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海珠区

坐标23°5′2.36″N113°19′2.33″E / 23.0839889°N 113.3173139°E /23.0839889; 113.3173139 (海珠区人民政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珠区
市辖区
位于海珠区的广州塔
位于海珠区的广州塔
地图
海珠区的地理位置
图蓝色部分 为广州市海珠区范围
图蓝色部分 为广州市海珠区范围
坐标:23°05′56″N113°15′58″E / 23.09876°N 113.26606°E /23.09876; 113.26606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广东省广州市
設立1960年8月
政府駐地广州大道南999号
23°5′2.36″N113°19′2.33″E / 23.0839889°N 113.3173139°E /23.0839889; 113.3173139 (海珠区人民政府)
下级行政区18
政府
 • 区委书记蔡澍
 • 区长毛松柏[1]
面积
 • 总计92.09 平方公里(35.56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3]
 • 常住1,819,037人
 • 密度19,753人/平方公里(51,160人/平方英里)
 • 城镇1,819,037人
 • 户籍105.78万[2]
时区北京时间UTC+08:00
郵政編碼510220
電話區號20
車輛號牌粤A
行政区划代码440105
国内生产总值(2018)¥1881.48亿[2]
人均¥112,103[2]
網站www.haizhu.gov.cn

海珠区,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珠江南面的一片区域,古称为“江南洲”,民国以后俗稱“河南”,是广州“老八区”中的四個老城区之一。海珠區大部分原為農田,後于民末伊始工業發展迅速,工廠林立,但90年代逐漸搬遷,工廠開始拆遷或改建成住宅,海珠區南端則有大量城中村,数量之冠仅次于白云区

2021年8月17日,海珠區入選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佈的“2021年賽迪百強區”名單。2022年7月,海珠區入選2022賽迪百強區,排名第40。

简介

[编辑]
1942年广州市全图,「河南島」在廣州市區南面

广州人习惯上对广州市区珠江以南地区称為「河南」,現在等同海珠區。有俗语称“西关小姐,东山少爷,河南地痞”,可见阶级分别。

海珠区政府旧址所在地为海幢街道宝岗大道1号,原為李福林莊園。2010年2月1日,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由海幢街道宝岗大道1号搬迁至江海街道广州大道南999号[4][5][6]。2023年11月14日,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海幢街道办事处迁入宝岗大道1号(海珠区政府旧址)[7]

“河南”

[编辑]
主条目:河南 (广州)

“河南”之称相传与东汉学者杨孚有关。东汉时,今海珠区下渡是珠江中的一个岛屿。下渡村的杨孚因学识过人,在朝廷官至议郎。后返回广东时,携带洛阳朋友所赠“五鬣松”种在家门口。一次,寒潮侵袭使“五鬣松”挂满霜雪,人们称杨孚将河南洛阳的瑞雪带回广州,便把下渡称为“河南”。后来演变为泛指珠江南岸的地区[8]。由于有“河南”,广州人习惯上又把珠江北岸称为“河北”。

古今人物:

  • 楊孚
  • 梁方仲
  • 梁承鄴

行政区划

[编辑]
海珠区人民政府

海珠区辖赤岗、新港、滨江、素社、江南中、海幢、南华西、昌岗、沙园、龙凤、瑞宝、江海、凤阳、南石头、琶洲、华洲、官洲及南洲18个街道办事处及257个居委会[9]

人口

[编辑]

根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海珠區常住人口為1819037人。

建置隶属

[编辑]
琶洲塔

海珠地区(河南地区)春秋时为百越地,战国时期属

秦代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设南海郡,海珠地区属南海郡番禺县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南海郡尉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后称南武帝,属南越国番禺。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军平南越国,复置南海郡,属南海郡番禺县。

三国黄武五年(226年),东吴划合浦以北为广州,辖南海等4郡,属广州南海郡番禺县。

隋代开皇十年(590年),撤番禺县为南海县,属广州总管府南海县唐代武德四年(621年)复置番禺县(另有一说是长安三年,即公元703年),仍属广州番禺县,当时县治设在“江南洲”(今海珠地区)。

