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托苗文 | |
|---|---|
初版示例,書寫方式從右往左豎行, 意為“過年才去趕場(禮拜)” | |
| 类型 | |
| 创造者 | 胡致中(Maurice H.Hutton) |
使用时期 | 1921年至今 |
| 语言 | 黔東苗語 |
| 相关书写体系 | |
| 父体系 | |
| 姊妹体系 | 注音符號、官話合音字母 |
| Unicode | |
| 范围 | U+3100–U+312F U+31A0–U+31BF |
| 本條目包含國際音標 (IPA) 符號。 有關 IPA 符號的介紹指南,請參閱Help:IPA。[ ],/ / 及 ⟨ ⟩ 之間的區別,參閲IPA§方括號與轉錄定界符。 | |

胡托苗文,又稱注音字母苗文,黔東南老苗文,是澳大利亞內地會傳教士胡致中[a]20世紀20年代在爐山縣旁海爲當地的黑苗(Hmu)創製的文字,運用當時由中華民國教育部頒布的注音字母添加了三個輔助子音字母,來直接拼寫旁海苗語的發音,但由於漢語官話與黔東苗語的音系差異,故存在許多音近替代的做法,加上1928年出版的初稿裡並沒有標記聲調,因此胡托苗文讀來容易產生歧義。並且由於胡托等人並未如同柏格理一樣得到當地苗人的認同,而是始終被黔東南苗人(Hmu)被為是外人,胡托苗文被接受的程度遠遠低於柏格理苗文在滇東北方言區的苗人(A-Hmao)裡的接受程度,但直至21世紀,仍然有凱里市(原:爐山縣)、雷山縣交界的清水江、巴拉河一帶的部分信仰新教的苗族在使用[2]。
声母[编辑] | ||||||
|---|---|---|---|---|---|---|
| 注音字母 | 國際 音標 | 拉丁 苗文 | 例子 | |||
| 字母 | 圖檔 | 注音字母 | 拉丁苗文 | 释义 | ||
| ㄅ | p | b | ㄅㄨ | bub | 知道 | |
| ㄆ | pʰ | p | ㄆㄚ | pab | 扒開 | |
| ㄇ | m | m | ㄇㄞ | mais | 眼睛 | |
| ㄇㄆ | m̥ʰ | hm | ㄇㄆㄤ | hmangt | 夜晚 | |
| ㄈ | f | f | ㄈㄚ | fab | 瓜 | |
| fʰ | hf | ㄈㄚ | hfat | 輕 | ||
| ㄪ | v | w | ㄪ一 | wid | 妻子 | |
| ㄉ | t | d | ㄉㄚ | dab | 回答 | |
| ㄊ | tʰ | t | ㄊㄛ | tok | 罐 | |
| ㄋ[b] | n | |||||
| ㄬ | n | n | ㄬㄨㄥ | nongd | 这 | |
| ㄬㄊ | n̥ʰ | hn | ㄬㄊㄞ | hnaib | 天 | |
| ㄌ | l | l | ㄌ一 | lix | 田 | |
| ㆹ | ɫ | dl | ㆹㄛ | dlob | 四 | |
| ɫʰ | hl | ㆹ一 | hlib | 愛 | ||
| ㄍ | k | g | ㄍㄚ | gab | 炒 | |
| q | gh | ㄍㄟ | gheib | 雞 | ||
| ㄎ | kʰ | k | ㄎㄚ | kab | 犁 | |
| qʰ | kh | ㄎㄛ | khob | 頭 | ||
| ㄏ | h | h | ㄏㄚ | hab | 鞋 | |
| xʰ | hv | ㄏ一 | hvib | 新 | ||
| ㆸ | ɣ | v | ㆸㄤ | vangl | 寨子 | |
| ㄫ | ŋ | ng | ㄫㄤ | ngangl | 吞 | |
| ㄐ | ʨ | j | ㄐㄛ | job | 教 | |
| ㄑ | ʨʰ | q | ㄑ一 | qib | 掃 | |
| ㄒ | ɕ | x | ㄒㄤ | xangk | 認識 | |
| ɕʰ | hx | ㄒㄤ | hxangd | 血 | ||
| ㆺ | ʑ | y | ㆺ一 | yis | 餵 | |
| ㄓ[c] | ʈʂ | ㄓㄨ | 主 | |||
| ㄔ[d] | ʈʂʰ | |||||
| ㄕ[e] | ʂ | |||||
| ㄖ | z | r | ㄖㄣ | renf | 人 | |
| ㄗ | ʦ | z | ㄗㄚ | zab | 五 | |
| ㄘ | ʦʰ | c | ㄘㄛ | cob | 吹 | |
| ㄙ | s | s | ㄙㄟ | seik | 接 | |
| ㄙㄏ | sʰ | hs | ㄙㄏㄞ | said | 米 | |
介音[编辑] | ||||||
| 注音字母 | 國際 音標 | 拉丁 苗文 | 例子 | |||
| 字母 | 圖檔 | 注音字母 | 拉丁苗文 | 释义 | ||
| 一 | i | i | ㆹ一ㄥ | dlinb | 毛 | |
