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江淮官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2014年9月26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江淮官话"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2014年9月26日)
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添加相关内联标签和删除原创研究内容以改善这篇条目。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江淮官话
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国
区域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江西省部分地区
母语使用人数
7000多万
語系
語言代碼
ISO 639-3
ISO 639-6juai
Glottologjing1262[1]
江淮官话在中国的分布
江淮官话内部分区

江淮官话,又称淮語寧白下江官话下江话江淮话江北話,是南方官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淮话在词汇、音韵、语法等方面与北方官话相比都具有较大差异,最大特色就是江淮官话完全保留了入声系统,其他官話幾乎完全失去入聲。

由於江淮官話含有入聲,和中古音傳承明顯,所以其中分尖團、分平翹南京官話清末之前一直是官話標準音[2]。清末以後,從政治角度而不是語言學角度,逐漸以北京話爲現代標準漢語之基礎,北京官話被當作官話典範,於是有汉语言学者[來源請求]認爲江淮話應該和曾列為官話但因有入聲的晉語一样獨立出官話,和吴语、粤语等為同層級,並且改稱為淮语。

江淮话的使用者约有7000多万,如果将其划出官话,其使用者将在中国语言中排第3位,仅次于官话吴语[來源請求]。现今,江淮话的定位是与吴语同一层级的漢語分支,还是官话的下级方言,依旧存在争议[來源請求]

分佈地區

[编辑]

江淮官话主要分布在兩省中部、东,此外还有北、南及其它省份的少量方言岛

内部分區

[编辑]

江淮官话下面分3个方言片:洪巢片通泰片黄孝片

分片的主要依据是古入声字的今读:洪巢片有入声韵,除庐江无为等地入不分阴阳;通泰片有入声韵,分阴入、阳入;黄孝片多数地区古入声字不分阴阳,读舒声韵,归于单独的入声调类,但枞阳桐城等地有少量字归入阳入,非咸山入声韵不混舒声韵。黄孝片的武穴黄梅蕲春以及枞阳桐城部分地区入声短促且多数有喉塞音,如下表[3]:291-292

方言片方言点
通泰片南通pɒʔ43foʔ43koʔ43moʔ55tʰoʔ5
如東pɛʔ5(baēh)foʔ5(fōh)kaʔ5(gāh)moʔ2(móh)yuʔ2(yúh)tʰoʔ2(tóh)
泰興piɛʔ43(baēh)fɔʔ43(fōh)kɑʔ43(gāh)mɔʔ45(móh)yuʔ45(yúh)tʰɔʔ45(tóh)
泰州

(通泰拼音[4])

pɛʔ3(baēh)fɔʔ3(fōh)kaʔ3(gāh)mɔʔʔ45(móh)yʊʔʔ45(yúh)tʰɔʔʔ45(tóh)
洪巢片扬州
(揚州拼音)
pæʔ4
(bajq)
fɔʔ4
(foq)
kaʔ4
(kaq)
mɔʔ4
(mawq)
yeʔ4
(yq)
tɔʔ4
(doq)
连云港24fuʊ24242424tuʊ24
涟水paʔ34fɔʔ34kɑʔ34mɔʔ34uɪʔ34tɔʔ34
南京
(南京拼音[5][6])
paʔ5
(ba⁵)
fuʔ5
(fu⁵)
koʔ5
(go⁵)
mɛʔ5
(mä⁵)
yeʔ5
(üe⁵)
tuʔ5
(du⁵)
芜湖paʔ5foʔ5koʔ5məʔ5yeʔ5toʔ5
合肥pɐʔ5fəʔ5kɐʔ5mɐʔ5yɐʔ5tuəʔ5
黄孝片枞阳paʔ5fəʔ5koʔ5meʔ5yeʔ5təʔ5
安庆pa55fu55ko55me55ye55teu55
红安pa214fu214ko214214ʯæ214təu214
孝感pa13fu13ko1313ʯɛ13təu13
英山pa213fu213ko213213ʯɛ213təu213

洪巢片

[编辑]

洪巢片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从连云港铜陵(市区)的广大地区,东部淮东片,即民间俗称“苏北话”,以扬州话淮安话盐城话为代表,西部淮西片以南京话合肥话为代表。

安徽淮河沿岸,是淮語向中原官話的过渡地區,往往語言交雜。

通泰片

[编辑]

