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沙马拉达隧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沙木拉达隧道
1970年7月1日通车时的沙木拉达隧道
概览
地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
状况使用中
铁路线成昆铁路
起点乐武展线红峰站
终点韩都路展线沙马拉达站
运营数据
贯通于1966年
启用于1970年7月1日
業主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运营单位成都铁路局
技术数据
轨道长度6.379公里
軌道數目单线铁路
轨距准轨(1,435毫米(4英尺8+12英寸))
喜德县文物保护单位
沙马拉达隧道
地址沙马拉达乡沙马拉达村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沙木拉达隧道或称沙马拉达隧道沙木拉打隧道彝文:ꎭꂵꇁꄿ)、东方红隧道[1],是成昆铁路上的一座隧道,全长6.379千米,是当时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1966年贯通。

位置选定

[编辑]

成昆铁路穿越大相岭小相岭段共有十多个方案,其中沿大渡河牛日河穿越沙木拉达分水岭,再沿孙水河泸沽西昌的方案被最终确定。[2]

线路经过的大小相岭各垭口标高均在2500米以上,其中虽然沙木拉达垭口较低,但高度落差依然非常大,约1600米。在该路段研究中,设计了小相岭垭口约11公里隧道和沙木拉达隧道的4.8、6.2和8.38公里三种不同方案。这其中4.8公里方案,因隧道位置最高,引线最长,工程费最大,最不经济而放弃。而小相岭和沙木拉达8.38公里方案,引线最短、工程量最小,但隧道过长,受当时建设水平和当地地质情况限制,不具备修筑超长隧道的条件和能力,故选择6.2公里方案,并经过详细设计后,最终以6.235公里方案交付施工。[3]

1963年停工后,又按隧道分修的原则,研究了四个方案:小相岭,阳糯雪山垭口,瓦吉木垭口和沙木拉达垭口。其中前三个方案隧道分别长19.5公里,25.7公里和14.5公里。其中阳糯雪山和小相岭方案在施工量,展线系数,线路长等方面相似,但前者隧道距离过长。而瓦吉木垭口方案虽不如阳糯雪山方案,但优于沙木拉达方案。在1964年复工时,受施工水平限制,且停工时已成洞约2400米,故依旧采用沙木拉达方案,重新设计后距离更改为6.379公里。不过在建设时考虑到线路的长期发展,在乃托站预留了小相岭方案的接线条件。[3]

施工

[编辑]

沙木拉达隧道昆明端采用蘑菇形开挖法,通过锚杆支护自下向上挖,再使用棚架出渣,可以在简化工序的同时,按需加开漏渣口,以加快施工进度。即使遭遇地质变化,也易于改变开挖方法。昆明端原先采用的上下导坑开挖法,月成洞仅有101.01米。采用蘑菇形开挖法后,1966年3月月成洞达到了302.1米。[4]

隧道建设时也采用了辅助坑道施工,采用平行导坑开挖横通道48个,其中九个为反向。平导最大间距346.2米,最小60米,平均130.9米。平导中成都端16个,4个反向,平均间距163.6米,昆明端32个,5个反向,平均间距117.1米。[5][6]

施工通风使用巷道式,昆明端配有2台主扇和9台局扇。施工初期曾因接头漏风发生过有害气体中毒事故。[7]

  • 沙马拉达隧道成端隧道口
    沙马拉达隧道成端隧道口
  • 成端隧道口刻有《毛主席语录》和对联“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成端隧道口刻有《毛主席语录》和对联“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 昆明端隧道口,顶端刻有“东方红”字样,此亦为隧道的别名之一
    昆明端隧道口,顶端刻有“东方红”字样,此亦为隧道的别名之一

地质灾害

[编辑]

沙木拉达是牛日河和孙水河的分水岭,所以地表沟谷发达,密度达到5.2公里/平方公里。而隧洞本身就要穿过四组主要断层和四组裂隙带,又分为4个水文地质层。建设过程中,隧道有9处涌水地段,共257米,成都端日最大涌水量7550吨,昆明端最大为12000吨。[8]

