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七世 (法語:Charles VII ,1403年2月22日—1461年7月22日),綽號 勝利者 (法語:le Victorieux )[ 1] 和愛國者 (法語:le Bien-Servi ),法國 瓦盧瓦王朝 國王(1422年-1461年在位)。他在1444年打赢百年戰爭 ,並簽訂圖爾條約 為法蘭西王國 在接下來幾個世紀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查理在1403年出生於巴黎的王家居所聖波大宅 ( 英语 : Hôtel Saint-Pol ) ,出生之時即授予蓬蒂厄伯爵爵位[ 1] 。他是法王查理六世 與王后巴伐利亞的伊薩博 的第十一個孩子,也是第五個兒子[ 1] 。他的四個哥哥:查理 ( 法语 : Charles de France (1386) ) 、查理 ( 法语 : Charles de France (1392-1401) ) 、路易 ( 英语 : Louis, Duke of Guyenne ) 與讓 ( 英语 : John, Duke of Touraine ) 先後成為法国王太子 ,但均早逝,因此使查理成為法國王位繼承人[ 1] 。
查理年幼時過著宮廷中富裕的生活,直到1413年,巴黎發生暴動,市民入侵了查理居住的聖波大宅。該年底,查理在羅浮宮 和安茹的瑪麗 訂婚,瑪莉是那不勒斯國王 安茹的路易 和「四國王后」亞拉岡的約蘭德 ( 英语 : Yolande of Aragon ) 的女兒。之後查理搬到了安茹 居住,在那裡約蘭德對查理建立了權威。1416年,查理被任命為巴黎上尉,開始在宮廷內服務[ 2] 。
1417年,查理剛成為王位繼承人不久,其繼承權便因內戰 而受到威脅。1418年5月28日,勃艮第公爵 無畏的約翰 及其黨羽進入巴黎,查理被迫在隔日逃離。1419年,查理分別在布爾日 和普瓦捷 成立自己的宮廷和議會。同年7月11日,查理和無畏的約翰嘗試和解,並相約在9月10日於蒙特羅 會面。會面當日,公爵相信會談將會和平的結束,因此只帶幾名隨扈,結果卻遭到查理的部下刺殺。查理自稱對暗殺計畫一無所知,但也有人認為查理有參與陰謀[ 1] 。這次暗殺事件使阿馬尼亞克派與勃艮第派的和解告吹,給予趁機入侵法蘭西的英王亨利五世 更有利的局面。無畏的約翰的兒子好人菲利普 事後要求查理為暗殺事件懺悔,但查理未曾回應。
1420年,法王查理六世 簽訂特魯瓦條約 ,將繼承權讓渡給女兒瓦盧瓦的凱瑟琳 和英王亨利五世 剛出生的兒子(即未來的英王亨利六世 ),然而瓦盧瓦王朝的支持者認為查理六世的精神狀況不佳,因此主張條約無效,查理仍是法蘭西王位的正統繼承人。主張條約無效但否認查理正統性的人則認同奧爾良公爵查理 為繼承人,然而他正遭到英格蘭囚禁,沒有實力和英王與查理抗衡。英格蘭此時已征服法蘭西北部地區,包含巴黎 ,據此成立英法二元君主國 ( 英语 : Dual monarchy of England and France ) 。由貝德福德公爵蘭開斯特的約翰 於諾曼第攝政。
查理雖然自稱法蘭西國王,但無力從英格蘭手中奪回國土。1421年7月,查理正在圍攻沙特爾,聽聞亨利五世將率大軍南下,便趕緊撤離避免損失[ 3] 。查理逃到羅亞爾河 南邊接受亞拉岡的約蘭德 ( 英语 : Yolande of Aragon ) 保護,並依據1413年的婚約在1422年4月22日和約蘭德的女兒安茹的瑪莉 ( 英语 : Marie of Anjou ) 結婚[ 4] 。查理一直巡遊在羅亞爾河南部的城堡(如希農 )實行王權,當地人習慣稱呼他為「王太子」或「布爾日王」(根據查理最常滯留的布爾日 命名)。
1423年克拉旺戰役 與1424年韋納伊戰役 的戰敗使阿馬尼亞克派成員聚集到查理身邊,受到查理的寵信,但掌控實權的是岳母亞拉岡的約蘭德 ( 英语 : Yolande of Aragon ) 。她嘗試向布列塔尼公爵 締結同盟,但公爵讓六世 ( 英语 : John V, Duke of Brittany ) (英格蘭官方稱讓五世)決定保持公國中立,但派公爵的弟弟里奇蒙伯爵阿爾蒂爾 前來輔佐查理,1425年,查理任命阿爾蒂爾為法蘭西王室統帥 ,實際統領法軍。阿爾蒂爾提拔親信喬治·德·拉特雷穆瓦耶 ( 英语 : Georges de La Trémoille ) 為內務大臣,不料拉特雷穆瓦耶藉機奪權,兩人的衝突引爆宮廷內亂,使原本不穩固的宮廷更加頹廢[ 5] 。
