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濤貝勒府

坐标39°56′3.5″N116°22′40.8″E / 39.934306°N 116.378000°E /39.934306; 116.37800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涛贝勒府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西城区柳荫街27号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5-22
认定时间1995年10月20日
辅仁大学本部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
坐标39°56′3.5″N116°22′40.8″E / 39.934306°N 116.378000°E /39.934306; 116.378000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清至民国
编号7-1613
认定时间2013年
地图

濤貝勒府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的建築群,為清朝多罗贝勒载涛的府第,並曾做為北京輔仁大學校址。現為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校地。

历史

[编辑]

涛贝勒府的前身是康熙帝的第十五子愉恪郡王允禑的愉郡王府。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醇贤亲王奕譞的第七子载涛过继给钟郡王奕詥为嗣,承袭贝勒爵位,迁居愉郡王府。该府遂被改扩建为涛贝勒府,俗称“七爷府”。[1]

载涛“一生颇为通达,能够不断接受新事物,是清末皇室中罕见的新派开明人物,而非因循守旧之辈”。涛贝勒府占地面积较大,但建筑较少,采用西方园林的造景手法,并且在花园南侧辟有大片空地及马圈,以满足载涛对马的爱好。载涛精通骑术,十多岁便学骑射,善于养马、相马以及改良马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毛泽东亲自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马政局顾问。[1]

輔仁大學本部舊址

1925年,为维持生计,载涛以16万元将涛贝勒府永久出租,供天主教會在北京筹办辅仁大学。自此,涛贝勒府正式改为天主教辅仁大学。

涛贝勒府的原址如今已被一分为二,南部原马圈、空地及花园为辅仁大学旧址,门牌号为定阜街1号;北部的住宅部分则成为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校舍,门牌号为柳荫街27号。如今,涛贝勒府南部的辅仁大学教学楼前的定阜街1号大门口挂着“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辅仁大学校友会”的牌子,旁边的石碑上刻有“辅仁大学旧址”。[1]

1984年,“原辅仁大学”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涛贝勒府”被定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涛贝勒府”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2013年,“辅仁大学本部旧址”被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築特色

[编辑]
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辅仁大学在涛贝勒府原来的空地及马圈处建成。比利时传教士格里森设计了这所大学的建筑,他“到北京后,花费数月时间查询有关中国古代北方建筑的原始资料,并将其与他从中国各地征集来的古建筑照片进行对比研究,他从中国皇宫的城墙、城门和城楼造型中得到某种启发,这些造型显示出中国皇宫那种与众不同的某些特征。”最终,格里森将辅仁大学的建筑设计为全封闭的中国传统皇宫式城堡,整个建筑的中轴线以北海为依据确定,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则仿照西方修道院的形制,四面围合起来。此种“传统复兴式”建筑被视为“体现了建筑师对于中国传统城市美学的较为深刻地理解与把握”。[1]该校的一位女校友曾描述这座校园:“其雕栏画栋之清丽细致,正如南北朝诗中的宫廷派,其松柏之优雅静谧好比唐诗中的田园诗,其亭廊之曲折委婉又有几分似宋词中的小令,其野花小草,无意拈来还有些许元曲的俏皮妩媚……辅仁的百转千回,清雅况味,是京城中来来往往的大多数人不曾见过的。”[1]

辅仁大学的正门开在定阜街路北(今定阜街1号)。正门内的教学楼于1930年竣工,是一座结合了中西建筑风格的宫殿式三层小楼,楼顶铺有绿琉璃瓦,玻璃窗均为雕花木框,墙为浅灰色水磨砖。该教学楼完工后,当时同北京东城的协和医院、西郊的燕京大学并称北平三大建筑,均为20世纪初中国结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大型建筑。[1]

  • 原辅仁大学门前的说明牌
    原辅仁大学门前的说明牌
  • 原辅仁大学门前的说明牌
    原辅仁大学门前的说明牌

参考文献

[编辑]
  1. ^1.01.11.21.31.41.51.6涛贝勒府与辅仁大学. 北晚新视觉网. 2012-09-27 [2013-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9). 

