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济北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于其他同名僑郡,請見「濟北郡 (消歧義)」。
山东历史系列条目
 
史前時代
三皇五帝
夏商
周朝
秦漢
曹魏晉
南北朝
隋唐
五代十國
宋金元
明清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
共和國

濟北郡中國秦朝时设置的。在今山东省河北省境。

沿革

[编辑]

秦漢

[编辑]

秦始皇時,分臨菑郡濟北郡,治博陽(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辖境位於济水兩岸,相当今山东省德州茌平以东,东平泰安莱芜以北,邹平信阳以西及河北省沧州海兴以南地。

前206年,田齊宗室田安攻佔濟北數城,被項羽立為濟北王,都博陽,齊國遂分為三齊。同年,齊王田榮田安,王三齊。四年(前203年),韓信平定三齊,立為齊王。五年(前202年),徙韓信為楚王[1],復置濟北郡,仍治博陽。六年(前201年),立皇子劉肥為齊王,濟北郡屬齊國,分博陽等縣置博陽郡,遂移治盧(今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西南)。

漢文帝二年(前178年),立齊悼惠王之子東牟侯劉興居為濟北王,分齊國濟北郡置濟北國。三年(前177年),濟北王謀反,國除為濟北郡。十六年(前164年),立齊悼惠王之子安都侯劉志為濟北王,復置濟北國漢景帝四年(前153年),徙濟北王為菑川王;分濟北國置平原郡,徙衡山王劉勃為濟北王。漢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推恩置陰安、榮關、周望、陪、前、安陽、五據、富、平、羽、胡毋十一侯國,別屬東郡平原郡泰山郡等鄰郡[2]元狩元年(前122年),濟北王獻泰山及其周圍的縣邑於天子,遂分濟南郡南部與濟北國獻地置泰山郡,另以他縣償濟北王。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刺史部,濟北國屬兗州刺史部。後二年(前87年),濟北王劉寬謀反,國除,領縣併入泰山郡[3]

漢和帝永元二年(90年),立皇弟劉壽為濟北王,分泰山郡盧、蛇丘、成、剛四縣復置濟北國。後以東郡茌平縣益濟北國。至此,濟北國領五縣:盧、蛇丘、成、茌平、剛[4]漢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增封濟北王五千戶,廣其土宇,東郡臨邑縣或於此時益濟北國。後分盧縣復置肥城縣,後又廢[5]

漢獻帝建安十一年(206年),國除為濟北郡。建安十七年(212年),立皇子劉邈為濟北王,復置濟北國[6]

魏晉十六國

[编辑]

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降漢濟北王為列侯,國除為濟北郡魏明帝太和七年(233年),葬陳王曹植於其舊封地東阿[7],遂徙封其嗣子曹志為濟北王,復置濟北國[8]

曹魏前後,茌平縣改屬平原國,剛縣(成縣併入)改屬東平國東郡東阿、穀城二縣改屬濟北國。至此,濟北國領五縣:盧、蛇丘、臨邑、東阿、穀城[9],移治盧縣盧子城(今山東省平陰縣西)[10],至南朝初年不變[11]

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以濟北國轉封荀勖[12]永嘉之亂後,國除為濟北郡

十六國時期,濟北郡先後為後趙(325年-351年)、東晉(351年-355年)、前燕(355年-370年)、前秦(370年-384年)、東晉(384年-387年)、後燕(387年-398年)、東晉(398年-399年)、南燕(399年-410年)所有。後燕建興七年(392年),兗州併入青州,濟北郡改屬青州。晉安帝隆安二年(398年)收復濟北郡後還屬兗州,次年入南燕後又改屬并州義熙六年(410年),東晉再次收復濟北郡,還屬兗州。[10]

南北朝

[编辑]

宋少帝永初三年(422年),濟北郡濟水以北的臨邑、東阿二縣為北魏所攻佔[10],僅餘濟水以南的盧、蛇丘、穀城三縣,因避敵而移治盧縣肥城(今山東省肥城市[13]。後在濟水以南僑置臨邑、東阿二縣。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太原郡山茌縣改屬濟北郡[14]大明元年(457年),省臨邑、東阿二縣。至此,濟北郡領四縣:盧、蛇丘、穀城、山茌[11]

北魏明元帝泰常八年(423年),以上年攻佔的濟北郡、東平郡的部分區域置濟州(治碻磝城,在今山東省茌平縣西南);分臨邑縣僑置盧縣(治碻磝城)。至此,濟北郡領三縣:盧、臨邑、東阿,治盧縣碻磝城。北魏獻文帝皇興元年(467年),又攻佔劉宋兗州濟北郡殘存之地。皇興二年(468年),以宋之兗州東兗州,分宋之盧縣置肥城縣,盧、山茌二縣改屬太原郡,肥城、蛇丘、穀城三縣併入濟州濟北郡。至此,濟北郡領六縣:盧、臨邑、東阿、肥城、蛇丘、穀城[10]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分濟北郡肥城、蛇丘、穀城三縣置東濟北郡[5]北齊文宣帝天保七年(556年),臨邑縣併入盧縣;廢東濟北郡,其所領穀城縣併入肥城縣,肥城、蛇丘二縣改屬濟北郡;廢東平郡,其所領范縣併入壽張縣,改屬濟北郡。至此,濟北郡領五縣:盧、東阿、肥城、蛇丘、壽張。[10]

周武帝建德七年(578年),壽張縣改屬魯州高平郡,分肥城、蛇丘二縣置肥城郡。至此,濟北郡領二縣:盧、東阿。[10]

隋唐

[编辑]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廢濟北郡,領縣直屬濟州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濟州為濟北郡,仍治盧縣碻磝城,領九縣:盧、范、陽穀、東阿、平陰、長清、濟北、壽張、肥城。[15]

永平元年(617年),改濟北郡為濟州。天壽元年(618年),復改為濟北郡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復改為濟州,濟北郡之名不再作為行政區劃名稱。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濟州為济阳郡[16]

人口

[编辑]

長官

[编辑]

濟北相(90年-206年)

[编辑]

濟北太守(206年-212年)

[编辑]

濟北相(212年-220年)

[编辑]

濟北太守(220年-233年)

[编辑]

濟北相(233年-310年代)

[编辑]

濟北太守(310年代-359年)

[编辑]

濟北內史(359年-370年)

[编辑]

濟北太守(370年-577年)

[编辑]

濟北郡守(577年-583年)

[编辑]
  • 公孫景茂,字元蔚,河間阜城人,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出任,後以母憂去職。[38]

濟北郡太守(607年-619年)

[编辑]