1429年法蘭西地區 查理控制地區
重要戰役
1415年英軍入侵路線
貞德在查理七世的加冕典禮。 1429年初,法蘭西整體的情勢讓查理復國計劃陷入絕望。防禦法國中部最重要的城市奧爾良 自1428年10月開始就受到圍攻 。英格蘭攝政王貝德福德公爵 正率軍進攻巴爾公國 ,法軍將士士氣低落。此時,在香檳 與洛林 邊界的村莊棟雷米 出現了一名叫貞德 的少女自稱上天賜予她神聖任務,要求駐紮沃庫勒爾 的指揮官羅伯特·博垂庫爾 ( 英语 : Robert de Baudricourt ) 帶領她到希農和查理見面,並在當年2月23日出發[ 6] 。
3月,貞德抵達希農,查理對她進行檢驗後承認她的神聖性。讓她帶領一批能幹的將士(如拉海爾 、桑特萊伊 )前往解救奧爾良,並在5月8日成功解除圍城,接著又在6月18日的帕提戰役 徹底擊敗英軍,戰爭局勢自此逆轉。隨後,貞德陪同查理深入勃艮第領土 ,查理於7月17日在蘭斯大教堂 完成加冕 儀式,正式成為法蘭西國王。
貞德稍後在1430年5月24日的康白尼之圍 遭勃艮第人俘虜[ 7] ,勃艮第將她交給英格蘭人,在英格蘭人掌管的審判中被判決有罪[ 8] ,於1431年5月31日被處以火刑。直到1450年,查理才以法王身分請求教宗 為貞德重審,終於在1456年,贞德死後25年為她平反[ 5] 。
貞德的死使法蘭西上下逐漸團結。1433年,王室統帥阿爾蒂爾以縱容約蘭德操弄權力為由,下令囚禁拉特雷穆瓦耶,查理周邊的佞幸 也被迪努瓦 等能臣取代[ 5] 。
1435年,查理与勃艮第公爵 好人菲利普 簽訂阿拉斯條約 和解,在1436年,阿爾蒂爾隨同查理收復巴黎。自此查理在法蘭西的影響力超越英格蘭。
隨著英格蘭在法蘭西的影響力逐漸減弱,查理利用戰局緩和的時期重建國家經濟,進行一系列全方位的重大改革:
查理改革期間最重要的事件是1439年的三級會議 ,查理使三級會議同意國王不用經過議會同意進行徵稅,並且設立間接稅、人頭稅、鹽稅,使稅收變為常時、固定的[ 9] 。這一體制一直延續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 才廢止。
同時,局勢的穩定也使長年受摧殘的工商業復興,查理的財務長雅克·柯爾 開闢了由法蘭西到黎凡特 的貿易商路,地中海貿易的蓬勃為法蘭西帶來大量財富,富裕市民向傳統貴族買下荒廢的莊園和領地,並成為宮廷官員,有些更得到貴族封號,成為新興貴族,大大衝擊法蘭西的社會結構[ 10] 。
有了穩定的財政收入,查理也開始軍事上的改革。百年戰爭期間,英法兩國大量雇傭傭兵 來作戰,這些傭兵在停戰期間組成自由傭兵團 四處掠奪,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為了解決自由傭兵團的問題,查理成立「王法軍團 ( 英语 : Compagnie d'ordonnance ) 」吸收傭兵,給予他們固定的薪俸,成為法蘭西史上第一支常備軍 。為了對抗英格蘭的長弓兵 ,查理從平民中徵募精英弓箭手,組成「法蘭克弓手團」,這些弓箭手可以免除人頭稅,因此又被稱為「自由弓箭手」[ 11] 。
另一方面,隨著火藥與火炮鑄造技術的進步,查理以菁英炮手讓·布羅 為首,大量引進火炮,建立當時歐陸最具威脅性的炮兵團,也成為百年戰爭最終勝利的關鍵[ 12] 。
查理延續父親查理六世 限縮教會權力的政策(高盧主義 ),一面支持對立教宗 ,同時又不全面認同康斯坦茨大公會議 的革新思想。1438年7月7日,查理頒布《布爾日國事詔書 》,以巴賽爾會議 的法令為基礎,革除教會弊端、進行主教選舉、限制聖座 權力[ 5] 。這份詔書被視為正式法律,代表法蘭西承認大公會議 權力高於聖座。
查理的多項改革使得貴族的既得利益受損,招致貴族不滿。1440年,以王太子路易 為首,波旁公爵夏爾一世 、阿朗松公爵約翰二世 、阿馬尼亞克伯爵讓四世 ( 英语 : John IV, Count of Armagnac ) 等大貴族於普瓦圖 起兵發動布拉格里 叛亂。查理派遣讓·布羅 的炮兵團鎮壓叛亂,後來查理赦免了參與叛亂的貴族[ 5] 。