开宝五年(972年),番禺县并入南海县,属广州府南海县。此后,从时期至民国初年,海珠地区一直隶属番禺县管辖。

民国10年(1921),海珠地区的城区(市区)部分划归广州市管辖,广州市区界线至河南小港(今云桂晓港公园附近)。

民国26年7月,原属番禺县的河南乡村(今新滘地区)部分划归广州市管辖。至此,整个海珠地区已隶属广州市管辖。

抗日战争时期,河南乡村部分暂归番禺县代管,抗战胜利后复归广州市管辖。

中共建国后,1950年7月广州市政府将海珠地区城区部分的3个区合并,成立河南区人民政府。

1955年2月改称河南区人民委员会。

1960年5月实行城市人民公社化,河南区同时称海珠人民公社(仍由区人委行使行政职能)。

1960年8月,河南区人民委员会改称海珠区人民委员会。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7年3月,成立海珠区军事管制委员会。

1968年2月,成立海珠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7月,撤销革命委员会,改称海珠区人民政府[10]

2001年12月,撤销新滘镇,设置华洲、官洲2个街道办事处[11]。自此,海珠区共有18个街道。

交通

[编辑]

地鐵

[编辑]

在建線路及車站

[编辑]

同時,亦有規劃8号线南延段19号线20号线23号线24号线25号线26号线28号线等线路經過海珠區內。

有轨电车

[编辑]
主条目:广州海珠区有轨电车

公路

[编辑]

主干道

[编辑]

海珠区的主干道有洪德路、滨江路东晓路工业大道宝岗大道江南大道广州大道昌岗路新港路南洲路新滘路等。

高速公路

[编辑]

海珠区的高速公路有华南快速路广州环城高速公路新化快速路广南快速路南沙港快速路等。

桥樑及隧道

[编辑]

海珠区的桥梁有鹤洞大桥人民桥解放大桥海珠桥海印大桥广州大桥华南大桥琶洲大桥东圃大桥番禺大桥洛溪大桥新光大桥猎德大桥丫髻沙大桥

海珠区的隧道有洲头咀隧道

景点

[编辑]

海珠区的景点有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琶洲塔赤岗塔广州塔太古仓黄金海岸水上乐园海珠湖海珠湿地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邓世昌故居、十香园瀛洲生态公园莊頭公園等。

参考文献

[编辑]
  1. ^领导之窗. 海珠区人民政府. [2019-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9). 
  2. ^2.02.12.2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tjgb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ISBN 978-7-5037-9772-9.Wikidata Q130368174(中文). 
  4. ^广州海珠区府搬家 新址附近居民盼周边配套完善. 金羊网-新快报. 2010-01-19 [2024-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8) –通过搜房网(房天下). 
  5. ^海珠区委区政府将迁至广州大道南.南方日报. 2010-01-19 [2024-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8) –通过新浪网. 
  6. ^海珠区委区政府迁新址. 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0-01-20 [2024-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8) –通过新浪网. 
  7.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海幢街道办事处驻地迁址公告.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3-11-14. 
  8. ^“河南”得名由来.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 2022-03-10. 
  9. ^行政区划搜索:海珠区.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10. ^广州市海珠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海珠区志1884-1990.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年8月: 54–55.ISBN 7-218-03416-0. 
  11. ^广州行政区划调整总体方案和实施计划. 南方网-南方日报. 2001-12-06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0) –通过新浪网. 

外部链接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海珠区
海珠区行政区划
街道
广州市行政区划
省级行政区:广东省  政府驻地:越秀区
县级行政区
市辖区
荔湾区
22街道
越秀区
18街道
海珠区
18街道
天河区
21街道
白云区
20街道
4镇
黄埔区
16街道
1镇
番禺区
11街道
5镇
花都区
4街道
6镇
南沙区
3街道
6镇
从化区
3街道
5镇
增城区
6街道
7镇
国别:中华人民共和国 省会广州市
地级行政区
副省级市
广州市
深圳市
地级市
韶关市
珠海市
汕头市
佛山市
江门市
湛江市
茂名市
肇庆市
惠州市
梅州市
汕尾市
河源市
阳江市
清远市
东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
揭阳市
云浮市
注1:东莞市中山市的行政区划是地级市、镇(街道)两级编制,没有县级编制。
注2:陆丰市碣石镇东沙群岛中华民国控制,参见臺海現狀
注3: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管理區,並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其中,深汕特别区由深圳市按照普通区管理,居民户籍、GDP等均纳入深圳市。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列表广东省乡级以上行政区列表
区划索引:单位(代码)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地理
分區建制
歷史建制
地點
重要建筑
古蹟
經貿
商务区
購物
文體娛樂
遊樂
觀光
文教設施
體育場館
高等教育
知名本科院校
科研院所
交通
轨道交通
道路交通
水上交通
交通枢纽
本土文化
老字號
名人
歷史事件
主要島嶼
消失島嶼
參見:中國島嶼
国际
各地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海珠区&oldid=89961959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