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社会党 | |
|---|---|
| Polska Partia Socjalistyczna | |
波兰社会党标志 | |
| 简称 | PPS |
| 主席 | 沃伊切赫·科涅茨尼(英语:Wojciech Konieczny) |
| 成立 |
|
| 总部 | 華沙獨立大道(波兰语:Aleja Niepodległości w Warszawie)161號 |
| 意識形態 | 民主社會主義 反法西斯主义 进步主义 亲欧洲主义 |
| 政治立場 | 左翼[1] |
| 国内组织 | 民主党派集团(1945年—1948年) 左翼(2019年—2021年) |
| 国际组织 | 第二国际(1893年—1916年) 社会主义工人国际(1923年—1940年) |
| 官方色彩 | 紅色 |
| 党歌 | 《紅旗》 |
| 众议院 | 0 / 460 |
| 参议院 | 1 / 100 |
| 欧洲议会 | 0 / 52 |
| 省議會(英语:Voivodeship sejmik) | 0 / 552 |
| 市長 | 0 / 107 |
| 党旗 | |
| 官方网站 | |
| ppspl | |
| 波蘭政治 政党 ·选举 | |
| 波蘭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 |
| 憲法 |
| 外交 |
波兰社会党(波蘭語:Polska Partia Socjalistyczna,缩写为PPS)是波兰的一个左翼政党。1892年,该党成立。1948年,并入波兰统一工人党。1987年,重建。
波兰第二共和国的缔造者约瑟夫·毕苏斯基是波兰社会党的成员,并在20世纪初担任该党领导人。
波兰社会党在1892年于巴黎成立。1893年,一个名为波兰和立陶宛王国社会民主党的政党从波兰社会党分裂出来,而波兰社会党变得更倾向于民族主义,也更加注重于让波兰独立,而波兰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更倾向于革命和共产主义。1892年11月,波兰社会党的领导层就一项政治计划达成一致。这个计划要比其所被指定的时代进步得多,它强调了:[2]
俄罗斯帝国爆发1905年革命后,波兰社会党成员数急剧上升,从几百名活跃成员陡升至大约60000名成员,一跃成为大党。[3] 党内的另一次分裂发生于1906年,此次分裂使波兰社会党分裂为革命派与左派,革命派由约瑟夫·毕苏斯基领导,主张民族主义与波兰独立,左派则与波兰和立陶宛王国社会民主党结盟。不久,革命派重占上风并恢复波兰社会党的名字,而左派则日趋衰落,1918年与波兰和立陶宛王国社会民主党合并为波兰共产党。
波兰第二共和国时期,波兰社会党开始时支持约瑟夫·毕苏斯基与其五月政變,但随后加入反对派阵营。
1923年—1940年,该党是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的成员[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党以地下组织波兰社会党——自由、平等、独立的身份支持波兰抵抗运动。1948年,波兰社会党内发生致命性分裂,因为共产党采取萨拉米政策分化任何反对派。爱德华·奥休布卡-莫拉夫斯基所在的派系支持与波兰人民党结成统一战线反对共产党。而约瑟夫·西伦凯维兹领导的另一派系主张支持共产党来完成社会主义计划,但是反对强制推行一党统治。战前的政治敌意仍在对事情产生影响,而农民党领袖斯坦尼斯瓦夫·米科瓦伊奇克不会同意与社会党结成统一战线。共产党将奥休布卡-莫拉夫斯基开除,并让齐兰凯维奇成为总理,以此利用这种分裂。
1948年,共产主义者和齐兰凯维奇一派与共产主义政党波兰工人党合并为波兰统一工人党,成为波兰共和国的执政党;而另一派系的剩余成员随同波兰流亡政府流亡国外,幸存下来。
1987年,扬·约瑟夫·利普斯基这样的左翼反对派人物成立同名政党,试图维持原来波兰社会党的传统。但是,新的波兰社会党在波兰第三共和国的政治版图中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党。
波兰社会党的主要宣传刊物为《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