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淮东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淮东话
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國
区域淮东
語系
語言代碼
ISO 639-1zh
ISO 639-2chi (B)
zho (T)
ISO 639-3cmn

淮东话淮语洪巢片中的一小片,即《江苏省志·方言志》中所说的淮扬方言,大致包括江苏省淮安市扬州市连云港市盐城市镇江市,相当于江苏省内除了南京之外的洪巢片地区加上安徽省天长市(古属淮扬地区),以扬州话为代表方言。

语音特点

[编辑]
  • 不分平翘舌音,其中扬州淮安盐城镇江都读平舌音,海州都读翘舌音;
  • 没有儿化,除淮安外;
  • 不分n、l,除盐城市区和建湖县扬州市郊外;
  • 中古止摄端组合口字(如退、对)变为开口,韵母为ei;
  • 中古咸、山摄字在按主要元音分成三个部分,如关≠官、简≠剪等,与《中原音韵》寒山、桓欢、先天三韵的分法相同;
  • 除了淮安外,中古咸、山摄字与宕、江摄字均不混,淮安宕、江摄细音字,并入咸、山摄,韵母为ian;
  • 中古假摄麻韵开口三等字,如爹、借、些等,在大部分地区,韵母为iI,与蟹摄见组二等字不同(如街、蟹等),但是淮安并入止摄,韵母为i;
  • 全區入声韵均与阳声韵相配,与《广韵》的原则相同。入聲不分陰陽。
江淮官话洪巢片包括淮扬片宁庐片

分布地域

[编辑]

扬州市区、高邮市宝应县仪征市东部(扬州大部除仪征西部淮西话南京片);

盐城市区、建湖县射阳县阜宁县滨海县响水县(盐城全部);

淮安市区、淮安区淮阴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

连云港市区、灌云县灌南县东海县南部;

宿迁市(市区非淮语,为中原官话徐淮片)的沭阳县大部、泗阳县南部;

镇江市区;

常州市金坛西部(市区非淮语,为吴语毗陵小片);

天长市

内部分区

[编辑]

按语音及词汇特点,内部又可分为揚州潤州海州淮安六个小片。

地方戏

[编辑]

流行于此区域的地方戏,包括淮剧扬剧淮海戏等。淮剧流行于盐城淮安,并在上海市的苏北人中有相当影响。扬剧流行于扬州淮海戏流行于连云港淮安北部和宿迁的沭阳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江苏省志·方言志》,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 《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调查指导组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60年。
  3. 《扬州方言词典》,王世华、黄继林等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
  4. 《海州方言同音字汇》,苏晓青,《方言》,1999年第2期。
  5. 《淮阴方言同音字汇》(一)、(二),卜玉平,《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1999年第3期。
官话
北京官话
現代漢語通用語
標準形式
地方普通话
傳統方言
东北官话
冀魯官話
胶辽官话
中原官话
兰银官话
江淮官话
西南官话
其它
晉语
粤语
方言列表
客家话
方言列表
湘语
贛語
方言列表
吴语
方言列表
闽语
沿山閩語
邵将语
闽北语
闽中语
沿海閩語
閩東語
興化語
闽南语
瓊雷語
徽语
平话和土话
广西平话
湘粤土话
其它
外語混合
非標準劃分
歷史演化
古、近代漢語通用語
演化主綫
歷史方言
書寫類型
语素文字
字形
類型
方言字
文體
文言文
文白相夾
白話文
表音文字
字母
拉丁
注音
其它
文體
半音節文字
其它
音韻(模板)
其它研究
管理机构
對外影響
外語文字
外语汉字
相关文字
外語音韵
日琉語系
朝鮮語系
南亚语系
其它語言
洪巢片
扬淮方言
(淮东话)
揚州小片
潤州小片
建鹽小片
濱阜小片
海州小片
淮安小片
宁庐方言
(淮西话)
南京小片
合肥小片
蕪湖小片
巢湖小片
安慶小片
樅東小片
通泰方言
南通小片
如皋小片
泰州小片
黃孝片
黄冈小片
孝感小片
黃梅小片
方言岛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淮东话&oldid=77241190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