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 Gveilinz 桂 |
|---|
| 地级市 |
|
 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位置 |
| 坐标:25°14′04″N110°10′48″E / 25.2344°N 110.1799°E /25.2344; 110.1799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 自治區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
| 設立 | 1940年6月 |
|---|
| 政府駐地 | 临桂区西城中路69号 |
|---|
| 下级行政区 | 6市辖区、1县级市、8县、2自治县 |
|---|
| 政府 |
|---|
| • 市委書記 | 李楚 |
|---|
|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赵仲华 |
|---|
| • 市長 | 卢新华 |
|---|
| • 政協主席 | 陈丽华(女) |
|---|
| 面积 |
|---|
| • 地级市 | 27,667 平方公里(10,682 平方英里) |
|---|
| • 市區 | 2,805 平方公里(1,083 平方英里) |
|---|
| 面积排名 | 全区第3位(佔全广西壮族自治区11.64%) |
|---|
| 最高海拔 | 2,141.5 公尺(7,025.9 英尺) |
|---|
| 人口(2020) |
|---|
| • 常住 | 493.11[1]萬人 |
|---|
| • 排名 | 全区第3位(佔全广西壮族自治区10.35%) |
|---|
| • 密度 | 184.8人/平方公里(479人/平方英里) |
|---|
| • 市區(2015) | 153.31萬人 |
|---|
| • 市區密度 | 546.6人/平方公里(1,416人/平方英里) |
|---|
| • 城镇(2019) | 260.2[1]萬人 |
|---|
| 語言 |
|---|
| • 方言 | 桂柳话、平话 |
|---|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
| 郵政編碼 | 541000 |
|---|
| 電話區號 | 773 |
|---|
| 車輛號牌 | 桂C:桂林市区(包括临桂区),阳朔县 桂H:除阳朔县以外的其他市辖县及荔浦市增补 |
|---|
| 气候 | 中亚热带湿润气候 |
|---|
| •年均温 | 18.8 ℃ |
|---|
| •年降水 | 1,901.3毫米 |
|---|
| 行政区划代码 | 450300 |
|---|
| 国内生产总值(2015) | ¥1,942.97亿(全区第3位,佔全广西壮族自治区11.56%) 311.95亿美元(汇率) |
|---|
| •人均 | ¥39,329(全区第5位) 6,314美元(汇率) |
|---|
| 網站 | 桂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
|
| z象征 |
| 花 | 桂花 |
|---|
| 树 | 榕树、桂树 |
|---|
| 本表面积、人口、经济数据参考《广西统计年鉴-2016》 |
桂林市(拼音:Guilin,邮政式拼音:Kweilin),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北部。市境西界柳州市,南临来宾市、梧州市、贺州市,东接湖南省永州市,北邻湖南省邵阳市、怀化市。
桂林地处南岭山脉西南部桂东北山地区,湘桂走廊南端,北部为越城岭,东部为海洋山、都庞岭,西部为天平山。主要为丘陵地貌,中部为典型的岩溶峰林区。漓江、湘江为境内两大河流,中间有灵渠相连,市人民政府驻临桂区西城中路69号。桂林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山水之景聞名天下,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名誉。
抗戰時期的桂林距今约一万年前,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考证,甑皮岩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夏商周时期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朝(前214年)开凿灵渠沟通湘漓水系,属桂林郡。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设始安县,为县治所在,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30年)时又设始安侯国,为始安侯国治所。
