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 改善本條目或在 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 此條目 內容自相矛盾。(2015年2月27日) 請在讨论页討論問題所在及加以改善。 |
| 此條目 翻譯品質不佳。(2023年9月17日) 此译文可能不准确、不流畅。請在熟悉中文和理解原文文本的前提下,協助翻譯本條目或重新編寫。请避免出現翻译腔,并不要使用未经校对的机器翻译。明顯拙劣的翻譯請改掛{{d|G13}}提交刪除。 |
|
一般的準衛星示意圖。準衛星是與行星有著1:1軌道共振,在公轉許多次後便會接近行星並留駐的天體。準衛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週期與行星相同,但是有著不同的離心率(通常更大)。當從行星上观察這顆行星的準衛星時,會出现繞著行星的橢圓行逆行軌跡。對比於真衛星,準衛星的軌道位於行星的希爾球之外,並且是不穩定的。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傾向於成為其他類型的共振運動,使它們不再逗留在行星的附近,然後可能又會回到準衛星的軌道,等等不一而足。其他型式的1:1共振軌道包括馬蹄形軌道和環繞著拉格朗日點的蝌蚪形軌道,但是這種軌道的天體在繞行太陽公轉多次之後,不會停留在接近行星的經度上。
已知馬蹄形軌道的天體有時會轉移到一個相對較短的準衛星軌道[1],因此有時會混為一談,例如(3753) 克魯特尼、2002 AA29等。
(3753) 克魯特尼和地球似在它們的軌道乎相互跟隨著,並在馬蹄形軌道和準衛星軌道之間反覆轉移。至2025年,已知地球有8顆準衛星:(164207) 卡迪亞、(277810) 2006 FV35(英语:(277810) 2006 FV35)、2013 LX28(英语:2013 LX28)、2014 OL339(英语:2014 OL339)、(469219) 振盪天星[2]、2022 YG(英语:2022 YG)、2023 FW13(英语:2023 FW13)和2025 PN7(英语:2025 PN7)。這些天體會在準衛星軌道上逗留數十年、數百年或更長的時間[1]。
金星有一顆準衛星,(524522) 2002 VE68。這顆小行星也是水星軌道穿越小行星和越地小行星;它成為金星的伴侶似乎至少已經有7,000年了,而且註定會在大約500年後從現有的軌道中被彈出[3]。
基於模擬相信天王星和海王星在太陽系(大約45億年)有能力掌握住準衛星[4],但是靠近木星的準衛星軌道只能維持穩定約10,000,000年,土星只能維持100,000年。目前還不能確定這些行星是否有準衛星。
在1989年初,前蘇聯的弗伯斯2號太空船進入環繞火卫一的準衛星軌道,與火卫一的平均軌道半徑距離大約只有100公里[5]。依據計算,這艘太空船可以在軌道上逗留數個月之久。但因為導引系統故障,這艘太空船失蹤了。
- ^1.01.1Connors, M.; Chodas, P.; Mikkola, S.; Wiegert, P.; Veillet, C.; Innanen, K.Discovery of an asteroid and quasi-satellite in an Earth-like horseshoe orbit. Meteoritics and Planetary Science. 2002-10-01,37 [2022-11-04].Bibcode:2002M&PS...37.1435C.ISSN 1086-9379.doi:10.1111/j.1945-5100.2002.tb01039.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8).
- ^Greicius, Tony.Small Asteroid Is Earth's Constant Companion. NASA. 2016-06-15 [2016-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9).
- ^Mikkola, S.; Brasser, R.; Wiegert, P.; Innanen, K.Asteroid 2002 VE68, a quasi-satellite of Venus.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04-07,351 (3) [2022-11-04].Bibcode:2004MNRAS.351L..63M.ISSN 0035-8711.doi:10.1111/j.1365-2966.2004.07994.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0)(英语).
- ^Wiegert, Paul; Innanen, Kimmo; Mikkola, Seppo.The Stability of Quasi Satellites in the Outer Solar System.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2000-04-01,119 [2022-11-04].Bibcode:2000AJ....119.1978W.ISSN 0004-6256.doi:10.1086/3012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1).
- ^The orbit is erroneously called "quasi-synchronous". [2011-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