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满-通古斯语系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Globe icon
此條目論述以中国大陆语言专家的观点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2025年6月26日)
協助補充內容避免偏頗,或討論本文的問題。
通古斯语系
Tungusic
使用族群錫伯族赫哲族鄂溫克族鄂溫族鄂倫春族
地理分佈中國俄羅斯
谱系学分类世界基本语系之一
  • 通古斯语系
分支
北通古斯语族
東南通古斯語族
西南通古斯语族
ISO 639-5tuw
Glottologtung1282[1]

通古斯語系的分佈

满-通古斯语系[2](英語:Manchu-Tungus languages),又称通古斯语系(英語:Tungusic languages),是一个分布在东亚北亚语系,現存十二種語言。「通古斯」一詞源自雅庫特人鄂溫克人的稱呼。

介紹

[编辑]

通古斯语系的语言有长元音满语支的语言复元音多;辅音的组合一般不超过两个音素,而且不出现在词首,也很少出现在词中。

元音和谐律适用,但严整程度在各个语言中不一样;共同点是在一个出现的元音,要在舌位的高低和唇状的圆展方面相互一致,附加成分中的元音也要求相互协调。语族的一些语言附加成分中的元音,按词干元音的不同可以有四种语音形式。

语族语法方面属于使用后加成分的粘着语,基本语序SOV,也就是主语+宾语+谓语的順序。满语支语言一般有五至七个格,通古斯语支语言的格多至十六个左右,其中表示方位意义的格就有很多。

  • 语族大多数语言都有领属范畴,领属附加成分不仅粘附在体词后,还可以粘附在副动词后;人称附加成分大都起源于相应的人稱代詞,状词在大多数语言里都很丰富;用附加后缀的方式构成词的各种形态变化,并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主从複句中的从句,主要由形动词、副动词充当谓语形式构成;在大部分语言中有利用元音和辅音交替构成的在意义上和词形上相对称的对偶词。

词汇方面,各种语言都有丰富的构词附加成分和利用合成法构成的各种类型的复合词,也有利用元音或辅音的交替构成在意义上和词形上相对称的词。此外,不少语言都有一些早期借自蒙古语雅库特语汉语等语言的词汇,该组语言中现代语来自俄语、汉语和英语的词汇比较多,用于表达新事物和新概念的词。

原始通古斯语

[编辑]

一些语言学家估计通古斯语的分化开始自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的中国东北某处。(Janhunen 2012, Pevnov 2012)[3]其他理论则推断其故地在贝加尔湖旁。(Menges 1968, Khelimskii 1985)[4]截至2012年,学者们仍在试图通过同源词进行构拟。[3]

通古斯语间的对音存在规则对应。例如,Norman(1977)认为原始通古斯语同一词根中*t后继*j时>满语s,例外来自借词。[5]一些语言学家相信原始通古斯语的元音和谐律和一些临近的非通古斯语类似现象有联系。例如,有原始朝鲜语原始蒙古语和原始通古斯语的元音和谐间区域性或同源的对应来自祖语的舌根后移的假说。[6]这是几种假说之一,另一些原始通古斯语构拟方案没有这种和谐。[6]

有些材料将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满洲的东胡语言描述为原始通古斯语。[7]其他材料指出这可能是随机相似性,尖锐地批评了“东胡”和“通古斯”有联系的观点。[8]:411–466

百济新罗等朝鲜半岛国家的历史记录记载了与靺鞨的战争。学者认为这些靺鞨人和后来的女真人关系密切。

亚历山大·沃文(2015)[9]注意到北通古斯语有南通古斯语没有的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借词,这说明爱斯基摩-阿留申语在西伯利亚东部曾广泛使用。他估计北通古斯语中出现的爱斯基摩-阿留申语借词不会在公元前借来,因为那时通古斯语正从其故地黑龙江中游向北扩张。

Wang和马丁·罗比茨(2020)[10]认为原始通古斯语故地在兴凯湖地区。

女真-满语

[编辑]

整个语系最早的文字材料记录的是女真语,是金朝统治者的语言。[11]女真人基于契丹大字創建了女真文,其中现存最重要的女真文文本是大金得胜陀颂碑背面的碑刻,它于金世宗大定年间(1185年)立。这显然是碑正面汉语文本的缩译。[12]已知最晚的女真文文本写于1526年

属于该语系的文本在女真部落首领努尔哈赤1616-1626年的统治期间再次出现。在他的時代,開始以蒙古文為基礎新制定了一套满文(老滿文),西元1636年其後繼者皇太极以“满洲”(满族)為名自立,又將原有文字陸續改進而成為新滿文。一般将女真语满语视作同一语言的不同发展阶段。

目前满语正处于濒危,母语者只剩齐齐哈尔的几十名老人。关系密切的锡伯语一直都被视为女真-满语的一支,有约3万使用者。作为通古斯语系中唯一一种有长期文字记录的语言,女真-满语对于构拟原始通古斯语来说非常重要。

