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水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科勒藥用植物》(1897),
Oryza sativa
科学分类编辑
界: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单子叶植物 Monocots
演化支鸭跖草类植物 Commelinids
目:禾本目 Poales
科:禾本科 Poaceae
属:稻属Oryza
种:
O. sativa
二名法
Oryza sativa
L., 1753
亚种

籼稻O. s. indica
粳稻O. s. japonica
熱帶粳稻O. s. javanica

栽種環境
Oryza sativa

学名Oryza sativa),其果實為可作為糧食食用部位,稱,是禾本科稻屬的一至二年生草本植物,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又称为亚洲型栽培稻亞洲稻[1],簡單來說也可以說是“稻”或“稻作”,一般所谓水稻旱稻也是本种。

依分類學而言,亞洲型栽培稻大致可區分為秈稻(indica)、粳稻(japonica,溫帶粳稻)與爪哇稻(javanica,熱帶粳稻)三個亞種。[2]全世界有半数以上人口以水稻为主食[3]。其基因組由12條染色體上的4.3亿个核鹼基對組成,也是一种易於在基因工程中被修飾和改造的植物。

概論

[编辑]

最早由日本學者加藤茂苞進行現代分類研究,建立了日本稻(japonica)與印度稻(indica)兩大類型,給與學名。

特征与构造

[编辑]

稻是一年生至二年生的禾本科稻亞科稻屬植物,单子叶,喜温湿,植株直立叢生。成熟時約有1到1.8高。分蘖性強,莖部堅韌底端中空。葉子細長,互生排成二列,為平行葉脈,約有50到70公分長,寬約2到2.5公分;其幼葉包捲於心芽,中老葉則擴伸成劍形。水稻開花時,主要花枝會呈現拱形,有3片葉子,在枝頭往下30到50公分間會成小穗,小穗上只開一朵小花;稻花(小花)非常小,花為黃白色,沒有花瓣;雄蕊雌蕊生在一起,微小且由內外稃保護著,所以不易直接觀察;藉自花授粉並結籽實,一朵稻花形成一粒稻穀;稻花结实聚成的长条稱為稻穗;每穗有稻穀數十粒至百粒,稻穀成熟時呈金黃色。一般稻穀的大小在5到12毫米長,2到3毫米厚度。

与其他禾本科植物不同的是:水稻的小穗有两个重要的变化,一是外颖及内颖极度退化,几近消失,二是整枚小穗只有一朵小花;原有三朵小花,但下方两小花退化消失仅存留小型外稃,称为不育稃(sterile lemmae)或称护颖(empty glumes)。

稻穀,或称为稻谷籽粒,结构主要由稻壳和颖果(糙米)两大部分组成:

  • 稻壳,又称为穗殼,呈圓錐体,包括內稃英语Palea (botany)外稃英语lemma (botany)護穎英语glume小穗轴英语rachilla (floral axis)部分,有時含英语awn (botany)[4]稻谷成熟时,外稃及内稃仍紧密包覆,要经砻谷机脱去稻壳后,才可得到颖果,即为糙米;
  • 颖果则由外而内细分为:米糠层(果皮、种皮、珠心层、糊粉层的总称)、胚芽及胚乳等部分构成。[5]颖果(糙米)再经加工碾去米糠层、胚芽及少部分的胚乳,留下的胚乳,即为食用的大米。

稻的熟成阶段

[编辑]

水稻种子成熟可分为四个阶段:

(1)乳熟期:茎秆下部叶片变黄色,茎的大部分和中上部叶片仍保持绿色。茎秆有弹性,多汁。内外稃呈绿色,内含物为乳汁状。

(2)黄熟期:植株大部分变黄,仅上部数节保持绿色,茎节有弹性,叶子大部分枯黄,种子护颖和内外稃开始褪绿。到黄熟后期,籽粒逐渐硬化,稃粒呈品种固有色泽,此时为机械收获适期。

(3)完熟期:谷粒干燥强韧,体积缩小,内含物呈粉质和角质,容易脱粒。茎叶全部干枯(水稻尚有部分绿色),叶节干燥收缩,变褐色。光合作用基本停止。此时为人工收获适期。

(4)枯熟期:茎麦呈灰黄色或褐黄色,很脆,脱粒时易折断。籽粒硬而脆,容易脱粒。[6]

栽培环境

[编辑]

水稻不耐低溫,喜歡高溫及日照多的環境,多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栽培;而在溫帶地區,可選擇溫暖季節種植。稻之最適生長溫度是 25~30°C,苗期若遇氣溫低於 10 °C,宜有保溫措施。稻具耐水特性,通常年雨量在 1,200 毫米以上,或具灌溉設施地區均可栽培。[7]

起源

[编辑]

目前掌握的生物學證據顯示,野生稻可能在大約8500年前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被馴化粳稻河姆渡遺址的稻穀,距今6000年以上。[8]之後與等作物一起由商人和農民傳到印度,通過與野生稻的雜交於約3900年前在恒河流域轉變為秈稻,後又傳回長江中下游地區。

分類

[编辑]

水稻與陸稻

[编辑]

以栽種方式區分,種植在水田的稱為水稻,種植在旱田的稱為陸稻,又稱旱稻、山稻。

早稻與晚稻

[编辑]

根據栽種與收成時間區分,在初春播種,夏季收成的,稱為早稻,主要盛行於中國南方。在夏季播種,晚秋收成的,稱為晚稻。有些地區在早稻與晚稻之間還有再多一次,在晚春播種,初秋收穫,稱中稻。

粳米與糯米

[编辑]

根據米中含有的澱粉性質來區分,米可以概分為粳米糯米兩大類,或是秈米、粳米、糯米三大類。粳米的直鏈性澱粉值含量較高,因此硬度較高。粳米中又可區分出秈米,秈米的直鏈性澱粉含量最高。含直鏈性澱粉較低的,稱糯米,特徵是黏性較大。

食用

[编辑]

可碾成白米供食用,是人類主食,也可釀酒,或製成米粉、米麩、蘿蔔糕等等食品。[9]

病害

[编辑]

水稻种植中常见的病害如下[10][11]

昆蟲

[编辑]

動物

[编辑]

微生物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水稻

参考文献

[编辑]
  1. ^存档副本. [202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2). 
  2. ^存档副本. [202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3.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稻基因组计划. cdstm.cn. [2019-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7). 
  4. ^存档副本. [202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9). 
  5. ^存档副本. [202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9). 
  6. ^张红生,胡晋主编, 种子学(第二版). 第二章 种子的形成和发育.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出版社. 2015.ISBN 978-7-03-045239-9. 
  7. ^存档副本(PDF). [2020-10-09]. (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20-10-09). 
  8. ^任茹, 鄭勝華.臺灣稻作品種的演化過程及分布趨勢(PDF).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 [2022-03-09]. (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22-03-13). 
  9. ^存档副本. [202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9). 
  10. ^水稻保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農業知識入口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11. ^主要水稻害蟲檢索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pdf),植物保護圖鑑系列8,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物種
品種英语List of rice cultivars
亞洲稻
印度
歐美
中國
東南亞
台灣
日本英语Japanese rice
其他
非洲稻
按特征分类
稻的加工形式
部分稻米食品
装饰风格
规范控制数据库:各地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分類單元識別碼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水稻&oldid=88360590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