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水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水語
Suī
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国越南
区域贵州省(93%)、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族群水族
母语使用人数
30万 (2007)[1]
語系
文字拉丁字母[2]水书汉字
語言代碼
ISO 639-3swi
Glottologsuii1243[3]
语言瞭望站47-ABB-b
本条目包含国际音标符号。部分操作系统浏览器需要特殊字母与符号支持才能正確显示,否则可能显示为乱码、问号、空格等其它符号。

水語壮侗语系侗台语族侗水语支的一種語言,為水族人所使用,目前這種語言有大約20多萬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中國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三都水族自治县,此外,邻近的几个县也有部分散居的水族说水语。

方言

[编辑]

中国

[编辑]

水语可被划为3种分歧很小的方言(Wei & Edmondson 2008)。[4]

水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布在河池市南丹县龙马村的7千人和六寨镇的1900人(自称是pu44sui33)。[5]

但是Castro (2011)提出三洞方言可进一步分为两种次方言,中部(分布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和南部(分布在荔波县)。南部水语使用者也在文化上有差异,他们过“Maox”节,其他水族群体一般过”Dwac”节。下面是一些说中部和南部水语的村。Castro & Pan (2014)向三洞话中加了两个方言,分别是东部和西部。

Castro & Pan (2014)认为三洞土语有4个次方言,分别是东、西、中、南,给出如下点:

Castro & Pan (2014)应用计算机系统发生学,得出的水语方言分类如下。潘洞方言是第一个从原始水语上分离的方言,接着是杨安土语和三洞土语。在三洞土语内部,南部次土语的分歧是最大的。

  • 水语
    • 潘洞方言
    • (子支)
      • 阳安土语
      • 三洞土语
        • 南部次土语
        • (核心)
          • 西部、中部
          • 东部

越南

[编辑]

水语还分布在越南宣光省霑化县鸿光社(霑化市西北62km)。[6]:101-133在越南,水族被划为巴天族。水族人口在1982年越南人口普查中仅剩55人,到2001年回升到100余人。因为巴哼语岱依语也在鸿光社使用,许多水族人也能流利地说这两种语言。

鸿光社水族老人认为,100到200年前曾从中国迁来8个水族家族,其中2个现在已经被其他民族同化。Edmondson & Gregerson (2001)发现鸿光社水语方言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水龙镇的三洞方言最像。

音系

[编辑]

水語和同族其他语言有很多共同点,同样具有聲調。水语的一个特点是声母(輔音)非常丰富。三洞方言有四套塞音声母,三套鼻音声母,如果把腭化音、唇化音也包括在内的话,声母一共有70多个。

元音

[编辑]

水语有7个元音,有8个双元音,分别是/ai̯aːi̯oi̯ui̯au̯aːu̯eu̯iu̯/

前元音中元音後元音
高元音/i//ɿ//u/
中高元音/e//ə//o/
低元音/a/

輔音

[编辑]
水语辅音
唇音齿龈音舌叶音
龈后音
硬颚音软腭音小舌音声门音
模式唇化
塞音送气t̠ʲʰkʷʰ
不送气ptt̠ʲkqʔ
前鼻化浊音ᵐbⁿd(ɡ)(?)(ɢ)
声门化浊音ʔbʔd(ʔɡ)
塞擦音送气tsʰ
不送气ts
擦音清音f ~ ɸsɕxh
浊音z(ʑ)
鼻音清音ɲ̟̊ŋ̊ŋ̊ʷ
浊音mnɲ̟ŋŋʷ
声门化ʔmʔnʔɲ̟ʔŋ
近音浊音ʋ ~ wljɣʁ
声门化ʔjʔɣʔw

圆括号里的辅音是1956年的方言学研究《水语调查报告》中提到、但没有在1942年李方桂在荔波县的研究报告中出现的音。(唇-软腭音没有分开列,所以并不清楚它们是否存在so it's not clear if they also existed.)

/x/只在南部水语作为音位出现。/w/被划为唇音,主要是因为它后面可以带/j/介音。/j/可读作浊擦音[ʑ]前鼻化塞音的鼻化时间非常短。如世界上大多数语言的清鼻音一样,清鼻音在除阻时是浊的。前声门化塞音不是挤喉音嘎裂声,是真正的声门化。

三都县几个点没有前声门化音和清响音,与其他音合流。

韵母

[编辑]
iiuiminipitik
eeuemenepetek
aaiauamanapatak
a:ia:ua:ma:na:ŋa:pa:ta:k
ooiomonopotok
uuiunutuk
ɿəmənəŋəpətək

聲調

[编辑]

聲調共九個。

舒声调第一調 13第二調 31第三調 33第四調 53第五調 35第六調 55

促声调第七調(短) 55第七調(长) 35第八調 53

音节结构

[编辑]

音节结构CjVCT,其中唇音或舌冠音后可加/j/,/m̥ʔmʔw/和塞擦音除外。(/tsj,tsʰj,tsw,tsʰw/出现在晚近的汉语借词中。)若将[ʔ]视作音位,则没有零声母。韵尾辅音C是/ptkmnŋ/之一。韵尾塞音不发声(声门闭合)、不除阻:[ʔ͡p̚,ʔ͡t̚,ʔ͡k̚]