與其他語系的關係

[编辑]

使用人口

[编辑]

满-通古斯语系各語言使用人口圓餅圖

  锡伯语(55%)
  鄂温克语(28.97%)
  鄂温语(10.45%)
  其他(5.58%)

通古斯语系各語言使用的人口較少,約7.5萬人,均为小语种,其中錫伯語使用人數最多。[15]

语言分类

[编辑]
通古斯語系的分佈

北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語族)

[编辑]

東南通古斯语族(阿穆爾語族)

[编辑]

西南通古斯语族(滿語族)

[编辑]

参见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通古斯语系.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2. ^中国语言文字概况(202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1-08-27 [2025-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4).阿尔泰语系分为蒙古、突厥、满—通古斯三个语族。 
  3. ^3.03.1Martine Robbeets.Book Reviews 161 Andrej L. Malchukov and Lindsay J. Whaley (eds.), Recent advances in Tungusic linguistics (Turcologica 89). Wiesbaden: Harrassowitz, 2012. vi + 277 pages, ISBN 978-3-447-06532-0, EUR 68.(PDF). [25 Nov 2016]. (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17-05-10). 
  4. ^Immanuel Ness.The Global Prehistory of Human Migration. 29 Aug 2014: 200 [2021-04-24].ISBN 978111897058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3). 
  5. ^JERRY NORMAN. THE EVOLUTION OF PROTO-TUNGUSIC *t TO MANCHU s. Central Asiatic Journal. 1977,21 (3/4): 229–233.JSTOR 41927199. 
  6. ^6.06.1Seongyeon Ko, Andrew Joseph, John Whitman.Paradigm Change: In the Transeurasian languages and beyond (Ch. 7)(PDF). 2014 [2021-04-24]. (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21-06-08). 
  7. ^Barbara A. West.Encyclopedia of the Peoples of Asia and Oceania. 19 May 2010: 891 [26 Nov 2016].ISBN 9781438119137. 
  8. ^Keightley, David N.The Origi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3-01-01 [2022-06-25].ISBN 978-0-520-0422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5)(英语). 
  9. ^Vovin, Alexander (编).Eskimo Loanwords in Northern Tungusic. IRAN and the CAUCASUS. 2015-03-18,19 (1) [2022-06-25].ISSN 1609-8498.doi:10.1163/1573384X-2015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5). 
  10. ^Wang, Chuan-Chao; Robbeets, Martine.The homeland of Proto-Tungusic inferred from contemporary words and ancient genomes. Evolutionary Human Sciences. 2020,2.ISSN 2513-843X.doi:10.1017/ehs.2020.8(英语). 
  11. ^Lindsay J. Whaley.Manchu-Tungus languages.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8 Jun 2007 [25 Nov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8). 
  12. ^Tillman, Hoyt Cleveland; West, Stephen H.China Under Jurchen Rule: Essays on Chin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Histor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5-01-13 [2022-06-25].ISBN 978-0-7914-2274-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5)(英语). 
  13. ^Stefan Georg, Peter A. Michalove, Alexis Manaster Ramer, and Paul J. Sidwell (1999): "Telling general linguists about Altaic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Journal of Linguistics, volume 35, issue 1, pages 65–98.
  14. ^LEVENT, Sinan: Common Asianist intellectual history in Turkey and Japan: Turanism. 2015.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80490550_Common_Asianist_intellectual_history_in_Turkey_and_Japan_Turanism#pf1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 ^Hölzl, Andreas. 2018.The Tungusic language family through the ages: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Introductio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at the 51st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as Linguistica Europaea (SLE). 29 August – 1st September 2018, Tallinn University, Estonia.
  16. ^Mu, Yejun 穆晔骏. 1987: Balayu 巴拉语. Manyu yanjiu 满语研究 2. 2‒31, 128.
  17. ^Hölzl, Andreas. 2018: Udi, Udihe, and the language(s) of the Kyakala. IJD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achronic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Reconstruction 15: 111–146.
  18. ^Andreas Hölzl & Yadi Hölzl 吴雅迪. 2019: A wedding ceremony of the Kyakala in China: Language and ritual. IJDL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achronic Linguistics & Linguistic Reconstruction 16: 87–144.
  • Kane, Daniel.The Sino-Jurchen Vocabulary of the Bureau of Interpreters. Indiana University Uralic and Altaic Series, Volume 153. Bloomington, Indiana: Indiana Un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 for Inner Asian Studies, 1989.ISBN 0933070233.
  • Lewis, M. Paul (ed.)."Altaic"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Sixteenth edition. Dallas, Tex.: SIL International, 2009.ISBN 978-1-55671-216-6.
  • Miller, Roy Andrew.Japanese and the Other Altaic Languages.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1.
  • Poppe, N. N.Vergleichende Grammatik der Altaischen Sprachen [A Comparative Grammar of the Altaic Languages]. Wiesbaden: Otto Harrassowitz, 1960.
  • Tsintsius, V. I.Sravnitel'naya Fonetika Tunguso-Man'chzhurskikh Yazïkov [Comparative Phonetics of the Manchu-Tungus Languages]. Leningrad, 1949.
  • Stefan Georg. "Unreclassifying Tungusic", in: C. Näher (ed.):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chu-Tungus Studies (Bonn, August 28 – September 1, 2000), Volume 2: Trends in Tungusic and Siberian Linguistics, Wiesbaden: Harrassowitz, 45-57