國主

[编辑]
  • 濟北王劉興居,前178年-前177年在位。
  • 濟北王劉志,前164年-前153年在位。
  • 濟北貞王劉勃,前153年-前152年在位。
    • 濟北成王刘胡,前151年-前98年在位。
      • 濟北王劉寬,前97年-前87年在位。
  • 濟北惠王劉壽,90年-120年在位。
    • 濟北節王劉登,121年-135年在位。
      • 濟北哀王劉多,136年-138年在位。
    • 濟北釐王劉安國,139年-145年在位。
      • 濟北孝王劉次,146年-162年在位。
        • 濟北王劉鸞,163年-?在位。
          • 濟北王劉政,在位時間不詳,無子國絕,後於206年國除。[40]
  • 濟北王劉邈,212年-220年在位。[6]
  • 濟北王曹志,233年-265年在位。
  • 濟北成侯荀勖,265年-289年在位。
    • 濟北簡侯荀輯
      • 濟北烈侯荀畯
        • 濟北侯荀識(烈侯弟子)。
          • 濟北侯荀軌(世次不詳,繼成侯),377年-?在位。[41]
  • 濟北王慕容泓,359年-370年在位。[22]

参见

[编辑]

註釋及徵引文獻

[编辑]
  1. ^《漢書·卷十三·異姓諸侯王表第一》
  2. ^《漢書·卷十五上·王子侯表第三上》
  3. ^周振鶴《西漢政區地理》
  4. ^李曉傑《東漢政區地理》
  5. ^5.05.15.2《魏書·卷一百六中·地形志二中第六》
  6. ^6.06.1《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第九》
  7. ^卢善焕.·曹植墓砖铭释读浅议[J].·文物,·1996(10):93-93.
  8. ^《三國志·卷十九·魏書十九·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
  9. ^9.09.1《晉書·卷十四·志第四·地理上》
  10. ^10.010.110.210.310.410.5《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十六國北朝卷》
  11. ^11.011.111.2《宋書·卷三十五·志第二十五》
  12. ^《晉書·卷三十九·列傳第九》
  13. ^《宋書州郡志彙釋》
  14. ^《宋書·卷三十六·志第二十六》
  15. ^15.015.1《隋書·卷三十·志第二十五》
  16.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唐代卷》
  17. ^《續漢書·志第二十一·郡國三》
  18. ^《後漢書·卷五十二·崔駰列傳第四十二》
  19. ^《後漢書·卷七十八·宦者列傳第六十八》
  20. ^《後漢書·卷五十六·張王种陳列傳第四十六》章懷註引謝承書
  21. ^《後漢書·卷七十四上·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
  22. ^22.022.1《資治通鑒·卷一百·晉紀二十二》
  23. ^《資治通鑒·卷一〇三·晉紀二十五》
  24. ^《晉書·卷七十九·列傳第四十九》
  25. ^《晉書·卷九·帝紀第九》
  26. ^《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宋故員外散騎侍郎明府君墓誌銘
  27. ^《宋書·卷五十·列傳第十》
  28. ^《宋書·卷八十六·列傳第四十六》
  29. ^《魏書·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一》
  30. ^《魏書·卷三十七·列傳第二十五》
  31. ^《魏書·卷七十二·列傳第六十》
  32. ^《魏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四十九》
  33. ^《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邵州使君寇公妻薛誌
  34. ^《魏書·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
  35. ^《周書·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六》
  36. ^《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弘墓誌
  37. ^《北齊書·卷四十六·列傳第三十八》
  38. ^《隋書·卷七十三·列傳第三十八》
  39. ^《隋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八》
  40. ^《後漢書·卷五十五·章帝八王傳第四十五》
  41. ^《旧晋书九家辑本》
關中地區
河南地區
河北地區
以南
待考
注1:本模板依五十四郡說列出秦郡。此外皆列入待考一欄。下劃線者為前221年秦代的36個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以其最後使用的名稱為準,並在()中注明曾用名稱。
行部
司隸校尉部
三辅
三河
豫州刺史部
兗州刺史部
青州刺史部
徐州刺史部
冀州刺史部
幽州刺史部
朝鲜
并州刺史部
朔方刺史部
涼州刺史部
河西
陇右
益州刺史部
荊州刺史部
揚州刺史部
交趾刺史部
其他郡、国
西域
注1:本模板列出西漢郡国制下所有見於史籍的王國。帶下划线者為西汉末期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的103個郡、國当时的名称。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以其最後使用的名稱為準,並括注曾用名稱。郡、國同名者,只列出最後使用的名稱。

