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熊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姓氏
百家姓》第121位
15:
16:
17:

郡望 江陵郡
各地寫法
读音
汉语拼音Xióng
南京官話Xong2
台灣多為威妥瑪拼音Hsiung
香港港府粤拼Hung
澳門澳門粵拼/葡語影響Hong
马来西亚Yoong/Hiung/Hung/Yoon

熊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21位。中国的熊姓人口约有400万,占中国人口的0.32%。熊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第68位。

來源

[编辑]

熊姓出自顓頊高陽氏,顓頊的后裔季連羋姓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正明认为,季连子孙世代担任以茅草缩酒的官职,以官职“酓”为氏,酓在文献中常被替代为當時声近的假借字“熊”,熊姓因此而来[1]安大简记载,有一次祝融派人去请季连来相见,没能找到季连,使者见到季连在地穴中,向他问话,季连不回答,使者用火烧地穴,季连害怕了,告诉使者说:“酓(熊)”。使者回去告诉祝融,祝融说:“是地穴中的熊啊。”祝融因此命名季连为穴酓(熊),穴熊就是荆王[2][3][4]

有熊氏的後裔亦寫作熊氏,同楚國的熊姓有所區分[5]

分布

[编辑]

熊姓主要分布在華中地區,江西湖北湖南貴州四川重庆等省份都是熊姓的主要分布地区。其中南昌市就是熊姓人口众多的地方,为全市第二大姓,仅次于李姓。熊姓在台灣人口較少,有12,066人,排名108,比例約莫0.01%。(2018)

参考资料

[编辑]
  1. ^张正明 张胜琳,《楚君姓氏辨》, 《江汉论坛》 (第06期), 1983年, (第06期): 80–81 [2017-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2. ^黄德宽,《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概述》, 《文物》 (09期), 2017年, (09期): 47–50 [2020-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1) 
  3. ^廉超.楚简所见楚先、三楚先考辨.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3-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8). 
  4. ^迪迦.說楚地傳說中“穴熊”與“鬻熊”.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2021-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8). 
  5. ^《古今姓氏書辯證·卷二十九》:楚公族有仲熊氏,謹按楚出自鬻熊之後,其君臣世以熊冠其名,蓋姓羋而氏熊也,故同姓之國。亦有熊姓,其臣亦以熊氏,則熊氏即熊姓之別,有字仲者宜為仲熊氏。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百家姓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熊姓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外部連結

[编辑]
中国大陆前一百大姓氏
1~25位
26~50位
51~75位
76~100位
出自202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萧与肖、戴与代、阎与闫、邱与丘、傅与付等分别统计。
另見:中國姓氏排名
百家姓列表
001~032位
033~064位
065~096位
097~128位
129~160位
161~192位
193~224位
225~256位
257~288位
289~320位
321~352位
353~384位
385~412位
413~428位
429~438位
百家姓续
437~504位
前438位採《百家姓考略》(「司徒司空,百家姓終」)版本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熊姓&oldid=85528817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