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清朝旗幟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条目的主題是大清帝國相關旗幟列表。关于後來於滿州地區建立的满洲国時期旗幟,請見「滿洲國國旗」。
民用旗政府旗軍用旗
陸用

民用旗

政府旗

軍用旗

海用

民船旗

政府船旗

軍艦旗

早期清朝三角黃龍旗(1862年-1890年)
政府旗軍用旗
陸用

政府旗

軍用旗

海用

政府船旗

軍艦旗

國旗

[编辑]
主条目:黃龍旗

中國歷史上本無國旗的概念,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7月鸦片战争后(第一次定海之战)清朝同西方国家的交往日益增多,依照当时的海上国际惯例,商船需悬挂国旗方能进行贸易,否则将被视为海盗船。因为清朝尚未制定国旗,许多中国商船注册悬挂外国国旗,有时会引起其他国家商人的误解。1856年10月8日发生的亚罗号事件即是一艘中国商船悬挂注册国英国国旗所引发的纠纷。其后美国驻华公使列衛廉和一些商人曾建议清政府“仿各国成例,制定一种国徽,俾便商民尊用。”[1]

然而清政府后来仅在《华商买用洋商火轮夹板等项船只章程》中规定禁止中国商船悬挂外国旗,并未设计本国的船旗。[2]

而後於1862年在湖北长江英国海军发生了一起斗殴事件,由于没有明确的标识,英国海军拒绝承认其为中国兵船。这次事件发生后奕訢写道“适因湖北江南,皆有英人与我兵勇斗殴,焚毁兵船等事,屡向理论,而该国词穷,则以不能识别强辩,如我处师船亦一律竖立黄色龙旗,外国果能望而知为官船,不敢轻举妄动,未始非豫事队维之一法”。

随后奕訢联系曾国藩询问悬挂「龙旗」事宜,曾国藩随即复信:“各处师船,仿照外国竖立旗号之例,概用黄色龙旗,使彼一望即知,不敢妄动,且于行军无碍。嗣后除各营旗帜照常竖立外,应分饬各营另添龙旗一面,拟用三角尖旗,均用黄色画龙,龙头向上。”

而黄色龙旗,传统上在清朝军旗中起统率作用,具有一定象征意义。奕訢在最初的提议中,建议船旗的方案为“黄色龙旗”。曾国藩考虑到方形龙旗与八旗正黄旗接近,因此削去一角为三角形以避免僭越[3]

因此第一面黄龙旗呈三角形,最初为清朝的非正式的海上政府船旗,主要为政府船只和海军使用,民船不得悬挂。其后一些涉外官方机构也开始悬挂三角黄龙旗。[4]

然而三角黃龍旗仍然只是準國旗的形式,而非正式國旗,此時黃龍旗僅懸掛於官方船隻上以供外國識別,仍不在法律上具實際國旗的象徵意義。

到了光緒七年(1881年)9月,在英国订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回国后,李鴻章在同西方列强谈判、签约、通商、互派外交人员等外交活动中,看到西方列国庄严悬挂国旗,而中国却无旗可挂,深感有失“天朝威仪”,于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场合中需要有代表中国的旗帜,并请求颁制国旗。

慈禧就命李鸿章负责设计图案。经过多方徵集筛选,李鸿章上呈了八卦旗、黄龙旗、麒麟旗、旗等多种方案,供慈禧太后选定,最后决定使用黄龙旗为大清国旗。

1888年,李鴻章制定《北洋海軍章程》,規定將原先三角黃龍旗的船旗改為同西方國旗的長方形,並明訂其為清朝國旗。

而後此方案被清政府批准并“照会东西洋各国一体知照”[5],中國至此才有了第一面正式國旗。

旗幟日期用途設計敘述
1890年-1912年1月10日大清帝國國旗黃底,藍龍戲紅珠圖。首面官方制定的清朝國旗,亦是中國第一面具有法律意義上的國旗。
國外介紹清朝代表旗幟的說明,著於1899年。

軍旗

[编辑]

