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淮河入海水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淮河入海水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淮安市盐城市境内的一条人工河道。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紧靠其北侧[1]。是中国政府为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投资建设的战略性骨干工程[2],亦是中国国务院批准的治理淮河19项骨干工程中,规模最大的战略性防洪工程。2003年度一期工程完成后,即为江苏省规模最大的单项水利工程[3]

概况

[编辑]

西通过二河洪泽湖相通,东北流经清浦淮安阜宁滨海4县(区),与京杭大运河通榆河立体交叉,至扁担港黄海。水道南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形成两河三堤格局。水道全长163.5公里[1]

一期工程于1999年正式开工[1],2003年6月28日,水道主体工程完工。6天后,因淮河特大洪水的缘故,即投入使用[3]。2006年,通过竣工验收[1]

二期工程将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拓宽、浚深全线河道,加高、加固防洪大堤,扩大、扩建各枢纽泄洪建筑物,设计行洪流量7000立方米每秒,预计工程总投资200多亿元,2020年前建成发挥效益[4]

淮河入海水道的建成,结束了自1194年黄河决口南泛夺淮以来,淮河800多年没有直接入海通道的历史,将洪泽湖及淮河下游地区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为2000万人口、3000万亩耕地提供防洪安全保障,对于解决淮河洪涝灾害频繁问题发挥了重要战略性作用。[5]

淮河入海水道有四级控制工程:

  • 二河新泄洪闸:水道第一级控制工程,即保证入海水道泄洪入海,也不影响“淮水北调,分淮入沂”;
  • 淮安水利枢纽:位于淮安市淮安区城南,为入海水道穿京杭运河立交地函,采用上槽下洞结构,上槽宽80米,供京杭运河南北通航,下洞15孔,供入海水道泄洪;
  • 滨海枢纽:位于滨海县城南约6公里,是入海水道穿通榆河立交地函,结构与淮安水利枢纽类似;
  • 海口枢纽:位于扁担港,是入海水道的末级枢纽,由海口南闸(5孔,单孔净宽10米)和海口北闸(11孔,单孔净宽10米)组成。[1]

参考文献

[编辑]
  1. ^1.01.11.21.31.4《中国河湖大典》编纂委员会. 《中国河湖大典·淮河卷》(M)使用|format=需要含有|url= (帮助) 1.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0年9月: 130~132.ISBN 978-7-5084-7953-8. 
  2. ^淮河入海水道. 楚州政协. 2004-04-12 [2013-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30)(中文(中国大陆)). 
  3. ^3.03.1《淮河入海水道工程之最》. 江苏水利 (江苏省南京市: 江苏省水利学会). 2006, (2006年第10期): 12.ISSN 1007-7839(简体中文). 
  4. ^淮河入海水道将建二期工程. 人民网. 2012-11-20 [2013-02-24](中文(中国大陆)). [永久失效連結]
  5. ^河入海水道工程. 人民网. 2011-01-30 [2013-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中文(中国大陆)). 
淮河水系
左岸支流
右岸支流
裏下河水網
淮河下游河道
沂沭泗河水系
管理机构
桥梁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淮河入海水道&oldid=77493662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