成都端涌水段主要地质原因为牛日河的源流拉普-米沟在K436+046.77处跨越隧道,即使是枯水季节,流量也能达到每秒80升左右。米市向斜核部和F4断层分别以35°和52°与隧道交叉。成都端共有4个涌水段,其中K434+028.77至K434+128.77和米市向斜核部斜交,这100米日涌水80余吨。而K435+554.77至435+567.77段因通过北西西向张密集带导致出现两段裂面开张并 涌水的路段,由于处理不及时,此处涌水导致沙木拉达施工暂停了16天,两处日涌水超过2600吨。在隧道通过F4断层的裂缝密集带时,其地表又是拉普-米沟,故产生了71米的涌水段,日涌水量最大达到3688吨,除了下导仅停工16天外,其余工程皆不得不暂停施工长达四个月。另外成都端的平导也出现过涌水段,日涌水1000吨左右。[9]

在昆明端,次一级背斜尔西特泻沟在K438+898.77处通过隧道洞顶,F21断层性质更是复杂,此段破碎带富水性强,以78°斜穿洞身。昆明端的4处涌水段主要有两处尤为严重。其中一处位于K438+812至K438+824,该段不仅地表为益日里提河,位于与尔西特泻沟的轴部,且又正面穿过F21,在抽换下导支撑时,导致了上导坍塌,日涌水近3000吨。另一处K438+791至K438+810段,日涌水量2700吨-9600吨,最高峰时达到了每日12000吨。[9]

为了清除上述涌水灾害,成都端设置了四条排水管路共10台抽水机,抽水机的总装机容量为371千瓦;同时还挖掘了顺坡的导水沟,通过落差将涌水排出洞外。[10]

脚注

[编辑]
  1. ^《成昆铁路》册三,第52及53页间拉页
  2. ^《成昆铁路》册二,第13页
  3. ^3.03.1《成昆铁路》册二,第13-14页
  4. ^《成昆铁路》册三,第42页
  5. ^《成昆铁路》册三,第44页
  6. ^《成昆铁路》册三,第46页
  7. ^《成昆铁路》册三,第234-235页
  8. ^《成昆铁路》册三,第105页
  9. ^9.09.1《成昆铁路》册三,第106页
  10. ^《成昆铁路》册三,第107-109页

参考资料

[编辑]
  1. 成昆铁路技术总结委员会著. 《成昆铁路》(第二册 线路、工程地质及路基). 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 1979-12. 
  2. 成昆铁路技术总结委员会著. 《成昆铁路》(第三册 隧道). 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 1979-12. 

成都 <
八里成都东现已作它线成都南现时正线起点
安靖成都西红牌楼成都西环线
> 石羊线路所双流公兴花龙门普兴回龙庵青龙场彭山太和眉山鲜滩思濛 <
吴场马村原单线正线,今成昆思乐外绕线
正线直通
> 夹江双福峨眉燕岗燕岗南九里沙湾轸溪刘沟代湾杨漩共和峨边柏村金口河关村坝隧道关村坝一线天桥长河坝汉源尼日苏雄凉红埃岱甘洛南尔岗阿寨白果白石岩乃托铁西下普雄拉白普雄上普雄尔赛河尼波乐武红峰沙马拉达隧道沙马拉达瓦祖铁口新凉联合乡喜德冕山新铁村冕宁漫水湾月华礼州西昌北西昌西昌南经久黄联关黄水塘麻栗黄家坝德昌小高乐跃蒲坝永郎弯坵青杠沙坝米易丙谷垭口枣子林桐子林牛坪子三堆子金沙江大桥攀枝花迤资拉鲊上格达(乘)花棚子鱼洞(乘)新江师庄大湾子向隍(乘)红江黄瓜园牛街元谋元谋西凤仪村(乘)尹地(乘)小月旧(乘)羊臼河(乘)小村(乘)米罗佐(乘)阿南庄龙骨甸(乘)916(乘)黑井甸心米苴(乘)龙塘坝(乘)甸尾广通大旧庄塔石嘴一平浪渔坝村密马龙禄丰棠海小路溪大平地(乘)大德高楼房勤丰营泽润里青龙寺奶姆庄(乘)牧羊村秋木园(乘)温泉读书铺桥头村碧鸡关昆明西昆明

註釋
  • 成昆铁路正线原起自成都站,后经枢纽改造,成都—成都东—成都南段重建为其它线路,正线起点缩至成都南站;
  • 成都—成都西—石羊线路所是成都站始发成昆方向列车的实际运行路径,但非成昆正线;
  • 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蓄水影响,花棚子(不含)至黄瓜园(不含)区间于2020年开始停运并拆除,迤资(不含)至花棚子区间于同年列入文保。参见:{{峨广铁路}}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沙马拉达隧道&oldid=86754556
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