| ㄨ[f] | u | u | ㄍㄨㄝ | 国 | ||
| ㄩ[g] | y | ㄩㄛ-ㄉㄢ | 约旦 | |||
韵母[编辑] | ||||||
| 注音字母 | 國際 音標 | 拉丁 苗文 | 例子 | |||
| 字母 | 圖檔 | 注音字母 | 拉丁苗文 | 释义 | ||
| ㄚ | ɑ | a | ㄚ | ad | 姐姐 | |
| ㄛ | o | o | ㄨ-ㄙㄛ | ub sob | 烏燒[h] | |
| ㄜ[i] | ɯʌ | |||||
| ㄝ | e | ee | ㄍㄝ | geeb | 虫 | |
| ㄞ | ɛ | ai | ㄉㄞ | daib | 回答 | |
| ㄟ | ej | ei | ㄌㄟ | leib | 猴子 | |
| ㄠ[j] | ɑw | ao | ㄍㄠ | gaod | 告 | |
| ㄡ | əw/ə[k] | e | ㄫ一-ㆸㄡ | ngix ved | 野獸 | |
| ㄢ[l] | an | ㄩㄛ-ㄉㄢ | 约旦 | |||
| ㄣ | en | en | ㄗㄣ | zend | 果 | |
| ㄤ | ɑŋ | ang | ㄤ | angt | 腫 | |
| ㄥ[m] | ɤŋ | ㆹ一ㄥ | dlinb | 毛 | ||
| ㄦ[n] | ɑɻ | ㄍㄨㄤ ㄦ | 光儿 | |||
最早的胡托苗文方案裡並沒有聲調,1928年出版的《ㄍㄚ-ㄬㄡ ㄙㄟ ㄗㄢ-ㄇㄟ ㄪㄤ-ㄪㄞ ㄅ一ㄝ ㄒㄚ》(意譯:黑苗讚美上帝的詩歌)雖然列出了胡托苗文方案但並不包括聲調,不過在正文112篇的以後開始給音節標調,使用的是四角標圈法。以下是以“ㄚ”爲例展示如何標記聲調:
| 名稱 | 陰平 | 陽平 | 陰上 | 陽上 | 陰去 | 陽去 | 陰入 | 陽入 |
|---|---|---|---|---|---|---|---|---|
| 調值 | 33 | 55 | 35 | 11 | 44 | 13 | 53 | 31 |
| 胡托苗文 | .ㄚ | ˙ㄚ | :ㄚ | ㄚ· · | ㄚ. | ㄚ˙ | ||
| 拉丁苗文 | b | x | d | l | t | s | k | f |
胡托苗文發明後,雖未像柏格理苗文一樣得到整個方言區的接受,但也隨着傳教活動在爐山縣(現凱里市)周邊清水江和巴拉河流域的黑苗族群中擴散開來,成為凱里、雷山等地苗族信徒廣泛使用的民族文字,現在凱里市三棵樹鎮的大烏燒村、小烏燒村、南花村[3]、雷山縣著名的西江苗寨[2]都還有一些老年基督徒深諳這種文字。
中國大陸的GB 2312-80在08區段收錄了國語的37個標準注音符號。而Unicode自 1.0 版即收錄了40個注音字母(包括國語棄用但胡托苗文仍使用的ㄪ、ㄫ、ㄬ)在 U+3105-U+312C,即「Bopomofo」區。國語中所沒有的擴充符號則於Unicode 3.0版收錄進U+31A0-U+31B7,稱爲「Bopomofo Extended」區,3.0版主要增補的是台灣方音符號。而三個胡托苗文專用的注音符號則是直到Unicode6.0版才加入注音符號擴展,但大多數字體無法顯示。

| 注音符號 Bopomofo[1][2] Unicode聯盟官方碼表(PDF) | ||||||||||||||||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A | B | C | D | E | F | |
| U+310x | ㄅ | ㄆ | ㄇ | ㄈ | ㄉ | ㄊ | ㄋ | ㄌ | ㄍ | ㄎ | ㄏ | |||||
| U+311x | ㄐ | ㄑ | ㄒ | ㄓ | ㄔ | ㄕ | ㄖ | ㄗ | ㄘ | ㄙ | ㄚ | ㄛ | ㄜ | ㄝ | ㄞ | ㄟ |
| U+312x | ㄠ | ㄡ | ㄢ | ㄣ | ㄤ | ㄥ | ㄦ | ㄧ | ㄨ | ㄩ | ㄪ | ㄫ | ㄬ | ㄭ | ㄮ | ㄯ |
| 註釋 | ||||||||||||||||
| 注音符號擴展 Bopomofo Extended[1][2] Unicode聯盟官方碼表(PDF) | ||||||||||||||||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A | B | C | D | E | F | |
| U+31Ax | ㆠ | ㆡ | ㆢ | ㆣ | ㆤ | ㆥ | ㆦ | ㆧ | ㆨ | ㆩ | ㆪ | ㆫ | ㆬ | ㆭ | ㆮ | ㆯ |
| U+31Bx | ㆰ | ㆱ | ㆲ | ㆳ | ㆴ | ㆵ | ㆶ | ㆷ | ㆸ | ㆹ | ㆺ | ㆻ | ㆼ | ㆽ | ㆾ | ㆿ |
註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