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
贵池市。
池州市,简称池,古称秋浦、贵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南岸,西南与江西省接壤。市境北隔长江与安庆市相望,东北临铜陵市、芜湖市、宣城市,东南接黄山市,西南邻江西省景德镇市、上饶市、九江市。地处皖南山区与长江沿江平原结合带。北部九华山与南部牯牛降、仙寓山相望,形成山区、盆地、低山、丘陵、河谷相间的地形,北部为沿江冲积平原。秋浦河由南往北纵贯市境中部,青通河沿九华山东麓往北而流,均注入长江。长江沿岸分布有升金湖等众多湖泊。全市总面积8,399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約133万,市人民政府驻贵池区百牙中路1号。池州市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拥有九华山、牯牛降、升金湖等著名风景名胜,池州市亦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员。
早在石器时代,池州境内即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留下了华龙洞、七星墩等遗址。[2][3]
西汉设石城县,位于今贵池区殷汇镇长庄村。[4]
三国时,吴国出于江防需要,在今池州境内筑南陵戍与虎林城,前者在今池州城区西南十二里处,后者位于梅街镇乌石村。[5][6]嘉禾五年(236年),诸葛恪搬迁石城县至江边的乌沙镇莲花村。[4]
西晋灭吴后,江防重要性下降,石城县迁往牛头山镇前江村。东晋偏安江南后,石城县再度迁回乌沙镇莲花村。[5]
南梁天监二年(503年)设南陵郡,治于以南陵戍所设南陵县,辖南陵、石城两县。[7]
南陈设北江州,与南陵郡同治于南陵县,南陵郡辖南陵、石城、临城、故治、定陵五县。[7]
隋灭南陈后,撤销北江州、南陵郡,所辖各县转隶宣州。开皇九年(509年)废石城县,地入南陵县。开皇十九年(599年),分南陵县设秋浦县。[7][8]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始置池州,州治石城,迄今有近1400年的历史;至贞观元年(627年)撤,领地还隶宣州,池州属宣州之地。永泰二年复置,郡望池阳。[8][9]
杨吴顺义五年,秋浦县改为贵池县。[8]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池州为池州路,隶属江浙行中书省。[10]
龙凤七年(1361年),朱元璋改池州路为九华府,旋改池州府。
清朝,池州府先后隶属江南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10]
1965年5月设立池州专区,文革期间更名为池州地区。[10]
1980年1月撤销池州地区,辖县分归安庆、徽州、宣城三地区。[10]
1988年8月复设池州地区。[10]
2000年6月撤池州地区建地级池州市。原县级贵池市改设贵池区。[10]
晚唐杜牧、北宋包拯等历史名人曾先后任池州刺史、知府,李白、苏轼等众多文人雅士都曾驻足寻芳,留下了千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为池州赢得了“千载诗人地”的美誉,始于母系社会的池州傩戏更被誉为“戏曲活化石”。
池州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种类多。迄今已发现矿种:40多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32种。矿山:300多处。主要矿种:铅、锌、铜、锰、银、金、硫铁、钼、钨、石灰石、白云石、方解石、花岗岩等。
池州市五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59.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7.6万亩,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5.2万亩,中德合作皖南生态扶贫项目造林3.2万亩。新建国省道线路绿化237公里,林带112公里,农田林网4万亩,城镇绿化8481亩,村庄绿化13278亩,封山育林84.1万亩,实现了全市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持续增长。
截止2005年,全市有林地面积达681.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2163万立方米,竹林42万亩,蓄积量10942万株,森林覆盖率57%。在有林地中,用材林446.1万亩,经济林9.3万亩,薪炭林1.7万亩,防护林193.3万亩,特种用途林31.5万亩。杉类面积143万亩,蓄积704万立方米;松类面积143万亩,蓄积591万立方米;阔叶类面积343万亩,蓄积830万立方米。全市区划界定国家公益林160万亩,并列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牯牛降、升金湖),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贵池老山和十八索),县级自然保护区1个,总面积110万亩,占国土面积的8.8%,九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东至天台山省级森林公园2处,面积5万亩。
池州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8个一级类型都有,46个二级类型中该市有40个,仅“橡胶园”、“改良草地”、“盐田”、“铁路”、“冰川永久积雪”、“盐碱地”等六个二级地类没有。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为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全市土地资源总面积839173.00公顷,其中农用地675740.00公顷,建设用地45231.00公顷,未利用地118202.00公顷。
池州地处亚热湿润气候,亚热带典型植物群落类型在这里都很齐全,且生长发育得很好,是常绿阔叶林向落叶林过渡地带,常绿树与落叶树混生,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等,还有一些栽培的亚热带经济林木。全市境内有高等种子植物153科676属1557种(含种及其以下等级,其中野生1430种,栽培127种),其中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有26种。组成森林植被的主要种子植物有杉科、松科、柏科、杨柳科、胡桃科、桦木科、壳斗科、榆科、桑科、木兰科、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漆树科、楝科、茜草科、木犀科、蔷薇科、冬青科、豆科、毛茛科、山茱萸科、虎耳草科、柿树科、大戟科、蝶形花科、忍冬科、山矾科等千余种。山区丘陵,竹类资源广泛分布,主要有毛竹、桂竹等十余种,其中毛竹资源最多,且大片成林。重点保护树种有连香树、红豆杉,永瓣藤、香果树、金钱松、黄山木兰、香榧、银鹊树、猬实、青钱柳等。
池州是安徽重点林区,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是全省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区。境内有水生、陆生脊椎动物556种,占全省种类的88%,其中兽类83种,鸟类285种。两栖爬行类78种,鱼类11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9种,占全省的77%。
