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語言 寫法及拼音漢字 民主進步黨 注音 ㄇㄧㄣˊ ㄓㄨˇ ㄐㄧㄣˋ ㄅㄨˋ ㄉㄤˇ 汉语拼音 Mínzhǔ Jìnbù Dǎng 通用拼音 Mín-jhǔ Jìn-bù Dǎng 台語白話字 Bîn-chú Chìn-pō͘ Tóng 台語羅馬字 Bîn-tsú Tsìn-pōo Tóng 客語白話字 Mìn-chú Chin-phu-tóng 客羅 Min11 -zu31 Jin55 -pu55 Dong31 福州羅馬字 Mìng-ciō Céng-buô-dōng 興化羅馬字 Míng-cṳ̂ Ci̍ng-bō Dô̤ng 日語假名 みんしゅしんぽとう 魯凱語 Dang ki asida syatangadrane ki mapapangale 賽德克語 Dang pooda kari 泰雅语 Dang tay msqun mqyanux tay sipngan nanak 賽夏語 Dang 'iSka hin'az'azem 撒奇萊雅語 Dang ta mamacakat ku sunida 阿美語 Dang no cakat midodoay tono tamdawan 英语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民主進步黨 (英語: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縮寫:DPP ),簡稱民進黨 ,是臺灣 主要政黨 之一,也是中華民國 目前的執政黨 及立法院 (國會)第二大黨。成立於1986年9月28日,由黨外運動 各團體在臺灣戒嚴 與黨禁 解除前整合而成,為戰後臺灣 首個本土路線 政黨。以其為首的泛綠 陣營、與中國國民黨 為首的泛藍 陣營,並列為臺灣的兩大政治陣營 。
民進黨現任黨主席 為中華民國總統 賴清德 ,秘書長 為徐國勇 ,中央黨部 位於臺北市 華山 。其以臺灣的自由民主 、本土發展及國家獨立 為主要政治理念,但因組黨之時為匯集各方反國民黨 威權統治 人士的集合體,隨著黨員間在經濟、社會等政治思想 或政治光譜 的不一,遂在黨內形成多個派系 。
民進黨在2000年 首度執政,實現臺灣歷史 及中華民國歷史 上首次政黨輪替 ,但以「朝小野大」的少數派政府 格局執政至2008年 為止。2016年臺灣大選 後再度執政 並取得國會過半席次 ,達成同時掌握行政權及立法權的「完全執政」格局;至2024年臺灣大選 後失去國會多數席次 ,使其第二次組成少數派政府。
歷史華山商務大樓,為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所在地 民主進步黨的成立源自臺灣戒嚴時期 的黨外運動 ,其中的标志性事件為1979年12月10日发生於高雄的美丽岛事件 。民主进步党早期許多主要领导人都和美丽岛事件有关。美丽岛事件大审判八位受刑人(施明德 、林義雄 、黃信介 、陳菊 、呂秀蓮 、張俊宏 、姚嘉文 和林弘宣 ),除林弘宣外,其他七人都曾在出狱后担任民主進步黨主席 或代理主席。民进党其他的领导层人物如江鵬堅 、許信良 、陳水扁 、王拓 、蘇貞昌 、謝長廷 、游錫堃 等人也都与美丽岛事件有所关联。
1986年9月28日,為準備年底舉行的第一屆第三次增額國民大會代表 以及第一屆第五次增額立法委員 選舉,黨外運動 人士于臺北市 圆山大饭店 举行「『1986黨外選舉全國後援會』候選人推薦大會」,會中臨時動議提出組建新政黨,經過與會人士討論後,定名為「民主進步黨」。11月10日,民主進步黨召開第一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通过了党章、党纲及纪律仲裁办法等议案,江鵬堅当选第一届党主席。
黨外選舉後援會於1986年12月6日舉行的第一屆第三次增額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中當選11人;第一屆第五次增額立法委員選舉 中當選12人。民主進步黨共23位民意代表進入國會。
1987年11月10日,姚嘉文当选第二届党主席。
1988年10月29日,黄信介当选为第三届党主席。
1991年11月12日,许信良当选为第四届党主席。
1989年12月2日,縣市長選舉 中,民主進步黨當選6席,包括執掌全國人口最多的臺北縣 。12月25日,民进党以“总统民选”及“声援许信良”为诉求,发动大规模群众游行。[ 28]
1996年,党主席施明德联合新黨 参选立法院院長 ,但以一票之差落败。同年民主進步黨提名彭明敏 和謝長廷参加1996年總統副總統選舉 ,但敗於中國國民黨 提名的李登輝 和連戰 。
1997年縣市長選舉 ,民主進步黨拿下12席縣市長。加上陳水扁執政之臺北市,全國直轄市與縣市長席次首次超過中國國民黨,「綠色執政」下的人口占全國的71.6%。
陳水扁、呂秀蓮是民主進步黨籍首位中華民國正副總統。
2000年總統選舉 中,民进党提名的陳水扁和呂秀蓮获得近四成的选票,當選中華民國總統 及副總統 ,成為臺灣政治史 上首次政黨輪替 。
2004年總統選舉 中,国亲联盟 的连战和宋楚瑜 受三一九槍擊事件 影响而以微弱差距败选,陳水扁和呂秀蓮惊险连任正副总统。
2005年縣市長選舉 ,民進黨大慘敗,流失台灣大多數的縣市執政權,蘇貞昌辭去黨主席為敗選負責。
2006年8月,已经退党的前党主席施明德发动百萬人民倒扁運動 ,要求总统陳水扁下台,陳水扁政府 开始摇摇欲坠。
