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535年—546年)置泸州。治所在江阳县(今泸州市)。相当于现在的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纳溪区、江安县。
隋朝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
| 隋代行政区划变遷 | ||||
|---|---|---|---|---|
| 区划 | 開皇元年 | 区划 | 大業3年 | |
| 州 | 瀘州 | 郡 | 瀘川郡 | |
| 郡 | 東江陽郡 | 洛源郡 | 县 | 瀘川县綿水县 江安县合江县 富世县 |
| 县 | 瀘川县綿水县 漢安县合江县 | 富世县 | ||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
瀘州下都督府。隋瀘川郡。
瀘州都督十州。
| 唐朝瀘州辖县 | |
|---|---|
| 618年 | 泸川县、合江县、江安县、绵水县、富世县、来凤县、和义县 |
| 626年 | 泸川县、合江县、江安县、绵水县、富世县、和义县(废除来凤县) |
| 627年 | 泸川县、合江县、江安县、绵水县、富世县、和义县(增思隶县[4]、思逢县[5]、施阳县[6]) |
| 634年 | 泸川县、合江县、江安县、绵水县、富世县、思隶县、思逢县(增泾南县[7],废除施阳县,和义县改属荣州) |
| 637年 | 泸川县、合江县、江安县、绵水县、富世县、泾南县(废除思隶县、思逢县) |
| 649年 | 泸川县、合江县、江安县、绵水县、富世县(改为富义县)、泾南县 |
| 766年 | 泸川县、合江县、江安县、绵水县、富义县(废除泾南县) |
| 776年 | 泸川县、合江县、江安县、绵水县、富义县(增永川县[8],改属昌州) |
瀘州,瀘川郡,瀘川軍節度。領羈縻州十八。納州、薛州、晏州、鞏州、奉州、悅州、思峩州、長寧州、能州、淯州、浙州、定州、宋州、順州、藍州、溱州、高州、姚州。
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抚使。南宋末年,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在合江神臂崖筑城,抗战35年
元朝时,属重庆路。瀘州,下。唐改瀘川郡為瀘州。宋為瀘川軍。元至元二十年,併瀘川縣入焉。二十二年,隸重慶路。領三縣:江安縣,下。納溪縣,下。合江縣。下。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直隶四川行省,九年(1376年)直隶四川布政使司。
清朝嘉庆七年(1802年),泸州直隶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民国二年改泸州为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