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漢狄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2017年12月6日)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
政治主題的一部分
選舉/投票制度
多數/複數制



政治主题

漢狄法d'Hondt method),又譯抗特計算法頓特法,是指在比例代表制下的最高均數方法選舉形式之一。该方法由比利时人维克托·东特于1878年首次提出。

漢狄法的基本規則為把每一参选黨派所取得票數除以一、二、三直至議席數目,然後將得出的數字分配予該黨派名單上的排第一位的候選人、第二位的候選人……如此類推,然後比較各黨派候選人所獲得的數字,高者為勝。[1]

例子

[编辑]

假設甲、乙、丙、丁四黨競逐8個議席,並分別獲得100,000(43.5%)、80,000(34.8%)、30,000(13.0%)、20,000(8.7%)票。把每個黨派的得票除以1至8 (見下表),數值最高的8位可獲得議席(顯示為粗體,議席獲得次序顯示為斜體)。

÷1÷2÷3÷4÷5÷6÷7÷8贏得議席
甲黨100,000第一50,000第三33,333第五25,000第八20,00016,66614,28612,5004 (50%)
乙黨80,000第二40,000第四26,666第七20,00016,00013,33311,42810,0003 (37.5%)
丙黨30,000第六15,00010,0007,5006,0005,0004,2863,7501 (12.5%)
丁黨20,00010,0006,6665,0004,0003,3332,8572,5000 (0%)

四黨最終的議席比例和得票比例相倣。

应用

[编辑]

現時世界上多數的議會制國家多採用漢狄法,作為比例代表制的議會選舉方式。不少採用漢狄法的國家實行此比例代表制的選舉計票辦法,一方面此方法可以使政黨的議席大致符合得票比例,另一方面,漢狄法同時限制政黨在議會的數目,使較細小及得票率極低的政黨難以進入議會。但是为了防止小黨林立的問題,因此會設下選舉門檻。但席次少時,「門檻」只具象徵性質。

另外藉由這個辦法可以由得票率預估出可能席次,但未必與最大餘額法結果相同。相比之下,“比例席位”列顯示了到期席位的確切分數,與收到的投票數量成比例計算。 (例如,100000230000×8=3.48{\displaystyle {\frac {100\,000}{230\,000}}\times 8=3.48})最大的一方對最小的一方的輕微支持是顯而易見的。

改良方法

[编辑]

澳門的變形

[编辑]

澳門澳門立法會的直選議員部分實行改良漢狄法的比例代表制。

附帶席位制

[编辑]

這個說法也被引申到附帶席位制。(依頓特法除以「單一選區當選席次+1」,從當選席次最少開始分配)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Gallagher, Michael.Proportionality, disproportionality and electoral systems(PDF). Electoral Studies. 1991,10 (1) [2016-01-30].doi:10.1016/0261-3794(91)90004-C. (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13-11-16). 

外部連結

[编辑]
政治選舉系列的一部份
多數制
比例代表制
少數代表制
使用
投票系統標準
投票配額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漢狄法&oldid=85858310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