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废帝时设置武州,原为北魏所移置之武都郡。治安育县(北周改将利县。今武都县东南)。辖境相当今甘肃武都县附近白龙江流域。隋朝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为武都郡[1]。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再改为武州,领将利、建威、覆津、盤堤4县。贞观元年(627年)省建威入将利。管县3: 将利县(即北魏所置石门县,北周闵帝时改为将利县,为武州州治,即今武都县)、福津县(即魏孝文帝时所置武阶郡)、盤堤县。天宝元年(742年)改名武都郡,安史之乱时,武州被吐蕃占据,后废。大历二年(767年),复置为行武州。大中后,吐蕃势弱,与秦州“渐复故地,置官守”。咸通中,唐朝政府“始得故地”,龙纪初年,“遣使招葺之”。景福元年(892年),更名为阶州[2]。
| 隋朝行政区划变迁 | ||||||
|---|---|---|---|---|---|---|
| 区分 | 開皇元年 | 区分 | 大業3年 | |||
| 州 | 武州 | 文州 | 郡 | 武都郡 | ||
| 郡 | 永都郡 | 武階郡 | 葭蘆郡 | 陰平郡 | 县 | 将利县建威县覆津县 盤堤县長松县正西县 曲水县 |
| 县 | 将利县 建威县 | 覆津县 盤堤县 | 建昌县 正西县 | 曲水县 | ||
| 京畿道 关内道 | |
|---|---|
| 都畿道 河南道 | |
| 河东道 | |
| 河北道 | |
| 山南西道 | |
| 山南东道 | |
| 淮南道 | |
| 江南东道 | |
| 江南西道 | |
| 陇右道 | |
| 河西道 | |
| 剑南道 | |
| 黔中道 | |
| 岭南道 | 廣州 | 潮州 | 循州 | 韶州 | 端州 | 岡州 | 新州 | 恩州 | 春州 | 勤州 | 瀧州 | 康州 | 封州 | 高州 | 窦州 | 辩州 | 潘州 | 羅州 | 雷州 | 崖州 | 儋州 | 萬安州 | 振州 | 白州 | 山州 | 廉州 | 欽州 | 陸州 | 桂州 | 蒙州 | 昭州 | 富州 | 梧州 | 賀州 | 藤州 | 義州 | 容州 | 禺州 | 牢州 | 黨州 | 平琴州 | 鬰林州 | 貴州 | 綉州 | 龚州 | 潯州 | 象州 | 柳州 | 融州 | 環州 | 宜州 | 芝州 | 澄州 | 嚴州 | 賓州 | 橫州 | 淳州 | 邕州 | 田州 | 笼州 | 瀼州 | 湯州 | 武峨州 | 武安州 | 長州 | 峰州 | 福祿州 | 交州 | 愛州 | 驩州 | 安南都护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