文字

[编辑]
主条目:水书
六甲反書

水书是一种语素文字,带些象形符号,可以用来书写水语。[7]:132-135水族语言称其为“泐睢”[lē suǐ]([suǐ]中文意思为“水”,[lē]意为“书”或“文字”[8])。中文又称之为反书[9]水家文[9]水字[10][8]。传统上,只有“水书先生”熟悉这套文字,普通水族并不在生活中使用水书。这套文字主要用于占卜和探地术。有至少500个不同的水书字。传说中,陸铎公(ljok8 to2 qong5)发明了水书。有些水书字是象形的,如象鸟、鱼形;有些是反映所指事物的特征的,如蜗牛以向内旋的螺线表示。许多字借自汉字并反写,这也是“反书”称呼的来源。书写形式从右到左直行竖写,无标点符号。见到的水族古文字的载体主要有:口传、纸张手抄、刺绣、刻、木刻、陶瓷煅造等。水书主要靠手抄、口传流传至今。

水书目前严重濒危,不过中国政府目前已经准备语言复兴[11]2002年3月,“水书”纳入首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水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2018年,将水书收录进Unicode的提议被提出。[13]今日水族用汉语描述日常活动。

水書由水书先生代代相传,其形状类似甲骨文金文,主要用来记载水族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等文化信息,从右到左直行竖写,无标点符号。水書不完全具備字音對應、獨立成文的功能,因此仍然需要水書先生以專門知識進行解讀[14]

參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水語于《民族语》的链接(第18版,2015年)
  2. ^Sui alphabet, pronunciation and language. Omniglot.com. [13 June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0). 
  3.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Sui.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4. ^Wei, James, and Jerold A. Edmondson (2008). "Sui." In Diller, Anthony, Jerold A. Edmondson, and Yongxian Luo ed.The Tai–Kadai Languages. Routledge Language Family Series. Psychology Press, 2008.
  5. ^Guangxi Minority Languages Orthography Committee. 2008.Vocabularies of Guangxi ethnic languages [广西民族语言方音词汇]. Beijing: Nationalities Publishing House [民族出版社].
  6. ^Edmondson, J.A. and Gregerson, K.J. 2001, "Four Languages of the Vietnam-China Borderlands", inPapers from the Six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utheast Asian Linguistics Society, ed. K.L. Adams and T.J. Hudak, Tempe, Arizona.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Program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7. ^Multilingualism in China. Minglang Zhou, Minglang Zhou, Joshua A. Fishman
  8. ^8.08.1邓章应. 水族古文字的科学定名. 中国科技术语. 2009,11 (03): 60–63.ISSN 1673-8578. CN: 11-5554/N. 
  9. ^9.09.1胡羽高. 三合县志略. 成文出版社. 1968. 
  10. ^张均如. 水语简志. 民族出版社. 1980. 
  11. ^Books in rare ancient characters of Shui group retrieved.People's Daily. April 1, 2004 [2008-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3). 
  12. ^Shui included in Chin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National Working Group for IPR Protection,Ministry of Commer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ugust 8, 2006 [2008-08-28]. [失效連結]
  13. ^West, Andrew; Chan, Eiso,Analysis of Shuishu character repertoire(PDF), 2018-06-01 [2021-06-13], (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21-06-13) 
  14. ^http://fy.folkw.com/view.asp?id=843%7C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數據庫系統[失效連結]

外部链接

[编辑]
北支
仡央语支
侗水语支
南支
黎语支
臨高話
壯傣語支
祖語
北部
中部
多系群
西南部
西北
高栏語
清盛支
暹羅支
汉藏语系
汉语
官话
晋语
粤语
客家话
湘語
贛語
吴语
闽语
徽语
平话和土话
混合语
古汉语
參見
白語支
藏缅语族
藏-喜语群
藏语支
白马语支
  • 白马语
    • 平武白马语
    • 文县白马语
    • 九寨沟白马语
    • 松潘白马语
    • 书面白马语
东部藏语群
仓洛语支
达芒语支
西喜马拉雅语支
基兰特语支
羌语群
嘉绒语支
羌语支
羌语组
贵琼语组
尔苏语支
纳语支
昌都语群
緬彝語群
彝語支
彝语北部方言
彝语东部方言
彝语南部方言
彝语东南部方言
普佤语群
普拉语群
东南部方言未分类
卡卓语组
拉邬语组
拉祜语组
努苏语组
傈僳语组
彝语中部方言
彝语西部方言
他鲁语群
哈尼语支
其他彝语支
曼子语支
緬語支
其他语群
萨尔语群
侬语支
达尼语支
鲁苏语支
义都—达让语支
桑朗语支
舍朱奔语支
格曼语支
未归类
壯侗語系
黎语支
仡央语群
拉珈语支
侗水语支
臨高語
壯傣語支
壮语
傣语
古越语
混合语
苗瑶语系
苗语族
巴哼语支
东部语支
畲语支
中部语支
西部语支
瑶语族
混合語
南亚语系
佤德昂语支
克木语支
莽语支
越語支
南島語系
台灣南島語言
马来-波利
尼西亚语族
巴丹語群
亞齊-占語群
混合語
突厥语系
西伯利亞語支
萨彦語支
葛逻禄语支
钦察语支
烏古斯語支
烏古爾語族
古突厥语
蒙古语系
通用蒙古语语支
西喇古儿语支
达斡尔语支
古蒙古语
旁蒙古语族
混合语
满-通古斯语系
北通古斯语群
南通古斯语群
西南通古斯语群
古通古斯语
扶余語系
日琉语系
朝鲜语系
亚非语系
印欧语系
印度-伊朗语族
斯拉夫语族
吐火罗语族
日耳曼語族
拉丁語族
混合语
語系不明
辅助语言
手語
手語
手语字母
外語教學
註:絕跡語言中国境内绝迹语言) ·极危语言中国境内极危语言) ·可能存在于中国境内的语言
參見:中國境內的民族和族群一覽(按語言系屬分類) ·中國漢語方言保護
关于港澳地区的语言,参见:香港語文澳门语言
关于台澎金马的语言,参见:台湾语言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水語&oldid=89134385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