注3:漢初尚存的西楚所封諸國、西域諸國從略。
行部
司隸校尉部
三輔
三河
豫州刺史部
冀州刺史部
兗州刺史部
徐州刺史部
青州刺史部
荊州刺史部
揚州刺史部
益州刺史部
涼州刺史部
陇右
河西
并州刺史部
幽州刺史部
交州刺史部
雍州刺史部
武威郡 | 張掖郡 | 酒泉郡 | 敦煌郡 | 西海郡 | 西平郡 | 西郡
西域
注1:列出東漢時期所有的州及郡、國。加下劃線者為《后汉书·郡國志》記載的州及郡、國。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括注曾用名。
司隸
幽州
冀州
并州
青州
徐州
兗州
豫州
雍州
涼州
荊州
楊州
梁州
益州
西域长史府
益州
庲降都督
扬州
荊州
廣州
交州
注释
注1:列出曹魏咸熙二年(265年)、蜀漢炎興元年(263年)、孫吳天紀四年(280年)所有可考証的郡、國。标“*”者為曾置後廢的郡、國。標“#”者為特殊政區。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括注明曾用名。
司州司隶
265–280)
兗州
陳留國 | 濮陽郡東郡 265–277;濮陽國 277–289) | 濟陰國濟陰郡 265–?) | 濟北國 | 東平國 | 任城國任城郡 265–277) | 泰山郡 | 高平國 | 東燕郡#(東燕國 306–307) | 济阳郡#(济阳國 300–302) | 廣陽國#
豫州
颍川郡 | 襄城郡 | 汝南國汝南郡 265-270) | 汝陰郡汝陰國 265-277,?-286,300-301) | 梁國 | 沛國 | 譙國 | 魯國 | 弋陽郡 | 安豐郡 | 新蔡國#(新蔡郡 ?-307) | 陳郡#(陳國 265-277) | 南頓國# | 西陽國#
冀州
趙郡趙國 277-301) | 鉅鹿國 | 長樂國安平國 265-284) | 平原國 | 樂陵國 | 勃海郡勃海國 265-277) | 章武國章武郡 265-277) | 河間郡河間國 265-306) | 高陽國 | 博陵國博陵郡 265-277) | 清河國清河郡 265-277) | 中山郡中山國 265-304) | 高陽國 | 常山郡常山國 265–275?,291–301) | 中丘國# | 武邑郡#(武邑國 289-?) | 廣川郡#(廣川國 ?-307)
幽州
范陽國 | 燕國燕郡 302-306) | 北平郡 | 上谷郡上谷國 291-301) | 廣寧郡 | 代郡代國 289–?;中都國 ?–306) | 遼西國辽西郡 265–303) | 渔阳郡#
平州
并州
太原郡太原國 265–291?) | 上党郡 | 西河國西河郡 265–277) | 樂平郡樂平國 280–?) | 雁門郡 | 晉昌郡新興郡 265–290)
雍州
京兆郡 | 馮翊郡 | 扶風郡扶風國 265–289;秦國 289–312) | 安定郡 | 北地郡 | 始平郡始平國 277–289) | 新平郡
涼州
秦州
梁州
漢國漢中郡 265–289) | 梓潼郡 | 廣漢郡廣漢國 277–280) | 新都郡新都國 277–283) | 巴西郡 | 宕渠郡# | 新城國新城郡 265–306) | 魏興郡 | 上庸郡上庸國 ?–306)
益州
寧州
青州
齊國齊郡 302-303) | 濟南國濟南郡 277–?) | 北海郡北海國 265–277,283–302) | 樂安郡樂安國 265–302) | 城陽郡城陽國 269–273) | 東萊郡東萊國 283–301) | 長廣郡 | 平昌郡# | 高密國# | 壯武國#
徐州
彭城國 | 下邳國 | 東海國東海郡 265–273,277–291) | 琅邪國 | 東莞郡東莞國 265-277) | 廣陵國廣陵郡 265-300) | 臨淮國臨淮郡 280-308) | 廣陵郡廣陵國 289-290) | 東安國#(東安郡 291-301) | 兰陵郡蘭陵國 291-306?)# | 淮陵國#(淮陵郡 297-301) | 堂邑郡#
荊州
江夏國江夏郡265-306?) | 南郡 | 襄陽國襄阳郡 265-300) | 南陽國南陽郡 265-277,289-306) | 順陽國南乡郡 265-289) | 義陽郡義陽國 265-301) | 建平郡 | 宜都郡宜都國 301-?) | 南平郡南平國 ?-301) | 武陵國武陵郡 280-304) | 天門郡 | 隋國# | 新野國# | 竟陵國#(竟陵郡 299-307) | 建昌郡# | 成都國#
楊州
丹楊郡 | 宣城郡 | 淮南國淮南郡 265-289,302-?) | 庐江郡廬江國304-306) | 晋陵郡毗陵郡 281-289,291-311,毗陵國 289-291) | 吳國吴郡 280-289,300-301) | 吳興郡 | 會稽國 | 東陽郡 | 新安郡 | 臨海郡 | 歷陽郡# | 義興郡#
交州
廣州
江州#
湘州#
楊州
徐州
北徐州
彭城國 | 沛郡 | 下邳郡 | 東海郡 | 東莞郡(相 415-420) | 谯郡譙國 317-402,405-415) | 梁郡梁國 317-371,387-417) | 琅邪郡琅邪國409-418) | 蘭陵郡 | 宿預郡 | 淮陽國
兗州
豫州
北青州
司州
北雍州
荊州
南郡(相 360-403,412-420) | 南平郡(相 406-412) | 武寧郡 | 江夏郡(相 317-420) | 竟陵郡 | 襄阳郡 | 南陽郡(相 413-415) | 順陽郡 | 義陽郡 | 隋郡 | 新野郡 | | 建平郡 | 宜都郡 | 武陵國武陵郡 371-387) | 天門郡 | 巴东郡 | 臨賀郡(相 348-360) | 始興郡(相 324-420) | 始安郡(相 329-420) | 长沙郡(相329-420) | 衡阳郡 | 湘东郡 | 零陵郡 | 营阳郡 | 邵陵郡 | 桂阳郡 | 新蔡國 | 河東郡
江州
