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尔木市 | |
|---|---|
| 县级市 | |
| ᠭᠤᠤᠯᠮᠤᠳ ᠬᠣᠲᠠ (传统蒙古文) ན་གོར་མོ།(藏语) | |
格尔木市(红色)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黄色)和青海省的位置图 | |
| 坐标:36°24′10″N94°54′15″E / 36.40278°N 94.90417°E /36.40278; 94.90417 |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隶属行政区 |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 政府駐地 | 昆仑路街道 |
| 面积 | |
| • 总计 | 124,500 平方公里(48,100 平方英里) |
| 海拔 | 2,809 公尺(9,216 英尺) |
| 人口(2020年)[1] | |
| • 常住 | 221,863人 |
| • 密度 | 1.78人/平方公里(4.62人/平方英里) |
| • 城镇 | 197,153人 |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 郵政編碼 | 816000 |
| 電話區號 | 979 |
| 車輛號牌 | 青H |
| 行政区划代码 | 632801 |
| 網站 | www |
| 格尔木市 | |||||||||
| 汉语名称 | |||||||||
|---|---|---|---|---|---|---|---|---|---|
| 繁体字 | 格爾木 | ||||||||
| 简化字 | 格尔木 | ||||||||
| |||||||||
| 藏语名称 | |||||||||
| 藏語 | ན་གོར་མོ་ | ||||||||
| |||||||||
| 蒙古语名称 | |||||||||
| 蒙古语 | ᠭᠤᠤᠯᠮᠤᠳ γoolmuud | ||||||||
格尔木市(蒙古语:ᠭᠤᠤᠯᠮᠤᠳ
ᠬᠣᠲᠠ,西里尔字母:Голмуд хот,藏語:ན་གོར་མོ་,威利转写:na gor mo,藏语拼音:Nagormo),是中国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副地级市。总面积近12万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約23万人。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駐八一东路001号。
格尔木市(托忒文:ᡎᡆᠯᡏᡇᡇᡑ
ᡍᡆᡐᡆᠨ,卡尔梅克文:Һолмуд хотн,中蒙联合转写:Golmuud xoton,汉语拼音字母:Ĝôlmûûd hôtôn)的市名源于蒙古语卫拉特方言,是河曲(高勒)的复数形式(蒙古语:ᠭᠣᠣᠯ ᠤᠳ,西里尔字母:Голууд)在青海蒙古语中的读法,但在传统蒙文中通过人为借入青海蒙古语方言的形式而写作“ᠭᠤᠤᠯᠮᠤᠳ”。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辖区由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和飞地唐古拉山镇等区域组成,市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格尔木河冲积平原上,市区平均海拔2780米。面积为5856平方公里的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床,因此格尔木也有中国盐湖城之称。
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日温差较大,降水稀少。冬季漫长寒冷但严寒天气较少,夏季短暂而凉爽,春秋季较为短暂。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在2859~3358小时之间。年平均降水量42.2mm。最低气温-33.6℃(1月),最高气温35.5℃(8月)。
| 格尔木市气象数据(1981年至2010年) |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 历史最高温 °C(°F) | 13.9 (57.0) | 18.0 (64.4) | 24.3 (75.7) | 31.3 (88.3) | 31.0 (87.8) | 32.7 (90.9) | 34.0 (93.2) | 35.5 (95.9) | 31.0 (87.8) | 25.1 (77.2) | 16.7 (62.1) | 10.0 (50.0) | 35.5 (95.9) |
| 平均高温 °C(°F) | −0.8 (30.6) | 3.6 (38.5) | 9.0 (48.2) | 14.8 (58.6) | 19.5 (67.1) | 22.9 (73.2) | 25.3 (77.5) | 24.5 (76.1) | 19.8 (67.6) | 13.2 (55.8) | 6.0 (42.8) | 0.2 (32.4) | 13.2 (55.7) |
| 日均气温 °C(°F) | −8.4 (16.9) | −4.2 (24.4) | 1.2 (34.2) | 7.1 (44.8) | 12.3 (54.1) | 16.2 (61.2) | 18.5 (65.3) | 17.5 (63.5) | 12.8 (55.0) | 5.4 (41.7) | −2.0 (28.4) | −7.3 (18.9) | 5.8 (42.4) |
| 平均低温 °C(°F) | −14.2 (6.4) | −10.6 (12.9) | −5.3 (22.5) | 0.3 (32.5) | 5.6 (42.1) | 9.9 (49.8) | 12.2 (54.0) | 11.4 (52.5) | 6.9 (44.4) | −0.6 (30.9) | −8.0 (17.6) | −13.0 (8.6) | −0.4 (31.2) |
| 历史最低温 °C(°F) | −33.6 (−28.5) | −26.6 (−15.9) | −26.1 (−15.0) | −13.4 (7.9) | −7.8 (18.0) | −5.2 (22.6) | 1.9 (35.4) | −1.4 (29.5) | −8.2 (17.2) | −20.2 (−4.4) | −25.4 (−13.7) | −28.5 (−19.3) | −33.6 (−28.5) |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0.7 (0.03) | 0.3 (0.01) | 1.3 (0.05) | 1.5 (0.06) | 5.1 (0.20) | 8.9 (0.35) | 12.3 (0.48) | 8.2 (0.32) | 4.9 (0.19) | 0.8 (0.03) | 0.5 (0.02) | 0.7 (0.03) | 45.2 (1.77) |
