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海东市

坐标36°30′07″N102°06′16″E / 36.502°N 102.1045°E /36.502; 102.104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东市
地级市
海东市在青海省的地理位置
海东市在青海省的地理位置
坐标:36°30′07″N102°06′16″E / 36.502°N 102.1045°E /36.502; 102.1045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青海省
設立2013年2月8日
政府駐地乐都区
下级行政区2个市辖区、4个自治县
政府
 • 市委書記乌拉孜别克·热苏力汗哈萨克族
 • 人大常委會主任简松山
 • 市長王华杰
 • 政協主席桑文俊
面积
 • 地级市12,982 平方公里(5,012 平方英里)
 • 市區3,215 平方公里(1,241 平方英里)
面积排名全省第7位(佔全青海省1.86%)
最高海拔4,635.5 公尺(15,208.3 英尺)
人口(2022)
 • 常住135.5萬人
 • 排名全省第2位(佔全青海省24.71%)
 • 密度112人/平方公里(290人/平方英里)
 • 城镇(2015)49.44萬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810700
電話區號972
車輛號牌青B
气候大陆性高原气候
行政区划代码630200
国内生产总值(2015)¥384.4亿(全省第3位,佔全青海省16.29%)
61.72亿美元汇率
人均¥26,531(全省第6位
4,260美元(汇率)
網站海东市人民政府
本表面积、人口、经济数据参考《青海统计年鉴-2016》

海东市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青海省东部。市境北达海北州,西北界西宁市海南州,西南接黄南州,东南抵甘肃省甘南州临夏州,东邻甘肃省兰州市,东北毗甘肃省武威市。地处祁连山脉东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北部为达坂山,西北部为日月山,中部为拉脊山,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黄河横贯南部,湟水穿越中部,大通河流经北部。全市总面积12,982平方公里,总人口135.5万人,市人民政府驻乐都区海東大道10號。

历史

[编辑]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河西匈奴,并进入湟水流域,在今甘肃省永登县境设置令居寨,以御防羌人入侵。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派将军李息、郎中令徐自为率兵征讨河湟羌人,设置护羌校尉,筑西平亭(今西宁市),开始经略湟中。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后将军赵充国奉命击败注水流域的先零羌,招抚黄河沿岸羌人归降,罢兵屯田,在今海东市先后设置一郡三县,即移金城郡治于允吾县(今民和县下川口),轄安夷(治所在今平安区)、破羌(治所在今乐都区)、允吾(治所在今民和县)等县,均属金城郡,这里被正式纳入汉朝的郡县体系。安夷县曾长时期为汉护羌校尉治所。献帝十八年(213年),析金城郡西部置西平郡(治所在今西宁市),河湟各县改属西平郡。

三國時期曹魏在中川、官亭一带设置白土县,晋惠帝在允吾置晋兴郡,後被前凉前秦后凉南凉西秦北凉等政权相继统治,北魏废晋兴、左南、白土、允吾县,在龙支城(今古部)设置金城县,西魏改名龙支县;在化隆、循化县境,北魏设置石城(治所在今群科)、广威(治所在今甘都)二县,属洮河郡,隶鄯州(治所在今乐都区)。

大業五年(609年),隋炀帝率兵亲征吐谷浑,四月渡黄河于临津关(今民和官亭),经古鄯到达西平郡,陈兵讲武,五月大猎于拔延山(今拉脊山之马阴山),“诏虞部量拔延山南北周二百里并立表记”。唐貞觀元年(627年),划全国行政区为十道,其中陇右道则统辖今甘、青、新部分地区。道置陇右节度使和河西节度使,陇右节度使理部州,都管兵七万五千人,马一万六百匹;河西节度使理凉州,都管兵七万三千人,马八千八百匹。乐都先后为西平郡、部州、陇右道治所,一度成为陇右乃至西北地区的政治中心和军事重地。

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宋军进占河湟地区,改邈川城为湟州,改廓州为宁塞城,崇宁三年(1104年),改鄯州西宁州宣和元年(1119年),改湟州为乐州。北宋亡后,西夏占有河湟地区约一个世纪。1227年春,蒙古进军洮、河、西宁州。1253年,蒙古在河州设置“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甘、青吐蕃部落。中统二年(1261年),撤废乐州、廓州,改属西宁州。至元十八年(1281年),设甘肃行中书省(治甘州,今张掖),辖西宁州。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下令“以甘肃旷土赐回回昔赛赤、哈散等俾耕种之”,回族遂进入青海,一部分在海东地區定居下来。

洪武元年(1368年)五月,元甘肃理问所土官祁贡哥星吉归附明朝,被授于副千户之职,令守碾伯。洪武四年(1371年),元甘肃行省右丞朵尔只失结和西宁州同知李南哥及一批元朝官吏纷纷归顺明朝,元在青海的统治结束。洪武六年(1373年),改西宁州为西宁卫,下辖6个千户所,今海东市有碾伯(乐都)、古鄯(民和)2个千户所。