尋陽郡 | 豫章郡(相 402-403,406-416) | 鄱阳郡 | 庐陵郡(相385-420) | 臨川郡(內史 384-420) | 南康郡(相385-420) | 建安郡 | 晋安郡 | 武昌郡(相 322-324) | 安成郡(相406-420)
梁州
益州
寧州
廣州
交州
注釋
注1:列出西晉建興四年(316年)(此前已淪陷者列出淪陷前的名稱)及東晉义熙十四年(418年)的郡、國。帶#者為《晉書地理志》未列出的州、郡;斜體字者為西晉所廢置的州、郡;下劃線者為東、西晉所設置的僑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永嘉五年(311年)遇害的王、公、侯,由於史無記載其封國何時被撤銷,其封地在西晉末的建置仍按“國”處理),並括注明曾用名。
注3:東晉郡王、開國郡公的封地分別括注「內史」、「相」及其設置時間。
國別
漢國
司隸
幽州
冀州
殷州
領郡不可考
衛州
領郡不可考
東梁州
領郡不可考
西河陽州
領郡不可考
北兗州
領郡不可考
荊州
雍州
前趙
司隸
幽州
朔州
領郡無
并州
豫州
秦州
涼州
軍鎮
後趙
司隸
冀州
洛州
幽州
營州
并州
青州
徐州
兗州
豫州
揚州
荊州
雍州
秦州
朔州
領郡無
涼州
軍鎮
遼西
幽州
冉魏
司隸
冀州
成漢
司隸
梁州
荊州
寧州
交州
譙蜀
益州
梁州
巴州
前涼
涼州
河州
沙州
秦州
前燕
司隸
平州
幽州
冀州
并州
青州
兗州
豫州
洛州
荊州
前秦
司隸
秦州
雍州
洛州
豫州
冀州
并州
幽州
平州
青州
兗州
南兗州
東豫州
南秦州
河州
涼州
梁州
益州
寧州
荊州
徐州
揚州
後燕
司隸
冀州
幽州
平州
并州
雍州
青州
徐州
二州
西燕
屬州不明
翟魏
屬州不明
南燕
司隸
青州
徐州
幽州
兗州
并州
軍鎮
北燕
司隸
二州
二州
營州
後秦
司隸
雍州
秦州
并州
豫州
兗州
徐州
荊州
梁州
河州
涼州
杏城鎮
軍鎮
西秦
河州
秦州
益州
涼州
沙州
司隸
幽州
不可考
朔州
不可考
東秦州
涼州
雍州
豫州
北秦州
并州
荊州
秦州
後涼
涼州
秦州
南涼
司隸
涼州
西涼
涼州
北涼
涼州
秦州
沙州
注1:列出胡漢麟嘉二年(317年)、前趙光初十一年(328年)、後趙太寧元年(349年)、遼西國咸康三年(337年)、冉魏永興二年(351年)、成漢玉衡二十四年(334年)、譙蜀癸丑年(413年)、前涼建興四十一年(353年)、前燕建熙七年(366年)、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後燕建興十年(395年)、西燕中興八年(393年)、翟魏建光三年(390年)、南燕太上四年(408年)、北燕太平二年(410年)、後秦弘始七年(405年)、西秦永康八年(419年)、胡夏真興三年(421年)、後涼龍飛元年(396年)、南涼嘉平二年(409年)、西涼建初元年(405年)、北涼承玄三年(430年)各政權實領的州、郡、護軍。
注2:僑州、僑郡者,於字下劃線表示。
楊州
東楊州
會稽郡 |東陽郡 |新安郡(內史460-465) |臨海郡(內史461-466) |永嘉郡(內史461-466)
南徐州
南兗州
廣陵郡(內史443-449) |海陵郡(內史455-461) |盱眙郡 |钟离郡 |山陽郡(內史455-468) |臨江郡
徐州
彭城郡(內史420-445) |沛郡 |下邳郡 |東海郡(內史445-468) |東莞郡 |琅邪郡 |兰陵郡 |東安郡 |宿預郡 |淮陽郡(內史448-452) |濟陰郡 |北濟陰郡
兗州
豫州
南豫州
歷陽郡(內史460-461) |南譙郡(內史432-453) |廬江郡(內史468-469) |馬頭郡 |晉熙郡(內史467-479) |弋陽郡 |宣城郡 |義陽郡(內史445-467) |南汝陰郡 |淮南郡(內史463-466)
青州
荊州
南郡(內史453-454) |南平郡(內史439-479) |武寧郡 |宜都郡(內史420-424) |巴东郡(相460-479) |建平郡(內史444-476) |汶陽郡 |河東郡
郢州
江夏郡(內史424-479) |安陸郡(內史458-465,相478) |竟陵郡(內史424-432、453-459,相477-479) |隋陽郡隋郡420-478)(內史449-453、478-479) |武陵郡(內史435-453、470-479) |天門郡 |巴陵郡(內史456-479) |武昌郡(內史452-455) |西阳郡(內史456-461)
湘州
长沙郡(內史420-479) |衡阳郡(內史424-479) |湘东郡(內史452-465) |廣興郡始興郡420-472)(內史436-453,相453-471、473-479) |邵陵郡(內史462-466、474-479) |零陵郡(內史420-479) |桂阳郡(內史457-474) |臨賀郡臨慶郡470-471)(內史463-465、470-471) |始建郡始安郡420-466)(內史461-466、476-479) |营阳郡
雍州
襄阳郡(內史460,相478-479) |南陽郡(內史476-478) |順陽郡(內史456-457) |新野郡 |京兆郡 |始平郡(內史465-479) |扶風郡 |河南郡 |廣平郡 |馮翊郡 |華山郡
江州
寻阳郡(內史460-466) |豫章郡(內史461-465) |鄱阳郡(內史455-471) |庐陵郡(內史420-424、426-477) |臨川郡(內史420-479) |南康郡(相420-479) |建安郡(內史452-471) |晉平郡晋安郡420-468)(相454-460,內史460-466、468-471) |安成郡(相420-460?,內史466、471-477) |南新蔡郡
梁州
益州
寧州
廣州
交州
楊州
丹楊郡 |會稽郡 |吴郡 |吳興郡 |東陽郡 |新安郡(內史493-494) |臨海郡(內史493-495) |永嘉郡(內史493-495) |義興郡
南徐州
豫州
