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淮安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泰定帝致和元年(1328),淮安路朐山縣達魯花赤勸農事曾壽的題名。

淮安路元朝时设置的

历史

[编辑]

唐朝时为楚州,又改临淮郡,又仍为楚州。宋朝时为淮安州至元十三年(1276年),行淮东安抚司。至元十四年,改立总管府,领山阳盐城淮安淮阴新城清河桃园七县,设录事司。至元二十年(1283年)升为淮安府路,并淮安、新城、淮阴三县入山阳,兼领临淮府、海宁、泗、安东四郡,其盱眙天长临淮五河赣榆朐山沭阳各归所隶。二十七年,革临淮府,以盱眙、天长隶泗州。

户九万一千二十二,口五十四万七千三百七十七。领司一,下辖四县、三州。州领八县。治所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辖境相当今江苏省赣榆、新沂以南,洪泽、盐城以北,安徽省泗县、五河以东地区。至元二十三年,于本路之白水塘、黄家疃等处立洪泽屯田万户村。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改为淮安府

行政区划

[编辑]
州名县名现在地名简介备注
山阳县上。至元十二年,安东州归附,以本县马罗军寨作山阳县。十三年,淮安路归附,仍存淮安县。二十年,省淮安、新城入焉。
盐城县今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亭湖区上。
桃园县今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下。
清河县下。本泗州之清河口,宋朝时立清河军,至元十五年为县。
海宁州
元至元十五年,升为海州路总管府,复改为海宁府,未几降为州,隶淮安路。初设录事司,二十年,与东海县并入朐山。领三县。
朐山县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中。
沭阳县下。
赣榆县下。
泗州
宋朝隶淮南东路。元朝至元十三年,降为下州。旧领五县:临淮县、淮平县、虹县、灵壁县睢宁县。十六年,割睢宁县属邳州。十七年,割灵壁县入宿州,以五河县来属。二十一年,并淮平县入临淮。二十七年,废临淮府,以盱眙县和天长县隶焉。领五县。
临淮县下。
虹县下。
五河县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下。元朝时,隶临淮府,十七年来属。
盱眙县上。宋朝时为招信军。至元十三年,行招信军安抚司事,领四县:盱眙县天长县招信县、五河县。明年,升招信路总管府。十五年,改为临淮府。十七年,以五河县在淮之北,改属泗州。二十年,并招信入盱眙。二十七年,废临淮府为盱眙县。
天长县今安徽省天长市中。
安东州今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下。

参考资料

[编辑]
  • 元史 志第十一 地理二》
首都大都(突厥语称汗八里,今北京市 ·陪都上都
腹裏
山东东西道
河东山西道
云南等处
行中书省
曲靖宣慰司
罗罗斯宣慰司
临安广西宣慰司
大理金齿宣慰司
金齿宣抚司
乌撒乌蒙宣慰司
银沙罗甸宣慰司
河南江北
等处
行中书省
淮西道
淮东道
荆湖北道
甘肃等处
行中书省
湖广等处
行中书省
湖南道
广西两江道
海北海南道
江西等处
行中书省
广东道
江浙等处
行中书省
浙东道
福建道
四川等处
行中书省
四川南道
陕西等处
行中书省
巩昌总帅府
辽阳等处
行中书省
岭北等处
行中书省
其他地区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淮安路&oldid=89064762
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