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邊圍邨 Shui Pin Wai Estate | |
|---|---|
水邊圍邨南面 | |
| 概要 | |
| 類型 | 租住屋邨 |
| 地點 | 香港元朗區 |
| 地址 | 媽廟路17號 |
| 坐标 | 22°26′44″N114°01′12″E / 22.44567°N 114.02013°E /22.44567; 114.02013 |
| 托建方 | 香港房屋委員會 |
| 入伙年份 | 1981年 |
| 技术细节 | |
| 座数 | 7 |
| 其他信息 | |
| 住宅套数 | 2,400(截至2023年6月30日) |
| 单套面积 | 22.9至54.8 m2 246至590 sq ft 平方英尺(ft²) |
| 住户数 | 2,300(截至2023年6月30日) |
| 認可人口 | 5,500(截至2023年6月30日) |
| 地圖 | |
![]() | |





水邊圍邨(英語:Shui Pin Wai Estate)是香港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YL01[1],位於香港新界元朗新市鎮西北部,鄰近朗庭園及鳳池村,於1981年4月正式入伙,第一期由房屋署總建築師Mr.Y.F.Ng 負責設計,第二期疊水樓則由何顯毅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全邨均由雅居物業管理管理。是元朗繼元朗邨建立後的第2個公共屋邨。元朗邨於2001年被拆卸後,本邨成為整個元朗區最舊的公共屋邨。
水邊圍邨的分區租約事務管理辦事處/屋邨辦事處由元朗區租約事務管理處(一)管理,停車場管理由越秀亞通管理。
水邊圍邨原是圍村——水邊圍的一片魚塘(現今的水邊圍位於朗庭園旁),後來香港政府在1979年建立今日的水邊圍邨,共6座樓高20多層的屋邨。後來加建疊水樓,合共7座。
| 樓宇名稱 | 樓宇類型 | 落成年份 | 樓宇層數(住宅層數) | 每層伙數 | 每座單位總數(伙) | 建築師 | 承建商 | 提供升降機的廠商(更換前) | 提供升降機的廠商(更換後) | 期數 |
|---|---|---|---|---|---|---|---|---|---|---|
| 碧水樓(第5座)[註 1] (英語:Bik Shui House) | 舊長型 (中央走廊式,連接F) | 1981年4月 | 7(5) | 43 | 215 | 房屋署總建築師 Mr.Y.F.Ng | 有成建築 | (沒有升降機) | 三菱 Elenessa VVVF | 1 |
| 盈水樓(第6座)[註 1] (英語:Ying Shui House) | 舊長型 (中央走廊式,連接C) | 12(10) | 40 | 400 | 日立 DB/A2 AC/2 | 日立 VFI-II VVVF | ||||
| 湖水樓(第2座) (英語:Woo Shui House) | 12(11) | 40 | 440 | |||||||
| 山水樓(第4座) (英語:San Shui House) | 單座工字型 (第一代設計) | 26(25) | 14(14樓) 16(其餘樓層) | 398 | ||||||
| 泉水樓(第1座)[註 1] (英語:Chuen Shui House) | ||||||||||
| 康水樓(第3座) (英語:Hong Shui House) | ||||||||||
| 疊水樓(第7座)[註 1] (英語:Dip Shui House) | 小型單位大廈 (連和諧式家庭單位) | 1998年1月[2] | 18(2-17) | 15(2-3樓) 20(4-5樓) 21(6樓) 19(7-11樓) 12(12-17樓) | 258 | 何顯毅建築師事務所 | 興勝建築[3] | 三菱 GPM-III VVVF | (暫未更換) | 2 |
| 交通路線列表 | |||||
|---|---|---|---|---|---|
九龍新界巴士 大嶼山或機場巴士 新界專線小巴 大嶼山或機場巴士
新界專線小巴 九龍新界巴士 大嶼山或機場巴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