三国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建始安郡,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属荆州始安郡。
南北朝(540年)置桂州于湘州始安郡,受湘州督。
隋朝开皇十年(590年)置桂州总管府。大业元年(605年),总管府被改为都尉府。[2]
唐朝(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692年)筑相思埭,即今桂柳运河。757年改始安郡为建陵郡。868年庞勋率桂州戍卒反唐。879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陷桂州。900年属静江军节度。
北宋(997年)置广南西路,治所在今桂林,属桂州[3]。
南宋(1133年)升桂州为静江府,治今桂林。静江府本桂林,始安郡,静江军节度。
元朝(1277年)3月置广南西路宣抚司于静江(今桂林),5月改为广南西路宣尉司。1278年7月增设岭南广西道,改静江府为静江路总管府。1295年并左右两江宣尉司都元帅府为广西两江道宣尉司都元帅府,分司邕州。1363年3月立广西等处行中书省,省治在今桂林。
明朝(1370年)朱元璋封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7月建靖江王府于独秀峰前。1367年設廣西承宣布政使司將靜江路改桂林府,因而沿用至今。1372年6月改为桂林市府,府治在今桂林。
清朝初建广西省,於桂林置巡抚,属广西省桂林府。
中華民國成立后(1911年)被改为广西省省会。民国元年(1912年)10月,广西军政府从桂林迁往南宁,南宁成为广西省会;民国25年(1936年)10月,广西省会从南宁迁往桂林;民国29年(1940年)划桂林县县城及附廓成立桂林市,余地复称临桂县。民国33年(1944年)11月10日,桂林保卫战失利,日军占领了桂林。民国34年(1945年)7月28日,桂林被收复[4][5]。民国38年(1949年)10月,广西省会再次从桂林迁往南宁。
1949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攻占桂林[6]。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
桂林市原分为桂林市和桂林地区两部分。1981年7月1日,阳朔县划归桂林市。1983年10月8日,临桂县划归桂林市。1990年2月3日,撤销恭城县,设立恭城瑶族自治县。1996年12月2日,桂林市郊区更名为雁山区。1998年8月27日,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2013年,撤销临桂县,设立桂林市临桂区,市政府迁驻临桂区西城中路69号。[7]2014年7月正式搬迁。[8]
桂林水文地理桂林市区与临桂区、灵川县、阳朔县相邻。
桂林市西与本省柳州市、西南与来宾市、南与梧州市、东南与贺州市相邻,西北与湖南省怀化市、北与邵阳市、东与永州市相邻[9]。
桂林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形,大部分为丘陵,北部和东部分别为越城岭和海洋山、都庞岭山区,有很多面积较小的山间盆地。桂林市区坐落在湘桂走廊中的一个相对较大的平原里。桂林市南部有破碎的丘陵平原,西部、北部和东部是大面积的山地。猫儿山海拔2142米,称“华南第一峰”。
有聲維基百科此音频文件是根據條目“
桂林市”2012年10月2日的修訂版本录制的,以
桂林话朗讀,不會反映對該條目的後續編輯。(
媒體幫助)
桂林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多雨,雨热同期,气候适宜。又有“三冬少雪,四季常花”的说法。冬季阴凉,偶尔寒冷。夏季炎热潮湿。1月平均气温7.9℃,7月平均气温28.0℃,年平均气温18.8℃。无霜期为309天。年均降水量1901.3mm。桂林雨美可与重庆雾美相映,有“雾重庆,雨桂林”之说。每年4月至10月为最佳旅游季节。
桂林属于“梅雨”地区,夏季降水集中,雨量大。降梅雨时,天气闷热,空气潮湿,河水暴涨,经常形成洪灾,对桂林的经济特别是旅游业造成极大的危害。
桂林冬季气温在零度及以下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很少降雪,大雪更是凤毛麟角。降雪是学生们的最爱,此时学校往往会停课,但是大雪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2002年末至2003年初下大雪的时候,一些工厂停工,由于路面结冰,交通几近瘫痪,大量农作物、牲畜和绿化植物冻死,由于缺少防雪的经验,罕见的大雪给桂林市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 桂林(平均數據1991–2020 極端數據1951至今)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
