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元音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母音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響音
调音方法
氣流機制
參見

母音(vowel)又称母音,是音位的一种,与子音(又稱子音)相对。元音是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发元音时,气流从部通过声门冲击声带,使声带发出均匀震动,然后震音气流不受阻碍地通过口腔鼻腔,通过的调节而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元音时声带必然震动,这叫做浊音。也有的语言发元音时声带不振动,发出清元音(voiceless vowel)。元音并非在所有的语言中都与元音字母一一对应,一些元音字母的组合也可以表示特殊的元音,比如汉语中的某些複韵母;某些语言中一些元音字母在某些情况下不发音,如法语中元音字母“e”在词末。

元音分兩大類: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大多數元音都是舌面元音,如國際音標的[a]、[e]、[i]、[o]、[u]等等,而漢語很多方言中有一類在其它語言中很少見的舌尖元音,發音時舌尖緊張,包括平舌音(或者稱舌尖前音)如漢語拼音zi、ci、si的韻母,和翹舌音(或者稱捲舌音、舌尖後音)如漢語拼音zhi、chi、shi、ri的韻母。在元音四角圖中,橫軸代表是元音舌位縱軸代表的是元音高度

国际音标

[编辑]

国际音标的元音为音节中央的声音。下面是国际音标的元音图:

次閉
半閉
半開
次開

图的纵轴是元音高度,反映了舌头和口腔上部或腭的距离;舌位低的元音被放在元音图底部,而位置高者则在元音图頂部。例如,[ä] 被分类在元音图下方,[i] 被分类在元音图上方。

图的横轴是元音舌位,反映了舌头的前后位置;舌头位置靠前的元音被放在元音图左侧,而位置靠后者在元音图右侧。例如,[y] 被置于元音图左方,[u] 被置于元音图右方。

表中相同高度、舌位的元音是成对的,右侧的是圆唇元音,左侧的则是不圆唇元音。说圆唇元音時,嘴唇向外拱出,形成圆形开口,使嘴唇内侧露出,如[y];而不圓唇元音发音時,嘴巴四周向後聚集,嘴唇亦向後壓縮,僅露出嘴唇的外部表面,如[i]

复元音

[编辑]

复元音指前后音质有变化的元音,如汉语拼音的“ai”。通常会在复元音中次要位置(不作为音节核的)元音加上非音节性的变音符号,如ui̯u̯i;或是次要位置的元音写成上标,如uᶦᵘɪ。复元音也可以用一道弧线表示,如u͡i,特别是难以分辨双元音中究竟何者为主要的情况下。

舌尖元音

[编辑]

舌尖元音與舌面元音的主要區別是,舌尖元音的主動調音部位是舌尖([ɿ][ʮ])或舌下([ʅ][ʯ]),而舌面元音的調音部位則是舌背(舌面)[1]

不圓脣圓脣
不捲舌ɿʮ
捲舌ʅʯ

標準國際音標并不包括舌尖元音的符號,而是将其视作元音化近音,分別表示为⟨ɹ̩⟩⟨ɻ̍⟩⟨ɹ̩ʷ⟩⟨ɻ̍ʷ⟩

出現語言

[编辑]

舌尖元音廣泛出現于漢語方言之中,此外,日本宮古語中也有這個音[2]

語言例詞音標
普通話子 zǐ[t̪͡s̪ɿ˨˩˦]
普通話死 sǐ[s̪ɿ˨˩˦]
普通話赤 chì[ʈ͡ʂʰʅ˥˩]
普通話世 shì[ʂʰʅ˥˩]
常熟話[ʈʂʯ˦˦]
鄖縣話[sʮ]
宮古語/m.gɿ/[m̩.ɡᶻɿ]

註釋

[编辑]
  1. ^朱晓农. 语音学. 北京. 2010-03: 247.ISBN 978-7-100-06681-5. 
  2. ^狩俣 繁久.琉球宮古諸方言の音韻:琉球宮古方言の音声資料の収集・研究. 日本沖繩縣西原町. 1999.3: 61–62(日语).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參考文獻

[编辑]
  • Hand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1999.剑桥大学ISBN 0-521-63751-1
  • Johnson, Keith,Acoustic & Auditory Phonetics, second edition, 2003. BlackwellISBN 1-4051-0123-7
  • Korhonen, Mikko.Koltansaamen opas, 1973. CastreanumISBN 951-45-0189-6
  • Peter Ladefoged|Ladefoged, Peter,A Course in Phonetics, fifth edition, 2006. Boston, MA: Thomson WadsworthISBN 1-4130-2079-8
  • Ladefoged, Peter,Elements of Acoustic Phonetics, 1995.芝加哥大学ISBN 0-226-46764-3
  • Ladefoged, Peter; Ian Maddieson (1996). The Sound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Oxford: Blackwell.ISBN 0-631-19814-8.
  • Ladefoged, Peter,Vowels and Consonant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unds of Languages, 2000. BlackwellISBN 0-631-21412-7.
  • Lindau, Mona. (1978). Vowel features.Language,54, 541–563.
  • Stevens, Kenneth N. (1998).Acoustic phonetics. Current studies in linguistics (No. 30). Cambridge, MA: MIT.ISBN 0-262-19404-X.
  • Stevens, Kenneth N. (2000). Toward a model for lexical access based on acoustic landmarks and distinctive features.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111 (4), 1872–1891.
  • Watt, D. and Tillotson, J. (2001). A spectrographic analysis of vowel fronting in Bradford English.English World-Wide 22:2, 269–302. Available at[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閲

[编辑]
國際音標元音
次閉
半閉
半開
次開

表內成對的元音分別為不圓唇/圓唇

外部連結

[编辑]
查看维基词典中的词条「元音」。
IPA主题
国际音标
语音学
特殊主题
编码
肺部气流音
调音部位舌冠舌背咽喉
调音方法雙唇唇齒舌唇齦後卷舌齦-腭硬腭軟腭小舌會⁠厭聲門
鼻音mɱ̊ɱnɳ̊ɳɲ̊ɲŋ̊ŋɴ̥ɴ
塞音pbtdʈɖcɟkɡqɢʡʔ
有噝塞擦音tsdzt̠ʃd̠ʒʈʂɖʐ
無噝塞擦音p̪fb̪vt̪θd̪ðtɹ̝̊dɹ̝t̠ɹ̠̊˔d̠ɹ̠˔ɟʝkxɡɣʡʢʔh
有噝擦音szʃʒʂʐɕʑ
無噝擦音ɸβfvθ̼ð̼θðθ̠ð̠ɹ̠̊˔ɹ̠˔ɻ˔çʝxɣχʁħʕʜʢhɦ
近音ʋ̥ʋɹ̥ɹɻ̊ɻjɰ̊ɰʔ̞
闪音ⱱ̟ɾ̼ɾ̥ɾɽ̊ɽɢ̆ʡ̆
顫音ʙ̥ʙrɽ̊r̥ɽrʀ̥ʀ
塞擦音ʈɭ̊˔cʎ̝̊kʟ̝̊ɡʟ̝
邊擦音ɬɮɭ̊˔ɭ˔ʎ̝̊ʎ̝ʟ̝̊ʟ̝
邊近音lɭ̊ɭʎ̥ʎʟ̥ʟʟ̠
邊闪音ɺɭ̆ʎ̆ʟ̆

當符號成對出現時,左邊的是清音,右邊的是濁音陰影區域表示被認為是不可能的發音。

各地
其他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元音&oldid=90024978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