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atterモバイル変換


[0]ホーム

URL:


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索

桐乡市

坐标30°36′39.70″N120°23′4.14″E / 30.6110278°N 120.3844833°E /30.6110278; 120.384483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30°36′39.70″N120°23′4.14″E / 30.6110278°N 120.3844833°E /30.6110278; 120.3844833

桐乡市
县级市
乌镇
坐标:N30°36′18″,E120°23′2″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浙江省嘉兴市
政府駐地梧桐街道
政府
 • 市长何珊瑚
 • 副市长施如玉、吴君、郁新喜、姚富强、翁松刚
面积
 • 总计727.45 平方公里(280.87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1,029,754人
 • 密度1,416人/平方公里(3,666人/平方英里)
 • 城镇690,641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08:00
郵政編碼314500
電話區號573
車輛號牌浙F
行政区划代码330483
国内生产总值(2016年)¥693.73亿元
網站桐乡市政府网

桐乡市中国浙江省北部,为嘉兴市下辖的县级市。桐乡市经济较为发达,为全国最具实力的县市之一,其综合竞争能力2010年位居浙江省县(市)的第十二位,全国百强县(市)的第四十五位,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员之一。市人民政府駐梧桐街道振兴东路600号。区域总面积为727.45平方公里。

桐乡市东与秀洲区相连,南邻海宁市,西毗杭州市临平区,西北接湖州市的南浔区和德清县,北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交界。东西宽36公里,南北长34公里。

行政区划

[编辑]

桐乡市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8个[2]

梧桐街道、​凤鸣街道、​高桥街道、​乌镇镇、​濮院镇、​屠甸镇、​石门镇、​河山镇、​洲泉镇、​大麻镇和​崇福镇

人口

[编辑]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桐乡市常住人口为1029754人。

2022年末,桐乡市户籍人口71.50万人,较上年增加3414人,其中男性34.87万人,女性36.63万人。[3]

交通

[编辑]

历史

[编辑]

地理

[编辑]

桐乡地处杭嘉湖平原上,全境皆为平地,无一山丘。境内河流密布且大都连通京杭大运河,土地肥沃,农业非常发达。主产水稻小麦蚕茧等。特产杭白菊,为原产地域产品,受国家保护。位于桐乡境内的濮院还有一个全国最大的羊毛衫交易市场。

桐乡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丰子恺的故乡。古镇乌镇和镇上的茅盾故居,均为重要的国家级文物,也是四大古镇之一,年接待游客200余万位列浙江之首。

教育

[编辑]

位于桐乡市的高中有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桐乡市茅盾中学、浙江省桐乡第一中学、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浙江省桐乡第二中学。

气象

[编辑]

桐乡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特点。以连续五日(以第一日开始)平均气温≤10℃为冬季,≥22℃为夏季,界于10℃~22℃之间为春季或者秋季。市境冬季最长、秋季最短。

文化和旅游

[编辑]
主条目:桐乡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参考文献

[编辑]
  1.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ISBN 978-7-5037-9772-9.Wikidata Q130368174(中文). 
  2. ^行政区划搜索:桐乡市.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3. ^人口规模 桐乡市http://www.tx.gov.cn/col/col1631300/index.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杭州都市圈环线高速即将“成环” _ 杭州政协网. www.hzzx.gov.cn. [2025-04-22]. 

外部链接

[编辑]
桐乡市行政区划
街道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嘉兴市行政区划
省级行政区:浙江省  政府驻地:南湖区
县级行政区
市辖区
南湖区
7街道
3镇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2街道
嘉兴工业园区
1镇
秀洲区
2街道
5镇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2街道
县级市
海宁市
4街道
6镇
连杭经济开发区
2镇
平湖市
2街道
4镇
平湖经济开发区
1街道
嘉兴港区
1镇
独山港区
1镇
桐乡市
3街道
8镇
嘉善县
2街道
6镇
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
1街道
海盐县
3街道
5镇
海盐经济开发区
1街道
地级行政区
副省级市
杭州市
宁波市
地级市
温州市
嘉兴市
湖州市
绍兴市
金华市
衢州市
舟山市
台州市
丽水市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列表浙江省乡级以上行政区列表

区划索引:单位(代码)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第一批
2005年
(12个)
副省级市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二批
2008年
(14个)
省会、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三批
2011年
(27个)
省会、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四批
2014年
(34个)
省会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第五批
2017年
(89个)
省会、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
地级市辖区、
县、
第六批
2020年
(133个)
省会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和县
第七批
2025年
(202个)
自治区首府
地级市
直辖市城区
县级市和县
注1:中央文明办自2005年开始每隔三年分别评选出一批全国文明城市,至2025年已经产生7批。
注2:从第二批起每一批评选时均会对之前评选的城市进行复查,删除线为未通过最近一次复查确认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城市。
注3:方框内为因行政区划调整被裁撤的行政区。
国际
各地
检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桐乡市&oldid=89475316
分类:​
隐藏分类:​

[8]ページ先頭

©2009-2025 Movatter.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