 1998.ISBN 81-7100-76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