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歙县

坐标29°52′N118°25′E / 29.87°N 118.42°E /29.87; 118.42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涉县
」重定向至此。关于州,请见「歙州」。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的內容疑似复制粘贴自某處,涉嫌違反維基百科的著作权方針(2023年11月5日)
請協助移除任何非自由著作权的內容,可使用工具检查是否侵权。請確定本處所指的來源並非屬於任何维基百科拷贝网站讨论页或許有相关資訊。
此條目的语调或风格或許不适合百科全書。(2023年11月5日)
請根據指南協助改善这篇条目,並在讨论页討論問題所在,加以改善。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2023年11月5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歙县"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歙县
歙县许国石坊
歙县许国石坊
坐标:29°52′N118°25′E / 29.87°N 118.42°E /29.87; 118.42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安徽省黄山市
政府駐地徽城镇
下级行政区
28
面积
 • 总计2,236 平方公里(863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362,962人
 • 密度162人/平方公里(420人/平方英里)
 • 城镇161,253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08:00
郵政編碼245200
電話區號0559
行政区划代码341021

shè徽語休寧話發音:ɕia212ye33[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东南部,是黄山市下属的一个县,位于皖南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歙县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置县始,统领徽州数千年,为徽州首县,县人民政府駐徽城镇。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2006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为12个享有省辖市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试点县市之一。

历史沿革

[编辑]

秦代即置歙县,先后属会稽郡丹阳郡新安郡等。隋灭陈后,设歙州,治所在歙县。北宋徽宗时,平定方腊之乱后,将歙州改名为徽州设徽州路,时为徽州府。自隋至近代,歙县作为徽州首县,就一直是徽州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88年,原徽州地区撤地设市(黄山市),将歙县西部地区析置徽州区

行政区划

[编辑]

歙县下辖15个、13个[3]

徽城镇、​深渡镇、​北岸镇、​富堨镇、​郑村镇、​桂林镇、​许村镇、​溪头镇、​杞梓里镇、​霞坑镇、​岔口镇、​街口镇、​王村镇、​雄村镇、​三阳镇、​坑口乡、​上丰乡、​昌溪乡、​武阳乡、​金川乡、​小川乡、​新溪口乡、​璜田乡、​长陔乡、​森村乡、​绍濂乡、​石门乡、​狮石乡和​歙县经济开发区。

人口

[编辑]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歙縣常住人口為362962人。[4]

地理

[编辑]

歙县地处安徽省南部,毗邻浙江省

黄山市黄山区宣城市绩溪县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
黄山市徽州区浙江省淳安县
西
 歙县  
黄山市屯溪区休宁县浙江省淳安县
浙江省淳安县

歙县群山环抱,北部为黄山,东部为天目山,东南为白际山,中部为徽州盆地。最高峰为天目山清凉峰,海拔1787米。[5]

全县均属新安江水系,有练江、渐江等支流。

交通

[编辑]

特产

[编辑]

歙县是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作為文房四寶,徽墨享有盛名,歙硯是與端硯齊名的四大名硯[6]之一。

歙县还是黄山毛峰茶、徽州贡菊黄山贡菊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黃山綠牡丹的主产地之一。

风景名胜

[编辑]
参见:歙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歙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东谯楼

歙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保留有众多文物古迹。现歙县的县城徽城镇就是原来的徽州府城。有两山横亘城中,将古城一分为二:东为古歙县附郭城,被群山环抱,状似半月;西为古徽州府城,面对练江,地势开阔。城郭为代所建,目前仅存数座门楼和部分城墙。除县城,各古村如渔梁村棠樾村北岸村等遍布有大量历史街巷和古代建筑,其中民居、祠堂牌坊被称作为徽州建筑三绝。徽州的民居选址注重风水,装饰精美且富有文化气息。祠堂和牌坊也各具特色。

在歙县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2处:

在歙县境内的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有45处:[7]

而市级、县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则更多。

除了丰富的文物古迹,歙县还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天目山白际山群峰耸峙,新安江穿山而过,被誉为“山水画廊”。

中国传统村落

[编辑]

歙县一共有167个中国传统村落,数量位列全国县级第一。[8]