南汝陰郡(內史479-502) |晉熙郡(內史486-494、?-502) |弋陽郡 |安豐郡 |光城左郡 |邊城郡 |建宁郡 |齊昌郡
南豫州
淮南郡 |宣城郡(內史489-490、494,相494) |歷陽郡 |庐江郡 |臨江郡
南兗州
北徐州
冀州
青州
江州
寻阳郡(相479-498) |豫章郡(內史479-502) |臨川郡(內史479-502) |庐陵郡(內史482-502) |鄱阳郡(內史479-494、501-502,相494-500) |安成郡(內史479-502) |南康郡(相479-490,內史490-500) |南新蔡郡 |建安郡(內史482-501,相501-502) |晋安郡(內史482-502)
廣州
交州
越州
荊州
南郡(內史479-493、497-498) |南平郡(內史483-495) |天門郡 |宜都郡(內史483-494) |汶陽郡 |武寧郡 |巴东郡(內史488-490,相490-502) |建平郡 |河東郡(內史486-498)
郢州
江夏郡(內史481-500) |安陸郡(內史482-499) |竟陵郡(內史482-499) |武陵郡(內史479-502) |巴陵郡(內史484-502) |武昌郡(內史483-485) |西阳郡(內史485-498) |齊興郡 |方城左郡 |北新陽郡 |義安左郡 |南新陽左郡 |北遂安左郡 |新平左郡 |宜人左郡 |建安左郡
司州
雍州
平蠻府
湘州
长沙郡(內史479-502) |衡阳郡(內史479-494、495-502,相494-495) |桂阳郡(內史479-502) |零陵郡(內史479-502) |永陽郡营阳郡)(內史?-498) |湘东郡(內史490-502) |邵陵郡(內史486-502) |始興郡廣興郡)(內史479-502) |臨賀郡(內史489-498) |始安郡(內史479-502)
梁州
益州
寧州
江表地區
楊州
東楊州
南徐州
江州
寻阳郡 |太原郡 |豫章郡(內史504-525、531-551) |庐陵郡(內史509-557) |南康郡(內史508-557) |晋安郡(內史506-531、552-555) |梁安郡 |鄱阳郡(內史502-557) |臨川郡(內史502-557) |安成郡 |巴山郡
淮南地區
南兗州
涇州
北兗州
南豫州
豫州
南谯州
豫州
晉熙郡(內史552-554) |樅陽郡
湘州
霍州
安豐州
義州
北徐州
安州
建州
光州
朔州
-
郢州
淮北地區
武州
西徐州
東徐州
仁州
-
睢州
潼州
-
陳州
二州
南北二青州
-
汴州
河南地區
西豫州
淮州
江漢地區
楚州
華州
荊州
南郡 |南平郡(內史518-557) |天門郡 |汶陽郡 |武寧郡 |南安湘郡 |義陽郡(內史537) |河東郡(內史531-550)
宜州
郢州
江夏郡 |沔陽郡 |营阳郡 |州城郡 |武昌郡(內史537-546) |西阳郡 |建安郡(內史502-518,相555-557) |上雋郡 |武陵郡(內史514-552) |巴陵郡(內史502-557) |南陽郡 |夜郎郡
新州
北新州
土州
富州
-
洄州
-
泉州
-
豪州
-
北司州
南司州
應州
北郢州
定州
北江州
湘州
雍州
嶺南地區
廣州
瀛州
新州
高州
成州
合州
建州
雙州
崖州
石州
東寧州
龍州
靜州
南定州
桂州
始安郡(相525,內史552-554) |桂林郡 |安成郡(內史502-557) |领方郡 |晉興郡 |韶阳郡 |象郡
交州
興州
愛州
黃州
利州
-
明州
-
德州
安州
越州
羅州
石龍郡 |高興郡 |永寧郡(相552-555)
衡州
清远郡 |臨賀郡(內史532-548) |陽山郡 |始興郡(內史502-557) |安遠郡 |梁乐郡 |齊樂郡 |桂阳郡(內史502-557)
沅湘地區
湘州
长沙郡(內史502-557) |湘东郡(內史514-552) |衡阳郡(內史502-557) |零陵郡 |永陽郡(內史502-557) |樂梁郡 |邵陵郡(內史514-557) |岳阳郡(內史531-550) |藥山郡
巴漢地區
北梁州
東梁州
南梁州
-
北巴州
黎州
南洛州
洵州
岐州
绥州
-
北益州
華州
-
巴州
東巴州
渠州
鄰州
-
萬州
并州
蜀中南中地區
益州
東益州
-
戎州
信州
巴东郡(相502-553) |信陵郡 |建平郡
瀘州
绳州
巂州
寧州
南寧州
荊州
鄀州
基州
平州
江表地區
楊州
吳州
吴郡(內史588-589) |钱唐郡(內史588-589) |吳興郡(內史588-589)
東楊州
會稽郡(內史586-589) |臨海郡(內史568-589) |新安郡(內史565-582) |東陽郡(內史588-589) |永嘉郡(內史583-589)
豐州
晋安郡(內史565-589) |建安郡(內史572-589) |南安郡(內史583-589)
南徐州
東海郡 |晋陵郡 |義興郡 |江阴郡(內史557-589) |信义郡(內史583-589)
南豫州
淮南郡(內史576-589) |宣城郡
北江州
江州
寻阳郡(內史582-589) |鄱阳郡(內史560-589) |太原郡(內史588-589) |豫章郡(內史569-589) |庐陵郡(內史565-589) |南康郡(內史557-589) |巴山郡(內史582-589) |豫宁郡 |臨川郡(內史557-559) |安成郡(內史559-569) |廣豐郡 |安樂郡
沅湘地區
郢州
江夏郡(內史565-589) |上雋郡 |武昌郡(相576-582,內史582-589) |西阳郡(內史583-589)
巴州
巴陵郡(內史557-589)
湘州
長沙郡(內史569-589) |湘东郡(相560-?,內史583-589) |衡阳郡(內史560-589) |邵陵郡(相566-585,內史587-589) |岳陽郡(內史582-589) |零陵郡(相557-589) |永陽郡(內史568-589) |绥越郡(相584-589) |樂梁郡
武州
武陵郡(內史565-589) |南陽郡 |沅陵郡(內史583-589) |藥山郡 |夜郎郡