通泰片通州-泰州片),又稱泰如片(泰州-如東片),分布在泰州地區(除靖江中東部)和南通地區(除启东、海门、通州东部、如东东南部兵房一带)、鹽城地區(东台、大丰、鹽都南角)、揚州市江都東部及高郵東南角、鎮江市揚中,常州、江陰、張家港沿江也有分佈,和普通话差异非常大,随着地区层层递进和洪巢片也有较大程度差异。

黄孝片

[编辑]

黄孝片黄岡-孝感片)分布在湖北东部,江西九江、安徽安庆(市区及东北部)和河南信阳南部一带,其是否属于江淮官话存在争议。1948年赵元任称其「可以算典型的楚語」[註 1]。在中國語言地圖集第二版中,原第一版裏屬於洪巢片的安慶市區、樅陽縣、桐城市被劃至黃孝片。

另,湖北西北部与陕西交界处竹山竹溪二县的方言在《湖北方言調查報告》中與黃岡、孝感等地方言歸爲與同一類[7];在《中国语言地图集》中,被标成与长江南岸的黃石方言相同的類型,未标出与江北的黄冈方言的联系。

語音特點

[编辑]

江淮官话的主要特点是:

  • 区别于其他官话方言的主要特点是江淮方言全区皆保留入声洪巢片通泰片有入声调类且有入声韵,黃孝片多数地區无入聲韵但有獨立的入聲調類。
  • 声母浊音清化,古全濁聲母逢塞音塞擦音洪巢片黃孝片平聲讀送氣清音,仄聲讀不送氣清音;通泰片不論平仄一律讀送氣清音[來源請求];
  • 除通泰片及鹽城地區和湖北的蕲春黄梅武穴外大部分地区洪音泥、來不分,疑母洪音[ŋ]、影母[∅]混同;

備註

[编辑]
  1. ^此處的「楚語」与東周時楚國楚語不是一个概念。此處趙元任語出自1948年《湖北方言調查報告》,爲與湖北省西南官話、贛語這類在其他省有廣泛分佈的語言對比,意爲江淮官話黃孝片主要在湖北省分佈,但少見于其他省。

参考文献

[编辑]
  1.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江淮官话.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2. ^陈辉.19世纪东西洋士人所记录的汉语官话.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2020-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2)(中文(中国大陆)). 
  3. ^钱曾怡. 汉语官话方言研究. 济南: 齐鲁书社. 2010.ISBN 9787533324537. 
  4. ^泰如聲韻表. taerv.nguyoeh.com. [2020-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5. ^南京官話拼音方案和輸入法. 2019-03-25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6)(中文(中国大陆)). 
  6. ^南京話拼音查詢. [202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06)(中文(中国大陆)). 
  7. ^趙, 元任. 湖北方言調查報告. 中華民國. 1948.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
洪巢片
扬淮方言
(淮东话)
揚州小片
潤州小片
建鹽小片
濱阜小片
海州小片
淮安小片
宁庐方言
(淮西话)
南京小片
合肥小片
蕪湖小片
巢湖小片
安慶小片
樅東小片
通泰方言
南通小片
如皋小片
泰州小片
黃孝片
黄冈小片
孝感小片
黃梅小片
方言岛
官话
北京官话
現代漢語通用語
標準形式
地方普通话
傳統方言
东北官话
冀魯官話
胶辽官话
中原官话
兰银官话
江淮官话
西南官话
其它
晉语
粤语
方言列表
客家话
方言列表
湘语
贛語
方言列表
吴语
方言列表
闽语
沿山閩語
邵将语
闽北语
闽中语
沿海閩語
閩東語
興化語
闽南语
瓊雷語
徽语
平话和土话
广西平话
湘粤土话
其它
外語混合
非標準劃分
歷史演化
古、近代漢語通用語
演化主綫
歷史方言
書寫類型
语素文字
字形
類型
方言字
文體
文言文
文白相夾
白話文
表音文字
字母
拉丁
注音
其它
文體
半音節文字
其它
音韻(模板)
其它研究
管理机构
對外影響
外語文字
外语汉字
相关文字
外語音韵
日琉語系
朝鮮語系
南亚语系
其它語言
安徽省主題
总体
地理
历史文化
旅游景点
方言
教育
经济
交通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江淮官话&oldid=89674669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