| 历史最高温 °C(°F) | 27.6 (81.7) | 32.8 (91.0) | 33.7 (92.7) | 35.6 (96.1) | 36.6 (97.9) | 37.4 (99.3) | 40.3 (104.5) | 39.4 (102.9) | 38.5 (101.3) | 35.6 (96.1) | 32.6 (90.7) | 27.6 (81.7) | 40.3 (104.5) |
|---|
| 平均高温 °C(°F) | 11.7 (53.1) | 14.2 (57.6) | 17.5 (63.5) | 23.7 (74.7) | 27.9 (82.2) | 30.5 (86.9) | 32.8 (91.0) | 33.2 (91.8) | 30.8 (87.4) | 26.3 (79.3) | 20.8 (69.4) | 14.9 (58.8) | 23.7 (74.6) |
|---|
| 日均气温 °C(°F) | 8.4 (47.1) | 10.6 (51.1) | 13.9 (57.0) | 19.6 (67.3) | 23.7 (74.7) | 26.6 (79.9) | 28.4 (83.1) | 28.4 (83.1) | 26.0 (78.8) | 21.5 (70.7) | 16.2 (61.2) | 10.8 (51.4) | 19.5 (67.1) |
|---|
| 平均低温 °C(°F) | 6.1 (43.0) | 8.3 (46.9) | 11.4 (52.5) | 16.6 (61.9) | 20.7 (69.3) | 23.8 (74.8) | 25.2 (77.4) | 25.0 (77.0) | 22.6 (72.7) | 18.3 (64.9) | 13.1 (55.6) | 8.0 (46.4) | 16.6 (61.9) |
|---|
| 历史最低温 °C(°F) | −4.9 (23.2) | −3.6 (25.5) | 0.0 (32.0) | 4.0 (39.2) | 10.7 (51.3) | 13.0 (55.4) | 18.2 (64.8) | 18.3 (64.9) | 12.9 (55.2) | 6.1 (43.0) | 0.7 (33.3) | −3.3 (26.1) | −4.9 (23.2) |
|---|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68.9 (2.71) | 83.9 (3.30) | 153.0 (6.02) | 226.7 (8.93) | 321.1 (12.64) | 448.7 (17.67) | 266.3 (10.48) | 147.6 (5.81) | 80.9 (3.19) | 54.9 (2.16) | 81.9 (3.22) | 54.1 (2.13) | 1,988 (78.26) |
|---|
|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 13.5 | 13.6 | 19.3 | 18.5 | 18.2 | 18.5 | 16.1 | 12.5 | 7.9 | 7.1 | 9.2 | 10.1 | 164.5 |
|---|
| 平均相對濕度(%) | 71 | 73 | 78 | 78 | 78 | 81 | 77 | 75 | 70 | 66 | 67 | 65 | 73 |
|---|
| 月均日照時數 | 58.4 | 52.2 | 55.0 | 78.7 | 113.1 | 113.3 | 180.6 | 197.2 | 180.3 | 157.1 | 122.9 | 102.1 | 1,410.9 |
|---|
| 可照百分比 | 18 | 16 | 15 | 21 | 27 | 28 | 43 | 49 | 49 | 44 | 38 | 31 | 32 |
|---|
| 数据来源: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10][11][12]all-time extreme temperature[13] |
桂林市市徽桂林市现辖6个市辖区、8个县、2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
其中,七星区与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1995年起资源县为自治县待遇县。
| 桂林市行政区划图 |
|---|
|
| 区划代码[18] | 区划名称 | 汉语拼音 壮文(官式译写) | 面积[註 1][19] (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註 2][20] (2020年普查) | 政府驻地 | 邮政编码 | 乡级行政区划[21] |
|---|
街道 办事处 | 镇 | 乡 | 其中: 民族乡 |
|---|
| 450300 | 桂林市 | Guìlín Shì Gveilinz Si | 27,667.28 | 4,931,137 | 临桂区 | 541000 | 13 | 88 | 46 | 15 |
|---|