荊州
南郡(內史583-589) |河東郡(內史573-589) |南平郡(相573-578,內史583-589) |天門郡 |義陽郡(相573-?,內史582-589)
祐州
宜都郡(內史573-589)
信州
-
嶺南地區
廣州
南海郡(內史583-589) |東官郡 |高要郡 |晉康郡 |宋隆郡 |梁泰郡 |清远郡(相560) |樂昌郡 |梁化郡 |义安郡 |綏建郡(相582-589)
新州
新寧郡(內史586-589) |新会郡(內史586-589)
高州
南合州
羅州
越州
興州
新昌郡(內史588-589)
桂州
始安郡(相573-583,內史583-588) |桂林郡 |象郡 |韶阳郡 |安成郡 |领方郡 |晉興郡
東衡州
始興郡(內史557-589) |安遠郡 |盧陽郡
西衡州
陽山郡(相559-569,內史583-589) |梁乐郡 |桂阳郡(相560-563,內史568-589) |齊樂郡 |臨賀郡(內史583-589)
東寧州
成州
梁信郡(相582-589) |苍梧郡
靜州
建州
雙州
石州
南定州
安州
龍州
崖州
宜州
-
黃州
利州
-
明州
-
交州
愛州
德州
位置不詳
新蔡郡(內史575-589) |晉熙郡(內史575-589) |巴东郡(內史586-589) |臨江郡(內史586-589) |新興郡(內史583-589) |岳山郡(內史583-589) |梁城郡(相582-589)
注釋
注1:列出宋大明八年(464年)、齊建武四年(497年)、梁中大同元年(546年)、後梁广运元年(586年)、陳禎明二年(588年)的實州、實郡。下劃線者為南朝所設置的僑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括注明曾用名。
注3:郡王、開國郡公的封地分別括註「內史」、「相」及其設置時間。
河南
司州:20郡65縣:河南郡 | 中川郡 | 阳城郡 | 東郡 | 陳留郡 | 阳夏郡 | 河东郡 | 北乡郡 | 正平郡 | 高凉郡 | 恒农郡 | 西恒农郡 | 渑池郡 | 河北郡 | 石城郡 | 宜阳郡 | 河内郡 | 邵郡 | 汲郡 | 黎阳郡 | 山陽郡 | 滎陽郡 | 颍川郡
濟州:5郡15縣:济北郡 |
东济北郡 | 东平郡 | 平原郡 | 南清河郡
洛州:5郡7縣:上洛郡 |
魏兴郡 | 上庸郡 | 始平郡 | 苌和郡
豫州汝南郡 |
汝陽郡 | 汝陰郡 | 新蔡郡 | 陳郡 | 南頓郡 | 颍川郡 | 谯郡 | 梁郡
東豫州汝南郡 |
新蔡郡
徐州:6郡21縣:彭城郡 |
南阳平郡 | 蕃郡 | 沛郡 | 兰陵郡 | 北济阴郡
東徐州南徐州):3郡8縣:下邳郡 |
东海郡 | 盱眙郡
兗州:6郡31縣:泰山郡 |
魯郡 | 高平郡 | 任城郡 | 东平郡 | 东阳平郡
齊州:6郡35縣:东魏郡 |
东平原郡 | 东清河郡 | 广川郡 | 济南郡 | 太原郡
青州:7郡7縣:齊郡 |
北海郡 | 乐安郡 | 勃海郡 | 高阳郡 | 河间郡 | 乐陵郡
南青州东安郡 |
東莞郡 | 义塘郡
光州:3郡14縣:东莱郡 |
长广郡 | 东牟郡
南兗州陳留郡 |
梁郡 | 下蔡郡 | 谯郡 | 北梁郡 | 沛郡 | 馬頭郡 | 砀郡 | 临涣郡
西兗州濟陰郡 |
濮阳郡
北徐州东泰山郡 |
琅邪郡 | 广平郡 | 汲郡 | 顿丘郡 | 清河郡
胶州东武郡 |
高密郡 | 平昌郡
荊州:8郡41縣:南阳郡 |
顺阳郡 | 新野郡 | 东恒农郡 | 汉广郡 | 襄城郡 | 北淯郡 | 恒农郡
東荊州江夏郡 |
真昌郡
广州南阳郡 |
顺阳郡 | 定陵郡 | 鲁阳郡 | 汝南郡 | 汉广郡 | 襄城郡
南广州襄城郡 |
鲁阳郡 | 高昌郡 | 南阳郡 | 襄城郡
襄州襄城郡 |
舞阴郡 | 期城郡 | 北南阳郡 | 建城郡
南襄州西淮安郡 |
襄城郡 | 北南阳郡
郢州安阳郡 |
汝南郡 | 城阳郡
南郢州北遂安郡 |
冯翊郡 | 江夏郡 | 香山郡 | 永安郡 | 新平郡 | 宕鄀郡 | 宜民郡 | 南遂安郡
淅州修阳郡 |
固郡 | 朱阳郡 | 南上洛郡 | 析阳郡
代北
河东
河北
关西
雍州京兆郡 | 冯翊郡 | 扶风郡 | 咸阳郡 | 渭南郡 | 北地郡
华州武乡郡 |
澄城郡 | 白水郡
东雍州华山郡
北华州中部郡 |
敷城郡
涇州安定郡 |
陇东郡 | 新平郡 | 赵平郡 | 平凉郡 | 平原郡
豳州西北地郡 |
赵兴郡 | 襄乐郡
岐州平秦郡 |
武都郡 | 武功郡
河州金城郡 |
武始郡 | 洪和郡 | 临洮郡
渭州陇西郡 |
南安阳郡 | 安阳郡 | 广宁郡
原州高平郡 |
长城郡
涼州武安郡 |
臨松郡 | 建昌郡 | 番和郡 | 泉城郡 | 武兴郡 | 武威郡 | 昌松郡 | 东泾郡 | 梁宁郡 | 广武郡 | 魏安郡 | 西郡 | 东张掖郡
夏州化政郡 |
阐熙郡 | 金明郡 | 代名郡
东夏州偏城郡 |
朔方郡 | 定阳郡 | 上郡 | 乐川郡 | 抚宁郡 | 义川郡
秦州天水郡 |
略阳郡 | 汉阳郡]
南秦州天水郡 |
汉阳郡 | 武都郡 | 武阶郡 | 修城郡 | 仇池郡
南岐州固道郡 |
广化郡 | 广业郡
东益州武兴郡 |
仇池郡 | 槃头郡 | 广苌郡 | 广业郡 | 梓潼郡 | 洛丛郡
益州东晋寿郡 |
西晋寿郡 | 新巴郡 | 南白水郡 | 宋熙郡
梁州晋昌郡 |
褒中郡 | 安康郡 | 汉中郡 | 华阳郡 | 丰宁郡 | 其章郡
巴州大谷郡 |
归化郡 | 木门郡 | 遂宁郡 | 北水郡 | 义阳郡 | 哀戎郡
东梁州金城郡 |
安康郡 | 魏明郡
河北
河东
河南
洛州:5郡7縣:洛陽郡 | 河陰郡 | 中川郡 | 河南郡 | 阳城郡
兗州:6郡31縣:高平郡 |
任城郡 | 泰山郡 | 鲁郡 | 东平郡 | 东阳平郡
青州:7郡7縣:齊郡 |
高阳郡 | 乐安郡 | 北海郡 | 勃海郡 | 河间郡 | 乐陵郡
齊州:6郡35縣:东平原郡 |
济南郡 | 东魏郡 | 东清河郡 | 广川郡 | 太原郡