2008年總統選舉 中,民进党提名时任代理党主席的謝長廷以及苏贞昌来参选正副总统,谢长廷和苏贞昌都曾做过陳水扁政府的行政院院長 ,但谢长廷和苏贞昌由于受到陳水扁家族贪腐案 的影響而败给了国民党提名的馬英九 和蕭萬長 ,民進黨再度成为在野党 。选后谢长廷辞去代理党主席为败选负责,后由蔡英文 接任党主席,為首位女性黨主席。
2012年,民进党提名时任党主席的蔡英文和蘇嘉全 参加2012年總統選舉 ,但败给了国民党的马英九和吳敦義 ,蔡英文因此而辞去党主席。
2014年九合一選舉 ,民进党奪下13席縣市長。
2016年總統選舉 ,蔡英文 和陳建仁 當選正副總統,同時民進黨首次在立法院 取得過半席次,蘇嘉全和蔡其昌 当选立法院正副 院长,民进党首次全面执政。[ 28]
2018年九合一選舉 ,民進黨慘敗,丢失了大多数县市的执政权,當時兼任黨主席的總統蔡英文辭去党主席为败选负责,後由基隆市市長 林右昌 接任代理主席。
2019年1月,前行政院秘書長 卓榮泰 正式接任民进党主席。
2020年總統選舉 ,蔡英文和賴清德 當選中華民國正副總統,與四年前一樣在立法院再次囊括過半席次,游錫堃和蔡其昌当选立法院正副院长,民进党再度全面執政。
2020年5月,蔡英文第二度以總統身分兼任民進黨主席。
2022年九合一選舉 ,民進黨面臨自1989年以來最大慘敗,未能取得大多數縣市的執政權,當時兼任黨主席的總統蔡英文辭去黨主席為敗選負責,後由高雄市市長 陳其邁 接任代理主席。
2023年1月18日,副總統賴清德正式接任民進黨主席。
賴清德、蕭美琴是現(第16)任中華民國正副總統,亦為中華民國第三位民主進步黨籍總統、副總統。
2024年總統選舉 ,賴清德和蕭美琴 雖然當選正副總統,但得票率僅四成;同時民進黨丟失原先在立法院過半優勢,退居國會第二大黨,繼2008年後再度成為少數派政府 。
迄今為止,民進黨共有三位黨員擔任總統(陳水扁、蔡英文和賴清德);三位黨員擔任副總統(呂秀蓮、賴清德和蕭美琴)[ 註 1] ;七位黨員擔任行政院院長(游錫堃、蘇貞昌、謝長廷、張俊雄 、賴清德、陳建仁和卓榮泰);九位黨員擔任行政院副院長 (游錫堃、張俊雄、葉菊蘭 、蔡英文、邱義仁 、林錫耀 、陳其邁、鄭文燦 、鄭麗君 );兩位黨員擔任立法院院長(游錫堃和蘇嘉全);一位黨員擔任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兩位黨員擔任考試院院長 (姚嘉文和周弘憲 );兩位黨員擔任考試院副院長 (李逸洋 和周弘憲)。
政治理念
黨綱1988年4月17日,全国党员代表大会通过“四个如果”决议文:「如果國共片面和談、如果國民黨出賣台灣人民利益、如果中共統一台灣、如果國民黨不實施真正的民主憲政,則民進黨主張台灣獨立 。」
1991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前,民進黨正式通過台獨黨綱 ,黨綱內容正式有主張台獨的立場。
民進黨在1999年陳水扁 正式參選總統後,為求執政的預備,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 ,正式承認中華民國的行政地位,认为台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其國號目前依照《憲法》,定為「中華民國」。後來曾任黨主席的蘇貞昌 、賴清德 均表示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無需再宣佈獨立。[ 29] [ 30]
在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民進黨發言人鄭運鵬 代表黨中央發出「一直都捍衛中華民國」的聲明,批評中國國民黨在與中國共產黨 談判及對話時,只提及「兩岸同屬一中」而不提及中華民國,沒有堅守及捍衛台灣的主權。國民黨方面則認為此為選戰策略的兩面手法,但是亦有部分人士認為此與民進黨近年的凍獨議題(凍結「台獨黨綱 」)有關[ 31] 。
民进党主张遵循民主 与自由 的憲政秩序;施行成長均衡的經濟 財政 ;建立公平開放的福利 社會 ;創新精進的教育 文化 ;全球國際的國防 外交 ;以臺灣 的名義來爭取加入聯合國;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 用文攻武嚇脅迫台灣[ 32] 。
意識形態在民進黨黨綱裡的「基本綱領」中,財政方面提到:「制訂合乎社會正義 的財稅制度,縮短國民所得差距,杜絕貪污浪費,減輕人民稅賦負擔。重建有秩序的金融制度,以利企業籌措資金,改善民間儲蓄收益。」「為避免政治酬庸及市場獨占壟斷並提高經營效益,應確立公營事業開放民營之原則;部分具有獨占或寡頭壟斷且短期未能開放民營之公用事業,應調整其功能並接受民意機關之嚴格監督。」此外亦有主張推動中間偏左 的進步主義 和社會民主主義 思想,代表人物为蔡英文 [ 33] [ 34] 。民进党亦因为其本土立场而被认为具有保守主义的成分,例如在社会议题上较为保守的台湾长老教会 也在党内具有一定影响。
兩岸關係為了積極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當時以施明德 和許信良 為首的民進黨領導階層自1995年開始,曾先後提出「大膽西進」、「大聯合」、「大和解」等主張。民進黨於2000年成為執政黨後,黨內對於臺灣前途及國家定位問題乃至對中經貿政策,在堅持台灣主體性 的前提下,呈現多元論述的狀態。
