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河西四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河西四郡,指西漢武帝時在河西走廊設置的四郡,即酒泉郡武威郡敦煌郡张掖郡(按置郡先後排序,若由東而西依序為: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由来

[编辑]

河西四郡之地,原為月氏所擁有。冒頓單于時代,匈奴右賢王擊破月氏,此地成為匈奴領土。

前121年,匈奴昆邪王休屠王投降汉朝,汉将其所降的四万余人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被称为五属国。随后,汉朝在昆邪王和休屠王原来的游牧地区,设置了酒泉郡

前111年,張掖郡敦煌郡由酒泉郡中分割出來。

前101年,建立武威郡。河西四郡由此形成。漢朝除了在河西四郡駐軍,也大量移民漢人至此地屯墾,確立了漢朝對此地的控制力。


历史意义

[编辑]

费孝通认为,河西四郡的设立使河西地区逐步由游牧区变成了农业区,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它分割了游牧的匈奴同羌族的联系;同时,也让汉朝同天山以南的农业诸国,以及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一带游牧的乌孙结成了抗击匈奴的联盟,后来天山以南的农业诸国都臣服汉朝,并入汉朝的版图,这就加强了汉朝的实力,削弱了匈奴的影响。最后,这个新兴的农业带将中原农业带和天山以南农业区连接起来。这为将来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便利,对于东方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

参考文献

[编辑]
  1.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p.259

参见

[编辑]
行部
司隸校尉部
三辅
三河
豫州刺史部
兗州刺史部
青州刺史部
徐州刺史部
冀州刺史部
幽州刺史部
朝鲜
并州刺史部
朔方刺史部
涼州刺史部
河西
陇右
益州刺史部
荊州刺史部
揚州刺史部
交趾刺史部
其他郡、国
西域
注1:本模板列出西漢郡国制下所有見於史籍的王國。帶下划线者為西汉末期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的103個郡、國当时的名称。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以其最後使用的名稱為準,並括注曾用名稱。郡、國同名者,只列出最後使用的名稱。

注3:漢初尚存的西楚所封諸國、西域諸國從略。
行部
司隸校尉部
三輔
三河
豫州刺史部
冀州刺史部
兗州刺史部
徐州刺史部
青州刺史部
荊州刺史部
揚州刺史部
益州刺史部
涼州刺史部
陇右
河西
并州刺史部
幽州刺史部
交州刺史部
雍州刺史部
武威郡 | 張掖郡 | 酒泉郡 | 敦煌郡 | 西海郡 | 西平郡 | 西郡
西域
注1:列出東漢時期所有的州及郡、國。加下劃線者為《后汉书·郡國志》記載的州及郡、國。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括注曾用名。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河西四郡&oldid=69067540
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