雍正三年(1725年),改西宁卫西宁府,新置西宁县。今海东市又属西宁府的西宁县和碾伯县管辖。乾隆九年(1774年),在(今化隆县)置“巴燕戎格抚蕃厅”,隶西宁府。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河州同知于循化,改置循化厅。明清时期,明在青海确立了土司制度,遂成为一种正式的地方政治制度,清朝袭之,一直延续到民国二十年(1931年)才被完全废止。

民国二年(1913年),改循化厅为循化县、改巴燕戎格抚蕃厅为化戎县(后改巴燕县、又改为化隆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正式建省,改碾伯县为乐都县、析置民和县,增设互助县。1978年10月19日,从湟中县析置平安县,设置海东地区,辖民和、乐都、湟中、湟源、平安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986年,民和县改称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999年12月,湟中县、湟源县划归西宁市管辖。2013年2月,海东撤地设市,海东市政府由平安县(今平安区)迁至新成立的乐都区。2015年2月16日,国务院批准平安县撤县设区。[1]

地理

[编辑]

海东市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总面积1.32万平方千米。东部与甘肃省的武威、兰州、临夏、甘南毗邻,其它三面分别与本省海北、黄南接壤。地处祁连山支脉大板山南麓和昆仑山系余脉日月山东坡,属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镶嵌地带,海拔在1650—2835米之间。境内山峦起伏,沟整纵横。

海东市内气候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其基本特点是:高寒、干旱,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冬夏温差小,气候地理分布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递减,降雨量随海拔增高而递增。海拔3000米以上的北部地区及山区较寒冷,海拔1700—2500米的黄河、湟水河谷地带较温暖。年平均气温3.2℃—8.6℃左右,最高气温25.1℃—33.5℃,最低气温-18.8℃—-25.1℃左右。年平均隆雨量319.2—531.9毫米。多集中在7—9月之间,相对湿度一般为57%—63.66%;蒸发量为1275.6—1861毫米。风速为1.9—2.5米/秒,最大风力8级,多出现冬末春初时期。年平均日照2708—3636小时。无霜期约90天左右。作物生长期196—250天左右。

1981–2010年间海东市平安区的平均气象数据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
平均高温 °C(°F)2.4
(36.3)
6.1
(43.0)
11.0
(51.8)
17.0
(62.6)
20.9
(69.6)
24.0
(75.2)
26.0
(78.8)
24.8
(76.6)
20.2
(68.4)
14.9
(58.8)
9.4
(48.9)
4.1
(39.4)
15.1
(59.1)
日均气温 °C(°F)−6.2
(20.8)
−2.3
(27.9)
3.2
(37.8)
9.2
(48.6)
13.4
(56.1)
16.7
(62.1)
18.7
(65.7)
17.8
(64.0)
13.5
(56.3)
7.5
(45.5)
0.9
(33.6)
−4.6
(23.7)
7.3
(45.2)
平均低温 °C(°F)−12.3
(9.9)
−8.6
(16.5)
−2.7
(27.1)
2.7
(36.9)
7.1
(44.8)
10.7
(51.3)
13.0
(55.4)
12.4
(54.3)
8.8
(47.8)
2.3
(36.1)
−5.0
(23.0)
−10.5
(13.1)
1.5
(34.7)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1.3
(0.05)
1.4
(0.06)
5.6
(0.22)
15.8
(0.62)
43.9
(1.73)
52.1
(2.05)
72.1
(2.84)
70.2
(2.76)
53.4
(2.10)
19.5
(0.77)
2.5
(0.10)
0.7
(0.03)
338.5
(13.33)
平均相對濕度(%)45444544515863646863524854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数据网

政治

[编辑]

现任领导

[编辑]
海东市四大机构现任领导人
机构
中国共产党
海东市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海东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海东市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海东市委员会
职务书记主任市长主席
姓名乌拉孜别克·热苏力汗[2]宋积珍[3]王华杰[4]桑文俊[5]
民族哈萨克族汉族汉族汉族
籍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青海省西宁市河南省鹿邑县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出生日期1969年11月(55歲)1968年5月(57歲)1976年4月(49歲)1968年3月(57歲)
就任日期2022年5月2023年5月2021年4月2021年8月

历任领导

[编辑]
市委书记

市长

行政区划

[编辑]

海东市下辖2个市辖区、4个自治县

海东市行政区划图
区划代码[6]区划名称汉语拼音面积[註 1][7]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註 2][8]
(2020年普查)
政府驻地邮政编码乡级行政区[9]
其中:
民族乡
630200海东市Hǎidōng Shì12,982.421,358,471乐都区810700355919
630202乐都区Lèdū Qū2,480.52240,949碾伯镇8107007123
630203平安区Píng'ān Qū734.59117,883平安镇810600355
630222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Mínhé Huízú Tǔzú Zìzhìxiàn1,897.32326,964川口镇8108008141
630223互助土族自治县Hùzhù Tǔzú Zìzhìxiàn3,348.00337,941威远镇8105008112
630224化隆回族自治县Huàlóng Huízú Zìzhìxiàn2,706.77200,474巴燕镇8109006114
630225循化撒拉族自治县Xúnhuà Sālāzú Zìzhìxiàn1,815.21134,260积石镇811100364
海东市行政区划
省级行政区:青海省  政府驻地:乐都区
县级行政区
市辖区
乐都区
7镇
9乡
3民族乡
平安区
3镇
5民族乡
自治县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8镇
13乡
1民族乡
互助土族自治县
8镇
9乡
2民族乡
化隆回族自治县
6镇
7乡
4民族乡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3镇
2乡
4民族乡