池州市域地形为东南高、西北低,自南向北呈阶梯分布,江河湖水面348.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长江流经池州145km,岸线长162km,上起江西省彭泽县接壤的东至县牛矶,下讫铜陵市交界的青通河口。境内有三大水系十条河流,长江水系有尧渡河、黄湓河、秋浦河、白洋河、大通河、九华河;青弋江水系有清溪河、陵阳河、喇叭河;鄱阳湖水系有龙泉河。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七条河流,河长618km,其中秋浦河为境内流域中最长的一条河,流域面积3019平方公里,河长149km。池州市地表水资源丰富,全市水资源总量为63.7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11%,人均水资源量4326 立方米,分别是安徽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和2倍。另外,长江多年平均过境水资源量9317亿立方米,枯水年也达到7064亿立方米,丰富的水资源为该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可靠的用水保障。
池州市人民政府旧址池州市四大机构现任领导人| 机构 |  中国共产党 池州市委员会 |  池州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  池州市人民政府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池州市委员会 |
|---|
| 职务 | 书记 | 主任 | 市长 | 主席 |
|---|
| 姓名 | 朱浩东[11] | 金庆丰[12] | 贺东[13] | 席峰[14] |
|---|
| 民族 | 汉族 | 汉族 | 汉族 | 汉族 |
|---|
| 籍贯 | 江苏省淮安市 | 安徽省无为市 | 安徽省宿松县 | 安徽省肥东县 |
|---|
| 出生日期 | 1971年11月(53歲) | 1963年11月(61歲) | 1970年6月(55歲) | 1967年9月(58歲) |
|---|
| 就任日期 | 2024年1月 | 2018年1月 | 2024年1月 | 2025年1月 |
|---|
- 市委书记
- 何闽旭(2001年1月-2005年6月)
- 童怀伟(2005年6月-2011年12月)
- 陈强(2011年12月-2015年2月)
- 赵馨群(2015年2月-2017年3月)
- 王宏(2017年3月-2020年4月)
- 方正(2020年4月-2023年11月)
- 朱浩东(2024年1月-)
| - 市长
- 沈卫国(2001年1月-2003年2月)
- 谢德新(2003年4月-2006年2月)
- 方西屏(2006年2月-2011年4月)
- 赵馨群(2011年4月-2015年8月)
- 雍成瀚(2015年8月-2019年10月)
- 操龙灿(2019年11月-2021年4月)
- 朱浩东(2021年4月-2024年1月)
- 贺东(2024年1月-)
|
池州市现辖1个市辖区、3个县。
此外,池州市还设立以下行政管理区:国家级九华山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池州市平天湖风景区(池州市火车站站前区)、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
| 池州市行政区划图 |
|---|
|
| 区划代码[15] | 区划名称 | 汉语拼音 | 面积[註 1][16] (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註 2][17] (2020年普查) | 政府驻地 | 邮政编码 | 乡级行政区划[18] |
|---|
街道 办事处 | 镇 | 乡 |
|---|
| 341700 | 池州市 | Chízhōu Shì | 8,364.81[註 3] | 1,342,764 | 贵池区 | 247100 | 11 | 37 | 8 |
|---|
| 341702 | 贵池区 | Guìchí Qū | 2,504.97 | 615,274 | 江口街道 | 247100 | 11 | 9 | |
|---|
| 341721 | 东至县 | Dōngzhì Xiàn | 3,250.01 | 398,414 | 尧渡镇 | 247200 | | 12 | 3 |
|---|
| 341722 | 石台县 | Shítái Xiàn | 1,413.83 | 80,612 | 仁里镇 | 245100 | | 6 | 2 |
|---|
| 341723 | 青阳县 | Qīngyáng Xiàn | 1,196.00 | 248,464 | 蓉城镇 | 242800 | | 10 | 3 |
|---|
| 注:青阳县数字包含九华山风景区所辖九华镇及九华乡。 |
|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32.8万人,[19]比上年末减少0.3万人。 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2.8万人。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1,342,764人[20]。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402,518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59,754人,下降4.26%,年平均增长率为-0.43%。其中,男性人口为671,596人,占总人口的50.02%;女性人口为671,168人,占总人口的49.9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0.06。0-14岁的人口为209,142人,占总人口的15.58%;15-59岁的人口为837,841人,占总人口的62.4%;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95,781人,占总人口的22.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24,777人,占总人口的16.74%。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801,379人,占总人口的5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41,385人,占总人口的40.32%。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337,228人,占99.5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5,536人,占0.4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61,355人,下降4.39%,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13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601人,增长40.69%,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13个百分点。
| 池州市 (1981–2010)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
| 平均高温 °C(°F) | 7.5 (45.5) | 10.0 (50.0) | 14.6 (58.3) | 21.2 (70.2) | 26.6 (79.9) | 29.4 (84.9) | 32.9 (91.2) | 32.1 (89.8) | 27.8 (82.0) | 22.6 (72.7) | 16.5 (61.7) | 10.4 (50.7) | 21.0 (69.7) |