一部分民進黨立委舉行召開中國政策辯論記者會(2013年) 2000年5月20日,陳水扁 於就職典禮演說 中提出「四不一沒有 」主張。2002年8月2日,陳水扁總統在世界台灣同鄉聯合會—第二十九屆東京年會上提出一邊一國 論。2006年1月1日,陳水扁總統宣布緊縮兩岸政策,將由“積極開放,有效管理”轉變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2006年1月26日,民進黨主席游錫堃就職典禮時,陳水扁總統指示:民進黨應進行中國政策大辯論。2006年1月29日, 陳水扁總統在春節 談話中表示考慮是否要廢除國統會 、廢除國統綱領 。2006年2月7日,民進黨發布新聞稿「邁向正常國家 廢除國統綱領」。之後原定3月所舉行的中國政策大辯論,由於行政院 發布「積極管理」政策,引起預定參加辯論之部分的人選反彈、退出辯論,辯論會因而取消。2007年3月4日,陳水扁總統在台灣人公共事務會 (FAPA)二十五周年慶晚宴上,並提出「台灣要獨立 、台灣要正名 、台灣要新憲、台灣要發展,沒有所謂的左右路線 問題,只有獨 統 問題」的「四要一沒有 」訴求。
2008年大選再度成為在野黨後,民進黨「逢中必反」的中國政策受部分人批評及詬病[ 35] [ 36] 。2015年2月15日,蔡英文 於登記參選民進黨總統提名時指出,民進黨與國民黨在兩岸問題上的最大不同在於「鞏固國家主權」[ 37] 。
2019年1月2日,蔡英文 總統召開臨時記者會回應中共中央總書記 習近平 在「《告台湾同胞书 》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發表的《習五條 》[ 38] ,表示:「始終未接受九二共識 ,堅決反對一國兩制 」[ 39] 。
2025年3月13日,賴清德總統於敞廳明確指出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 40] ,並同時發布恢復軍事審判法等十七條因應策略[ 41] 。
組織機構民主進步黨的組織架構分為中央、地方兩級,中央包含全國黨員代表大會 (全代會)、中央黨部執行委員會 (中執會)與中央黨部評議委員會 (中評會);而地方則包含縣市黨員(代表)大會 、縣市黨部執行委員會 與縣市黨部評議委員會 。
全國黨員代表大會 是民主進步黨最高權力機關,每一年由中執會召集一次,主要職責是修改黨綱、黨章、選舉或罷免中央執行委員及中央評議委員等。
中央黨部執行委員會 是黨內常設執行機關,主要職責是執行全代會決議、制訂及執行黨政計劃、編制預算及決算、議決重要人事案等。中執會由中央執行委員(中執委)組成,由全代會直接選出30人、候補5人,任期2年。中執委互選10人為常務執行委員(中常委),由於中常委為黨內核心職務,因此也是各派系競逐的焦點。黨主席 、直轄市 市長、立法院 黨團總召集人、幹事長及書記長為當然中執委及當然中常委,任期依其職務調整;縣 市 長亦為當然中執委,並互推一人為當然中常委,任期依其職務調整[ 42] 。
中央黨部評議委員會 同樣為黨內常設執行機關,主要職責是對黨的各項工作進行監督、審查預決算等。中評會由中央評議委員(中評委)組成,由全代會直接選出符合資格[ a] 的11人、候補3人,任期2年。中評會主任委員由中評委互選一人,任期亦為2年[ 42] 。
若民進黨在野 ,黨主席則為黨員直選,任期2年,可以連任1次;若民進黨執政 ,則由總統 兼任黨主席,如總統未出任黨主席,則同樣由黨員直選,任期與總統任期相同[ 42] 。
中央黨部還下設組織推廣部、社會運動部、新聞輿情部、青年發展部、性別平等事務部、客家事務部、原住民族事務部、新住民事務部、國際事務部、中國事務部 等10個部,財務委員會、政策委員會等2個會;新媒體中心、民意調查中心等2個中心;1所黨校(臺灣民主學院)和1個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民進黨也在各地方設立海外黨部、地方黨部與基層組織。
派系民主進步黨歷史上有最多黨員的時期是2009年,共有黨員總數458,551人,至2012年民主進步黨全國黨員總數有335,643人,其中民主進步黨全國黨代表共計287人(包括全國各個地區黨部284人、勞工黨部2人、全國原住民代表1人)。民主進步黨成立之初,是反中國國民黨 和黨外人士 的聯合體,是在野政治明星及地方山頭的結合體。由於各領導人政治閱歷及社會經濟基礎的不同,彼此在政治觀念,運動路線等方面存有較大的分歧,形成形態各異的諸多山頭派系。主要有「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黨外編聯會)人馬形成的新潮流系 、「黨外公職人員公共政策研究會」(黨外公政會)中「美麗島連線」人馬形成的美麗島系 [ 44] ,還有原黨外公政會的康系、前進系和超派系等。隨著台灣政治形勢發展,各派系勢力不斷變化,並重新分化組合。康系瓦解,分別被美麗島系和新潮流系所收編,前進系亦併入美麗島系。
長期以來,民主進步黨內存在著新潮流系與美麗島系之間的較量。兩大派系在運動目標、政治路線以及國民黨政權性質和台灣前途走向等方面都存在著程度不同的歧異,甚至嚴重對立與激烈較量。
2006年7月23日,民主進步黨全國黨員代表大會中,立法委員王幸男 提出的「解散派系」提案,在出席的279位黨代表中,獲得153票贊成票,以過半票數通過。除了禁止以派系名義設辦公室、招募會員、對外募款,亦規定黨內公職人員不得加入派系,並將解散派系的配套措施送至全代會議決。但其後仍有實質延續或新成立的派系存在。