皇帝統帥旗

[编辑]
旗幟日期用途描述
1862–1912大清皇帝統帥旗為象徵皇帝統帥權的軍旗。

八旗

[编辑]
主条目:八旗

努爾哈赤於1615年(萬曆43年)創立八旗制度,統一建州女真並吸納蒙漢等外族增設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是清朝特有的社會組織,分為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正藍旗、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和鑲藍旗。

名称旗帜兵力总人口旗主其他主要领主将军旗号备注
鑲黄旗86个佐领、两个半分佐领、兵力约30,000约230,000皇帝盛京将军头旗[6]
正黄旗92个佐领、两个半分佐领、兵力约32,000约250,000皇帝吉林将军
正白旗86个佐领、兵力约30,000约270,000皇帝凉州将军顺治初年,旗主为睿亲王多尔衮。其死后,由顺治帝接掌,至此由皇帝亲统,成为上三旗之一[7]
正红旗84个佐领、兵力约26,000约245,000礼亲王[8]顺承郡王[8]黑龙江将军
鑲白旗84个佐领、兵力约26,000约230,000肃亲王[9]醇亲王[10]
鑲红旗86个佐领、兵力约28,000约230,000克勤郡王[11]庄亲王[11]
正蓝旗83个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力约27,000约250,000豫亲王[11]睿亲王[11]

怡亲王[12]

鑲蓝旗87个佐领、1个半分佐领、兵力约28,000约250,000郑亲王[11]恭亲王[13]

庆亲王[14]

綠營

[编辑]

清兵入關之後,在關內行政管理採用分而治之的政策,以八旗制管理旗人,以郡縣制管理漢人,通過招募漢人組成「綠營」,即綠色軍旗的漢人軍隊。

名称旗帜兵力总人口統領提督备注
綠營約648,345人約861,671人兵部提督總兵官是清軍的主要構成部分。

北洋軍旗

[编辑]

鸦片战争前中国水师系统采用五方旗(五色横条)作为高级官员旗,提督、总兵使用帅字旗。北洋水师建设过程中方建立了现代的海军军旗系统。

1862年,清政府委托李泰国赴英国采购军舰,他基于其设计的绿底海关旗设计了海军旗系统,但并未被清政府承认。[15][16]

旗幟用途設計敘述
非正式海軍旗基于其设计的绿底海关旗设计的海军旗李泰國設計之海軍旗草案,但未獲清朝認可。[15][16]
非正式海軍長旒旗基于其设计的绿底海关旗设计的長旒旗李泰國設計之海軍旗草案,但未獲清朝認可。[15][16]
  • 北洋水师(1874-1890)

1874年北洋水师成立时,基于五方旗设计了海军衔别旗。

旗幟用途設計敘述
提督旗五色旗,左上鑲有白底紅色船錨圖案供水師提督懸掛於船上識別之用。
諸將旗黑綠紅背景,左上鑲有白底紅色船描圖案供水師將領掛於船上識別之用。
大官旗五色旗供非海軍官員乘艦使用。
  • 北洋海军(1890-1909)

北洋海军成立初期仍沿用1888年《北洋海军章程》中规定的两面衔别旗。然而1890年3月6日发生了刘步蟾琅威理因提督旗产生的纠纷。英国皇家海军通过英国使馆为北洋海军设计了新的衔别旗系统草案,取代之前过于简单的衔别旗。[17]

头等水师提督(草案)
头等水师提督(草案)
二等水师提督(草案)
二等水师提督(草案)
三等水师提督(草案)
三等水师提督(草案)
总兵旗(草案)
总兵旗(草案)
二等总兵旗(草案)
二等总兵旗(草案)

然而清政府并未直接采用这套方案,而是修订了先前衔别旗的色彩,並将锚型替换为团龙图案[18]。1890年颁定新海军衔别旗[19]

旗幟用途設計敘述
提督旗五色旗,左上鑲有白底圓龍徽圖案由原先的提督旗改造而來。
大官旗五色旗與先前使用的大官旗相同。
魚雷艇統領旗供魚雷艇統領使用。
隊長旗以五色旗為主體,尾部使用燕尾設計供隊長使用。
長旒旗[20]以藍黃兩色為主體,呈長條狀。供軍艦服役時懸掛。
  • 清末新建海军(1909-1911)

1894年甲午战争后,北洋海军全军覆没。1909年清政府设立海军部,并颁布新衔别旗,左上角为黄龙旗。[21]

