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桂山發電廠烏來機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烏來水力發電所
桂山發電廠烏來機組
(烏來發電廠)
烏來發電廠
烏來發電廠
地图
國家/地区 中華民國
坐標24°51′33″N121°33′08″E / 24.8592°N 121.5522°E /24.8592; 121.5522
現況運行中
始建日期1942年(昭和17年)
啟用日期1951年(民國40年)
持有單位台灣電力公司
运营单位台灣電力公司
建造者台灣電力株式會社
水力发电站
水力發電形式調整池式水力發電
取水來源桶後溪、南勢溪(淡水河支流)
發電機型號 日本東芝TAF-VCT型發電機兩部
水輪機型號 德国AEG製豎軸法蘭西斯式水輪機兩部
廠房類型半地下式
壓力鋼管兩條
水頭高度有效落差90公尺
用水量單部:14.4CMS
兩部:28.8CMS
發電概況
额定容量22.5MW
年发电量每年約1.3億度
烏來發電廠
烏來電廠位於南勢溪右岸
别称烏來發電所
位置臺灣新北市烏來區啦卡路9巷9號
建造时间1949年
官方名称烏來發電廠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產業設施
詳細登錄資料

桂山發電廠烏來機組,為一座位於臺灣新北市烏來區南勢溪及其支流桶後溪匯流口附近的水力發電廠,廠區鄰近烏來風景區。烏來機組興建於台灣日治時期的1942年,並由國民政府接續完成,目前由台灣電力公司桂山發電廠管理,最早稱為烏來發電廠,後台電成立桂山發電廠,並將烏來發電廠納入旗下管理後,該發電廠全名改名為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桂山發電廠烏來機組

沿革

[编辑]

日治時期

[编辑]

日本政府於1942年(昭和十七年)開工興建烏來水力發電所,是繼龜山發電所小粗坑水力發電所新龜山發電所之後,日本殖民政府利用新店溪上游水力發電的一連串重要的現代化基礎工程,係採取川流式發電。1945年幾近完成之際,採購的機組在船運途中遭美軍擊沈,接著日本政府宣布投降,發電工程因而停止[1]

省政府時期

[编辑]

戰後臺灣電力公司接管烏來發電廠,接續未完成的發電工程。第一台發電機組於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開始運轉,後經改變設計,除了在廠房加建防洪建築,改造尾水道外,並鑿低龜山攔河壩,改設活動閘門,排洪排砂,降低河床之淤積[2]。第二台發電機組於1954年正式併聯系統供電[1],為戰後第一座自力興建之發電廠[2]。1963年(民國52年)台電公司分別在羅好壩及阿玉壩之堰頂上加裝弧形閘門,烏來發電廠遂改為調整池式發電。

1975年(民國64年)台電公司為了精簡組織,強化管理,將烏來發電廠改為無人電廠,與新龜山發電廠及小粗坑發電廠(俗稱「小烏龜」)等三座原本各自分立的發電廠一併由桂山發電廠遙控運轉,並改名為「桂山發電廠烏來分廠」[3][2]

現今

[编辑]

2011年12月6日,烏來發電廠與粗坑發電廠、桂山發電廠一併列為「新北市歷史建築[1]

2015年8月8日,蘇迪勒颱風侵襲,瞬間暴雨造成烏來山區洪水灌入廠區,導致廠區淹水,淹水高度近一公尺達變壓器配電線,造成變壓器下方配電線短路引發電弧,變壓器因而燒毀[4]

設施

[编辑]

烏來發電廠之發電用水來自於新店溪的支流南勢溪上游及南勢溪之支流桶後溪,其中南勢溪的水源係由烏來區信賢村的羅好壩(又稱為拉號壩或信賢堰堤)攔截,將溪水引進4.8公里長的頭水隧道,而桶後溪的溪水則由位於烏來區孝義村的阿玉壩攔截後,透過3.61公里的引水路,與羅好壩所引的南勢溪水一同匯流至烏來發電廠前池發電。烏來發電廠的外觀有如一艘行駛於大洋中的軍艦,廠內裝罝有兩部由德國AEG製造之豎軸法蘭西斯式FSS-V型水輪機(Francis turbine),並搭配兩部日本東芝製造之TAF-VCT型發電機[3],每部出力12,500 KVA,合計裝置容量二萬二千五百瓩(22.5MW),年發電廠目標約一億三仟萬度[1]。發電後的尾水,則排入南勢溪供下游利用。

機組

[编辑]
名稱發電機型號水輪機型號機組數量發電方式有效落差(公尺)單一機組用水量(CMS)容量(MW位置商轉日期狀態
一號機 日本東芝TAF-VCT型發電機 德国AEG製豎軸法蘭西斯式FSS-V型水輪機1調整池式90公尺14.4CMS11.5MW新北市烏來區1950年12月23日商轉中
二號機 日本東芝TAF-VCT型發電機 德国AEG製豎軸法蘭西斯式FSS-V型水輪機1調整池式90公尺14.4CMS11.5MW新北市烏來區1954年6月商轉中

