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炯奈语 | |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
| 区域 | 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 |
| 族群 | 瑶族 |
母语使用人数 | 约1000(2000)[1] |
| 語系 | |
| 語言代碼 | |
| ISO 639-3 | pnu |
| Glottolog | jion1236[2] |
| ELP | Jiongnai Bunu |
| 瀕危程度 |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瀕危語言[3] 危险(UNESCO) | |
| 本条目包含国际音标符号。部分操作系统及浏览器需要特殊字母与符号支持才能正確显示,否则可能显示为乱码、问号、空格等其它符号。 | |
炯奈语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称“炯奈”(kjɔŋ33nai33或kjaŋ31nɛ31[4][a])的瑶族所使用的语言,属于苗瑶语苗语支。毛宗武和李云兵(2002)认为其最接近畲语[5]。
炯奈语的使用族群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他称“花蓝瑶”,自称“炯奈”,其中“炯”(kjɔŋ33)意为山,“奈”(nai33)意为人,“炯奈”即“山人”或“山地居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划分中,他们被识别为瑶族。[5]
炯奈语可以分为两个方言[4]:
毛宗武和李云兵(2002)的分类法则是[5]:
炯奈语分布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下列村:
炯奈语长垌方言的声母表如下[6]:
| 塞音 塞擦音 | 鼻冠塞音 鼻冠塞擦音 | 鼻音 | |||||
|---|---|---|---|---|---|---|---|
| 本位 | 送气 | 本位 | 浊流 | 本位 | 清音 | ||
| 唇音 | 本位 | p | pʰ | ᵐp | ᵐpʱ | m | m̥ |
| 腭音化 | pʲ | pʰʲ | ᵐpʲ | mʲ | |||
| 接边音 | pl | pʰl | ᵐpl | ||||
| 齿龈音 | 本位 | t | tʰ | ⁿt | ⁿtʱ | n | n̥ |
| 腭音化 | tʲ | tʰʲ | ⁿtʲ | ⁿtʱʲ | nʲ | n̥ʲ | |
| 龈后音 | 本位 | tʃ | tʃʰ | ⁿtʃ | ⁿtʃʱ | ||
| 软腭音 | 本位 | k | kʰ | ᵑk | ᵑkʱ | ŋ | ŋ̥ |
| 腭音化 | kʲ | kʰʲ | ᵑkʲ | ᵑkʱʲ | ŋʲ | ŋ̥ʲ | |
| 唇音化 | kʷ | kʰʷ | ᵑkʷ | ||||
| 擦音 | 边音 | 近音 | |||||||
|---|---|---|---|---|---|---|---|---|---|
| 齿音 | 龈后 | 声门 | 齿龈 | 软腭 | 硬腭 | ||||
| 本位 | 腭化 | ||||||||
| 清音 | θ | ʃ | h | ɬ | ɬʲ | w | j | 本位 | |
| 浊音 | ð | l | lʲ | wʱ | jʱ | 浊流 | |||
炯奈语长垌方言有7个单韵母[6]:
| 前 | 中 | 后 | |
|---|---|---|---|
| 高 | i | u | |
| 中 | e | ə | o |
| 低 | a | ɒ |
炯奈语长垌方言韵母列表如下[6]:
| i | e | ə | a | ɒ | o | u | 声化 | |
|---|---|---|---|---|---|---|---|---|
| -i | ei | ai | ɒi | ui | ||||
| -u | eu | əu | au | |||||
| -n | in | en | ən | an | ɒn | ui | n̩ | |
| -ŋ | iŋ | eŋ | əŋ | aŋ | ɒŋ | oŋ | uŋ | ŋ̍ |
| 调号 | 调值 | IPA | 来源 | |
|---|---|---|---|---|
| 苗瑶语 古调类 | 汉语借 词调类 | |||
| 1 | 44 | ˦˦ | 阴平 | 阴平 |
| 2 | 33 | ˧˧ | 阳平 | |
| 3 | 53 | ˧˧ | 阴上 | 上声 |
| 4 | 31 | ˧˩ | 阳上 | 阳平 |
| 5 | 35 | ˧˥ | 阴去 | 去声 |
| 6 | 11 | ˩˩ | 阳去 | |
| 7 | 55 | ˥˥ | 阴入 | |
| 8 | 12 | ˩˨ | 阳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