旗幟日期用途設計
1909年-1911年海軍大臣旗左上角為國旗,右上角則為紅旗,右下角為藍旗,左下角則為白底紅錨圖。
正都統旗藍底,左上放有國旗,左下角有三顆星以三角形排列。
副都統旗藍底,左上放有國旗,左下角有兩顆星平行排列。
協都統旗藍底,左上放有國旗,左下角有一顆星。
統帶旗燕尾形式,黃龍旗下無星。
隊長旗上橫邊之長為下橫邊六分之五。
海軍當值旗.[20]
長旒旗[20]

海關旗

[编辑]

太平天國占領天京後,清朝政府實際無力控制上海海關。在此情況下,1854年,英國法國美國三國駐上海領事館聯合與蘇松太道(上海實際行政長官)吳建彰談判,決定由三國各派稅務司一人「協助」清朝政府徵集關稅。很快,這個委員會的職權擴充到了海關、航運甚至郵政管理方面。

旗幟時間用途
1867-1911大清皇家海關總稅務司海關旗。

招商局旗

[编辑]

中國晚清洋務運動時期,出現了以官督商辦模式創辦的航運企業,即輪船招商局,這也是中國最早以現代公司概念經營的企業之一,由李鴻章盛宣懷等人在清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西元1873年12月14日)於上海成立。

旗幟時間用途
1872–1873[22]輪船招商局旗幟。
1873–1942

参考文献

[编辑]
  1. ^肖吟新. 清代国旗的故事. 世纪. 2002: 63(中文). 
  2. ^施爱东. 哀旗不幸 怒旗不争 大清龙旗50年. 民族艺术. 2011: 6(中文). 
  3. ^施爱东. 哀旗不幸 怒旗不争 大清龙旗50年. 民族艺术. 2011: 6(中文). 
  4. ^施爱东. 哀旗不幸 怒旗不争 大清龙旗50年. 民族艺术. 2011: 6(中文). 
  5. ^《清朝国旗考》,育民,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02期
  6. ^杜家骥 2008,第221頁 harvnb模板錯誤: 無指向目標: CITEREF杜家骥2008 (幫助)
  7. ^杜家骥 2008,第229頁 harvnb模板錯誤: 無指向目標: CITEREF杜家骥2008 (幫助)
  8. ^8.08.1杜家骥 2008,第276頁 harvnb模板錯誤: 無指向目標: CITEREF杜家骥2008 (幫助)
  9. ^杜家骥 2008,第276-277頁 harvnb模板錯誤: 無指向目標: CITEREF杜家骥2008 (幫助)
  10. ^李燕光 & 关捷 2003,第669頁 harvnb模板錯誤: 無指向目標: CITEREF李燕光关捷2003 (幫助)
  11. ^11.011.111.211.311.4杜家骥 2008,第277頁 harvnb模板錯誤: 無指向目標: CITEREF杜家骥2008 (幫助)
  12. ^朱诚如 2002,第334頁 harvnb模板錯誤: 無指向目標: CITEREF朱诚如2002 (幫助)
  13. ^北京市档案馆 2007,第323頁 harvnb模板錯誤: 無指向目標: CITEREF北京市档案馆2007 (幫助)
  14. ^李治亭 1997,第148頁 harvnb模板錯誤: 無指向目標: CITEREF李治亭1997 (幫助)
  15. ^15.015.115.2The London Gazett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 February 1863
  16. ^16.016.116.2Lay-Osborne Flotilla (China). [2017-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4). 
  17. ^Drawings of the flags in use at the present time by various nations, Royal Navy Admiral
  18. ^《中国军舰图志(1855-1911)》,作者:陈悦,ISBN 9787545811544
  19. ^清国北洋海軍実況一班
  20. ^20.020.120.2《海军旗式及章服图说》. [29 Jul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9 January 2014). 
  21. ^北京故宮《海軍旗式及章服圖說》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4-01-09.
  22. ^旗帜局标. 1872.cmhk.com. [2022-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4). 

参见

[编辑]
主题
大洲
設計元素
國家與地區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南極洲
「*」的表示為歷史國家。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清朝旗幟列表&oldid=88747696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