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帶擾動(英語:tropical disturbance)是發生在熱帶及副熱帶地區且會移動的雷暴天氣系統[1]。此系統具有組織化的對流(直徑普遍為 100-300 英里),通常系統存續時間可維持24小時或更久,並可能伴有氣旋性環流特徵[2]。而正在监测以评估其是否可能发展为热带气旋的天气扰动区域,又被稱之為「investigative area」(縮寫為「invest」)[3]。
此天氣系統的主要結構特徵為環流結構輕薄、沒有封閉的等壓線,並能在任何時候都存在於熱帶信風之中,亦因其環流結構輕薄而常常伴有云層和降水[4]。
一個熱帶擾動要發展為一個熱帶氣旋,一般有以下條件[5][6]: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會針對發展為熱帶擾動的天氣系統進行編號,其編號規則自90開始至99結束,並在後綴以熱帶氣旋洋盆進行分門別類並可重複使用,獲得編號的熱帶擾動會由美國政府所對應的氣象部門,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及國家颶風中心執行監測[7]。
| 洋盆 | 負責部門 | 代號 | 循環號碼 |
|---|---|---|---|
| 大西洋 | NHC | L | 自 Invest-90L 至 Invest-99L |
| 東北太平洋 (140°W以東) | E | 自 Invest-90E 至 Invest-99E | |
| 中太平洋 (IDL以東、 140°W以西) | CPHC | C | 自 Invest-90C 至 Invest-99C |
| 西北太平洋 (IDL以西) | JTWC | W | 自 Invest-90W 至 Invest-99W |
| 北印度洋 (孟加拉灣) | JTWC | B | 自 Invest-90B 至 Invest-99B |
| 北印度洋 (阿拉伯海) | A | 自 Invest-90A 至 Invest-99A | |
| 西南印度洋 &澳洲地區海域 (135°E以西) | S | 自 Invest-90S 至 Invest-99S | |
| 南太平洋 &澳洲地區海域 (135°E以東) | P | 自 Invest-90P 至 Invest-99P | |
| 南大西洋 | NRL、NHC | Q | 自 Invest-90Q 至 Invest-99Q |
| 地中海 | SAB | M | 自 Invest-90M 至 Invest-99M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針對以編號的熱帶擾動做出發展機會評價,當有2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該熱帶擾動將於未來48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會評價為「低」;當有3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該熱帶擾動將於未來48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會評價為「中」; 當有3種以上全球預報模式表示該熱帶擾動將於未來24小時內發展為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會把該系統之熱帶氣旋形成機會評級為「高」,並同步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8]。中國氣象局[9]及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及天文服務管理局[10]亦分別推出同性質的氣象產品。
熱帶擾動的形成包含東風波、極地槽、風切線及季風低壓等種類;其中,極地槽、風切線涉及高空與地面系統之重疊,中緯度與低緯度的系統遞變,問題相當複雜[11]。特別的是,在東北季風盛行的婆羅洲渦旋在某種情況下會發展為熱帶系統[12][13],以熱帶風暴畫眉為例,其發展後的婆羅洲雷雨擾動急速南下穿跨赤道的強烈寒潮相互作用,促使擾動系統旋轉並發展,是極為少見的案例[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