相关条目

[编辑]
中国近代大学建筑
华北
东北
华东
上海 8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奕柱堂、子彬院、登辉堂) ·暨南大学(科学馆、暨南新村一号) ·大夏大學 ·光华大学 ·圣约翰大学 ·震旦大学 ·沪江大学
江苏 4中央大学 ·
政治大学 ·东吴大学 ·金陵大学浙江 1之江大学安徽 1安徽大学福建 2厦门大学 ·福建协和大学
山东 2山东大学(科学馆、化学馆) ·
齐鲁大学
中南
河南 1河南大学湖北 2武汉大学 ·华中大学湖南 1湖南大学广东 4中山大学 ·岭南大学 ·广东国民大学(第一校舍美洲华侨纪念堂,第二校舍) ·广州大学(华侨堂、全美至孝笃亲纪念堂)广西 1广西大学
西南
重庆 1重庆大学四川 2四川大学(数理馆、化学馆、女生院) ·华西协和大学贵州 1贵州大学(办公楼雲南 2云南大学会泽院映秋院泽清堂) ·西南联合大学
西北
陕西 1东北大学(内迁校址,礼堂
注:
  1. 本表所指近代按1840-1949年。
  2. 本表所指大学为根据中华民国国民政府1929年公布的《大学组织法》,在文、法、商、理、工、醫、農、师范(教育)八个学院中至少具有三者、且有理学院(或有农、工、医学院各一个)的高等院校,不含设有两个学院及以下(如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协和医学院)、大学组织法颁布之前已关闭(如德华大学)或称为大学但不含学院建置的教育机构(如华中雪枫大学)。
  3. 本表所指建筑为按照教育用途新建的建筑,含发展为大学后仍沿用的旧式书院新式学堂,但不含原有其它用途,后临时改作教育用途的建筑(如湄潭浙江大学旧址汀州厦门大学旧址城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旧址)。
  4. 北平师范大学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大学组织法》颁布后名为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合并为新的北平师范大学,包含原京师优级师范学堂和原京师女子师范学堂两处校址,以前者为正源。
  5. 标注 者全部或部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注 者全部或部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太原
辽宁
沈阳
大连
吉林
长春
黑龙江
哈尔滨
上海
江苏
南京
浙江
杭州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济南
河南
湖北
武汉
湖南
广东
广州
深圳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遵义
云南
西藏
陕西
西安
甘肃
新疆
跨省区
东城区
西城区
海淀区
朝阳区
丰台区
石景山区
房山区
通州区
昌平区
门头沟区
大兴区
平谷区
顺义区
怀柔区
延庆区
密云区
注1:袁崇焕墓和祠已于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袁督师庙仍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注2:2001年公布为陆徵祥家族墓,2004年更名为西城区百万庄路8号墓园石刻
注3:皇城墙遗址为东城区、西城区共有。
注4:智珠寺已于201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嵩祝寺仍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参见:北京市境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城区
西城区
朝阳区
海淀区
丰台区
石景山区
房山区
昌平区
门头沟区
延庆区
通州区
顺义区
平谷区
跨省市区
  • 注1:明北京城城墙遗存为东城区和西城区共有。
  • 注2:元大都城墙遗址为朝阳区和海淀区共有。
  • 注3:京张铁路南口段至八达岭段为昌平区和延庆区共有。
  • 注4:玉河故道包括澄清上闸(含万宁桥)、澄清中闸(含东不压桥
  • 注5:包括北齐长城、明长城。北齐长城东起平谷区,经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昌平区,西迄门头沟区。明长城东起平谷区,经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昌平区,西迄门头沟区。详见长城
参见: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各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索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濤貝勒府&oldid=88075889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