管理

[编辑]
  • 電廠名稱:桂山發電廠烏來機組
  • 管理單位:臺灣電力公司桂山發電廠
  • 廠內編制:無(遠端遙控)

設施

[编辑]
  • 廠房類型:半地下式
  • 取水來源:南勢溪、桶後溪(阿玉壩、羅好壩)
  • 壓力鋼管:兩條

圖集

[编辑]
  • 烏來發電廠廠房通達隧道,雖烏來發電廠於南勢溪河岸邊,但入廠通道於山的另一側,須經由隧道才能抵達。
    烏來發電廠廠房通達隧道,雖烏來發電廠於南勢溪河岸邊,但入廠通道於山的另一側,須經由隧道才能抵達。
  • 烏來發電廠廠房內的兩部豎軸法蘭西斯式水輪發電機組,前方為一號機,後方為二號機。
    烏來發電廠廠房內的兩部豎軸法蘭西斯式水輪發電機組,前方為一號機,後方為二號機。
  • 烏來發電廠一號發電機組
    烏來發電廠一號發電機組
  • 烏來發電廠一號發電機組銘板
    烏來發電廠一號發電機組銘板
  • 烏來發電廠二號發電機組
    烏來發電廠二號發電機組
  • 烏來發電廠二號發電機組銘板
    烏來發電廠二號發電機組銘板
  • 烏來發電廠控制室,目前該控制室已無人員駐留,由下游之桂山發電廠桂山機組控制室遠端遙控。
    烏來發電廠控制室,目前該控制室已無人員駐留,由下游之桂山發電廠桂山機組控制室遠端遙控。
  • 烏來發電廠開關場,其所發出之電力經開關場升壓至69KV後進入供電網路中。
    烏來發電廠開關場,其所發出之電力經開關場升壓至69KV後進入供電網路中。

參見

[编辑]

註釋

[编辑]
  1. ^1.01.11.21.3烏來發電廠.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4-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4)(中文(臺灣)). 
  2. ^2.02.12.2烏來發電工程.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2014-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3)(中文(臺灣)). 
  3. ^3.03.1桂山發電廠簡介(PDF). 台灣電力公司. [2014-02-06]. (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13-12-14)(中文(臺灣)). 
  4. ^記者黃佩君、張安蕎/綜合報導.烏來電廠變壓器燒毀 不影響供電.自由電子報. 2015-08-11 [2015-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

[编辑]
新店溪流域
發電機組
水壩壩體
北勢溪流域
發電機組
水壩壩體
南勢溪流域
發電機組
水壩壩體
上坪溪流域
發電機組
水壩壩體
火力
北部
中部
南部
東部
澎湖
金門
馬祖
水力
北部
中部
南部
東部
核能
北部
南部
地熱
北部
東部
東部外島
風力
離岸風力
陸域風力
太陽能
地面太陽能
水面太陽能
※備註1:標註「*」為民營發電廠,無該記號者為台灣電力公司營運。
※備註2:橫槓者為已取消/停建/停止/不曾運轉發電廠。
※備註3:斜體者為停機備役狀態發電廠。
火主水輔時代
日月潭水力電氣
工事
未完工以前)
北台灣
中台灣
南台灣
水主火輔時代
日月潭水力電氣
工事
開始營運後)
北台灣
中台灣
南台灣
東台灣
離島地區
未實行的計畫(註2)
註1:因戰事而中止計畫,後續的立霧第二發電所立霧第三發電所則未能實行,同時也是東部電氣開發計畫之一。
註2:未實行的計畫全由國民政府接手後完成,但名稱都已非沿用日本,故內鏈連結上可能會出現國民政府採用的命名。
註3:富家溪水力發電為1941年由新港電氣組合籌建,雖當時已完成廠房與取水設施之土木工程,然機組自日本海運至臺灣途中遭到盟軍擊沉,後因戰事廢棄,故從未商轉過,現其廠房皆已遭到洪水沖毀。
萬里區
民俗
金山區
歷史建築
民俗
板橋區
國定古蹟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古物
傳統表演藝術
民俗
汐止區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傳統表演藝術
深坑區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石碇區
瑞芳區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文化景觀
平溪區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民俗
文化景觀
雙溪區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貢寮區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新店區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文化景觀
坪林區
市定古蹟
古物
烏來區
歷史建築
傳統工藝
永和區
市定古蹟
中和區
市定古蹟
民俗
土城區
歷史建築
考古遺址
民俗
三峽區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民俗
樹林區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考古遺址
古物
木雕邢府王爺像(附木椅)
鶯歌區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文化景觀
民俗
竹林山寺巡迴觀音媽過頭
三重區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新莊區
國定古蹟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文化景觀
民俗
泰山區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林口區
市定古蹟
民俗
竹林山寺巡迴觀音媽過頭
蘆洲區
國定古蹟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五股區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八里區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考古遺址
古物
傳統表演藝術
民俗
竹林山寺巡迴觀音媽過頭
淡水區
國定古蹟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古物
民俗
三芝區
市定古蹟
歷史建築
傳統表演藝術
民俗
石門區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桂山發電廠烏來機組&oldid=76672456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