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海安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安」和「海安县」均重定向至此。关于其他用法,请见「海安 (消歧义)」和「海安县 (消歧义)」。
海安市
县级市
坐标:32°31′55″N120°27′38″E / 32.532°N 120.46042°E /32.532; 120.46042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江苏省南通市
政府駐地海安街道
下级行政区
10
政府
 • 市委书记顾国标
 • 市长于立忠
面积
 • 总计1,183.57 平方公里(456.98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874,334人
 • 密度739人/平方公里(1,913人/平方英里)
 • 城镇601,165人
語言
 • 母语方言通泰方言海安话
时区北京时间UTC+08:00
郵政編碼226600
電話區號513
車輛號牌苏F
行政区划代码320685
舊稱紫石、三塘、宁海、海陵
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1221.6亿
人均¥13,1197
網站海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海安市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县级市,由南通市代管。該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上,东临黄海串场河通扬通榆运河在境内交汇。区域总面积为1,183.57平方公里。

2018年5月11日,海安撤县设市[2][3]。市政府駐海安街道长江中路106号。

历史

[编辑]

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青墩先民刀耕火种、繁衍生息。春秋时期鲁哀公十二年(前483年),吴侯会卫侯于郧(今立发桥),建发繇亭以示纪念。汉代开上官运盐河过县境。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始设县,此后,县治几度兴废。唐代淮南节度使李承实沿海筑捍海堰,北宋范仲淹倡导修筑海堤数百里,过境40多里。南宋文天祥为兴兵抗元,路过海安,留下“自海陵来向海安,分明如度鬼门关”的名句。明朝海防兵备副使刘景韶、副将邱升率兵民抗,斩敌千余人,保证了百姓的安宁。

地理

[编辑]

海安地处苏中平原,东临黄海,与如东接壤,南和如皋毗邻,西通泰兴,并与姜堰相交,北与东台市相连,全市均为平原地带,地形坦荡,河道稠密。通扬运河串场河以东为河东地区,是江苏滨海平原的最高处,为海相沉积物盐碱地区。

水系

[编辑]

市内河流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通扬运河以南属长江水系,以北属淮河水系。一级河7条:栟茶运河焦港北凌河新通扬运河通榆运河如海运河(引水工程)、通扬运河

气候

[编辑]
海安(1981−2010)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
平均高温 °C(°F)6.8
(44.2)
8.7
(47.7)
13.1
(55.6)
19.3
(66.7)
25.1
(77.2)
28.4
(83.1)
31.4
(88.5)
30.9
(87.6)
27.2
(81.0)
22.4
(72.3)
16.1
(61.0)
9.6
(49.3)
19.9
(67.9)
日均气温 °C(°F)2.5
(36.5)
4.3
(39.7)
8.3
(46.9)
14.1
(57.4)
19.6
(67.3)
23.8
(74.8)
27.4
(81.3)
26.9
(80.4)
22.9
(73.2)
17.5
(63.5)
11.2
(52.2)
4.9
(40.8)
15.3
(59.5)
平均低温 °C(°F)−0.6
(30.9)
1.0
(33.8)
4.5
(40.1)
9.5
(49.1)
15.1
(59.2)
20.1
(68.2)
24.2
(75.6)
23.9
(75.0)
19.6
(67.3)
13.7
(56.7)
7.4
(45.3)
1.4
(34.5)
11.6
(53.0)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43.6
(1.72)
44.4
(1.75)
71.0
(2.80)
66.4
(2.61)
85.5
(3.37)
140.5
(5.53)
184.7
(7.27)
151.5
(5.96)
91.8
(3.61)
51.5
(2.03)
55.2
(2.17)
29.1
(1.15)
1,015.2
(39.97)
平均相對濕度(%)75757676767984848176757378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数据网[4]

行政区划

[编辑]

海安市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9个[5]

海安街道、​孙庄街道、​胡集街道、​隆政街道、​城东镇、​曲塘镇、​李堡镇、​角斜镇、​大公镇、​雅周镇、​白甸镇、​南莫镇、​墩头镇和​海安县农场。

人口

[编辑]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海安市常住人口为874334人。

截至2021年末,海安市户籍总人口907743人,比上年减少6375人。全年出生人口3719人,人口出生率为4.1‰;死亡人口9081人,人口死亡率为10.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

经济

[编辑]
  • 工业

建筑之乡,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纺织丝绸化纤)、高新技术三大产业集群,锻造机械、电梯部件、电力装备、建材机械、纺织、丝绸、化纤、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十大特色板块。

  • 农业畜业

主产水稻小麦。誉为禽蛋之乡、蚕丝之乡。

交通

[编辑]