以下為消失及拆解的派系:[ 48]
派系 簡介 成立時間 美麗島系 曾與新潮流系一起是建黨之初的兩大派系,黃信介 創辦《美麗島雜誌 》,同年因美麗島事件 被捕入獄。以黃信介、許信良 、施明德 等美麗島事件當事人為代表,但隨著1996年之後施明德競選立法院院長失敗、許信良退黨以及1999年黃信介逝世等因素而逐漸沒落,其成員後來轉入新世紀辦公室或新動力辦公室。 1984年黨外公政會(美麗島系前身)成立 福利國連線 代表人物為前行政院院長張俊雄 、謝長廷 、蘇貞昌等人。 1992年謝長廷結合尤清 、蘇貞昌、姚嘉文 成立福利國連線。2006年解散後,內部分裂為以謝長廷為首的「謝系」及以蘇貞昌為首的「蘇系」 正義連線 1992年由陳水扁 所創,是陳在黨內的主要力量,另外還有前立法委員沈富雄 、高志鵬 等人。2019年8月曾成立一邊一國行動黨 ,之後解散。 1992年陳水扁成立正義連線 新世紀國會辦公室 以前海峽交流基金會副秘書長、民主進步黨建黨元老之一張俊宏 為領軍。 1998年張俊宏率美系中壯派黨公職另組「新世紀辦公室」 新動力國會辦公室 以前立法委員許榮淑 為代表(之後因為違紀遭開除黨籍,並於2009年自行成立人民最大黨 )。 1999年許榮淑結合剩餘美系山頭成立「新動力辦公室」 主流聯盟 主流聯盟召集人、代表人物為前立法委員蔡同榮 ,但於2014年1月蔡氏逝世而沒落。 2000年陳水扁掌權後,蔡同榮結合福利國連線、正義連線及新世紀、新動力部分等勢力,形成鬆散的主流聯盟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主要是黑名單返臺的海外「台獨」人士,以前行政院秘書長 李應元 為代表,而有更主張激進台獨人士於1998年另組建國黨 ,之後解散。 1978年「台灣黨外助選團」成立,1987年改名為「台灣獨立建國聯盟」。1988年獨盟返台,逐漸形成黨內第三勢力 一邊一國連線 以前立法委員陳唐山 和前高雄市議員、陳水扁長子陳致中 為首的次團。 2010年由陳致中主導組成「一邊一國連線」
參與的主要選舉
總統副總統選舉選舉 總統候選人 副總統候選人 得票率 得票數 當選 1996年·第9任 彭明敏 謝長廷 21.10% 2,274,586 2000年·第10任 陳水扁 呂秀蓮 39.30% 4,977,737 2004年·第11任 50.11% 6,471,970 2008年·第12任 謝長廷 蘇貞昌 41.55% 5,444,949 2012年·第13任 蔡英文 蘇嘉全 45.63% 6,093,578 2016年·第14任 陳建仁 56.12% 6,894,744 2020年·第15任 賴清德 57.13% 8,170,231 2024年·第16任 賴清德 蕭美琴 40.05% 5,586,019
國會選舉
地方首長選舉
注釋
參考資料^ “台灣青年民主聯盟係民主進步黨2006年9月28日成立的全國性團體”立法院 -台灣青年民主聯盟招募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民主進步黨第十七屆黨主席補選結果新聞稿 . 2023-01-15 [2023-02-1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1-15). ^ Democracy prevails in Taiwan . [2020-01-12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07-07). ^ With Tsai's Inauguration Over–The Work Begins . [2020-05-21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0-07-07). ^ Why Do Taiwanese Empathize With Hong Kong Protesters? . [2020-07-07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7 July 2020). ^ Progressives: Taiwan Would Like Your Attention . [2020-01-0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11-28). ^ [ 3] [ 4] [ 5] [ 6] ^ van der Horst, Linda.The Rise of Taiwan's 'Third Force' . The Diplomat. 6 January 2016 [9 February 2018]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09-01). ^ Casey, Michael.Time to Start Worrying about Taiwan . The National Interest. 12 June 2016 [9 February 2018]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8-02-09). ^ [ 8] [ 9] ^11.0 11.1 11.2 Casey, Michael.Time to Start Worrying about Taiwan . The National Interest. 