郑州颍州):许昌郡 |
颍川郡 | 阳翟郡
濟州:5郡15縣:济北郡 |
平原郡 | 东平郡 | 南清河郡 | 东济北郡
光州:3郡14縣:东莱郡 |
长广郡 | 东牟郡
梁州阳夏郡 |
陈留郡
豫州汝南郡 |
汝陽郡 | 汝陰郡 | 新蔡郡 | 陳郡 | 南頓郡 | 颍川郡 | 譙郡 | 梁郡 | 临颍郡 | 广宁郡 | 初安郡 | 文城郡 | 广陵郡
北豫州广武郡 |
成皋郡
徐州:7郡24縣:彭城郡 |
南陽平郡 | 沛郡 | 兰陵郡 | 永昌郡 | 北济阴郡 | 砀郡
西兖州济阴郡
南兗州:7郡21縣:陈留郡 |
梁郡 | 下蔡郡 | 谯郡 | 北梁郡 | 沛郡 | 马头郡
广州南陽郡 |
顺阳郡 | 定陵郡 | 汉广郡 | 襄城郡
胶州高密郡 |
平昌郡
南青州:3郡9縣:东安郡 |
東莞郡 | 义塘郡
北徐州琅邪郡
信州扬州北扬州):陳郡 |
汝阴郡 | 丹杨郡 | 淮阳郡
东楚州宿豫郡 |
高平郡 | 淮阳郡
东徐州下邳郡 |
武原郡 | 郯郡
海州东海郡 |
海安郡 | 沭阳郡 | 琅邪郡
東豫州:6郡16縣:汝南郡 |
新蔡郡 | 弋阳郡 | 东新蔡郡 | 长陵郡 | 阳安郡
义州
颍州汝阴郡 |
北陈留、颍川二郡 | 财丘、梁兴二郡 | 西恒农、陈南二郡 | 东郡、汝南二郡 | 清河、南阳二郡 | 东恒农郡 | 新蔡、南陈留二郡 | 荥阳、北通二郡 | 汝南、太原二郡 | 新兴郡
谯州南谯郡 |
龙亢郡 | 蕲城郡 | 蒙郡 | 颍川郡
南徐州:1郡2縣:下邳郡
荊州:8郡41縣:南阳郡 |
顺阳郡 | 新野郡 | 东恒农郡 | 汉广郡 | 襄城郡 | 北淯郡 | 恒农郡
東荊州:1郡2縣:江夏郡
北荊州伊川郡 |
汝阴郡 | 新城郡
阳州宜阳郡 |
金门郡
郢州南司州):齐安郡 |
义阳郡 | 宋安郡 | 淮安郡
西楚州楚州):广安郡 |
荆山郡 | 阴陵郡 | 济阴郡 | 钟离郡
合州汝阴郡 |
南梁郡 | 北陈郡 | 南谯郡 | 庐江郡
霍州北沛郡 |
岳安郡
睢州睢南郡
潼州夏丘郡 |
潼郡
南定州弋阳郡 |
建宁郡 | 阴平郡 | 定城郡
永州西楚州):新蔡郡 |
汝南郡
西淮州淮川郡
谯州南谯州):高塘郡 |
临涂郡 | 南梁郡 | 新昌郡
扬州梁郡 |
淮南郡 | 北谯郡 | 陈留郡 | 北陈郡 | 边城郡 | 光化郡 | 安丰郡
淮州盱眙郡 |
山阳郡 | 淮阴郡 | 阳平郡 | 东莞郡
仁州临淮郡
光州南光州):光城郡 |
弋阳郡 | 宋安郡
南朔州新城郡 |
黄川郡
南建州高平郡 |
新蔡郡
南郢州齐安郡 |
东光城郡 | 新蔡郡
沙州建宁郡 |
齐安郡
北江州义阳郡 |
丰安郡 | 齐兴郡 | 梁安郡
湘州
汴州沛郡 |
临淮郡
财州
襄州南安郡
洧州
灊州
北建州
东广州
泾州
秦州
和州
安丰州
衡州
浐州
巴州
湘州
南司州
义州
罗州雍州):永安郡 |
齐昌郡
江州龙安郡 |
高塘郡 | 晋熙郡 | 新蔡郡 | 枞阳郡
陕州
南豫州
京兆地區
中原地區
陕州崤郡 | 弘农郡 | 阌乡郡
中州新安郡
熊州阳州):宜阳郡 |
同轨郡
北荆州和州):伊川郡 |
新城郡 | 石台郡
广州鲁阳郡 |
武山郡 | 襄邑郡 | 南襄城郡 | 期城郡 | 定陵郡 | 舞阴郡 | 襄城郡 | 汉广郡 | 顺阳郡 | 南阳郡
澧州
商州洛州):上洛郡 |
邑阳郡 | 拒阳郡 | 慎政郡
上州南洛州):上津郡 |
甲郡
東義州义川郡 |
朱阳郡
淅州淅阳郡
丰州武当郡 |
齐兴郡 | 安富郡
荊州新野郡 |
武关郡 | 南阳郡 | 顺阳郡 | 南乡郡 | 历城郡
蒙州北淯郡 |
雉阳郡
南广州淯州
淮州东荆州):江夏郡 |
真昌郡
殷州城阳郡
鸿州西郢州
澧州
郑州
潘州
溱州
淮州纯州):上川郡 |
汉广郡 | 大义郡
油州
辅州北应州
硖州拓州):宜都郡 |
汶阳郡
郢州石城郡 |
汉东郡 | 滶川郡
北新州
复州沔阳郡 |
竟陵郡
沔州江州):汊川郡 |
鲁山郡
亭州资田郡
江州宜都郡
施州清江郡
业州军屯郡
襄州雍州):襄阳郡 |
河南郡 | 长湖郡 | 武泉郡 | 南襄阳郡 | 德广郡
沮州
昌州南荆州):广昌郡 |
安昌郡
湖州南襄州):升平郡 |
洞川郡 | 襄城郡
升州南平州
洞州
蔡州南雍州):蔡阳郡 |
千金郡
随州并州):随郡 |
㵐西郡 | 崇业郡
土州齊郡 |
永川郡
唐州肆州):义阳郡 |
㵐川郡 | 涢水郡 | 遂安郡
涢州
均州恒州
归州南郢州
款州北郢州
顺州冀州):南阳郡 |
淮南郡
郧州安州):安陆郡 |
城阳郡 | 曲陵郡
岳州楚州):岳山郡 |
澴岳郡
澴州董城郡
宪州南司州、司州)
温州新州):梁宁郡 |
富水郡 | 宜民郡
应州上明郡 |
平靖郡
衡州
河东地區
西北地區
灵州普乐郡 | 怀远郡 | 临河郡 | 历城郡
绥州安宁郡 |
安政郡 | 绥德郡 | 抚宁郡
银州中乡郡 |
开光郡
延州东夏州):徧城郡 |
朔方郡 | 文安郡
丹州(汾州):丹阳郡 |
乐川郡
朔州弘化郡
原州平高郡 |
长城郡
会州
夏州弘化郡 |
金明郡
南夏州(长州):大安郡 |
阐熙郡
西安州(盐州):大兴郡
秦州天水郡 |
略阳郡 | 清水郡 | 汉阳郡 | 河阳郡
渭州陇西郡 |
南安郡 | 渭源郡
北秦州(交州):安阳郡
河州枹罕郡 |
金城郡 | 武始郡
廓州浇河郡 |
达化郡
鄯州乐都郡 |
湟河郡
凉州武威郡 |
番和郡 | 广武郡 | 泉城郡
甘州(西凉州):张掖郡 |
建康郡
瓜州敦煌郡 |
酒泉郡 | 常乐郡 | 永兴郡
成州(南秦州):仇池郡 |
长道郡
洮州洮阳郡 |
博陵郡
叠州西疆郡
弘州开远郡 |
河滨郡
旭州通义郡 |
广恩郡
岷州同和郡 |
洮城郡
宕州宕昌國):宕昌郡 |
甘松郡
武州武都郡 |
武阶郡
文州卢北郡 |
阴平郡
鄧州鄧至):邓宁郡 |
昌宁郡 | 封统郡
扶州龙涸郡
芳州深泉郡 |
恒香郡
西南地區
梁州汉中郡 | 褒中郡 | 华阳郡 | 傥城郡
洋州洋川郡 |
洋中郡 | 丰宁郡
东巴州集州):平桑郡 |
其章郡 | 安宁郡 | 敬水郡 | 平南郡
