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溪母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2025年8月22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

溪母白一平轉寫kh-),又寫作谿母,是中古漢語的牙音見組次清聲母,有開合口對立,可配所有等。

擬音

[编辑]

在大多數漢語方言、域外方音和對音,溪母大多數字對應軟顎送氣清塞音[kʰ]或送氣清齦顎塞擦音[t̠͡ɕʰ],學界一致同意將之擬爲[kʰ]

聲母高本漢李方桂陸志韋王力周法高李榮邵榮芬蒲立本董同龢鄭張尚芳潘悟雲《廣韻》字數
kʰ(kʷʰ)1071

註:過往學界曾用逆撇號「ʻ」代表送氣音,後來國際語音學學會已規範以「ʰ」作爲清音送氣符號,上表亦依規範統一。

上古來源

[编辑]

溪母上古來源各家說法不一,某些早期學者(如高本漢、王力)認為見母來自上古漢語[kʰ]輔音。後來學者如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等認為某些溪母合口字另外來自上古漢語[kʰʷ]輔音。

各家分類

[编辑]
守溫三十字母三十六字母陳澧曾運乾白涤洲李榮周法高
苦、去苦、去

反切上字

[编辑]

廣韻溪母的反切上字有二十四字:康枯牽空謙口楷客恪苦去丘墟袪詰窺羌欽傾起綺豈區驅。

現代漢音

[编辑]

在大部分官話吳語,溪母分化成兩類。第一類保持[kʰ],出現在中古漢語一等韻、二等合口韻及部份三四等合口韻;另一類顎化[t̠͡ɕʰ],出現在二等開口及三、四等韻中。官话部分甚至作[ɕ],如“溪”字本身。

閩語,溪母無論洪細皆作[kʰ]。

粵語客語亦無論洪細皆不顎化,但有些字已弱化成[h],甚至有些字在/u//ɔ/音前面而變化成為[f],有些字在/j/音前面已省略,如廣州話「口」([hɐu])、「去」([hɵy])、「闊」([fuːt])、「丘」([jɐu])。

域外方音

[编辑]

越南語,大多數溪母字發/x/音,但有些發/k/音。在朝鲜语日語吳音漢音,大多數溪母字發/k/音。

古漢語聲母
声母
古紐論斷
早期中古漢語(切韻音)聲母三十六字母
全清次清全濁次濁全清全濁全清次清全濁次濁全清全濁
脣音幫組脣音重脣音幫組
輕脣音非組
舌音舌頭音端組舌音舌頭音端組
舌上音知組舌上音知組
齒音齒頭音精組齒音齒頭音精組
正齒音照三正齒音照組穿
照二()
牙音見組牙音見組
喉音喻四
喻三
喉音
半舌音半舌音
半齒音半齒音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溪母&oldid=88840204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