历代名人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ISBN 978-7-5037-9772-9.Wikidata Q130368174(中文). 
  2. ^《徽州方言研究》,平田昌司,1998年,東京:好文出版。轉引自語言點瀏覽——当前选择的语言记录:安徽省_休宁县.复旦大学中华文明数据中心網站. [2020-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3. ^行政区划搜索:歙县.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4. ^中國: 安徽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8). 
  5. ^安徽省地图册. 星球地图出版社. 2008.ISBN 978-7-80212-461-5. 
  6. ^依次為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
  7. ^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安徽文物局.
  8. ^水墨歙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构筑诗意未来. 安徽经济网. 2023-01-17. [失效連結]

外部链接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歙县
歙县行政区划
类似乡级单位
  • 歙县经济开发区
黄山市行政区划
省级行政区:安徽省  政府驻地:屯溪区
县级行政区
市辖区
屯溪区
4街道
5镇
黄山区
9镇
5乡
徽州区
4镇
3乡
歙县
15镇
13乡
休宁县
10镇
11乡
黟县
5镇
3乡
祁门县
10镇
8乡
安徽省行政区划
地级行政区
地级市
合肥市
芜湖市
蚌埠市
淮南市
马鞍山市
淮北市
铜陵市
安庆市
黄山市
滁州市
阜阳市
宿州市
六安市
亳州市
池州市
宣城市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列表安徽省乡级以上行政区列表

区划索引:单位(代码)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一府六县
一市三区
世界遗产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胡氏宗祠 |潜口民宅 |许国石坊 |棠樾牌坊群 |老屋阁及绿绕亭 |羅東舒祠 |程氏三宅 |呈坎村古建筑群 |渔梁坝 |宏村古建筑群 |西递村古建筑群 |许村古建筑群 |祁门古戏台 |南屏村古建筑群 |溪头三槐堂 |郑氏宗祠 |竹山书院 |清华彩虹桥 |婺源宗祠 |理坑村民居 |齐云山石刻 |徽杭古道绩溪段古徽道东线郎溪段 |黄山登山古道及古建筑 |长庆寺塔 |程大位故居 |黄村进士第 |洪氏宗祠 |奕世尚书坊胡炳衡宅 |棠樾古民居 |上庄古建筑群 |北岸吴氏宗祠 |员公支祠 |昌溪周氏宗祠 |北岸廊桥 |兴村程氏宗祠 |凤山查氏宗祠 |新源俞氏宗祠 |黄山摩崖石刻群 |洪家大屋 |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 |洪坑牌坊群及洪氏家庙 |三阳洪氏宗祠 |屯溪镇海桥 |石潭吴氏宗祠 |蜀源牌坊群 |屏山舒氏祠堂 |稠墅牌坊群 |歙县太平桥 |巴慰祖宅 |歙县许氏宗祠 |唐模檀干园 |歙县鲍氏宗祠 |休宁登封桥 |休宁同安堂 |大阜潘氏宗祠 |昌溪太湖祠 |绩溪文庙 |汪由敦墓石刻 |中共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
国家地质公园
自然保护区
河流
山峰
名人
特产
文化
语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144处(截至2024年12月):
华北
15
北 京1
天 津1
河 北6
山 西6
内蒙古1
东北
7
辽 宁2
吉 林3
黑龙江2
华东
51
上 海1
江 苏14
浙 江10
安 徽7
山 东10
福 建5
江 西6
中南
30
河 南8
湖 北5
湖 南4
广 东8
广 西3
海 南2
西南
22
四 川8
重 庆1
贵 州2
云 南8
西 藏3
西北
17
陕 西6
甘 肃4
青 海1
宁 夏1
新 疆5
第一批
2005年
(12个)
副省级市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二批
2008年
(14个)
省会、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三批
2011年
(27个)
省会、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四批
2014年
(34个)
省会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五批
2017年
(89个)
省会、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地级市辖区、
县、
第六批
2020年
(133个)
省会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和县
第七批
2025年
(202个)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和县
注1:中央文明办自2005年开始每隔三年分别评选出一批全国文明城市,至2025年已经产生7批。
注2:从第二批起每一批评选时均会对之前评选的城市进行复查,删除线为未通过最近一次复查确认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城市。
注3:方框内为因行政区划调整被裁撤的行政区。
国际
各地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歙县&oldid=87509764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