人口

[编辑]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135.5 万人[10],比上年末减少 0.29 万人。其 中,城镇常住人口 57.63 万人,增加 0.67 万人,占常住人口 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42.53%,比上年末提高 0.58 个百分点。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1,358,471人[11]。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396,845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38,374人,下降2.75%,年平均增长率为-0.28%。其中,男性人口为691,990人,占总人口的50.94%;女性人口为666,481人,占总人口的49.0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83。0-14岁的人口为309,407人,占总人口的22.78%;15-59岁的人口为856,391人,占总人口的63.04%;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92,673人,占总人口的14.18%,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37,830人,占总人口的10.15%。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548,858人,占总人口的40.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809,613人,占总人口的59.6%。

民族

[编辑]

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718,390人,占52.8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640,081人,占47.12%。其中:藏族127,988人,占9.42%;回族297,542人,占21.9%;土族102,646人,占7.56%;撒拉族100,628人,占7.41%;蒙古族6,545人,占0.48%;其它少数民族4,732人,占0.3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59,914人,下降7.7%,占总人口比例下降2.84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1,540人,增长3.48%,占总人口比例增加2.84个百分点。其中,回族人口增加23,870人,增长8.72%,占总人口比例增加2.31个百分点;藏族人口减少4,393人,下降3.32%,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06个百分点;土族人口减少12,362人,下降10.75%,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68个百分点;撒拉族人口增加10,887人,增长12.13%,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98个百分点。

海东市民族构成(2020年11月)[12]
民族名称汉族回族藏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土家族东乡族满族保安族其他民族
人口数718,390297,542127,988102,646100,6286,5452,1241,388388183649
占总人口比例(%)52.8821.909.427.567.410.480.160.100.030.010.05
占少数民族人口比例(%)46.4920.0016.0415.721.020.330.220.060.030.1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

教育

[编辑]

注释

[编辑]
  1. ^土地面积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数据。
  2. ^常住人口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参考文献

[编辑]
  1. ^关于在公开地图上调整青海省海东地区行政区划函.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地理信息与地图司. 2013年4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6月18日). 
  2. ^乌拉孜别克·热苏力汗 简历. 人民网地方领导资料库. [2022-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1). 
  3. ^海东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闭幕 宋积珍当选为市三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海东市人民政府. 
  4. ^王华杰 简历. 人民网地方领导资料库. [2021-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31). 
  5. ^海东市新一届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简历(主席桑文俊). 中国经济网. [2021-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9-11 [2020-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7. ^《青海省水土保持规划(2011-2030)》. 青海省水利厅. [201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3). 
  8. ^海东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PDF). 海东市人民政府. [2021-10-07]. (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21-10-07).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8年10月.ISBN 978-7-5087-5594-6. 
  10. ^海东市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haidong.gov.cn/files/202303291146146362.pdf
  11. ^海东市统计局、海东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海东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PDF). 
  12. ^青海省统计局、青海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青海省人口普查年鉴-2020. 

外部链接

[编辑]
海东市行政区划
省级行政区:青海省  政府驻地:乐都区
县级行政区
市辖区
乐都区
7镇
9乡
3民族乡
平安区
3镇
5民族乡
自治县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8镇
13乡
1民族乡
互助土族自治县
8镇
9乡
2民族乡
化隆回族自治县
6镇
7乡
4民族乡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3镇
2乡
4民族乡
地级行政区
地级市
西宁市
海东市
自治州
海北藏族自治州
黄南藏族自治州
海南藏族自治州
果洛藏族自治州
玉树藏族自治州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注:带“*”属于地方设立的县级行政管理区,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在册的行政区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列表青海省乡级以上行政区列表

区划索引:单位(代码)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华北地区
直辖市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直辖市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台湾
  • 台北市
  • 新北市
  • 桃园市
  • 台中市
  • 台南市
  • 高雄市
中南地区
特别行政区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西南地区
直辖市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注:台湾省台澎地区)由中华民国自1945年统治至今,未实际控制。釣魚臺列嶼周边海域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及日本政府船只交替控制。根据《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自然资规〔2023〕2号)第八条第一项规定:台湾省在地图上应当按省级行政单位表示。台北市作为省级行政中心表示(图例中注省级行政中心)。台湾省的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按照地级行政中心表示。相关背景请参阅臺灣問題

参见:地级行政区数据地级行政区列表城市建制城市列表


区划索引:单位(代码)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海东市&oldid=85580987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