延伸閱讀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北通古斯語支
鄂溫語支
鄂溫克語支
烏德蓋語支
南通古斯語支
赫哲語支
滿語支
東北亞語言
語言
語言
語言系屬
學說
阿尔泰语系(有爭議)
1 並不被阿爾泰語假說的一些支持者所認同。
汉藏语系
汉语
官话
晋语
粤语
客家话
湘語
贛語
吴语
闽语
徽语
平话和土话
混合语
古汉语
參見
白語支
藏缅语族
藏-喜语群
藏语支
白马语支
  • 白马语
    • 平武白马语
    • 文县白马语
    • 九寨沟白马语
    • 松潘白马语
    • 书面白马语
东部藏语群
仓洛语支
达芒语支
西喜马拉雅语支
基兰特语支
羌语群
嘉绒语支
羌语支
羌语组
贵琼语组
尔苏语支
纳语支
昌都语群
緬彝語群
彝語支
彝语北部方言
彝语东部方言
彝语南部方言
彝语东南部方言
普佤语群
普拉语群
东南部方言未分类
卡卓语组
拉邬语组
拉祜语组
努苏语组
傈僳语组
彝语中部方言
彝语西部方言
他鲁语群
哈尼语支
其他彝语支
曼子语支
緬語支
其他语群
萨尔语群
侬语支
达尼语支
鲁苏语支
义都—达让语支
桑朗语支
舍朱奔语支
格曼语支
未归类
壯侗語系
黎语支
仡央语群
拉珈语支
侗水语支
臨高語
壯傣語支
壮语
傣语
古越语
混合语
苗瑶语系
苗语族
巴哼语支
东部语支
畲语支
中部语支
西部语支
瑶语族
混合語
南亚语系
佤德昂语支
克木语支
莽语支
越語支
南島語系
台灣南島語言
马来-波利
尼西亚语族
巴丹語群
亞齊-占語群
混合語
突厥语系
西伯利亞語支
萨彦語支
葛逻禄语支
钦察语支
烏古斯語支
烏古爾語族
古突厥语
蒙古语系
通用蒙古语语支
西喇古儿语支
达斡尔语支
古蒙古语
旁蒙古语族
混合语
满-通古斯语系
北通古斯语群
南通古斯语群
西南通古斯语群
古通古斯语
扶余語系
日琉语系
朝鲜语系
亚非语系
印欧语系
印度-伊朗语族
斯拉夫语族
吐火罗语族
日耳曼語族
拉丁語族
混合语
語系不明
辅助语言
手語
手語
手语字母
外語教學
註:絕跡語言中国境内绝迹语言) ·极危语言中国境内极危语言) ·可能存在于中国境内的语言
參見:中國境內的民族和族群一覽(按語言系屬分類) ·中國漢語方言保護
关于港澳地区的语言,参见:香港語文澳门语言
关于台澎金马的语言,参见:台湾语言
聯邦通用語
聯邦主体官方语言
聯邦內官方认定的語言
文字
1俄罗斯官方规定任何语言原则上必须拥有西里尔字母文法。2对于其他非西里尔字母的语言,则按其他联邦法律允许有限使用。
非洲
亚非语系
尼日尔-刚果语系
尼罗-撒哈拉语系
科伊桑语系
孤立和未分类语言
欧洲
高加索诸语言
亚洲
不含高加
索地区
中东
北亚和中亚
东亚和东南亚
南亚
分类有争议语言
大洋洲
含马来群
岛东部
巴布亞諸語言
广义跨新几内亚语系
西巴布亚语系英语West Papuan languages
西北巴布亚语系英语Northwest Papuan languages
巴布亚湾语系英语Papuan Gulf languages
东巴布亚语言英语East Papuan languages
其他
澳洲原住民语言
大帕瑪-努干語系英语Macro-Pama–Nyungan languages
塔斯馬尼亞語言
其他
北美洲
含中美洲
大苏族语系英语Macro-Siouan languages
霍坎语系英语Hokan languages
佩纽蒂安语系英语Penutian languages
海湾语系英语Gulf languages
莫桑语系英语Mosan languages
普韦布洛语言联盟英语Pueblo linguistic area
中部美洲语言联盟英语Mesoamerican languages
南美洲
  • 黄色背景语言的区域分类,语言间没有亲属关系
  • 斜体:有争议的分类
  • 星号:有观点认为不属于上级分类
国际
各地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满-通古斯语系&oldid=88775954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