| 450302 | 秀峰区 | Xiùfēng Qū Siufungh Gih | 43.23 | 161,066 | 丽君街道 | 541000 | 3 | | | |
|---|
| 450303 | 叠彩区 | Diécǎi Qū Dezcaij Gih | 51.85 | 202,875 | 北门街道 | 541000 | 2 | | 1 | |
|---|
| 450304 | 象山区 | Xiàngshān Qū Siengsanh Gih | 89.94 | 286,872 | 南门街道 | 541000 | 3 | | 1 | |
|---|
| 450305 | 七星区 | Qīxīng Qū Gihsingh Gih | 70.74 | 387,304 | 漓东街道 | 541000 | 4 | | 1 | |
|---|
| 450311 | 雁山区 | Yànshān Qū Yensanh Gih | 302.05 | 132,639 | 良丰街道 | 541100 | 1 | 2 | 2 | 1 |
|---|
| 450312 | 临桂区 | Línguì Qū Linzgvei Gih | 2,247.11 | 555,109 | 临桂镇 | 541199 | | 9 | 2 | 2 |
|---|
| 450321 | 阳朔县 | Yángshuò Xiàn Yangzsoz Yen | 1,435.61 | 273,124 | 阳朔镇 | 541900 | | 6 | 3 | |
|---|
| 450323 | 灵川县 | Língchuān Xiàn Lingzconh Yen | 2,301.76 | 422,776 | 灵川镇 | 541200 | | 7 | 5 | 2 |
|---|
| 450324 | 全州县 | Quánzhōu Xiàn Cenzcouh Yen | 3,978.82 | 565,696 | 全州镇 | 541500 | | 15 | 3 | 2 |
|---|
| 450325 | 兴安县 | Xīng'ān Xiàn Hingh'anh Yen | 2,332.46 | 307,043 | 兴安镇 | 541300 | | 6 | 4 | 1 |
|---|
| 450326 | 永福县 | Yǒngfú Xiàn Yungjfuz Yen | 2,794.81 | 228,646 | 永福镇 | 541800 | | 6 | 3 | |
|---|
| 450327 | 灌阳县 | Guànyáng Xiàn Gvan'yangz Yen | 1,835.29 | 208,412 | 灌阳镇 | 541600 | | 6 | 3 | 2 |
|---|
| 450328 | 龙胜各族自治县 | Lóngshèng Gèzú Zìzhìxiàn Lungzswng Gozcuz Swciyen | 2,450.48 | 139,483 | 龙胜镇 | 541700 | | 6 | 4 | |
|---|
| 450329 | 资源县 | Zīyuán Xiàn Swhyenz Yen | 1,941.01 | 139,212 | 资源镇 | 541400 | | 3 | 4 | 3 |
|---|
| 450330 | 平乐县 | Pínglè Xiàn Bingzloz Yen | 1,893.15 | 340,921 | 平乐镇 | 542400 | | 6 | 4 | 1 |
|---|
| 450332 | 恭城瑶族自治县 | Gōngchéng Yáozú Zìzhìxiàn Gunghcwngz Yauzcuz Swciyen | 2,139.31 | 245,432 | 恭城镇 | 542500 | | 6 | 3 | |
|---|
| 450381 | 荔浦市 | Lìpǔ Shì Libuj Si | 1,759.66 | 334,527 | 荔城镇 | 546600 | | 10 | 3 | 1 |
|---|
|
阳朔县街区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4,931,137人[22]。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747,96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83,174人,增长3.86%,年平均增长率为0.38%。其中,男性人口为2,505,946人,占总人口的50.82%;女性人口为2,425,191人,占总人口的49.1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33。0-14岁的人口为968,064人,占总人口的19.63%;15-59岁的人口为2,960,552人,占总人口的60.04%;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2,521人,占总人口的20.3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30,704人,占总人口的14.82%。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592,914人,占总人口的52.5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338,223人,占总人口的47.42%。