12 June 2016 [9 February 2018]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8-02-09). ^12.0 12.1 12.2 Carin Holroyd (编).Introducing East Asia: History, Politics, Economy and Society .Routledge . 2020.ISBN 9781317409922 .Launched in 1986,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 is one of the two main political parties in Taiwan. The DPP is a centre-left, pan-Green party with a Taiwanese nationalist, strongly antiCommunist focus. ^ [ 11] [ 12] ^ [ 11] [ 12] ^ Élections. À Taïwan, la présidente surjoue le péril chinois . L'Humanité. 2020-01-09 [2020-04-1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2-02-03). ^ 賴清德當選民進黨黨主席 「務實台獨者」的他會是下任台灣總統嗎? .BBC News . 2023-01-15 [2023-12-0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8-20)(中文(臺灣)) .任職前後,政府推出的「年金改革」,引發在台灣勢力龐大的「軍公教」退伍人士強烈反彈,同性婚姻合法化遭到黨內外保守派抵制等。 ^ Kuo, Yu-Ying (编). Policy Analysis in Taiwan. Policy Press. 2018.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founded in 1986, is a progressive and liberal political party in Taiwan. ^18.0 18.1 Taiwan International Review, Volume 5.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of Taiwan, Mis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9: 13.The DPP resembles a cross - mix of Western social democratic and liberal values . ^ [ 11] [ 17] [ 18] ^ Terry Glavin: Taiwan and its courageous leader a rare bright spot in our dreary COVID world . Nationalpost. 20 May 2020 [19 June 2020]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5-20).President Tsai went into Wednesday’s ceremony with an approval rating of 70.3 per cent after besting her opponents in a landslide re-election in January, all the while quietly enduring Beijing’s subversive efforts to unseat her and Xi Jinping’s constant threats of war and occupation.The Taiwanese have been blessed with four years of Tsai’s avowedly liberal, mildly social-democratic and happily free-enterprise government. ^ John Franklin Copper (编).Taiwan's Democracy on Trial: Political Change During the Chen Shui-bian Era and Beyond .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12: 37 [2022-02-03 ] .ISBN 9780761853206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4-12).The DPP advanced a socialist agenda; the KMT copied much of it in order to preempt the DPP's program and weaken the DPP's political appeal. As it did this Taiwan became more and more a Western (social) democracy. ^ [ 18] [ 20] [ 21] ^ ^ Stephen Mills (编). 