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后,改新安郡为歙州。原属新安郡的歙县、黟县、遂安县废。治所在海宁县(今安徽省休宁县万安镇)。开皇十一年(591年),复置歙县、黟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海宁县为休宁县。仁寿中,复置遂安县,属睦州。大业三年(607年),改歙州为新安郡,十三年(617年),移治歙县(今安徽省歙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歙县、绩溪、黟县、休宁、祁门等县和黄山市部分地及江西省婺源县地。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为歙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新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歙州。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为徽州。隋末汪华、唐方清、宋方腊皆曾起义于此。
| 隋代行政区划变遷 | |||
|---|---|---|---|
| 区划 | 開皇元年 | 区划 | 大業3年 |
| 州 | 東揚州 | 郡 | 新安郡 |
| 郡 | 新安郡 | 县 | 休寧县歙县黟县 |
| 县 | 休寧县歙县黟县 | ||
| 唐朝歙州辖县 | |
|---|---|
| 618年 | 歙县、休宁县[1]、黟县、梁安县 |
| 621年 | 歙县、休宁县、黟县(废除梁安县) |
| 654年 | 歙县、休宁县、黟县(增北野县[2]) |
| 740年 | 歙县、休宁县、黟县、北野县(增婺源县[3]) |
| 750年 | 歙县、休宁县[4]、黟县、北野县、婺源县 |
| 765年 | 歙县、休宁县、黟县、北野县、婺源县(增阊门县[5]) |
| 766年 | 歙县、休宁县、黟县、北野县、阊门县(改为祁门县)、婺源县(增归德县[6]) |
| 767年 | 歙县、休宁县、黟县、北野县、祁门县、婺源县、归德县(增绩溪县[7]) |
| 769年 | 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婺源县、绩溪县(废除北野县、归德县) |
| 906年 | 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婺源县[8]、绩溪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