桂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其中有壮、瑶、回、苗、侗等36个少数民族。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110,371人,占83.3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820,766人,占16.6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97,075人,增长2.42%,占总人口比例下降1.17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86,099人,增长11.72%,占总人口比例增加1.17个百分点。其中,瑶族人口增加15,999人,增长4.32%,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04个百分点;壮族人口增加54,250人,增长23.76%,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92个百分点;苗族人口增加6,589人,增长11.35%,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09个百分点;侗族人口增加3,519人,增长7.29%,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03个百分点。
桂林市民族构成(2020年11月)[23]| 民族名称 | 汉族 | 瑶族 | 壮族 | 苗族 | 侗族 | 回族 | 满族 | 土家族 | 仫佬族 | 布依族 | 其他民族 |
|---|
| 人口数 | 4,110,371 | 385,946 | 282,537 | 64,637 | 51,795 | 16,842 | 3,504 | 2,921 | 2,715 | 1,724 | 8,145 |
|---|
| 占总人口比例(%) | 83.36 | 7.83 | 5.73 | 1.31 | 1.05 | 0.34 | 0.07 | 0.06 | 0.06 | 0.03 | 0.17 |
|---|
| 占少数民族人口比例(%) | - | 47.02 | 34.42 | 7.88 | 6.31 | 2.05 | 0.43 | 0.36 | 0.33 | 0.21 | 0.99 |
|---|
當地最通行的语言为汉语方言-桂柳官话(西南官話的分支),在桂林北部地区则流行湘语(湘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也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使用[24]。
桂林属南方水稻产区,耕地多是水田,山区梯田颇多。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桂林的经济作物很多,主要的经济作物有罗汉果、马蹄、毛竹和茶树等。
遊船業
桂林西站桂林交通发达,是广西乃至华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能起降空中客车A380的4F级区域性干线枢纽机场,拥有60多条国内、国际航线。主要铁路有湘桂铁路、衡柳铁路和贵广客运专线,桂林主要的火车站有桂林站、桂林北站和桂林西站。公路方面有
321国道、
322国道、
323国道和
357国道,还有
泉南高速、
包茂高速、
厦蓉高速、机场高速公路和
桂林绕城高速等高速公路。水运可以通过漓江的磨盘山码头和竹江码头乘船游览漓江,也可乘船直达珠江上的梧州、广州、香港等城市。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是桂林最主要的民用机场,地处桂林市临桂区两江镇高妙村,距离桂林市区28km,1996年正式建成并通航。占地4.06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拥有航站楼1座。飞行区等级为4E,设计年飞行量4.2万架,跑道长3200m,宽75m,停机坪设有20个停机位,具备起降空中客车A380的能力。T1航站楼设有8座登机廊桥和8条行李输送带。货运仓库面积为6200平方米,混凝土铺筑面积55万平方米。2015年旅客吞吐量636.1万人次,在全国大中型民航机场中排名第36位[25]。T2航站楼按照2020年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5万吨/年、飞机起降量10.12万架次/年的目标设计,已在2018年投入使用,并扩建T1航站楼10万平方米及安装相关配套设施。[26]现拥有国际国内航线52条,21家航空公司飞行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可通航45个国内城市、港、澳、台及日本福冈、韩国首尔、泰国曼谷、马来西亚吉隆坡。