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 Asian Business Insight. 1994: 80.... the charade that Taiwan is simply a province of China-such as the centre-left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 ... Qi, Dongtao. Globalization, Social Justice Issue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Nationalism in Taiwan: An Explanation of the Limited Resurgence of the DPP during 2008–2012.The China Quarterly . 11 November 2013,216 : 1018–1044.S2CID 154336295 .doi:10.1017/S0305741013001124 .Furthermore, the studies also suggest that the DPP, as a center-left party opposed to the center-right KMT, has been the leading force in addressing Taiwan's various social justice issues. Chou, Hsuan-Yi.Celebrity Political Endorsement Effects: A Perspective on the Social Distance of Political Par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 [2019-12-26 ] .ISSN 1932-8036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9-12-26). W Jou.The Heuristic Value of the Left—Right Schema in East Asia (PDF) . America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Policy Development. 20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03-21).KMT voters in 2001 scored both the left-wing Taiwan Solidarity Union (TSU) and center-left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above 5.0, ... Huang, Li-Li.Taiwanese consciousness vs. Chinese consciousness: The national identity and the dilemma of polarizing society in Taiwan . Societal and Politica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Review: 119–132. [2019-12-26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16 February 2020). Dongtao Qi (编).The Taiw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In And Out Power .World Scientific . 2016: 245 [2021-05-03 ] .ISBN 9789814689441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4-12).... two party-dominated system, with the center-right KMT and the center-left DPP, has been institutionalized in Taiwan. Catherine Jones Finer (编).Comparing the Social Policy Experience of Britain and Taiwan .Routledge . 2020.ISBN 9781351793971 .Taiwan's main, centre-left, party of opposition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has been committed to securing formal independence for Taiwan from the communist mainland, for all that its latest election success (March 2000) ... Populism comes to Taiwan in election focused on future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 The Conversation. 