|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 1.4 | 0.8 | 1.1 | 1.0 | 2.6 | 5.1 | 6.4 | 4.2 | 2.4 | 0.7 | 0.9 | 1.1 | 27.7 |
| 平均相對濕度(%) | 38 | 29 | 27 | 24 | 28 | 33 | 37 | 34 | 34 | 31 | 32 | 38 | 32 |
| 月均日照時數 | 219.9 | 210.9 | 247.7 | 274.3 | 295.3 | 273.4 | 276.4 | 284.6 | 261.2 | 277.7 | 247.7 | 227.3 | 3,096.4 |
| 可照百分比 | 72 | 69 | 67 | 70 | 68 | 63 | 62 | 68 | 70 | 80 | 81 | 76 | 70 |
|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1971–2000年间的降水天数和日照数据)[2][3] | |||||||||||||
下辖以下乡级(含副县级)机构:[4]
其中,五个街道和郭勒木德镇可视为格尔木市区。
| 区划名称 | 常住人口[5](2010年11月) | 户籍人口[6] (2010年末) | ||
|---|---|---|---|---|
| 总计 | 比重 (%) | 每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 ||
| 格尔木市 | 215214 | 43.98 | 1.76 | 123137 |
| 东城区行委 | 84976 | 39.49 | ||
| 昆仑路街道 | 54330 | 25.25 | ||
| 黄河路街道 | 26863 | 12.48 | ||
| 唐古拉山镇 | 1605 | 0.75 | ||
| 大格勒乡 | 2178 | 1.01 | ||
| 西城区行委 | 111357 | 51.74 | ||
| 金峰路街道 | 39531 | 18.37 | ||
| 河西街道 | 23958 | 11.13 | ||
| 西藏路街道 | 12097 | 5.62 | ||
| 郭勒木德镇 | 31940 | 14.84 | ||
| 乌图美仁乡 | 3831 | 1.78 | ||
| 察尔汗行委 | 7109 | 3.3 | ||
| 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 11771 | 5.47 | ||
| 注: | ||||
2017年,格尔木市户籍总户数50,933户,总人口137,570人,全年全市常住人口为240,494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占69.82%;各少数民族人口占30.18%。其中:蒙古族占1.77%;藏族占4.20%;回族占20.34%;土族占1.53%;撒拉族占1.02%;其他少数民族占1.32%。文盲人口9781人,文盲率4.54%。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格尔木常住人口为221863人。[7]
格尔木是新兴的一座资源开發型的工业城市。近年来,第二产业在三个产业中的比例上升到60%以上。百万吨炼油、百万吨钾肥和石油天然气三项工程项目的投资和兴建,形成了格尔木市的工业框架和基础。特别是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一批资源开发型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在格尔木市建成投产,为推进格尔木市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格尔木市2004年生产总值為4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2004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為2.17亿元。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158.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為3057.8元。
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亿多吨,远景储量可达10亿吨。涩北天然气田已探明储量3000亿立方米,远景储量可达5000亿立方米,被認為是中国四大天然气田之一。
格尔木出产黄金,并在1989年爆出一时轰动全中国的“格尔木黄金风波”。[8][9]
格尔木出产的昆仑玉,作为2008年北京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金镶玉奖牌的原材料[10]后,获国玉美誉,身价爆增。[11]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格尔木是一座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城市。是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塞和中国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青(海)(西)藏(
109国道)、敦(煌)格(尔木)(
215国道)、青(海)新(疆)(
315国道)三条公路干线在此交汇。
青藏铁路一期西宁站至格尔木站段年运输能力已达到1000万吨,年客流量达到200万人次。青藏铁路二期格尔木至拉萨站段已经完成施工,并于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敦格铁路(敦煌至格尔木)于2012年10月开工建设,已于2019年年底通车;格库铁路(格尔木至库尔勒)已于2014年10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于2014年开工建设,于2020年12月9号通车。
现在的格尔木,已初步形成包括公路、铁路、民航和管道运输等多种形式的十字立体交通网络。
格尔木素有“兵城”和“汽车城”之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兰州军区、武警部队和空军在这里的团级以上单位近30个,主要承担着西藏方面的公路运输、管道输油、通讯及通信线路维护三大任务。
境内景点:
1995年7月20日,格尔木市与以色列卡尔雅特建立友好城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