桂林兴安通用机场是广西首个通用机场,位于桂林市兴安县溶江镇白竹铺,距离桂林市区37km,总投资约80亿元人民币,2013年9月29日动工兴建,正在建设中,力争在6年内完工。机场规划用地约2100亩,修建1200m和800m跑道各一条,并修建一条500米平行滑行道,20座机库。[27]
2018年的解放桥桂林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主要是改造小街小巷,改造道路,整治市容。有“百条小巷整改工程”。要把桂林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设施优良的,人文优秀的城市。另外为发展旅游业大规模建设城市景点,进行生态环境改造。2002年,桂林市政府增加了免费的公益公交车[28]。
为了方便交通及桂林整体的形象,市政府决定重修和扩建一部分桥梁,这部分桥梁有解放桥、龙隐桥、文昌桥等。后来这部分桥梁和漓江、桃花江、杉湖、榕湖、桂湖、新开掘的木龙湖、襟江形成著名的两江四湖体系。
桂林(图中山峰为塔山)
漓江风光桂林是一个典型的旅游型城市,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旅游胜地之一。桂林山水因“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驰名中外。南宋诗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说:“余尝评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南宋王正功在其诗作中有云:“桂林山水甲天下。”唐代大诗人韩愈曾在其《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中称赞桂林山水为:“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1985年,《中国旅游报》发起了历时半年多的评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的活动。“桂林山水”排名“万里长城”之后,名列“中国十大风景名胜”第二位。
主要旅游景点:
阳朔风光
桂林米粉桂林最有名的食品莫过于桂林米粉。此外,民间手工制作的马蹄糕、板栗粽等也颇受欢迎。十二县也有名吃如恭城的油茶,用荔浦名产荔蒲芋制作的扣肉、阳朔的啤酒鱼、灵川狗肉和全州禾花鱼。
享誉海内外的三种制品即辣椒酱、豆腐乳、三花酒被合称为桂林三宝,后来还有“桂林四宝”一说在“桂林三宝”的基础上加入了西瓜霜。
桂花糕、桂林腐乳、桂林三花酒、桂林西瓜霜、桂林辣椒酱: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中共桂林市委、桂林市政府、桂林市人大常委会(象山区旧址)| 姓名 | 任期 | 备注 |
|---|
| 陈恩元 | 1940.5.26~1943.6.15 | |
| 苏新民 | 1943.6.15~1949.1.3 | |
| 梁家齐 | 1949.1.3~1949.8.5 | |
| 韦瑞霖 | 1949.8.5~1949.12.13 | |
| 何伟 | 1949.9.27(12.8)~1951.5 | |
| 王全国 | 1951.5~1954.5. | |
| 姚明 | 1954.5~1955.7 | |
| 姚克愚 | 1955.7~1958.2 | |
| 魏凌风 | 1958.2.14~1963.10.31 | |
| 冯邦瑞 | 1963.10.31~1966.4.14 | |
| 王斌 | 1968.4~1969.2 | 革委会主任 |
| 王程明 | 1969.2~1969.11 |
| 阎寿湖 | 1969.11~1970.11 |
| 于海学 | 1970.11~1973.5 |
| 钟枫 | 1973.5~1977.5 |
| 郭鹏 | 1977.5~1978.4 |
| 李吉禄 | 1978.4 |
| 梁成业 | 1978.4~1979.12 |
| 梁山 | 1979.12~1980.11 |
| 1980.11.19~1984.4.16 | |
| 郑义 | 1984.4.16~1990.3.31 | |
| 袁凤兰 | 1990.3.31~1995.9.28 | |
| 黎明智 | 1995.9.28~1997.3.1 | |
| 蔡永伦 | 1997.3.1~1998.10.28 | |
| 李金早 | 1998.10.28~2002.2 | |
| 莫永清 | 2002.2~2002.10.20 | |
| 王跃飞 | 2002.10.20~2006.2.10 | |
| 张秀隆 | 2006.2.10~2008.2.6 | |
| 李志刚 | 2008.2.6~2013.2.22 | |