10 January 2020 [2020-06-1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6-20).The DPP, on the other hand, is a centre-left party that pushes for Taiwanese autonomy from China and stays closer to the Americans. ^ Hurry up: Taiwan's president has upset both business and workers .经济学人 . 2018-05-26 [2018-06-2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8-06-25).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 ^ Viewing Taiwan From the Left .雅各宾_(杂志) . 2020-01-10 [2020-05-0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2-26). ^ [ 12] [ 24] [ 25] [ 26] ^28.0 28.1 苏贞昌.民主進步黨簡介 . 民主进步党中央党部. [2016-07-2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6-08-16). ^ 蘇貞昌:台灣已獨立台獨黨綱不需要廢除 . [2023-02-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2-05). ^ 賴清德稱台灣無需宣布獨立 馬英九:這個國家叫中華民國 . [2023-02-05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3-02-05). ^ 民進黨:一直捍衛中華民國存在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15-09-08^ 民主進步黨-綠色執政品質保證 . Dpp.org.tw. [2017-05-23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年6月27日). ^ 蔡英文:雷震精神與民進黨同在 . 民主進步黨官網.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12-01). ^ 游主席:回歸進步主義 實踐創黨價值 . 民主進步黨官網.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12-01). ^ 綠「逢中必反」民調四成不滿 .蘋果日報 (台灣) . 2014-03-14 [2014-03-14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4-03-14). ^ 自家民調/民進黨逢中必反 4成民眾最不滿 .聯合報 . 2014-03-14 [2014-03-14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4-03-17). ^ 與國民黨最大不同?蔡英文:鞏固國家主權 - 自由電子報 . News.ltn.com.tw. 2016-12-19 [2017-05-2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1-26). ^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两岸关系发展定向领航 . 中国日报网. 2019-01-03 [2019-05-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5-02). ^ 回應習近平對台原則 蔡總統中英文談話全文 . 中央通訊社. 2019-01-03 [2019-05-1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5-18). ^ 賴清德:中國是台灣的「境外敵對勢力」 . 德國之聲中文網. 2025-03-13 [2025-03-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3-28). ^ 賴總統敞廳談話全文: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 恢復軍事審判因應滲透 . 中央社. 2025-03-13 [2025-03-2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5-03-31). ^42.0 42.1 42.2 民主進步黨黨章(2019年9月28日修正) (PDF) . [2022-07-24 ]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2-05-21). ^ 主席及黨務主管 . [2023-06-22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3-06-22). ^ 李敖. 