市内两条高速(沿海高速江海高速)、两条国道( 204国道 328国道)、两条运河(通扬运河连申线运河)、两条铁路新长铁路27公里、宁启铁路纵横交错,建设中的盐通铁路经过海安,以海安站為主要車站。

教育

[编辑]
  • 小学:海安市实验小学、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海安市明道小学等
  • 初中:海安市海陵中学、海安市城南实验中学、海安市紫石中学等
  • 普通高中: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江苏省曲塘高级中学、海安市实验中学、海安市立发中学、海安市李堡中学
  • 职业高中:江苏省海安中等专业学校、海陵技工学校
  • 大学:南通理工大学(海安校区)

文化艺术

[编辑]

名人

[编辑]
另请参见“分類:海安人”。

名胜

[编辑]
  • 三塘十景(已不存)
  •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
  • 尼姑庵(位于今丹凤小学內,寺塔已不存)
  • 凤山庙(今建物是90年代在一个小渔塘上面重建的,非古建築)
  • 青墩遗址(南莫沙岗境内)
  • 范公堤
  • 新四军联抗部队烈士墓
  • 韩紫石故居(海安博物馆
  • 七星湖生态公园(人工湖,位于城东镇开屏村,大型招商演出活动一般于此举行。)
  • 海安县烈士陵园(粟裕将军有一半遗骨长眠于此)
  • 高凤英烈士墓(北有刘胡兰,南有高凤英,南莫沙岗境内)
  • 乐百年小镇(墩头镇境内)

特产

[编辑]

品王酒、三塘粮酒、糯米陈酒、沙岗猪头肉、李堡麻虾酱、河豚。

参考文献

[编辑]
  1.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ISBN 978-7-5037-9772-9.Wikidata Q130368174(中文). 
  2. ^省政府关于撤销海安县设立县级海安市的通知 苏政发〔2018〕63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中文). 缺少或|url=为空 (帮助);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3. ^民政部关于同意江苏省撤销海安县设立县级海安市的批复 民函〔2018〕4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文). 缺少或|url=为空 (帮助);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4. ^海安- 气象数据 -中国气象数据网. Weather China. [2012-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9)(中文(中国大陆)). 
  5. ^行政区划搜索:海安市.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外部链接

[编辑]
海安市行政区划
街道
类似乡级单位
  • 海安县农场
南通市行政区划
省级行政区:江苏省  政府驻地:崇川区
县级行政区
市辖区
崇川区
16街道
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
1镇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4街道
南通苏锡通园区
1街道
1镇
通州区
3街道
8镇
石港科技产业园
1镇
中国南通家纺城
1镇
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街道
海门区
6镇
海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街道
海门经济开发区
1街道
海门三厂工业园区
1街道
海门工业园区
1镇
海门港新区
1镇
临江新区
1镇
县级市
启东市
7镇
启东滨海化工园区
1镇
启东吕四港经济开发区
1镇
启东滨海工业园区
1镇
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区
1镇
启东启隆生态科技产业园区
1镇
如皋市
1街道
10镇
如皋经济开发区
1街道
如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街道
如皋港区
1镇
海安市
7镇
海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街道
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1镇
南通滨海新区
1镇
如东县
9镇
如东经济开发区
1街道
如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街道
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
1镇
如东洋口港经济开发区
1镇
如东循环经济产业园
1镇
江苏省行政区划
地级行政区
副省级市
南京市
地级市
无锡市
徐州市
常州市
苏州市
南通市
连云港市
淮安市
盐城市
扬州市
镇江市
泰州市
宿迁市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列表江苏省乡级以上行政区列表

区划索引:单位(代码)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生态市、区、县
华北
3
北京2
天津1
东北
2
辽宁2
华东
26
上海1
江苏17
浙江6
安徽1
山东1
中南
4
广东4
西南
2
四川2
西北
1
陕西1
:内容涵盖了2011年7月22日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布的国家级生态市县区名单
截至2011年7月22日,全国共有38个国家级生态市县区。
第一批
2005年
(12个)
副省级市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二批
2008年
(14个)
省会、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三批
2011年
(27个)
省会、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四批
2014年
(34个)
省会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五批
2017年
(89个)
省会、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地级市辖区、
县、
第六批
2020年
(133个)
省会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和县
第七批
2025年
(202个)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和县
注1:中央文明办自2005年开始每隔三年分别评选出一批全国文明城市,至2025年已经产生7批。
注2:从第二批起每一批评选时均会对之前评选的城市进行复查,删除线为未通过最近一次复查确认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城市。
注3:方框内为因行政区划调整被裁撤的行政区。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海安市&oldid=88022304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