| 黄俊华 | 2013.2.22~2014.2.12 | |
| 唐琮沅 | 2014.2.12~2015.2.2 | |
| 周家斌 | 2015.2.2~2017.11 | |
| 秦春成 | 2017.11~2021.6 | |
| 李楚 | 2021.6~2025.4 | |
| 卢新华 | 2025.4~ | |
- 凌建平,1938年9月,中共桂林市工作委员会书记。
- 陈岸,1939年7月上旬中共桂林特支书记。
- 罗文坤(罗娴,女),1940年8月8日中共桂林市委员会书记。
- 张祖贵,1941年10月,中共桂林市委员会负责人(特派员)。
- 黄彰,1942年1月中共桂林市委员会负责人(兼)。
- 覃展,1942年11月中共桂林市支部(广东系统建在桂林的党组织)书记。
- 庄炎林,1945年11月中共桂林市工作委员会书记。
- 阳雄飞,1946年5月,中共桂林市工作委员会书记。
- 陈枫,1945年8月中共桂柳区(广东系统的党组织)正特派员。
- 吴师光,1945年9月中共桂林市正特派员(广东系统建在桂林的党组织)。
- 陈枫, 1947年7月9日中共桂柳区工委书记。
- 陈光(陈扬),1947年8月28日中共桂林市特派员。
- 陈光,1947年9月下旬中共桂林市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
- 陈光,1949年1月上旬,中共桂林市城市工作委员会书记陈光。
- 黄绍亮,1949年1月11日,中共桂林市城市工作委员会代理书记。
| 姓名 | 任期 | 备注 |
|---|
| 郭伟人 | 1949.9~1952.8 | |
| 段远钟 | 1952.8~1954.5 | |
| 黄云 | 1954.1~1954.7 | 第二书记 |
| 1954.7~1956.7 | 第一书记 |
| 王全国 | 1954.1~1954.4 | 兼任,代理 |
| 阮庆 | 1957.9~1957.11 | 代理第一书记 |
| 1957.11~1960.6 | 第一书记 |
| 冯存义 | 1956.5~1958. | |
| 1959.12~1961.3 | 代理第一书记 |
| 黄云 | 1961.3~1962.11 | 第一书记 |
| 冯存义 | 1961.12~1962.11 | 第二书记 |
| 黄云 | 1962.12~1966.8 | |
| 刘竹溪 | 1966.8~1967.3 | 代理书记 |
| 王斌 | 1968.4~1969.2 | 革委会主任 |
| 王程明 | 1969.2~1969.11 |
| 阎寿湖 | 1969.11~1970.8 |
| 1970.8~1970.11 | 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
| 于海学 | 1970.11~1971.4 |
| 1971.4~1973.5 | |
| 钟枫 | 1973.5~1977.5 | |
| 郭鹏 | 1977.5~1978.4 | |
| 李吉禄 | 1978.4~1979.12 | |
| 梁成业 | 1979.12~1983.4 | |
| 梁山 | 1983.4~1983.11 | |
| 1983.11~1984.11 | |
| 王仁武 | 1984.11~1987.3 | |
| 陈雨萍 | 1987.3~1992.4 | |
| 张文学 | 1992.4~1996.1 | |
| 洪普洲 | 1996.3~1998.1 | |
| 姜兴和 | 1998.01~2001.12 | |
| 李金早 | 2001.12~2002.10 | |
| 莫永清 | 2002.10~2007.04 | |
| 高雄 | 2007.04~2008.8 | |
| 刘君 | 2008.8~2013.2 | |
| 赵乐秦 | 2013.2~2021.2 | |
| 周家斌 | 2021.2~2024.12 | |
| 李楚 | 2024.12~ | |
- 《桂林市概况》1986年4月 桂林市市志编纂委员会
|
|---|
第一批 2005年 (12个) | |
|---|
第二批 2008年 (14个) | |
|---|
第三批 2011年 (27个) | |
|---|
第四批 2014年 (34个) | |
|---|
第五批 2017年 (89个) | 省会、 自治区首府 | |
|---|
| 地级市 | |
|---|
| 直辖市城区 | |
|---|
县级市、 地级市辖区、 县、 旗 | |
|---|
|
|---|
第六批 2020年 (133个) | |
|---|
第七批 2025年 (202个) | |
|---|
注1: 中央文明办自2005年开始每隔三年分别评选出一批全国文明城市,至2025年已经产生7批。 注2:从第二批起每一批评选时均会对之前评选的城市进行复查, 删除线为未通过最近一次复查确认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城市。 注3: 方框内为因行政区划调整被裁撤的行政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