1444年,查理終於和英格蘭達成共識,簽訂圖爾條約 換取和平,然而條約僅維持五年,兩國便再度開戰。不過改革後的法軍勢如破竹,短短一年間收復諾曼第與阿基坦地區。1453年,英格蘭派出老將約翰·塔爾博特 嘗試反攻,在卡斯蒂永戰役 中受到讓·布羅 的炮火壓制戰死[ 12] ,至此查理收復除加萊 以外法蘭西所有領土,百年戰爭宣告由法蘭西取得最終勝利,查理也因此得到「勝利者」的稱號。
查理的一生受到多位女性的影響,除了聖女貞德外,王后安茹的瑪莉與岳母約蘭德家族的豐厚財力對他的事業也大有助益,不過對查理晚年最有影響力的女性是情婦阿涅絲·索蕾 ,查理對她的愛強烈且公開,甚至認可她為王室情婦 ,為法國國王冊封官方情婦開了先例[ 5] 。
不過查理的嫡長子路易 不斷反抗父親的權威,要求更多的實權,但都遭查理拒絕。1446年,查理的么子,未來的貝里公爵夏爾出生,查理便將王太子放逐到多菲內 ,路易便在此進行自治,甚至在1456年逃到勃艮第公國 接受好人菲利普 的庇護[ 5] ,父子未曾再見面。
1458年,查理開始出現腿部疼痛等類似糖尿病 的病徵,並受到感染嚴重發燒。查理將路易從勃艮第召回,但路易不但拒絕,甚至請來占星家幫他預測父親的死期。接下來的兩年半,查理的病情不斷加劇,但仍未到大限,他同時還得應對阿馬尼亞克伯爵讓五世 ( 英语 : John V, Count of Armagnac ) 的叛亂。
1461年7月,查理的御醫判斷他活不過8月。終於,查理開始精神錯亂,認為他被忠於兒子的叛徒包圍。他生命的最後一周因為下顎感染使得嘴部腫大,無法吞嚥食物或飲水。查理再次召喚王太子來到病榻,但路易仍舊拒絕,並在勃艮第的阿韋訥 等待父親死去。查理僅在么子夏爾的陪伴下,於7月22日因挨餓逝於伊埃夫爾河畔默恩 。
查理一生的功績經常被聖女貞德的殉道掩蓋,他年輕時期優柔寡斷的性格也常帶給負面的形象。但是查理後半生的功績對法國歷史有著深遠且無法抹滅的影響。首先,查理做到前面四位瓦盧瓦國王 所沒做到的事:驅逐英格蘭勢力、終結戰爭,並且團結了法蘭西王國的人民,激起愛國主義 ,使法蘭西逐漸成為民族國家 [ 11] 。
不過相對於戰爭,查理更偏向和平主義者 ,在位期間不斷尋求和平手段解決紛爭,阿拉斯條約 、圖爾條約 分別對勃艮第和英格蘭釋出善意,對於叛變的貴族和領民也多次赦免,這對團結法蘭西也很有助益[ 2] 。
查理的多項改革也使法蘭西從瀕臨滅國的狀態恢復生機,即便很多改革措施在路易十一 上位後遭到廢除,仍為近代法蘭西王國的中央集權 與繁榮強盛奠下基礎,為他贏來「忠於職守者」的外號[ 5] 。
文藝復興時代 的政治思想家尼可洛·馬基維利 在他的著作《君王論 》中,對查理七世建立羅馬帝國以來法蘭西第一支常備軍給予很高的評價:「法国国王路易十一的父亲查理七世由于自己的幸运和能力,把法国从英国人的统治之下解放出来。他认识到依靠自己的军队武装自己的必要性,于是在他的王国里制定了关于步兵和骑兵的规章制度。但是后来他的儿子路易国王废除了本国的步兵,而开始招募瑞士士兵。...... 如果查理七世的制度得到发展或者坚持下去,法兰西王国将是不可战胜的。」[ 13]
查理七世在1422年12月18日和遠房堂親安茹的瑪麗 成婚[ 14] ,兩人皆是法王約翰二世 的曾孫,他們育有14位子女:
^1.0 1.1 1.2 1.3 1.4 Wagner 2006 ,第89頁.^2.0 2.1 Lanhers 2019 . sfn模板錯誤: 無指向目標: CITEREFLanhers2019 (幫助 ) ^ J. C. L. Sismonde de Sismondi,Histoire des Français , Volume XII, Paris, 1828, pp.611–312 (French) ^ Taylor, Larissa Juliet.The Virgin Warrior: The Life and Death of Joan of Arc .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9: 230 [2020-01-0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1-1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Chisholm 1911 .