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欧洲共同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包含「欧洲共同体」在內的「欧洲各共同体」。
歐洲共同體
欧盟三支柱
構成欧洲联盟的三大支柱(可點按)
1993-2009 →歐盟
組職歷史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2-2002
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2009
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58-
本文是
歐盟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

候選國

申請國




入盟條約

繼承條約

其他條約

已廢除條約與協定

(2022年1-6月)

配置




歐盟成員國選舉



歐盟成員國外交關係



歐洲聯盟主题

欧洲共同体(英語:European Community;單數)是歐洲聯盟官方已不再使用的組織名稱,使用於1993年至2009年。

1993年11月1日生效的《馬斯垂克條約》,亦即成立歐盟的條約,將欧洲经济共同体改名為欧洲共同体,並將包含著歐洲共同體的欧洲各共同体(英語:European Communities;複數)作為「歐盟三支柱之第一支柱」。

2009年12月生效的《里斯本條約》廢止了欧洲共同体(原欧洲经济共同体),其地位和職權由歐盟承接。《里斯本條約》也取消了「歐盟三支柱」體系,將原本各支柱的事務以及歐盟因《里斯本條約》取得的新事務權限更加緊密整合成10個主要任務領域

政策領域

[编辑]
更多信息:歐盟三支柱

共同體支柱撤銷時涵蓋了以下範圍:[1]

歷史

[编辑]
欧盟历史
欧洲联盟主题

歐洲聯盟的建立源於《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該條約1992年2月7日訂立,1993年11月1日生效,以《單一歐州法案》(Single European Act)及《歐洲聯盟神聖宣言》(Solemn Declaration on European Union)為基礎。歐盟取代歐洲各大共同體後,撤銷了歐盟三支柱之一的歐洲經濟共同體,並把它易名為「歐洲共同體」。歐盟成立後,雅克·德洛爾從原歐洲經濟共同體短暫過渡為首任歐洲委員會主席,其後雅克·桑特於1994年繼任。只有歐洲各大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擁有法人資格。

歐盟三支柱中,只有第一支柱──歐洲共同體奉行超國家主義的原則,跨國運作。[2]歐盟的支柱體系造就歐洲加強領域合作,毋須依靠各國領袖賦予超國家機構大量權力。支柱體系把歐盟劃分如下:歐洲經濟共同體原有的權限納入共同體支柱,司法與內政(Justice and Home Affairs,簡稱JHA)引入為新支柱,而歐洲政治合作成為第二支柱(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

歐洲經濟共同體的機構轉為歐盟的機構,但支柱間的機構各有不同職能。委員會、議會及法院主要從第二、三支柱分拆出來,而議會專責會議事務。這可見於機構的名稱,理事會正式為「歐洲聯盟理事會」,而議會正式為「歐洲共同體委員會」。因此,這些新領域建基於政府間一致的協議,而非多數表決制(政府間主義),以及奉行超國家民主制度的獨立機構。

然而,《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訂立以後,議會獲得更大職能。條約引入了共同決議程序(codecision procedure),賦予議會在共同體事務上和理事會同等的立法權。超國家機構擁有更大權力,而理事會以有效多數表決制(Qualified Majority Voting)運作,共同體支柱因此形同聯邦制那樣的決策方式。[3]

阿姆斯特丹條約》將原由司法與內政支柱負責的個人自由流動(如簽證非法移民庇護)事務,轉移至歐洲共同體(司法與內政因而更名為刑事方面的警察和司法合作;Police and Judicial Co-operation in Criminal Matters,簡稱PJCC)。[1]另外,《阿姆斯特丹條約》及《尼斯條約》把共同決議程序擴展至幾乎所有政策領域,比如議會在共同體內享有和理事會同等的權力。

創設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各大共同體的三大共同體之一)的《巴黎條約》,生效期限為50年,及至2002年失效(由於是首個條約,絕無僅有地訂立了期限),但各方沒設法延長其授權。反觀《尼斯條約》,某些內容則過渡到《羅馬條約》,其作用得以延續到共同體的職權範圍內,成為歐洲經濟共同體的一部分。

里斯本條約》生效後,支柱體系不復存在,歐洲共同體支柱的法人地位轉移至新籌組的歐盟。《歐洲憲法》曾提及有關建議,但在2005年不獲承認。

圖例:
   事實上繼承
  框架:
   事實上的內部框架
   外部框架
         歐洲聯盟(歐盟)

歐洲各共同體
(歐盟三支柱)
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現今   
歐洲煤鋼共同體 
 
  歐洲經濟共同體  
      申根區歐洲共同體
TREVI司法與內政合作 
 /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現今刑事領域警務與司法合作

英法協約

[西方聯盟到北約]

歐洲政治合作英语European Political Co-operation 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
西方聯盟英语Western Union (alliance) /
西歐聯盟
[1984年羅馬宣言英语Rome Declaration重新激活了西歐聯盟並轉交至歐盟]
   

[社會、文化移交欧洲委员会負責]

現今           
   歐洲理事會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1.01.1What are the three pillars of the EU?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olketingets EU-Oplysning
  2. ^http://www.schuman.info/fed.ht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s Europe a federal or a supranational union?
  3. ^歐盟理事會的表決機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華網,瀏覽日期:2010年7月5日。

延伸閱讀

[编辑]
1940年代
1950年代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冷冲突英语Frozen conflict
情報組織
技術競賽
外交政策
意識形態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其他
组织
宣傳
參見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欧洲共同体&oldid=88075924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