阿扁的4條路.勁報 . 2001-08-25(中文(臺灣)) .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 ^ 林佳龍正式成游錫堃系掌門人 互联网档案馆 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6-08-13.新新聞2016-05-04^ 蘇系成立新未來智庫 與聯合問政辦公室搭配運作 互联网档案馆 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6-07-29.聯合報2016-07-24^ 新北主委投票-蘇貞昌現身挺陳文治 互联网档案馆 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7-01-27.世界新聞網2016-05-21^ 【歷史篇】叱吒一時的「美麗島系」而今安在哉?盤點那些已不復存在的民主進步黨派系 . [2022-03-24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06-09).
相關學術研究書目(按作者漢語姓氏拼音順序排列)
陳信傑 ,2000年,《民主進步黨的創黨過程:外省菁英分子所扮演的角色》,中國文化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范雲 ,1994年,《民主進步黨地方黨部的組織與動員網路的分析》,國立台灣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郭正亮 ,1998年,《民進黨轉型之痛》,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何孟樺 ,2016年,《台灣民主化與沒有歷史的人》,國立清華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德福 ,1992年,《民主進步黨與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台北:時英出版社。Hwang, Ching-chane. 1995. Entrepreneurial Theory of Opposition Movements in One-party Dominant Quasi-democratic Countries. Ph.D. diss.,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林佳龍 ,1988年,《國民黨與民進黨的群眾基礎:台灣選民政黨支持的比較分析(1983-1986年)》,國立台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魏立 ,1989年,《反對勢力與「台灣意識」之研究:民國七十六年九月至七十八年二月民進黨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 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柳金財 ,1998年,《大膽西進?戒急用忍?:民進黨大陸政策》,台北:時英。齊光裕 ,1996年,《中華民國的政治發展:民國卅八年以來的變遷》,台北:揚智。Rigger, Shelley. 2001.From Opposition to Power: Taiwan's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 Boulder, Colo.: L. Rienner Publishers. 吳俊德 ,2001年,《民進黨統獨論述之分析》,私立東吳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葉欣怡 ,2001年,《中間偏左與民進黨轉型》,國立臺灣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註腳^ 陳建仁在其副總統任內為無黨籍 人士,卸任後於2021年12月30日申請加入民進黨。
關連項目
外部連結
僅包含向
內政部民政司 登記在案者
圖例:
現存主要政黨 、
現存其他政黨 、失聯、解散、撤銷備案或廢止備案政黨
1990年代前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概述 組織
術語
歷史
1949年前 1949-1979 1979-1996 1996-2008 2008-2016 2016至今
文件
其他
背景 主要條目 抗議者
參與團體 知名人物 組織、社群代表 樂團、藝人代表 企業代表
反對抗議 群眾者
政府方面
出關播種 後續衍伸 藝術創作 與口號 相關條目
第1次在野(1986-2000) 第1次執政(2000-2008) 第2次在野(2008-2016) 第2次執政(2016-)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