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尖旺區 Yau Tsim Mong District | |
|---|---|
| 區議會分區 | |
| 坐标:22°18′43″N114°10′18″E / 22.31187°N 114.17168°E /22.31187; 114.17168 | |
| 所在地 | 香港 |
| 地區直選選區 | 九龍西 |
| 成立 | 1994年(油尖區和旺角區合併) |
| 政府 | |
| • 民政事務專員 | 余健強 |
| 面积 | |
| • 总计 | 6.99 平方公里(2.70 平方英里) |
| 人口(2021年)[1] | |
| • 總計 | 310,647人 |
| • 密度 | 44,442人/平方公里(115,103人/平方英里) |

油尖旺區(英語:Yau Tsim Mong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處九龍半島西南部。根據2021年的人口統計,油尖旺區的人口有310,647人[1]。油尖旺區是香港十八區中面積最小的一個。
「油尖旺區」由1982年成立的「油尖區」及「旺角區」於1994年合併而成。名字由該區的三個主要區域——油麻地、尖沙咀和旺角的字首組合而成。在合併以前,旺角區一直是全香港面積最小的區。旺角區雖然面積小,但人口密度極高。即使現在油尖旺區有20個區議會議席,當中有10個議席也是在以前的旺角區或在旺角區旁邊的西九龍新填海區。
油尖旺區當中的旺角區歷史比人們想像的要悠久得多。例如,二零零四年五月七日在旺角豉油街和通菜街交界處的考古發現,顯示最晚在東漢時代,旺角區已經有居民(該考古遺址還發現兩晉時期和唐代的陶器,炊具等 ).
根據郭裴《粵大記》記載,油尖旺區的尖沙咀早於明朝已有人聚居,不過,旺角地區直到19世紀之前仍頗為荒蕪,只有數條村落。清代嘉慶二十四年刊行的《新安縣誌》,標有芒角(即今天旺角),尖沙咀村而還沒有油麻地的名字,估計油麻地是在香港被英國管治後,才開始興旺。1840年鴉片戰爭期間,大清帝國軍隊曾派重兵駐守,並與英軍多次交戰。1860年,根據《北京條約》,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被割讓予大英帝國,範圍包括現時整個油尖旺區。其後該地得到大力發展,至今已演變成為繁榮的市區區域之一。
2017年市區重建局推行油旺地區規劃研究,探討油麻地及旺角兩個舊區的土地使用效益及復修模式,以更佳方法善用土地,應付社會各種發展需要[2]。
現任油尖旺區民政事務專員為余健強先生,於2020年3月18日接替蔡亮出任該區專員[3]。
油尖旺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油尖旺區的事務,共有20名議員,現屆油尖旺區議會全數由建制派主導。
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資料[13],油尖旺區的人口資料如下:
|
|


油尖旺區是香港商場最多的地區。





| 專線小巴路線列表 | ||||||||||||||||||||||||||||||||||||||||||||||||||||||||||||||||||||||||||||||||||||||||||||||||||||||||||||||||||||||||||||||||||
|---|---|---|---|---|---|---|---|---|---|---|---|---|---|---|---|---|---|---|---|---|---|---|---|---|---|---|---|---|---|---|---|---|---|---|---|---|---|---|---|---|---|---|---|---|---|---|---|---|---|---|---|---|---|---|---|---|---|---|---|---|---|---|---|---|---|---|---|---|---|---|---|---|---|---|---|---|---|---|---|---|---|---|---|---|---|---|---|---|---|---|---|---|---|---|---|---|---|---|---|---|---|---|---|---|---|---|---|---|---|---|---|---|---|---|---|---|---|---|---|---|---|---|---|---|---|---|---|---|---|---|
九龍專線小巴
|
22°19′17″N114°10′21″E / 22.32139°N 114.17250°E /22.32139; 114.17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