|---|
| 平均低温 °C(°F) | 0.9 (33.6) | 3.0 (37.4) | 6.8 (44.2) | 12.7 (54.9) | 18.0 (64.4) | 21.9 (71.4) | 25.4 (77.7) | 24.8 (76.6) | 20.5 (68.9) | 14.6 (58.3) | 8.2 (46.8) | 2.6 (36.7) | 13.3 (55.9) |
|---|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67.8 (2.67) | 79.2 (3.12) | 131.8 (5.19) | 158.5 (6.24) | 165.6 (6.52) | 259.1 (10.20) | 200.3 (7.89) | 135.3 (5.33) | 86.9 (3.42) | 79.4 (3.13) | 74.5 (2.93) | 43.1 (1.70) | 1,481.5 (58.34) |
|---|
|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21] |
-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14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50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5320元(约合5749美元),比上年增加2779元。
高层建筑区 | 由于技术原因,此 旧版图表已停用,並須迁移至 新版图表。造成您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 |
- 三大产业全面增长: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1.7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44.5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87.5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4.2:48.6:37.2。
- 工业生产增长稳定:全部工业增加值1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户,规上工业总数达483户,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66.3亿元,增长12.5%。
-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8亿元,增长16.6%。
- 对外贸易保持增长:全市进出口共完成4119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
-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133.4万人次,同比增长20.1%,其中接待入境游客79.1万人次,同比增长15.3%;实现旅游总收入421.9亿元,同比增长22.3%。全市拥有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个,安徽省星级农家乐200个,各类星级宾馆35家,旅行社76家。旅游景区创建步伐加快。年末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32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15个[22]。
- 水运:长江流经池州境内160公里,航道达国家一级。池州港属国家一类口岸,岸线长24.5公里,现有泊位17个,常年可停靠3000-5000吨级船舶,外贸出口运量连续5年居安徽省沿江五大港口之首。目前,池州港正在扩建新港区,并申报了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 公路:
318国道、
206国道、沪渝高速、济广高速均穿越池州,已形成南北贯通、东西便捷的快速通道。此外,池州长江大桥于2019年8月31日建成通车。 - 铁路:铜陵-池州-九江段铁路已开通。宁安客运专线全长250公里,投资估算257亿元,由铁道部、安徽省和江苏省共同出资建设,建设工期4年零6个月。其线路始于南京南站,向西经板桥、江宁区进入马鞍山市,再经当涂县进入芜湖,由芜湖枢纽引出,沿长江南岸经过铜陵市、池州市,跨长江后止于安庆市。全线设11个车站,分别为南京南、新江宁、新马鞍山、新当涂、芜湖、新芜湖南、新繁昌、铜陵东、九华山、池州和安庆,2015年12月6日开通,预留新钟鸣、晏塘两个车站。
- 航空:池州九华山机场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梅龙镇(E117°41′12″、N30°44′25″),机场磁航向(即飞机跑道方向)为130°~310°,距池州市区、铜陵市区、九华山风景区柯村基地均约为20公里,北距长江约3公里。池州九华山机场为国家“十一五”期间规划新建的民用机场建设项目,总投资为6.09亿元,占地3200亩,飞行区规划等级为4C,建成后可开辟至北京、上海、广州和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内外航线。现已通航。池州周边分别有合肥、安庆、黄山、南京民航机场。
九华山池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理想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 全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九华山不仅自然景色秀美,而且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寺庙百座,僧尼千人,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著名的佛教胜地。
- 境内拥有被称为“华东动植物基因库”的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古木参天、千沟万壑、山水相映,素有“第二黄山”之称。
- 被誉为“中国鹤湖”的亚洲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湖水清澈如镜,沿湖烟树迷蒙,一派江南水乡好风光。
池州已与以下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具体如下表:
池州将建设装机容量为4X100万千瓦的吉阳核电站,由中核集团控股,联合安徽皖能公司参股投资。
|
|---|
第一批 2005年 (12个) | |
|---|
第二批 2008年 (14个) | |
|---|
第三批 2011年 (27个) | |
|---|
第四批 2014年 (34个) | |
|---|
第五批 2017年 (89个) | 省会、 自治区首府 | |
|---|
| 地级市 | |
|---|
| 直辖市城区 | |
|---|
县级市、 地级市辖区、 县、 旗 | |
|---|
|
|---|
第六批 2020年 (133个) | |
|---|
第七批 2025年 (202个) | |
|---|
注1: 中央文明办自2005年开始每隔三年分别评选出一批全国文明城市,至2025年已经产生7批。 注2:从第二批起每一批评选时均会对之前评选的城市进行复查, 删除线为未通过最近一次复查确认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城市。 注3: 方框内为因行政区划调整被裁撤的行政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