东梁州金州):魏兴郡 |
吉安郡
洵州洵阳郡
北梁州静州
东梁州直州):安康郡 |
金城郡 | 宁都郡 | 忠诚郡
迁州光迁郡
绥州
罗州上庸郡
巴州大谷郡 |
归化郡 | 木门郡 | 遂宁郡 | 义阳郡 | 哀戎郡
蓬州伏虞郡 |
隆城郡 | 义安郡
通州万州):开巴郡 |
新宁郡 | 宁巴郡 | 寿阳郡 | 巴中郡 | 东关郡 | 三冈郡 | 临清郡 | 三巴郡
万州万荣郡
迁州
石州
并州永昌郡
开州周安郡 |
万世郡
渠州流江郡 |
境阳郡
邻州邻山郡
容州容山郡
凤州两当郡 |
广化郡
康州广业郡
东益州兴州):顺政郡 |
洛丛郡
西益州利州):晋寿郡 |
新巴郡 | 宋熙郡
华州
沙州平兴郡
龙州江油郡 |
马盘郡 | 建阳郡 | 静龙郡
汶州绳州):北部郡 |
汶山郡
翼州翼针郡 |
清江郡
覃州广年郡 |
左封郡
始州安州):普安郡 |
黄原郡 | 安都郡
潼州巴西郡 |
万安郡 | 安城郡 | 潼川郡
新州昌城郡 |
玄武郡 | 高渠郡 | 盐亭郡 | 涌泉郡
隆州盘龙郡 |
南宕渠郡 | 金迁郡 | 白马郡
遂州石山郡 |
怀化郡
合州垫江郡 |
清居郡
楚州巴州):巴郡 |
七门郡 | 涪陵郡
信州永安郡 |
巴东郡 | 建平郡 | 秭归郡
临州临江郡
向州
南州万川郡 |
怀德郡
庸州
益州蜀郡 |
犍为郡 | 九陇郡 | 安固郡 | 广汉郡 | 晋熙郡 | 金渊郡 | 武康郡
东益州九陇郡
邛州蒲阳郡 |
临邛郡 | 蒲原郡 | 蒙山郡
黎州沈黎郡
眉州(青州):齐通郡 |
青神郡
陵州怀仁郡 |
和仁郡 | 隆山郡
嘉州(青州):平羌郡
江州
资州资阳郡 |
资中郡
普州普慈郡 |
安居郡
泸州江阳郡 |
洛源郡
戎州六同郡 |
沈犀郡
南宁州
恭州
西宁州(严州):越巂郡 |
亮善郡 | 宣化郡 | 白沙郡 | 邛部郡 | 平乐郡
黔州(奉州)
费州
麓州(宁州)
岩州(义州)
北齐故地
洛州洛阳郡 | 河南郡 | 阳城郡
荥州广武郡 |
成皋郡
汴州(梁州):陈留郡 |
阳夏郡 | 东郡
亳州(南兖州):陈留郡 |
梁郡
谯州谯郡 |
蒙郡 | 龙亢郡 | 蕲城郡 | 颍川郡
曹州(西兖州):济阴郡
許州(郑州):颍川郡 |
许昌郡 | 阳翟郡 | 南襄城郡 | 期城郡 | 定陵郡 | 舞阴郡 | 襄城郡 | 汉广郡 | 顺阳郡 | 南阳郡
汝州
襄州
舒州(豫州):汝南郡 |
临颍郡 | 汝阳郡 | 广宁郡 | 初安郡 | 文城郡
永州城阳郡
息州(东豫州):广陵郡 |
汝南郡 | 新蔡郡 | 建安郡 | 梁安郡
威州
洧州
灊州
陳州(信州):陳郡 |
丹阳郡 | 淮阳郡 | 项城郡
颍州颍川郡 |
陈留郡 | 汝阴郡
杞州
鲁州高平郡 |
濮阳郡
济州济北郡 |
平原郡 | 肥城郡
魏州昌乐郡
屯州阳平郡 |
武阳郡
沧州浮阳郡 |
乐陵郡
冀州长乐郡 |
渤海郡 | 安德郡
贝州清河郡 |
广宗郡
相州(司州):魏郡 |
成安郡 | 林虑郡
卫州(义州):汲郡 |
修武郡
黎州黎阳郡
懷州|河内郡 |
武德郡
西怀州(怀州)
建州高平郡 |
安平郡
潞州上党郡 |
乡郡
韩州
丰州上党郡 |
建宁郡 | 阴平郡 | 定城郡
南汾州定阳郡 |
五城郡 | 中阳郡
晋州平阳郡 |
北绛郡 | 永安郡 | 定阳郡 | 西河郡 | 义宁郡 | 临汾郡
汾州龙泉郡 |
吐京郡 | 临河郡
汾州(介州):西河郡 |
介休郡
蔚州
石州(西汾州):离石郡 |
窟胡郡 | 定胡郡 | 乌突郡
肆州雁门郡
北显州
蔚州灵丘郡
朔州(北朔州):广安郡 |
长宁郡
北恒州
并州太原郡 |
乐平郡
洺州广平郡 |
襄国郡 | 南和郡
赵州赵郡
恒州常山郡 |
蒲吾郡
定州中山郡 |
鉅鹿郡 | 博陵郡
瀛州高阳郡 |
章武郡 | 河间郡
幽州燕郡 |
范阳郡 | 渔阳郡
东燕州
燕州(北燕州)
南营州
平州
玄州安乐郡
青州齊郡 |
高阳郡 | 乐安郡
齐州济南郡 |
东平原郡
光州东莱郡 |
长广郡
胶州高密郡 |
平昌郡
徐州彭城郡 |
永昌郡 | 兰陵郡
仁州谷阳郡
睢州睢南郡
兖州东平郡 |
高平郡 | 任城郡
沂州琅邪郡
莒州(南青州):东安郡 |
义塘郡
海州朐山郡 |
东海郡 | 武陵郡 | 沭阳郡 | 海安郡
泗州(安州、东楚州):宿豫郡 |
高平郡 | 淮阳郡
宋州(潼州):夏丘郡 |
潼郡
邳州下邳郡 |
武原郡 | 郯郡
吴州:广陵、江阳二郡 |
海陵郡 | 山阳郡 | 盐城郡 | 神农郡 | 盱眙郡
淮州东平郡 |
阳平郡 | 东莞郡
南谯州新昌郡 |
北谯郡 | 南梁郡
方州六合郡 |
石梁郡
西楚州钟离郡 |
广安郡 | 济阴郡 | 荆山郡
扬州淮南郡 |
梁郡 | 北谯郡 | 汝阴郡 | 陈留郡 | 北陈郡
南光州光城郡 |
弋阳郡 | 宋安郡 | 丰安郡
南郢州光城郡 |
淮南郡 | 边城郡 | 齐安郡 | 新蔡郡
南建州义城郡 |
平高郡 | 新蔡郡 | 新城郡
浍州新蔡郡 |
边城郡 | 光化郡
蕲州永安郡 |
齐昌郡
义州义城郡
霍州岳安郡 |
安丰郡 | 北沛郡
合州汝阴郡 |
庐江郡 | 枞阳郡
晋州晋熙郡 |
高塘郡 | 新蔡郡
和州历阳郡
衡州齐安郡
弋州(巴州):西阳郡 |
弋阳郡 | 边城郡
黄州(司州):安昌郡 |
汉阳郡 | 义阳郡
北江州义阳郡 |
梁安郡 | 永安郡
亭州(南定州):弋阳郡 |
建宁郡 | 阴平郡 | 定城郡
申州(郢州):义阳郡 |
宋安郡 | 齐安郡 | 淮安郡
606年大業二年)以前(制)
雍州地區
梁州地區
豫州地區
兗州地區
冀州地區
青州地區
徐州地區
揚州地區
荊州地區
607年大業三年)以後(制)
雍州地區
梁州地區
豫州地區
兗州地區
冀州地區
青州地區
徐州地區
揚州地區
荊州地區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济北郡&oldid=82572054
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