^ Vale 1974 ,第46頁.^ Pernoud & Clin 1999 ,第88頁.^ Pernoud & Clin 1999 ,第103–137, 209頁.^ 劉增泉 2019 ,第370-371頁.^ 劉增泉 2019 ,第370頁.^11.0 11.1 劉增泉 2019 ,第369頁.^12.0 12.1 Lewis 2015 . sfn模板錯誤: 無指向目標: CITEREFLewis2015 (幫助 ) ^ The Prince (Marriott) . 维基文库 . ^ Ashdown-Hill 2016 ,第xxiv頁.^ Peter Rolf Monks,The Brussels Horloge de Sapience: Iconography and Text of Brussels , (Brill, 1990), 10. ^ Vale 1974 ,第92頁.^ Kathleen Wellman,Queens and Mistresses of Renaissance France ,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3), 191. ^ Peter Rolf Monks,The Brussels Horloge de Sapience: Iconography and Text of Brussels , 11. Ashdown-Hill, John. The Private Life of Edward IV. Amberley Publishing. 2016. Chisholm, Hugh (编).Charles VII. (King of Franc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1版).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911. Lewis, Taylor L. (2015) "The Evolution of Military Systems during the Hundred Years War," McNair Scholars Journal: Vol. 19 : Iss. 1 , Article 14. Lanhers, Y. (2019). Charles VII | king of France. Retrieved 8 January 2020, from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Charles-VII-king-of-France#ref1266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Pernoud, R. ; Clin, M.Joan of Arc: her story . 由Jeremy Adams翻译.St. Martin's Griffin . 1999 [2022-11-03 ] .ISBN 978-0-312-22730-2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9-23). Vale, M.Charles VII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1 October 1974.ISBN 978-0-520-02787-9 . Wagner, J.Encyclopedia of the Hundred Years War (PDF) .Greenwood Press . 2006.ISBN 978-0-313-32736-0 .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16 July 2018). 劉增泉, 世界文明史(上):文明的興起, 五南出版社, 2019年,ISBN 9789577636553 查理七世 (法兰西)
出生于: 1403年2月22日逝世於: 1461年7月22日統治者頭銜 前任:查理六世 法蘭西國王 1422年(1429年加冕)-1461年繼任:路易十一